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93字,读完约11分钟

章彰

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不仅基于董事会风险接受水平的定性描述,而且基于量化系统的风险接受标准和收益预期水平。 通过资产组合模型,可以将宏观层面的风险偏好分解为微观层面,实现自上而下的风险传导,并且将微观层面的风险偏好的执行情况反馈到宏观层面,实现自下而上的风险总结 在极端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测试不同风险偏好下的资本变化情况来支持资本预算。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基本特征

商业银行风险偏好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风险偏好具有多层次性,多层次的风险偏好要求实现内在的逻辑统一。 宏观层面的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快速发展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定风险偏好的目的是明确尚未采用的风险能力并创造更大的利益机会。 而且,提高银行整体承担风险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确保资产风险调整后收益达到最佳水平的中间层风险的优先顺序是商业银行按部门、事业部门、产品等维度明确的不同类别的风险(信用风险、产品 的整体接受水平即微观水平的风险偏好,是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通过比较各业务承担风险的类别、各类风险可接受的程度来表现的。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风险优先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的风险优先有利于银行的顺利健康和快速发展。 商业银行的业务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风险偏好是中长期风险容忍边界的明确,为了适应每年的业务计划不能频繁变化。 风险优先的设定不仅要考虑银行管理和监视风险暴露所需的技能、资源和技术,还必须考虑银行的历史水平、同类银行达成的水平。 风险优先级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意味着风险优先级是恒定的。 理想的方法是参考行业和市场状况的变化,定期重新检查风险优先级,决定是否调整。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风险偏好具有多立场性,多立场指标共同构成了风险偏好指标体系。 风险的优先顺序不仅反映了股东接受风险的意愿和能力,也反映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风险接受程度的期待。 设定风险偏好需要兼顾股东、监督机构、债权人和顾客的不同要求。 股东最直接的要求是利益,在风险偏好中需要设定达到或维持一定比例的股票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和分红率,也有以利益变动率作为风险偏好指标之一的银行。 例如,规定收益水平低于市场预期的频率不得超过十年一次。 监管期望银行保持良好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在风险偏好中,需要体现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整体资本充足率超过监管最低标准的水平。 债权人需要重视银行的安全性,在风险偏好中体现债权人希望银行达到市场同意的高信用等级,例如标准普尔a级以上。 顾客关心银行比同行的操作损失和流动性风险水平,也表现在风险偏好中。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风险偏好具有客观性,是量化指标和定性陈述的高度统一。 基于量化指标的风险偏好在客观计量风险的基础上,还有助于银行内部统一实施尺度,监视风险偏好的实施情况。 风险和收益是硬币的两面,研究风险偏好也是收益的偏好。 国际活动银行主要用风险收益( earning at risk )、风险资本( capital at risk )、风险调整后的业绩矩阵( risk-adjustedperformancemetrics )等工具表现风险偏好。 风险收益表示投资组合在一年内以一定的可靠性获得的收益水平。 风险资本在一年内以一定的可靠度显示风险收益对核心资本的影响。 风险调整后的业绩矩阵用于指导和控制业务活动,将业务活动引导并激励到事先设定的风险调整后的预期业绩,使之与风险偏好一致。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风险偏好有限制,需要追加措施。 无论是宏观水平、中观水平还是微观水平,风险偏好的量化指标的基础都是风险测量模型的合理性和比较有效性。 每个风险测量模型都有一定的限制,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偏好的量化指标的限制。 为了弥补这样的界限,需要引入压力测试机构,定期审议风险偏好的量化指标的合理性和比较有效性,不要使指标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可靠性是反映信用资产组合水平风险偏好的重要指标。

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对未来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损失概率的预测。 直观地说明,可靠性是预测结果偏离实际结果的允许度,是国际活动银行反映风险偏好的重要指标。 巴塞尔新协定内部评级法参考可靠度设定风险偏好的国际银领域惯例,监督管理机构设定99.9%可靠度,是世界统一信用风险偏好。 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暴露、比较有效期满足监管要求条件下,批发业务所需资本是批发类资产组合模型99.9%可靠性下的意外损失。 不考虑期限因素,零售业务所需资本是零售类资产组合模型99.9%可靠性下的意外损失。 通常,95%的可靠性意味着在20年内组合的实际损失比预期的损失更多。 97.5%的可靠性意味着40年内允许组合的实际损失比预期的损失更多。 99%的可靠性意味着100年内允许组合的实际损失比预期的损失高99.9%的可靠性意味着1000年内允许组合的实际损失比预期的损失高99.99%的可靠性是10000 由此可知,随着可靠性的提高,风险偏好越来越严格,风险容许度越来越低。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根据不同信用资产类别的历史损失水平和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完善度,明确差异化的可靠度,可以体现对不同信用资产组合风险偏好的差异。

