本篇文章10323字,读完约26分钟
前几天,李嘉诚再次重组旗下产业,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资产出售、挪用,最终完成了企业注册地的所有转移。 但李嘉诚说他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出售中国资产并不含糊,最终几乎很清楚。 李嘉诚的这一系列动作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出售中国资产,但从去年以来在大陆就没有土地了。 年后,我没有购买香港的土地。 进入年后出售大陆、香港资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很明显,李嘉诚出售中国资产,背后一定有很深的原因。 最近,许多战友询问了相关情况。 其实,关于李嘉诚的离家出走,占豪一开始就有两个副本。 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注意或忘记了,现在把复印件整理好,战友们共享。
另外,与以下的文案对比,这里再补充一点。 其实,这么漂亮撤退,除了以下五个理由,更重要的是李嘉诚真的老了,香港也老了,中国政商关系的继承人根本不玩。 另一方面,香港没有机会,另一方面,继承人没有在大陆的政商关系中玩,所以比起把资产放在欧洲,李嘉诚资本的来源地更安全。 这样,未来的李氏家族就可以把欧洲作为“老巢”,在适当的时机寻找国内的投资机会。
当然,当李嘉诚决定从中国撤退时,这意味着他的家人将走下坡路。 在不久的将来,大陆富豪的资产有不少人超过李嘉诚。 但对李先生的家人来说,这个选择对本身来说可能是正确的选择。 李先生的资本根源是西方的,因为李嘉诚已经高龄的时候,回到老巢是自我保护的选择。
正文:
年1月初刚进入,亚洲第一位“超人”李嘉诚投下“重磅炸弹”引起关注。 李嘉诚将合并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改组,将来的新企业注册地也将迁移到开曼群岛。 关于这次“大移动”式的重组,李嘉诚氏解释说是为了方便长子李泽钜的继承人和生意。 李嘉诚投下“重磅炸弹”后,评论很多,也有人用这首歌空唱中国。 外资在过去一年大量外流,未来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暴跌,中国经济很危险。
那么,李嘉诚为什么要“撤出”香港呢? 背后有那些理由吗? 外资在过去一年里真的大量流失吗? 人民币资产的将来真的会暴跌吗? 中国经济真的有系统风险吗? 以下,占豪(微信号:占豪)首先阐述李嘉诚撤出香港的理由。
李嘉诚有多少人? 被称为亚洲“超人”的李嘉诚,连续35年是亚洲第一个有钱人,是亚洲百货公司的真正王者,没有出现在右边。 对此,没有不服,其地位长期难以动摇(今后特别是5年到10年后一定会动摇,年马云账本资产曾经超过李嘉诚)。 。 但是,实际上李嘉诚的资产被低估了,马云的超越只是账本上的暂时超越,客观上李超人最初的财富地位短期内谁也动摇不了吧)。 李嘉诚做这么大的产业,最重要的理由是来自其商业智慧,他是华商中最首位的巨商。 李嘉诚在中国人圈有大量的粉丝,占豪自己也同样崇敬李嘉诚,对李嘉诚的创业、管理智慧在一二十年前学习了很多,受益匪浅。
李嘉诚“撤退”香港的撤退二字之所以划引号,一方面是因为李嘉诚确实撤退了,过去两三年,李氏家族从大陆、香港撤退的资产超过千亿,其中一年内卖出了800亿不动产资产。 这些钱投资哪里了? 大部分投资于欧洲,第一是英国。 这次,又合并了两家大企业,计划将企业转移到开曼群岛,继续撤退相关战术。 所以,这真的撤退了。 另一方面,李氏一族由于香港和大陆还有很多资产,不能说完全撤退了。 因此,我们用引号把“撤退”两个字括起来是合适的。
李嘉诚始于香港,发达于香港,从今年到耀翁,突然从大陆和香港大规模撤退,知道其中有重要因素。 那么,这些重大因素是什么呢? 李先生为什么突然要让香港“撤退”? 占豪认为李超人撤出香港不是简单的理由,而是一系列因素起作用,做出了这样重大的决定。
大陆、香港房地产的高估值和欧洲资产的低估值。
作为生意人和投资者,我们把生意放在第一位。 无论是大陆还是香港,房地产的估值都是非常高的位置,毫无疑问这种高估值和欧洲资产的低估值做出了鲜明的应对。 所以,从商业角度来说,投资大陆和香港投资欧洲的选择从投资和商业角度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充分承认李嘉诚的优秀眼光。
长期以来,看中国房地产依然有很大的升值空之间,但至少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附加值空之间远远小于过去,也有很大的风险。 关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系统性风险,在拙作《大游戏中国的危机和危机(经济篇)》中有详细论述,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二、世界形势可能有系统风险。
