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582字,读完约16分钟

夏培肃

( 1923~年),我国计算机研究的先驱和我国计算机事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先后进入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英国爱丁堡大学。 1952年,夏培肃和闵乃大、王传英组成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学研究组,开辟了中国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之路。 1956年,她参与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建设,此后6年培养了700多名计算机人才,其编制的《电子计算机原理》是中国第一次正式授课。 1958年主持107计算机的开发。 1985年获得英国胡里奥瓦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每年获得第一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终身奖。

““恬淡人生”夏培肃”

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夏培肃主持了中国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107架)的开发。 她这一生对名利淡泊,默默奉献的品质,追求真相,孜孜不倦地探求精神,严格修学,甘于人梯思想,为后世人立下了伟人,做事,树立了学问的榜样。

““恬淡人生”夏培肃”

祁威县

年少有为,立志工业救国

夏培肃1923年出生于重庆市教育故家,祖父夏风薰从事教育事业40年了,推进了江津县的文风。 父亲夏鸿儒曾经在江津县经营实业。 母亲黄孝永担任江津女子小学的校长,他们用独特的方法教育夏培肃和她的姐妹。

夏培肃从2、3岁开始接触古典诗词,从4岁开始上了4年半小学,直到后来上私立南渝中学的高中之前,她的知识大部分都在家里学习。 母亲为她精心安排课程,选择老师,选择课外读物,她从小就读了很多书,了解历代仁人志士的精神风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知不觉培养了她的爱国主义感情。

““恬淡人生”夏培肃”

夏培肃从小就展现了她的数学才能。 她的家庭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育有重复之处,当时初,融合高中数学知识,夏培肃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学完了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三角,做了“欧几里得几何”、“范氏大代数”中的很多主题, 这大大提高了夏培肃的思考,同时刺激了她数学。

““恬淡人生”夏培肃”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中国的暴行肆无忌惮,学习中的夏培肃看到民不聊生的激荡状况,心里愤慨。 她因南开中学和国立九中的理科成绩优异,决心考工科大学,长大后投身工业,实现工业救国。

1940年毕业于夏培肃高中,进入了当时有名的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 马达类课程很重,教科书都是英语,教师要用中文夹着英语授课,学生要用英语写实验报告。 夏培肃在这里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和有趣的地方。 她最喜欢的课程是交流电路,特别是电路瞬变的分解。 她的毕业论文是电动机工作过程的分解和测试。

““恬淡人生”夏培肃”

1945年,夏培肃毕业于中央大学,被推荐,不进入交通大学重庆校电信研究所学习研究生。 在这期间,夏培肃系统地学习了马达方面的所有课程,保持了数学成绩优异的东西。 同年春天,夏培肃22岁时,她遇到了生命的另一半中央大学出身的杨立铭。 研究生毕业后,夏培肃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系获得博士学位,与以前在英国学习的杨立铭于1950年结为伉俪。 杨立铭后来成为中国有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与夏培肃有趣,知识相通,学业、科学研究和生活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他们相爱的一生。

““恬淡人生”夏培肃”

遇见幸华罗庚,达成命运的转折点

夏培肃在爱丁堡大学首先研究电路理论、自动控制和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及其应用,195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 在英国的学习后来为她从事计算机电路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中、异国他乡的夏培肃感受到了英国良好的学术风气和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几年的封闭国家让英国普通人觉得中国还是男性或者鸦片,女性裹腿,没钱……

当时夏培肃夫妇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他们开始考虑回国的事件。 1951年10月,夏培肃夫妇应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周培源的邀请回国。 燃起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登上了回国的远洋客船。 夏培肃被安排为清华大学电机系通信网络研究室的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恬淡人生”夏培肃”

1952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建议在中国开发电子计算机。 他在清华大学的电机系担任电信和电子工程方面的科学技术人员3人,夏培肃当选。 夏培肃说。 “一个身体在一生中,总是有一个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对我来说,这个重要的转折点是195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第一次见到华罗庚教授。 ”。 这个拐点使她成为我国计算技术的第一先驱。

