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35字,读完约10分钟
郑崇华(图/本刊记者姜晓明)
年5月31日,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左)访问台北市台达电总部,台达电理事长郑崇华(右)亲自接待和解说企业产品
台湾it界名人包括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张忠谋、宏基施振荣、鸿海郭台铭,都很有名,是各大新闻媒体乃至娱乐情报关注的焦点人物。 与他们相比,台达集团的创始人和荣誉理事长郑崇华非常安静。
台达集团和鸿海都是进入千亿俱乐部的公司,当记者问及如何比较两者时,已经74岁的郑崇华微笑强调:但不同的是,台达集团不是代工,产品大多是自主开发的。 从电脑、笔记本、游戏机到高端服务器、电信交换机,大部分台达的产品都提供了动力。
1949年,13岁的郑崇华和阿姨一起来到台湾。 23年后,他成为创业者,之后几十年如一日悄然崛起。 台湾著名的出版社、天下先见的明文化事业群总裁高希在《真正的力量》一书中这样评价郑崇华:只要有几乎与理想的奋斗,终于成功。 依靠朴素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成果收获的事业的成功,终究会赢得世界的尊重。
郑崇华也被马英九称为环保迷。 因此,除了被低估在台湾的公司之外,他还被称为节能教父。
悄然崛起
1971年,36岁的郑崇华筹集了30万元,在台北新庄民安路设立了台达电子。 那时,他已经是两个男孩的父亲了。 创业初期,回家太太看着他的脸知道有事件。 郑崇华理解,被妻子看见是因为他在家也在考虑企业的事件。 于是他找个案子做,看书,看电视,慢慢看不见夫人了。
一家工厂着火了,正好有柯达的顾客来访,郑崇华淡淡地和顾客谈了生意。 后来和柯达的顾客成为朋友,被问及工厂烧毁后怎么办。 那么我再来。 顾客怎么办? 那就找别人。
创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对郑崇华来说,无论遇到多么大的事件,他回家都还能睡得很好。 他认为经理必须有这样的心情。。 不那样做的话,我不太能忍受。 创业3年后,郑崇华遭遇第一次石油危机,岛内订单减少,支付期限延长。 迫于压力,专注于内销的台达转向外销,但赢得外商订单非常不容易。 企业太小,郑崇华有时提供的报价只用作给原供应商扼杀价格的小费。
台达的成长速度与郑崇华经营顾客的智慧密不可分。 rca、飞利浦、西门子、根德等出口客是郑崇华亲自跑的。
在郑崇华,台达和飞利浦的合作是最成功的案例。 飞利浦的采购经理是一位叫sawar的荷兰老先生,他明确地说所有的订单都给了日本的东光企业,合作关系非常牢固。 郑崇华找机会接触sawar,故意制造相遇的机会。 有一次sawar在喝咖啡,郑崇华走进店内,问我可以坐在他旁边吗? sawar对郑崇华说:喝咖啡,聊天,非常欢迎,但是我很抱歉谈生意。
去了二,郑崇华知道sawar在台湾很寂寞,对家人很想。 他对郑崇华说:“你和我一起聊天,跟我说心事,太好了。 后来,郑崇华邀请他到台达指导业务。 以偶然的契机,达成了双方的合作:飞利浦在新产品试制时寻找了台湾东光分公司,但零部件是日本设计的,台湾方面无法应对。 马上就要发货了。 日本方面没有人来,sawar给郑崇华打电话,向台达求助。
郑崇华派遣技术团队过去,花了下午的时间满足菲利普斯的指控。 飞利浦需要量产,要求台达提供000套零件,通过晚上匆忙工作,双方完成了第一次合作。 这给了郑崇华一个启示。 即使完全没有想得到的订单,只要挖掘机会,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田埂上兴家的台达,站稳了脚跟。 其次,台湾随着产业的变化,开始了全球化进程,即在欧洲、美国、日本设立事务所,在墨西哥、泰国设立工厂。
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郑崇华作为总舵手,每次产业转型,看起来都可以摸摸脉搏,实现产业转型,使公司快速成长。 现在台湾迅速发展到五大洲,全世界员工7万人,有市值接近2200亿台湾美元的跨国集团。
岁月流逝
台达集团的英语名称在数学上是指变量。 对郑崇华来说,国际变化与连续灾害失败不同,有时会逆转。 就像市场上的同样产品,一辈子也买不起。 这些思考与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经验分不开。
直到13岁,郑崇华和同龄人没什么区别。 他是福建建瓯人,父亲是中医,母亲是小学教师。 小时候的郑崇华是个充满好奇心的男孩,喜欢看牛耕田,也喜欢去地里种稻子。 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到冬天,大人们就准备新年用品,把豆茎烧成灰腌盐和稻谷腌皮蛋,把大豆蒸发酵做酱油,然后腌培根,大人们总是很忙,孩子们看得很热闹
1948年9月,郑崇华刚读完小学一年级,二年级还没读完。 由于战乱,学校停课,母亲要他跟着叔叔去福州上学。 他记得自己上船离开时,妈妈追着河岸跑。 这个分手是35年了。