你应该很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 世界还没有引起世界大战,但新冷战的风险在增加。 这是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俄罗斯乌克兰的肉包,即使看中东的局势也能看到豹子。 西方和俄罗斯形成新的冷战后,全球新的冷战风险大幅度增加,包括中国。 这是当今世界可能存在的形势剧变风险。
李嘉诚家族在香港创业,在香港迅速发展,成果也在香港和大陆,但李氏家族本质上属于西方资本。 李嘉诚的崛起是港英时代,在汇丰银行等西方资本的支持下,从籍无名到亚洲第一笔财富。 在之后的迅速发展中,他的第一资本来源除了自己的积累外,融资的大部分还来自西方资本。
大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背后一定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李嘉诚旗下公司基金会的第一支持来源于英国金融体系。 这样,如果未来真的爆发了新的冷战,真的出现了西方金融包围中国的局面,李氏基金会夹在中间就很痛苦了。 所以,从资本安全的角度考虑,李嘉诚让大规模投资撤退到英国是资本回母巢,是避险行为,规避了大的、可能出现的系统风险。 从资本生存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是自保的战术调整。
三、香港政局风险和地位趋于弱化。
这几年,香港政局越来越不稳定,去年10月进一步爆发了占领运动。 建立特别行政区,香港在过去几年越来越歪曲,已经有陷入错误道路的风险。 而且,上海将被东方金融中心殴打,香港未来的地位将被弱化。 这样,香港的迅速发展空之间,意味着几乎达到了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超人的撤退也很容易理解。 从香港撤退是有目的的,但李氏集团的资本根明显不在大陆,所以从资本安全的角度考虑,在欧洲资产低评价时撤退到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不是上策,但至少是中得策,比较保守的好
四、规避交接和交接后的系统风险。
李嘉诚已经是耀翁之年,虽然健康但毕竟老了不惜人,所以进行基金会的更换是必然的。 从过去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安排来看,李氏集团未来的掌舵人显然是长子李泽钜。 但是,与李嘉诚在政商两界的长袖善舞能力相比,儿子一直低调,恐怕没有这样的大局统治能力。 这种情况下,安全的方法是不要把鸡蛋放在篮子里。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将一部分资产分散到低评价的欧洲,另一方面将企业注册地转移到岛半岛开曼群岛是更安全的安排。 对李先生的家人来说,现阶段安全可能比进去重要得多。
五、不允许中国反腐和深化体制改革。
过去两年,中国政局大势已定,但反腐败之风越来越大。 这种态势,让吃点曾经和中国大陆重要人物关系密切的港商是不正常的。 而且,中国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混合的所有制度,对李氏家族这个有西方资本背景的基金会也留下了警戒。 这也可能是它撤退的原因之一。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投资,显然中国的机会比英国多得多。 例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很多国有公司的股价都低于净资产,未来增长空之间也很大,李嘉诚完全可以选择国有公司作为投资对象。 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法的转变,中国的大国战术大相径庭,未来前景也非常好,战术投资机会肯定比英国多得多。 所以,李氏家族的撤退,不仅是经济理由和投资因素,也是包括政治等一系列因素在内的综合考虑下的选择。
李嘉诚撤退的影响几何?
李嘉诚从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撤退已经持续了两三年,撤退规模是千亿。 合并旗下的两家公司,将注册地址变更为开曼群岛。 对于这些行为,占豪(微信号:占豪)在微信中将李氏家族从中国撤退的理由分为5点(“5个原因导致李嘉诚“撤退”香港”)。
关于李氏家族撤退中国,有分析复印件说,由于国际资本从中国撤退,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可能会暴跌,李氏家族撤退是为了避免这种风险而撤退的。 关于李先生的家人是否是这些理由,也许可以对上述分解进行识别。
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真的会暴跌吗?