考虑到历史上主权国家、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违约概率相对较低。 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银领域以信用资产为中心,在信用资产中,公司的信用比例远远高于国际同行,其中国有或地方政府控股大公司或国有或地方政府提供隐性支持的大公司占相当比例 如果这样的公司还款前景乐观的话,可以考虑以99%可靠度对短期借款和信用( 1年以内)设定比较宽松的风险偏好作为内部资本配置的基础。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从组合方面来看,受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对短期贷款,公司中长时间违反贷款合同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 根据内评法一次法,即使抵押品涵盖了过剩的贷款和信用,违约损失率也不在35%以上。 另外,在我国公司长时间贷款和信用的相当一部分比较有效期限超过了5年。 银行可以设定比监管要求更严格的可靠度,99.99%的可靠度是银行内部计算银行长期借款意外损失的基础。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内部评价法将满足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归于零售曝光( retail exposure )。 由于属于零售暴露的中小企业违反合同的风险很高,如果用银领域业务的快速发展战术鼓励零售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应该提高零售中小企业组合的风险允许度,可靠性设定为95%。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用预期损失率边界和债务人申请得分体现信用风险偏好

商业银行宏观水平的风险偏好向中观和微观风险偏好传播的过程是预计损失和资本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 预测损失的分解与资产关联性的问题无关,说明在预测损失率的边界上信用风险偏好被更容易理解地实施。 银行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模型风险控制机制,在对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输出结果的可维护性、稳定性和准确性有足够信心的情况下,根据银行整体预期损失控制水平,自动批准预期损失率低于某个阈值的信用申请,达到某个阈值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比较企业业务,违约概率表示债务人在今后一年内违约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期限为一年以上的信用申请,需要用多年累积的违约概率计算预期损失率。 在多年累积的违约概率数据不足的情况下,设定预期损失率阈值应该足够保守。 年预期损失阈值和多年预期损失阈值的不同意味着银行对多年贷款和信用业务的风险偏好与一年的风险偏好不同。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与零售业务相比,微观层面的风险偏好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在进入阶段,根据债务人申请时的评分设定风险偏好。 通常的方法是根据历史数据建立申请分数模型,将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分为各分数段,并将申请分数与违约概率池对应。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通过调整准入得分可以表现风险偏好的一些变化。 在审批阶段,债务人的申请得分和预期的违约损失率相结合,计算单一零售业务的预期损失率,用与上述批发业务相同的方法分割预期损失率的边界,可以体现风险偏好。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以极端情况下的资本变化情况作为资本预算的依据

资本自上而下的单一业务分解过程远远多于预期损失的分解过程复杂,必须考虑单一债务人之间违约的关联性。 在实施内部评价法的初期,商业银行内部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计算违约关联性,因此可以考虑利用内部评价法提出的资产关联性来代替违约关联性。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巴塞尔新合同信用风险监督管理资本计算方法有四个基本前提。 也就是说,银行信用组合可以无限细分。 贷款违约是由单一系统风险因素驱动的系统风险因素和非系统风险因素是log正规随机变量批发业务资产关联性为0.12~0.24,其中中小企业考虑了规模调整因素,因此资产关联性为0.08~0 随着债务人违约概率的增加,资产价值的相关性有下降的趋势。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相关文件,批发业务资产关联性根据10国集团银行实证研究明确,但住房贷款暴露采取固定资产关联性是最重要的,通过对长期固定利率的贷款实证研究确立。 由于数据的限制,贷款以外的零售资产的关联性是由监管机构评价的。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巴塞尔协议iii”总资产满足1000亿美元以上的监管金融机构和所有非监管金融机构,其全风险暴露的资产关联性从0.12~0.24提高到0.15~0.30,资本要求很高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构想进行资本预算。 以用内部评价法计算监管资本的资产组合模型为出发点,将企业暴露中的大企业(其他公司)资产关联性系数设定为极值0.24,将中小企业资产关联性系数设定为极值0.2。 在上述极端情况下,可以计算现有信用资产组合风险加权资产的一些变化。 结果显示,标普ccc级大型企业风险权重增加11.99%,标普ccc级中小企业风险权重增加132.12%。 低级(违约风险高)对债务人的影响远远大于对高级债务人的影响。 资产关联性达到内部评价法设定的极值时,大企业(其他公司)和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明显增加。 当然,在具备数据的情况下,也尝试使用银行内部数据测量资产关联性系数,进而解体。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将压力测试结果引入资本预算的过程是实施新资本合同的必然要求,银行进行资本预算可以从不考虑资产关联性的个人压力测试逐步转移到考虑资产关联性的信用组合压力测试,特别是信用机制 根据压力状况,银行整体的资本充足水平在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设定的资本充足率目标以下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压力状况的发生可能性和可能的补救措施,这是“巴塞尔合同iii”在银行监督管理中的要点。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结论

可靠度是反映资产组合水平风险偏好的重要指标,预期损失率边界和债务人申请评价是微观水平风险偏好的重要体现,资产相关性变化引起的资本充足率变化是银行资本预算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际活动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经验,以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暴露模型的预测值能通过严格的维护性、稳定性和正确性测试为前提,用内部评价结果、资本充足率、可靠性和资产关联性等指标表现的风险选择 否则,很难将宏观水平的风险偏好与中观水平和微观水平的风险偏好相互分离,避免风险偏好的传导扭曲失败的情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风险管理总部)

标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特征及其影响】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