后来三叔叔在台中找到了工作,郑崇华继续跟着台湾学习。 当时台湾的白色恐怖给郑崇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几何学的严老师是严格大师的孙子,课程很棒,但被称为匪徒间谍,后来被枪毙了。 在那个阶段,郑崇华也遭遇了省籍冲突。 因为在学习福建省的南语,他被激进的外省同学骂为叛徒。 本省的同学有时看到他是外省人就打他,其他本省的同学也来帮忙。
郑崇华的祖父是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第一笔财富,他是家里长子的长孙,少时性格非常活跃,来到台湾后时局不稳,习惯于灾害随口而出,他变得内向了。 在家乡,被宠爱的他很外向,不喜欢读理科,到了台湾后的孤独生活改变了他的个性,整天读物理书,几乎都变了。
1954年郑崇华考上了成功大学矿冶系,在大学读了一年后,他转到电机系,毕业后担任空军预官。 退休后,郑崇华和交往了多年的初恋女朋友结婚了。 当时他以为自己是刚毕业的穷学生,她告诉他物质欲望低,工作收入少也能过得开心。 因为没有经济基础,他们的结婚西装都是分期付款。
妻子留在台北当副教授,郑崇华通过了亚洲航空空的考试,进入了台南的亚洲航空事业。
来美国企业trw上班,负责质量管理部门。 70年代初期,台湾本土电子业开始迅速发展,电视、收音机的外卖超过一百万台,总额超过10亿美元,大同、声宝等制造商开始崛起。 但是,当时台湾的电子零件大多依靠从日本进口。
看中了这个商机,郑崇华离开了从事5年工作的trw企业,开始创业。
基础工作很长
现在从郑崇华创业初期的年月开始,已经过了41年,但他保持着害怕的心情。
郑崇华办公室的书架上有空之间,专门放着客户的年报。 整理年报的时候,他发现很多顾客失去了70年代电视的三大顾客rca,增你智,菲利普斯。 80年代,计算机三大客户王安、迪吉多、ibm的许多企业消失了,但出现了许多新企业。
台达一般选择技术领先、竞争对手少的产品,依靠技术和服务获得世界级大工厂的订单。 他们的产品门类很多,他们的产品有非常小型的电磁部件、体积大的通信供电系统、节能的led交通照明系统,以及绿色能源的第一产品。
郑崇华的逻辑是让顾客主导产品的技术能力和质量。 《真正的力量》一书详细介绍了台达与ibm的合作。
1981年,台达开始批量生产电源噪声滤波器,想发货到ibm。 发送产品后,案例没有通过环境测试。 这个产品已经量产了,我从没抱怨过外壳有问题。 之后,郑崇华发现ibm的标准非常严格,必须接受长达一年的盐水和湿度测试,了解情况后,台达采用了更严格的标准,终于获得了ibm的订单。
目前,Intel、Dell、HP等质量要求苛刻的世界一流制造商向台湾颁发了最佳供应商奖。 一些国际安全标准认证机构还授权台达电气,他们可以自己进行质量管理,自己贴合格标签。
他做生意有道德洁癖。 当时很多电子制造商为了获得世界级制造商的订单,总是拿着大行李箱的现金谈论生意,郑想不受佣金风气的影响,以产品质量和高质量的服务态度获得顾客的认可。
郑崇华向媒体说明自己是标准工程师的性格,做了很多事,说了很少的话,不擅长普及,没有习性宣传自己。 据《品牌》杂志报道,台湾《哈佛商业评论》总张玉文于2009年协助郑崇华整理回忆录,公开了他的成长过程和行动逻辑。
与郑崇华合作了20年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李泽原教授评价说:“只要别人尽力,犯错误也能包容。” 即使发出严格的措辞指示,也总是有不伤害员工自尊心的方法。 然后,他又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节能教父
对喜欢种树,看discovery频道,研究环境问题的郑崇华来说,另一项事业的主线是产品必须节约能源。
郑崇华最早关心环境保护的是创业4年后台湾工业迅速发展,耗电量每年增加约7%,高峰期停电。 那时,台达处于集中出口的阶段,停电将遭受非常大的损失。 有人建议建设发电厂,他正在考虑如何节约电力。
之后,台达开发了非常环保的节能开关电源装置。 这也是台达将来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开关电源制造商的重要契机。 之后,台达又开发生产了太阳能、光电等节能产品。 正因为多年的环境保护问题没有留下馀力,郑崇华在业界被称为节能教父。
对于这个称呼,郑崇华笑了:台达于1984年制定了目标,出于节能环保的考虑热爱了地球。 那时说到环保节能,大家都笑你,这个男人生意不好,整天胡思乱想。 今天环境问题,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太多,各种气候变得不稳定,各种天灾被很多人意识到,这不是胡说八道。 为了纪念郑崇华长期以来提倡环保和节能,台湾中央大学将在鹿林天文台发现的行星命名为郑崇华小行星(他也是天文爱好者)。 现在的郑崇华,已经退出了一线管理,空闲的时候,他很少出去应酬,家里各种花草。 他在台北家对面的公园里种了一些梅花树。 因为光死了一条,他为这去世的生命感到很难过。
虽然拥有千亿级的公司,但71岁的郑崇华依然认为自己是很普通的老人。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 衣食住行都很随和。 比如餐桌上有人建议肥肉好吃,我就拿着它吃。 如果我妻子在,一定不让我吃。 我觉得肥肉没死。 当然肥肉也不能拼命吃。
标题:【“节能教父”郑崇华】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