这里要证明的是,国际资本撤出中国完全是胡说八道。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的报告,年中国fdi (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达到124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今年以来,中国fdi的流入量继续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我国fdi流入量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 年11月,中国实际采用外资1062.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055.06亿美元。 联邦调查局没有下降。 很明显,外资直接投资没有下降。
关于进入中国的资产投资(包括股票、债券等),外汇总局qfii额不断增加,看到总额增加,看到rqfii额增加,上海港通开通,资金明显大量流入,在哪里大量撤退? 如果大量资本撤退,中国股市会这么拖延吗? 房价可以不降低吗?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热钱撤退。 当然,有点正常的投资也在撤退。 李嘉诚家一年内撤退了800亿美元吗? 但这没有占主流,比例也没那么大。
今年的中海外货币增长率不仅在上两个季度放缓,还有人说到第三季度为止下降了1000亿美元,总结一下今年的增长率很少。 怎么了呢? 中海外外汇储备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对外贸易顺差增速放缓二、fdi增速缓慢三、中国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四、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加快,本币结算额大幅增加,年上半年发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同比增长59.5%, 五、中国大国的战术正在调整。 例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aiib和丝路基金将中国从中央银行提取的资金用于境外投资,这种增加使得外汇储备成为资产沉淀。 六、中央银行不再强制汇款以来,一些外汇实际上是私人持有的。
所以,外资大规模撤退中国这个词完全不可信,起因是对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关情况不太了解。 事实上,外资不仅没有撤出中国,而且随着中国快速发展潜力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中国大国的战术特征越来越明显,更多的资金投资于中国市场。 特别是在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情况下,中国中央银行出口的大量人民币将被海外机构和个人重新投资到中国市场,这些资金将不再显示为外汇(美国人有外汇数据吗? 美元足够了! 人民币追求这样的目标),而不是海外对中国的投资再次流入中国。
那么,人民币和人民币的资产价格会暴跌吗?
首先,中国的股票评价那么低,是投资的争夺对象,不太存在暴跌空之间。 其次,中国房地产确实是系统风险,这几部在两三年前的拙作《大游戏中国的危机和危机(情势篇)》中有详细论述,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变革的推进,这种风险在下降。 特别是在中国加速银行资产证券化后,这种风险被稀释了,这种稀释还包括地方债务平台。 更何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很快,中国的债务压力也一直很小。 为什么中国资产暴跌,西方资产安全? 相反,中国的资产比西方安全。 如果中国资产暴跌,把资产藏在哪里都安全吗?
关于人民币,会下跌吗? 事实上,中国央行一直试图降低人民币汇率。 为什么? 由于过去上涨过多,在国际资源价格下跌的情况下,适度降低汇率,有利于中国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资产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持有的外汇资产也能应对附加值,利润很多。
但是,中国也不会轻易大幅度贬值人民币,整个人民币都会维持稳定。 将来,大国真的会发动与中国人民币的货币战争,为了重置一个大国的经济运行价格,人民币可能会在战术上大幅贬值。 但是,这可能发生在大国彻底撕破脸的情况下。 大国撕毁脸的话,把资产放在国外安全吗? 特别是人在国内的话,把资产放在国外是纯粹的风险,一点半有可能拿不回来。
李嘉诚从中国撤退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谈谈李嘉诚撤退的影响。 在这里,富豪给出了三个级别的评价。
一、李嘉诚撤退对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二、李嘉诚撤退香港对香港有一定的影响,但对香港经济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对李氏家族来说,这个避难选择是保护自己的手段,也是上策,但不是上策,而且经过这个战术调整布局,李氏家族的黄金期过去了,可以断定今后20年李氏家族的影响会迅速衰退。
我相信没有必要解释第一评价。 因为与中国相比,李氏家族的资金只有毛毛雨,中国仅国有资产就超过一百万亿,仅外汇储备就有约4兆美元,李氏家族投资大陆共计估计千亿规模。 另外,李氏家族的资产大多是不动产,也不是重要的战术行业。 所以李嘉诚不能撤退,对中国的影响完全可以无视。
