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68字,读完约27分钟
武钢
武钢减员骚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发酵,在今年的“两会”上,新上任的理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向中央媒体表示:“在生产能力的大背景下,8万人不是炼钢,可能需要4、5万人另谋出路。” 其实去年年底,小组已经裁员了1.1万人。 其中,武钢股份( 600005,股票吧)企业减少了6000人,集团企业减少了5000人。
“全体人民”和“大集团”
沿着青山区的和平大道走到最后,搬到冶金街、友谊街是近60年伫立的武钢工厂前的入口。 途中,“武钢”抬头的门面房间没空,不仅是医院,曾经是招待所的武钢酒店,还有武钢旅行社。 那是集团下的三产,只有全市的这个门面。 铁链门武钢列车的客运站、印刷厂似乎都很久没有开业了,旁边有容易泄露的“武钢大学”,白底黑字的招牌站在铁栅边。
出租车司机开到“建八”(建设八路)意味着青山区最繁华的商圈到达,那里围绕着有名的红钢城兴盛,红钢城是武钢第一代员工的居住区,苏联式内阳台三层红砖房间在“建房”下 曾经,每上班时间骑自行车的工人都朝一个方向涌到工厂前面,下班时出租车司机说“工厂前面总是有1万人”,直到10年前才想起他的车。
“现在两个高炉烟囱没有冒烟,以前很红。 ”。 他说,在大门口看到工厂北侧的冰冷的大水泥烟囱,通往长江港的铁路经过我脚下的栈桥,几节空车皮停在线路边的石头碎片上,50年代罐车似乎在诉说这个运输员工的胜景。
3月19日在武钢体育馆举行的“年普惠服务入社及促进武钢变革的大型招聘会”
工厂大楼基本上有两三层,灰色和红色交替排列。 因为上了年纪而疏于修理,所以看到满是灰尘的钢窗时破损了,留下了黑洞。 这个苏联风格的厂区有22平方公里,冶炼片、炼钢片、压延片整齐地延伸着,树丛里经常出现线路,让我想起苏联小说中橡树荫下的都市近郊的钢铁区。 武钢和港务企业是长江最大的公司专用港口,繁荣时铁运、水运在这里完成,整个青山区都是武钢的都市城。
许多工人骑自行车往来,是武钢重工集团,戴着黄色头盔的工人坐在现场前面休息,看到拱形铁门里,满是大卡车。 他是组装夹紧工,45岁,但工龄已经28年了。 直到现在,他还是担心那把剑会突然掉下来。 武钢这次“一律”的年龄线是男工人55岁,女工人45岁,但他是“大集团”的编制,随时被派遣。 20世纪80年代,武钢除了编制“全民”外,还增加了“大集团”。 前者是全体人民都控制的公司的核心员工,是共和国的正统工人阶级,“大集团”是为安置五湖四海来应援的员工家属而设立的集体全家制。
到了90年代,由于人多,生存道路少,逐渐走下坡路,“大集团”人员的工资变成了“全体人民”的一半。 我后来采访的“大集团”员工,很多人说我十年来的工资只有一千元,他们的名声比“全民”低,做着更重的辅助工作。 这次裁剪后,每月数百元的不均匀(因公司而异)购买补偿金,根据退休年限计算,一次也不反复支付。
这个钳工每月发2000元的工资,其中表演总是不够。 “现在不能全负荷生产,多开工1分会造成多1分的损失。 ”。 他这样说。 重工业是副业,上游炼钢,轧制利润不好,他们也没有销路。 在去年年末的职代会上,全工厂1200人有“700名产业工人养了500名行政人员”的声音,但现在各职场几乎减少了3成。 3月19日,集团在武钢体育馆举行了万人招募会,33家社会公司提供了1.2万个岗位。 这对死灰复燃人员来说就像起死回生,这几天武汉市的信息不少。 工厂动员一切裁剪的和在单位的去看,有些工厂在那里签字,要求40岁以上的女工人全部去。