““恬淡人生”夏培肃”

空填补空白,培养我国第一批计算机人才

夏培肃开始研究电子计算机时,计算机方面的资料不足,她克服了很多困难,从图书馆的英语期刊中寻找关于计算机的复印件,还委托海外同学搜索相关资料。

计算机原理逐渐明确后,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计算机,夏培肃于1955年开始着手写讲义。 当时计算机的基本用语和名词都是英语,她在写计算机原理讲义时反复推敲,把英语专业用语意译成中文。 这些讲义在全国至今仍沿用。

从1956年3月开始,夏培肃举办了计算机原理讲习班,有数十人参加。 除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计算机组和数学研究所的计算数学组的人员外,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一分教师和其他机构的相关人员。 讲习班上,讲授了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包括二进制、布尔代数、逻辑电路、四则运算的算法、计算机各部分的业务原理等,被认为是中国计算机界第一次举办计算机原理讲习班。 夏培肃的讲课条理分明,又深又浅,很受大家欢迎。

““恬淡人生”夏培肃”

同年4月,夏培肃参加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快速发展远景计划》的制定。 6月,她转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筹备处,此后一直在这里工作。

处于编制阶段计算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我国计算技术专家。 这是因为除了派遣考察团、实习小组和留学生到苏联进行考察、实习和学习以外,计算组织还在国内举办面向全国的计算数学学校和计算机培训班,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才。 夏培肃被安排专业负责计算机学校的教育业务。

““恬淡人生”夏培肃”

从1956年到1962年,计算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等学校合作举办了4次计算机培训班,夏培肃发表了《电子数字计算机原理》课程。 她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重写了《电子计算机原理》的讲义。 这是我国计算机原理中的第一个系统完善,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原创性自编教材。 季度培训班在全国各行业培养了包括高等学校、研究所、国防和工业等部门在内的700多名计算机方面的专家。

““恬淡人生”夏培肃”

当时国内大学还没有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所以计算培训班在全国是独创的,这些人才后来大部分成为了各行业计算机方面的领导者。 夏培肃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不愧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从无到有,主持中国第一台电脑的开发

夏培肃在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对串行计算机运算器执行的四则运算的算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初步完成了运算器和控制器的逻辑设计,完成了基本的电路实验。 1958年,计算提议开发小型计算机,由夏培肃负责,该计算机被命名为107台计算机。

““恬淡人生”夏培肃”

夏培肃负责107计算机的整体设计、逻辑设计、工程设计和可靠性设计。 107架是小型的串行通用电子管数字计算机,使用冯·诺伊曼架构、二进制、定点、字长32位、补数。 核心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 机器可以执行16种操作:接收、发送、接收反转、逻辑和、逻辑与、移位、加法、溢出不停止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无条件转移、条件转移、非零转移、打印、停止。 机器的主频率是62.5千赫。 这是我国第一台自设计的通用电子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事业稳定,在1960年4月的机械试验中,连续无故障事业时间为20小时30分钟。 平时可以像电子设备一样随时开机和关机,但这是当时其他电子管计算机做不到的。

““恬淡人生”夏培肃”

107计算机在计算加工调试后设在北京玉泉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合107计算机,编写计算机原理和编程讲义,作为该校计算机专业、力学系、自动化系、地球物理系的教材,一共600多名学生用107架进行算术。 107计算机除了教育服务外,还接受了包括潮汐预报计算、反应堆放射线能量分布计算、原子核结构理论中的矩阵特征值、特征矢量计算等数十个计算课题在内的一点外单位的计算任务。

““恬淡人生”夏培肃”

107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有志气地设计,研发了自己的计算机。

夏培肃一生强调自主创新在科研事业中的重要性,她向计算机提出了大幅提高运算速度的最大时间差流水线原理,大幅缩短了流水线计算机的时钟周期。 她开发成功的高速阵列解决方案150-ap,150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为100万次/秒,150-ap的计算速度达到1400万次/秒,低价格计算速度高于美国当时我国禁运的同类产品的计算速度,国家