之所以对香港的影响是一定的影响,是因为李氏家族不能主导香港经济,香港经济在香港人和整个中国大陆的协调迅速发展。 调整了。 李先生是把资本全部撤走。 香港该怎么办? 还是该怎么办?协调不好,李先生把所有资产都留在香港,香港也该怎么办? 但是,考虑到李氏家族在香港经济中的影响很大,撤退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香港经济本身。 当然,这种影响在时间上消除,不构成根本影响。
那么,为什么占豪评价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呢? 理由有三个。
,脱离中国后,李氏家族也脱离了成长肥沃土。
李氏家族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发展起来的。 1978年,召开了第十一届第三中全会,中国确立了未来快速的发展方向。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李嘉诚于1978年会见了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他在确立未来地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79年,“长江实业”与汇丰银行发表协议,投资6.2亿元,向汇丰集团购买老字号英资商务——“和记黄埔有限企业”22.4%的股权。 李嘉诚成为第一个收购英资商务的中国人。 1979年,英国开始触摸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底牌。
在上述时刻证明什么? 证明李嘉诚在中国政府和港英政府之间以及香港定位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完全利用了这一势头。 英国想支持他,大陆也想支持他,他又在香港有两三十年快速发展的基础,是真正的香港人。 于是,三股力量合二为一,成就了李嘉诚,成就了今天的李氏家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嘉诚的亚洲第一笔财富依靠中英两国的力量,立足于自己在香港的迅速发展才有今天。
但是,从这些因素也可以看出,李氏家族凭借中国改革开放的力量和背对中国的大树迅速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大财富。 但是现在他坚决砍掉了支撑自己快速发展的最粗的根。 这实际上切断了李氏家族未来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空之间。 将来他再次调整战术,大幅度流入中国大陆投资,大时机也过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价格大幅上涨,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也消失了。 因此,客观上,李氏家族的战术选择决定了他失去了中国今后30年战术快速发展的机会。 而且,最初的2、30年是以速度膨胀的,而这次的30年膨胀是身体的量。 因为今天中国经济规模的基数比上两个三十年大得多。
基于这样的因素,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当然也过去了。 李先生的家人在欧洲生活得很好,但在中国得不到像鱼一样的水。 即使在欧洲,在中国这么大的急速发展空期间,也没有速度、过度利益的机会。
在资本层面上,李氏家族的资本本质上是西方资本,但对西方资本来说,李氏家族是外人或边缘人。 作为局外人和缘分,李氏的家族不能进入西方资本的核心圈。 这是资本决策。 所以,李氏家族想在西方获得超额利益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样未来的期待,不进入衰退阶段吗?
二、李嘉诚毕竟老了。
李嘉诚到了耀翁的年纪,还很好,身体健康,但毕竟是高龄的。 即使像王永庆、邵逸夫那样成为100岁的老人,考虑到身体和能量对企业的控制能力,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了。 关于李家二子,都是能力很强的人,但和其父亲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随着李嘉诚的老去,逐渐脱离中国这棵大树,其产业不太容易像以前那样茁壮成长。
三、未来属于新经济。
看看近年来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变化,很多都是新经济行业的领袖,创造房地产富豪的能力大幅度衰退。 李氏家族过去因房地产暴力超速发展迅速,其家族过去对新经济的投资比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李氏家族的资产收益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迅速下降。 今后120年不能说是李氏家族在财富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急速衰退期。
除了上述三个因素外,根据李嘉诚的这一“撤退”决定,李氏家族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 进入保江山时期的李氏家族在未来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挑战吧。
(本文摘自微信公共平台“占豪”,不代表新华社审视智囊团的观点)。
【旧文复读】
年8月
文|周俊生
李嘉诚不是中国楼市的风向标
香港第一批李嘉诚自去年以来,继续在内地销售几年前投资的楼盘,每次在市场上引起激烈的唾液争论。
但是李嘉诚的销售大楼的行动并没有就此停止。 据最新消息,李嘉诚持有的新加坡房地产基金亚丁资产管理企业现在出售上海虹口区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交易价格约为15.4亿元。 李嘉诚的这一行动,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这是否意味着李嘉诚看到了内地住宅区市场的未来?
