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27字,读完约10分钟

晨报记者石剑峰

1963年出版的女权主义经典着作《女性奥秘》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点燃现代女权主义,永久改写了美国等国家的社会结构”(纽约时报),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性别角色

北京大学的戴锦华教授在1980年代读过这本书,这是她继波沃瓦的《第二性》之后阅读的第二女性主义著作。 关于半个世纪前出版的《女性奥秘》,戴锦华说,她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描写的美国郊外生活主妇的“无名之痛”,“这本书具体比较了中产阶级白人女性在郊外郊外的生活中面临的社会问题。” 她认为现在的中国女性也开始面临成为职业女性还是主妇的选择,以及这种“无名之痛”。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解决女性的问题

文化和精神心理层面

东方早报:在谈论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波时,有波伏娃“第二性”发挥推动力的说法,也有“女性奥义”的说法。 推进女性主义运动,两本书的区别在哪里?

戴锦华:简单来说,我认为最表面的区别是法国和美国的区别。 波伏娃的“第二性”更重视对哲学命题的追究,是对性哲学的追究。 我现在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波沃瓦发现了社会存在。 比如,她认为性别是后天建立的,是文化规范。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女性奥秘”在美国社会的社会学意义上面临着女性和她们面临的社会困境。 贝蒂关于女性问题的讨论上升到了文化和精神心理的水平。 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描写的美国那样的所谓郊外别墅生活,也就是郊外生活的主妇的“无名之痛”。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按照社会规范和标准,这些郊区中产阶级主妇的生活应该幸福,但她们有焦虑、困惑、生理和心理症状,这些东西不出名。 所以这本书具体比较了在郊区化过程中中产阶级白人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

当时我读《女性奥秘》的时候,对美国还不知道,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也不知道,但接触到书一样的“无名之痛”。 我自己在对女性的注意中,很多女性的痛苦就像“无名之痛”,没有语言,没有文化。

东方早报:“第二性”和“女性奥秘”与所谓的第二波女权运动到底有什么联系?

戴锦华:没有那么直接的联系。

我倾向于这样形容这两本书和这两位作者是20世纪60年代全球女权主义和女性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但是,这两部著作在两个语境中,把女性问题从社会运动、争取女性权利的社会运动延伸到了社会文化层面。 就是有人把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区分开来。 但是在欧洲的主要语言中,这两个概念是同一个字,只是侧重点开始改变了。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女权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争取妇女的权利。 所有人权的描述,都是法国革命以来实际上是男性的人权,女权主义最突出的是“我们也是人,必须共享人权”。 这种运动是越来越多的社会、政治、法律等层面的社会运动和斗争。 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场抗战在欧美世界全面爆发,此后,这两本著作把这个议题带到了文化和哲学的层面。 她们追问说,在女性没有自己文化的背景下,社会整体的性别规定和性别规定本身的压抑性有问题。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这本书现在在中国

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东方早报:《女性奥秘》50年前出版时,对当时的美国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戴锦华:对当时的美国社会来说,女性的问题依然非常大。 这里有历史因素。 首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中,特别是美国参战后,由于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女性不得不离开家庭。 但是战争结束后,男性回到了和平生活,再次来到了新的社会动员,要求女性回归家庭。 女性已经出来了,现在又要回去了,所以女性会面临更大的烦恼。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另一个是战后整个技术革命的影响。 据一部着作介绍,化纤产品的出现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生活便利,例如容易洗涤等。 这些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主妇的生活。 家庭劳动作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开始变化。 所以我认为很多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变化开始强调女性的文化议题和性别议题。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东方早报:“女性奥秘”对现在的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女性的意义在哪里?

戴锦华:另一方面,我们谈谈这本书的历史地位。 白人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为社会运动提供了精神能量,“女性奥秘”最初提出了这个问题:社会描绘的幸福画可能与女性个人的生命经验不一致。 因此,受到各种心理问题而陷入疯狂的女性,第一次可以正视她们的生命和自我。 这是《女性奥秘》一书的历史意义。 另一个现实意义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每个人确实有越来越多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选择成为职业女性还是家庭主妇。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中国的两个员工制度与社会整体的政治经济需要相结合,两个人都需要成为员工来养家糊口,社会也需要动员包括女性在内的所有社会劳动力。 现在两种情况都变了。 女人做出这样的选择时,这本书告诉我你真的想要吗? 是社会画的没有实际女性主体的画。 我相信每个主妇都不是有“无名之痛”,但确实有很多主妇受到“无名之痛”。 如果工作被强制选择,家庭被自主选择,你已经面临更多的问题,包括自己、心理和经济结构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在中国社会变化的前提下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从另一个立场来看,从1990年代开始,世界整体的意识形态后退和“反动”,世界整体有再保守化的倾向。 两天前,在我住的两条街外,有人向同性恋开枪。 美国媒体说,这是十多年来,纽约再次发生了这种令人憎恨的谋杀。 前几天,保守学者在巴黎圣母院自杀,抗议法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信号。 我们好像学会了尊重别人的选择,但我们学到的是,整个社会都忘记了是在尊重个人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产生的。 整个社会开始变得保守主义时,经过许多斗争获得的自由可能会失去。 自由不是天然存在的,特别是一些启典地义的东西,其实一直在惨烈地抗争。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我认为这本书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提醒你认为经济富裕带来的进步可以保证所有身体的幸福体验,但这不是天然的存在。 这种幸福的体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真正理解社会生命的基础上得到的。