““恬淡人生”夏培肃”

夏培肃在成功开发150-ap的基础上,于1982年提出了gf (功能分散)计算机的开发思路。 她认为新的计算机系统应该是分散的,不同的部分负责不同的功能。 这一设计思想对21世纪初期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夏培肃认为研究事业一定有很强的先进性。 她深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实力,推进相关事业,提出国家应该大力开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否则将永远受制于人。 后来,她培养的研究生在这两个行业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恬淡人生”夏培肃”

传达科学,甘当人梯

为了满足实施“科学快速发展长期计划”的需要,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夏培肃负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建设事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快速发展史上,夏培肃被公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创始人和创始人。

““恬淡人生”夏培肃”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夏培肃开始培养研究生。 她培养了60多名研究生,其中2名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名获得了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奖。 夏培肃认为培养研究生首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不是为了完成领导的科研任务。 我相信她为了迅速发展计算机事业,没有新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但为计算机事业培养人才是她的责任。

““恬淡人生”夏培肃”

夏培肃根据研究生的能力和乐趣,让他们从事科研工作。 她不仅对研究生在业务方面要求严格,更重要的是树立榜样,要求研究生有良好的科学道德。 她的研究生经常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但她即使帮助学生多次重写,也不允许学生在复印件上随便起名字。 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她也永远不会命名这种事实上要求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

““恬淡人生”夏培肃”

在夏培肃的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下,她学生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李国杰院士领导的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为打破海外垄断,促进中国高端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伟武领导的龙芯团队曾经开发出中国第一个高性能cpu芯片,“龙芯”芯片系列为提高中国新闻产业的核心技术,保护国家新闻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成绩是夏培肃提倡自主创新,把握中国自身核心技术命脉的最好回报。

““恬淡人生”夏培肃”

1985年,由于夏培肃为计算技术做出了贡献,英国胡里奥瓦特大学( heriot-watt university )在庆祝蒸汽机发明者瓦特命名100周年的大会上,授予了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夏培肃把这件事告诉华罗庚时,华先生说。 “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问题,也是英国人对中国人的友好表现,更重要的是中国变得强大了。 ”。 这极大地鼓舞了夏培肃,认为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是个体的荣誉。 联想到解放前在英国受到的种族歧视,她感慨万千。

““恬淡人生”夏培肃”

2000年前后,上了年纪的夏培肃不再牵引新的科研项目申请,使计算机科学技术一线的科研事业逐渐淡出。 但是,依然精力充沛的她依然关注着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 当时量子计算机很受欢迎,但第一是物理学家研究,计算机专业的科学研究者很难深入理解。 为了解开量子计算机之谜,需要从计算机专业科学研究者的角度注意和重新审视量子计算机,夏培肃在恋人杨立铭的指导下,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阅读了100多篇相关论文,学习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最终进行了综述性的复制“量子计算机” 这篇文章发表后,在国内计算机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广泛引用。

““恬淡人生”夏培肃”

朴素的生活,朴素的心,夏培肃一生淡泊名利,除了人品安静,专注于科研以外,是教育人,传计算机科学,和她接触的同行都很敬佩她。 1991年,夏培肃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系委员(院士),由与她素不相识的王大也院士和师昌绪院士积极推荐,他们的依据是她的学术成果和贡献。

““恬淡人生”夏培肃”

年8月27日,91岁的夏培肃不幸去世于世界之长。 这个相信“不义致富,对我如浮云”的老人走完了她的人生道路。 人生结束了,但她在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史上留下的深刻印象却熠熠生辉。