舆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李嘉诚纷纷质疑销售层的行动。 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内地房地产市场自去年以来已经结束了几年前破竹的房价上涨趋势,尽管最近几个月已经有很多城市的房价下跌,但还是可以吸引购买盘
李嘉诚作为成功的投资者,在香港这个国际市场中心经历了多次投资品的上涨和下跌,对市场动向的认识自然高于常人。 因为他在内地市场的销售行为确实加强了人们对未来房价进一步下跌的评价。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形成至今已有20年左右的时间,经历了漫长的房地产价格上涨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也逐渐形成了只有中国才出现的特色,这是政府把房地产市场作为重要的先导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政治
结合各种因素,形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鲜明特色,其投资功能阻断了居住功能,中低收入群体难以处理住房问题,终于引起了被称为“史上最猛”的本轮房地产控制。
但是,这一限制没有触及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好处。 因此,在持续数年的限制终于开始见效的今天,地方政府迅速宣布了五花八门的救济措施,除了普遍的限制解除政策外,还开始直接运用财政政策鼓励购买。
这几天,福建省和湖南省政府发布了房地产市场的“闽八条”和“湘五条”,其中许多在本轮房地产调控之前超过了地方政府支持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力量。 地方政府的这一方法引起了舆论的普遍批评,但中央政府没有停止这一点,因此可以观察到,在经济增长率难以上升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不希望房价急速下跌,对经济运行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房价大幅下跌是不现实的,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崩溃”,如梦如幻。
那么,房地产市场会再现以往房价凶恶上涨的情景吗? 说起来应该也不容易。 这是因为现在各地的房价在下跌,但经过多年的上涨,房价在绝对值上依然处于高位,持续上涨的动力大幅减弱。
更重要的是,经济转型后,中国经济不再保持以往那样的高增长,为了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货币政策的严格控制也不会在市场上出现过剩的流动性,房地产投资机会不能再暴利,这 如果失去这一重要力量,房地产市场也会失去疯狂上涨的条件。
在政府再次插手的干预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刚出现的下跌趋势维持不了太久,但由于投资投机力的消失,市场逐渐以刚性诉求为主,房价维持在比较平稳的区间。 在这种背景下看李嘉诚在内地城市出售大楼的行动,这只是他根据个人投资战略做出的选择,对内地房地产市场影响不大。 李嘉诚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房地产,但与内地广阔的房地产市场相比,那也只是九牛毛。 因此,李嘉诚不能成为内地房地产市场,特别是房价的风向标。
(本文摘自《海外网》。 以上摘录不代表新华社展望智囊团的观点)。
延伸阅览
李嘉诚名下的上市企业都从中国转移了
根据长江基础设施和电能源实业的共同公告,长江基础设施计划用股票交换的方法合并电能源实业,具体合并方案由申请人向计划股东提出有条件的股票交换邀请,长江基础设施目前将电能源实业约38.87%的股票 剩下的每股电能实业股票用每股交换1.04股长江股票的方法进行股票交换,股票交换比率没有由长建和电能9月4日前5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入价格决定。 而且,长江基础设施每股支付5港元的特别股息。
预计合并计划将在年初或之前完成。 计划完成后,电力实业退市,长江基础设施在合并后继续维持上市地位,虽然长度和控股股东作为长江基础设施的地位不变,但持股比例从现在的75.67%下降到49.19%。 由于股票交换合并,长江基础设施的公众持有股份量上升,流通性也大幅度提高。
长江基础建设作为长和系主要基础建设业务的上市平台,是目前香港最大的上市基础建设企业,其业务范畴包括能源基础建设、交通基础建设、水解决基础建设、废物管理及基础建设相关业务。 1996年,长江基础设施上市以来海外业务投资加快,现在其业务扩展到香港和内陆、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和菲律宾等地。
电力实业是长和类能源投资平台,投资项目包括发电和配电、可再生能源和配气业务,从年开始,电力实业大力开展香港以外的海外业务,目前其业务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