他也去了,“我看到了。 最近在东西湖、青山过去两个小时的路程,谁能去? ”他还说,很多制造商都有年龄条件,“招募女性劳动者在40岁以下”,这表明这次有“就业刚要”的女性劳动者和年龄有偏差。 他说他在路边休息十分钟,进去工作。
逃避90年代“下岗就业等待潮”的幸存者们现在成了单位制的“老人”。 他们期待着几年后顺利退休,但再次受到了本轮经济下行的冲击。 因此,近几年半的产业工人进入市场化竞争的就业市场,首先遇到了极不可逾越的心理鸿沟。
这可能是“职场”工人职业生涯中最痛苦的压力。 他们有根深蒂固的公司管理一生的想法,一旦“从工厂到坟墓”的福利系统被切断,他们就无法适应,很多人抱怨哪个现场的招聘公司实施“劳务合同”。 确实,在我的下一次采访中,我发现公司制下的人在向市场化职场转移的过程中,充满了封闭单纯的顽固。 他们还发现有购买补偿,在市场上找工作。 总收入可能比以前增加了,但因为那份工作没有保障或者路途遥远,所以放弃了。
统一起来
月23日,夜色下的红钢城平静,这里高峰期住了近4万人。 红砖斜坡的三层建筑聚集在原来的小渔村,打开城市围绕农村的第一章,武钢人在这里形成了群落。 1955年,青山区聚集了5万多名建筑工人、7万多名工人家属,列宁格勒设计分院院长别良其可夫、总工程师格里格担任设计,建设了这里。 据《武钢杂志》报道,从该领域的工厂矿动员大量技术工人支持武钢建设,这些工人来自鞍山、大连、沈阳、哈尔滨、天津、北京、太原、郑州、长沙、重庆、昆明、广州等地。 1958年,第一批工人从简易工棚搬到这里,武钢也注入了第一批钢水。
有个居民带我来到六街坊下面,那是吃饭香的时候,袁跃进出来,他面前停着白色的尼桑,在这个小区说明他家很有经济实力。 像很多底楼的居民一样,他的门口有铁棚,可以做室外的炉子之间。 当时为了节约材料,这所房子的内部是“竹木代钢筋”的结构,墙壁是灰沙,上了年纪剥落,里面的房间采光不好。 我和袁跃进坐在马口铁棚外聊天,邻居大多叫他“袁总”,其实他只是武钢条件总厂csp分厂的高级技工。
去年年底,接到集团的指令,全厂55岁以上的男性工人“一律”回家,包括他。 集团在媒体上的说法一直不是“裁员”,而是“内退”、“临时停业”,不改变劳动关系,但在袁跃进看来,这都是表面文案,他知道一旦撤退就不能再下岗了。 回去的时候,小组制作了“协议卸任书”,要求他们签字按票据,有些人愤慨地不想签字。 “我只是希望你回家,我说我自愿回去了”。 这还是对“全民”的一系列方法,至于“大集团”,这都节约了。
作为老员工,他也觉得不公平。 “像我这样经历过的人,在工厂是骨干,在职场上这样做完全不正派。 ”他说。回家后工厂的弟子解决不了很多事件,打电话问他。 “我个人是师傅,应该告诉他们,但我不想从武钢这样的角度说”他剃了头,有点大哥出头,但满足了工人阶级的体制内感情,不断抽烟。
袁跃进是地道的汉阳人,在70年代中,从农村放学回来后进入工厂。 他妻子一家从东北鞍钢援建,她还没出生父母就来红钢城,今岳父母去世了,他也在红钢城工作了30年。 这里的很多院子是50年代扎根的,至今有4代,上辈开枝散叶,把子弟送到武钢,然后相继去世,这是这个社区繁殖交替的基本规律。
袁跃进有个儿子,存车给儿子开车,买套房偿还。 这是这项工作最好的礼物。 他留在热轧厂、三热轧厂,最后从csp厂撤退,目睹了生产技术的提高。 csp工厂有炼钢、连铸、轧制三个一体的新生产线,可以独立面对市场,所以也是“集团利益单位”之一。 袁跃进是专业检查员,全组大小3000台马达要他查修理,检查“消防员”的性质。 他每天填写检查报告,每周制定检查计划,要点是发现问题。 这个单位也依靠自觉履行责任,他谨守了40年。