作为老一代科学家的优秀代表,夏培肃将默默地献身,自私的科学精神将永远持续下去。

延伸阅览

唐志敏

我1985年去中国科学院计算读了夏培肃老师和研究生,毕业后也留在夏老师的课题组,在她老年人的指导下继续研究。 现在,数也有30年了。

几年前,中国科学协会设立了一个写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验的项目。 其中有夏先生的传纪。 我参加了夏老师的学术传记制作组,写了夏老师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学术经验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 这系统地想起了夏老师的学术经验和研究生的状况。

““恬淡人生”夏培肃”

想起来,在认识夏先生的几年里,她没有太激烈的行动,也没有慷慨的言语,但她的每一句每一行,一举一动,就像春天的雨润物,通常是无声的,但沁在心里。 跟着夏老师,学习了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

“严格学问,自己成为亲人”,这是夏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1990年左右,她指导了我们设计高速运算电路。 她知道像我们这样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擅长高速数字电路背后的模拟现象时,自己给我们讲课。 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开始,传输线和特征阻抗是什么,反射和串扰是什么,匹配电阻是如何配置的,噪声场的允许度是怎样的等等。 那时她已经接近古稀了,还每周上一次课,在黑板上写官方,画波形,总是这么细心准确。

““恬淡人生”夏培肃”

有一次,夏老师拿了一捆图纸,送给每个人。 仔细看,是她自己设计的36位加减法器的逻辑电路图,包括输入和输出的寄存器组、本地加法、超前进位、和的生成等模块。 她的a4尺寸的图表,把36位加减法器的整体结构图和各模块的逻辑电路图画清楚,用复印机印了几张发给大家,请一起检查一下。 看到这样规范整齐的图纸,直到所有的大门,这里的同事和同学们都很吃惊。 她画的图纸,现在用电脑上的cad软件画画后,和用激光打印机印刷一样,细致,有规律。

““恬淡人生”夏培肃”

“谦虚谨慎,不断学习”是夏老师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个印象。

我们认为夏老师是很多有知识的前辈优秀的人,但她自己从来不这样看,总是在学习。 她不仅通过文献了解学科的尖端,还学习一些实用的技术。 例如,她发现latex排出的公式比word漂亮得多,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latex软件,学习了这个合成语言。 夏老师晚年写的很多复印件和报告都是自己用latex排版的,包括其影响很大的“量子计算”论文。

““恬淡人生”夏培肃”

20世纪90年代中期,夏先生担任《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的副主编期间,在审查词条时,做了很多编纂工作。 有些词条原稿只有手写新闻稿,她总是自己把原稿输入电脑,用电脑编辑。 不是向原作者提供电子原稿。 如果偶尔遇到自己很难评价正确性的“小问题”,她会马上询问可能熟悉情况的人。 我不在乎前辈和院士的身份。 她的学生们也经常成为她的咨询对象。

““恬淡人生”夏培肃”

夏老师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平静优雅的生活”。

夏老师一生重视学术,对学术以外的东西,如行政职务、地位等,都看得很轻。 她也这么要求我。 她想帮助后进,给年轻人更大的舞台,但希望年轻人在学术上,特别是为了行政事务不要分心。 有一次,上级领导要求她推荐学生担任某个职务。 后来,她跟我说了话。 她说她认为做科研工作适合我,所以推荐了某人。

““恬淡人生”夏培肃”

夏老师的生活虽然朴素,但不失优雅。 她家没有任何装饰,但毫无灰尘,清新清洁。 我去她家看她,她总是挽留我吃饭。 她家的饭菜很清淡,夏老师和她老师都不喝酒,家茅台酒( 600519,股票吧)大部分都被我喝了。

我年轻的时候穿得很随便,不系衬衫扣子,夏天经常穿拖鞋去办公室。 夏老师告诉我这些小节有必要注意.。 特别是1点正式场合和出国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观察自己的仪表。 夏老师的这些教诲,改变了我。 现在我仔细观察服装礼仪等,成为我的习性。

““恬淡人生”夏培肃”

夏老师离开了我们,她的话,伴随着我的一生。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04-17第三版印刷)

标题:““恬淡人生”夏培肃”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3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