在9月8日晚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李嘉诚长子、长江基础设施董事局主席李泽钜说,选择合并长江基础设施和电气能源实业是因为合并对企业的市场价格、信用能力有利,有利于今后大规模资产的收购。 “长期的海外业务经验多,相关范畴广,基础设施业务也是资本密集的快速发展模式,合并更大的特征是集团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快速发展。 ”李泽钜称。
与这次重组相比,摩根大通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合并对长江基础设施和电力能源实业的股东来说是双赢局面,不仅电力能源可以更有效地采用现金,长江基础设施通过两家企业共计750亿元现金
“合并后的长和实业拥有长江基础设施的股票被稀释到49%,长江基础设施由此成为长和实业的联营企业,前者的负债不与长和实业的资产负债表合并。 瑞信一位分析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说,这将降低长和实业的杠杆率,帮助长和实业提高信用评级,长和企业在收购时变得更灵活,包括正在进行的o2和意大利wind收购交易。 近年来,由于长江基础设施扩张迅速,资产负债表紧张,两家企业合并,可以加大长江基础设施的资产负债表,使投资行业更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实业是长和系目前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唯一企业,也是香港的青筹股之一。 如果成功合并长江基础设施退市,长和系共10家上市企业的注册地在海外,李嘉诚最终完成了旗下企业注册地的所有转移。
这必须再次引起外界对“李嘉诚撤退香港”的推测。 对此,李泽钜在发布会上再次回应说:“85%的业务在海外,电能也有大量的海外业务,属于国际企业,在海外注册非常合理,这次合并与撤退和政治因素无关。”
李氏父子已经在很多场合否定了撤退的传闻,但在此次重组合并前的3年多内,长和出售香港和内陆两地项目,用重金收购欧洲地区资产的迹象很明显。 仅2005年,长和系就多次出售位于广州、上海和南京的核心地区资产,在香港重组零售房地产,以440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了屈臣氏约四分之一的所有权。
与此相对,在欧洲地区,长和系在电信和能源资产收购方面不惜大量费用,保守估计,过去2年长和系在欧洲地区的投资额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这样的交易规模李嘉诚到目前为止10年约
“这次长江基础设施和电力实业重组反映了长和联继续进军海外、进行多元化全球布局的想法”,香港证券公司认为,与欧洲资产价格相比,香港和内地投资收益率的价值不断下降,这一点是李氏家族投资的
或者,长和系地产业务的业绩可见端倪。 8月25日,“世纪大重组”后长实房地产( 01113.hk )发布的第一份中期财务报告显示,期间房地产快速发展带来的销售额每年从25.9%上升到157.65亿港元,但收益贡献每年从18.3%上升到38.16
UBS分析师表示,长实房地产中期投资房地产重估前的利润为55.36亿元已经低于去年同期,第一个原因是中国迅速发展房地产利润低于预期。 报告期间长实地产旗下的中国快速房地产利润率为19.9%,比去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 据此,瑞信从长实房地产到年的利润预测下降了3个百分点。
到今年6月底,长实地拥有的土地储备已经不足1500万平方米,其中香港地区只有约70万平方米。 内地有1380万平方米,海外约有4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李氏父子一直主张看好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前景,但实际上,从年到现在,香港和内地土地市场的表现一直保持沉默。
“现在长实地产有一定的土储压力,特别是香港地区土储明显不足,现在拿到了460亿元现金,但只是参加投标没有中标”,上述香港证券公司认为,根本原因是长实看到了房地产的前景。
事实上,在继续出售香港和内地的许多房地产资产后,长和系似乎还没有停下来。 今年8月的最新消息是,长实地产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口的建设综合体世纪汇要求倒卖,项目最高报价达200亿元。
上述房地产是长实房地产在上海陆家口地区最后留下的商业房地产。 11年前,长和联购买该项目的地块时,其大楼地价仅为1.2万元/平方米,但根据上述售价推算,其单价已经超过7万元/平方米。
对于这一传闻,长和系一直无法正面应对,但房地产业界人士认为,如果参考过去两年长和系的操作方法,得到适当的报价,长和系销售该房产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没有无法预见的重大不利迅速发展,预计下半年内地和香港两地的房地产市场将维持稳定,但大楼市长的时间由政府政策主导”,在今年8月26日的长和系中期业绩发表会上,87岁以上的李嘉诚将受行政手段支配
(本文摘自《中国经营报》。 以上摘录不代表新华社展望智囊团的观点)。
标题:【李嘉诚撤离香港五原因:他真的老了 香港也老了】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