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已经不再是

女性主义与其他议题相结合

东方早报:“女性奥秘”与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有什么关系?

戴锦华:美国1960年前期,民权运动是最强大的社会运动,整个1960年代完全支持民权运动、青年学生运动、女性解放运动三者。 当时“进入华盛顿”的时候,里面有很多女权主义者走在黑人的行列中,女性解放运动也有很多民权运动者支持。 美国的青年学生运动又是性解放运动,性和性别必然密切相关。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东方早报:这两三十年来,世界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运动似乎保持沉默,真的是这样吗?

戴锦华:换个立场说明,我很重视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世妇会”。 这次大会感到骄傲,迫使联合国把女权问题纳入人权问题。 在这项成功后,许多女性运动和组织提倡同性恋结婚权利等主流化,政府机构设立了女性部门。 这个问题总是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这样的社会制度化是社会进步,否则弱势群体会受到抑制。 另一个是,我认为这只是想消除竞争性,加入主流社会。 这些运动一方面正在深化,内部有很多矛盾和分歧。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东方早报:你能简单地勾勒出整个女权主义的历史吗?

戴锦华:现在确实不存在大运动,有很多种说法。 也就是说,有女性运动的第一波、第二波、甚至第四波的说法。

在19世纪发表《简·爱》的年代,一位女评论家认为这个小女人发生法国革命比法国革命更伟大。 因为法国革命只影响了一个国家,“简·爱”影响了一半的人类。 作为语言,现实政治抗争的女权主义大约在19世纪后半期出现在欧洲。 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的交往,出现了全面争取女性社会平等的社会运动。 当时的斗争很惨烈。 这场抗争一直持续到20世纪后期。 许多欧洲国家直到20世纪后半期,女性才真正拥有选举权、继承权等基本法权。 所以争取女性权力的女权运动持续了一百多年,不能说这场浪潮真的过去了。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也有从1960年前后开始的“第二波”。 其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著作,形成了社会运动、学科、理论,形成了世界性的女性意识。 性别与种族等一起平等成为基本的社会问题。 这是非常重要的深刻变化,这场浪潮还没有过去。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同样出现在1960年代,但在世纪之交( 20世纪和21世纪)的变化中,女性主义可以深化也可以分散化,与酷酷的政治(提倡多元文化的下一个政治倾向),即女性主义和少数人、被驱逐的边缘人、同性恋等议题相结合 女性主义也与种族问题、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些议题是女性主义的深化和对女性主义的批判。 然后变化出现了,人们开始用快乐的政治代替悲伤的政治。 以前所有的女性都在抱怨,现在我们如果你真的有主体性,你的乐趣和追求呢? 这种变化和出现的是身份政治。 每个身份都要求自己的合法性和合法性。 这些东西都发生在相互作用中,今天还在继续,不再是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但推动了立法的变化和空之间的开放。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女性奥秘》与贝蒂·弗里丹

贝蒂·弗里丹( betty friedan,1921-2006 )美国作家、记者和。 1921年出生,毕业于美国老字号女子高中史密斯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硕士。 她在1954年产假期间被炒鱿鱼,直接促成了“女性奥秘”的诞生。

“女性奥秘”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广泛的美国女性生活状态和她们普遍存在的“无名”精神问题。 作者是这个无名问题的原因——当时普遍流行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女性奥秘”:女性的最高价值和唯一使命是她们自己女性特征的完整性。 女性完美的本性是男性支配一切,女性在性方面服从,追求只存在于给孩子母爱中的事业成果,接受高等教育会导致女性男性化,给丈夫、家庭、孩子带来极其危险的后果。 进行分解和批评。

【“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通过对美国教育界、学术界和商界性别歧视问题的采访和分析,作者指出了“女性奥秘”的荒唐。 它本质上要求女性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放弃自己的职业,成为职业主妇。

本书启发了美国女性对男权社会意识的质疑,挑战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性别文化。 打破了社会把女性视为“幸福主妇”的神话,向安于现状、苦于困境的美国女性呐喊,促进了下一代美国女性的觉醒。 大力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迅速发展。

标题:【“全球范围的女性意识始于60年代”】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