1974年,武钢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标志着引进“1米7轧机工程”(也称为“07工程”),因轧辊宽度为1.7米而得名。 直到70年代,中国每年花3亿美元进口薄板钢材,毛泽东决定从日本、西德引进成套设备,定居武钢。 1974年9月,10万建设大军聚集,参加“07工程大会战”,3年后,中国成功投资了40亿元。 随着硅钢工厂、冷轧、热轧工厂和连铸工厂的陆续生产,“1米7”正式登上中国舞台,结束了薄板钢材依赖进口的局面。
这所夜校灯火辉煌,图书馆在每天爆炸的狂暴时期,袁跃进工厂,受到无上的光荣待遇。 1975年,有中学学位的他被送到华中科技大学进修了一年,主修电机工程是为了出来为“一米七”的工程服务。 这个巨大的东西由25台电脑控制,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接触到第三次世界产业革命的产物。 但是,他目睹了在“文革”困难时期与西方接触的困难。 “洋轧机只吃面包,不吃饭”,引进的计算机数学模型只认识进口钢坯,无法轧制国产钢坯。
一位日本专家在回国前在黑板上画了两条曲线,断言“1米7”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终于会变成一堆废铁。 此后,邓小平视察后,武钢突破了科学技术难关,成功改造了“洋数模”,1985年底,“1米7”终于达到了核设计水平。
市场化浪潮下的劣势
90年代以后,市场化浪潮席卷了整个国营企业,有些工厂开始公转保护私产,为了节约价格,公司不再招募正式工人,以更便宜的外部工人占据正式的劳动名额。 武钢开始意识到“公司创造社会的弊病”。 那时12万员工吃钢铁火锅饭,7万人分布在基础建设、矿山、文教、物流系统,各种社会功能大,降低了人均生产能力。
1993年,武钢开始实施主补助分离,成立了37家专业化企业,7万人从母体剥离,形成了母公司、全资子企业、分企业、参股公司的大型集团。 袁跃进当时的汽车检修班18人,自从维保单位进驻以来,只有他一个人是老武钢人。 那样的话,他就成了班长,监督下的人。
他第一次感到现代科学技术压迫了他的生存空之间将近十年,武钢人流传着一句谚语:“父亲挥动铲子,儿子点了鼠标”,后来招募的人至少从专科学校毕业了。 如果有数值控制,很多操作线的事情就不需要访问现场,但维护依然在现场。 袁跃进觉得技术无论发展多么迅速都不能代替人工,他依然不可或缺。 但是,出现现场的危险系数没有减轻。 “钢铁企业的员工退休后能顺利回家是幸福的。”他说
在红钢城,有些人带着工伤在家,这些人的变革更波折。 六街坊7号门的孙晓(音)因工伤在家两年,退役了。 他和86岁的母亲同居,兄弟姐妹四散在武汉各区,唯一的儿子在日本学习。
孙晓穿着厚厚的棉睡衣从房间里出来,脸上有愤怒的颜色,隔着单元铁门不情愿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从尘土飞扬的铁栅进来,那是外面阳台两栋房子的结构。 他是武钢焦化厂的一线工人,一见面就愤慨说“被逼退出工厂了”。 年8月,他爬上4米高的铁板打扫灰尘,准备点焊,殊不知铁板腐烂了,失足摔了下来。
现在他的腰上有六根美国进口的钢钉,但他的脖子上还挂着金链。 两年没上班了,他站着说话腰疼,很少出门,每天都得赶着晚饭从两点开始摸索。 工厂要求他签字时,还欠他工作说明书,没有它就不能报销药费,也不能享受每年9天的免费住院。 当时公司给他一万元以上的营养费和护理费,报告工伤得到赔偿后告诉他这些钱还在扣除,他还是报告了工伤。
孙晓1977年进厂,他父亲从鞍钢来武钢,举家搬迁,母亲没有工作过,没有参加过社会保险。 红钢城,哪个早期随员来的配偶停止工作,一辈子在这个黑暗的红房子里有房子? 孙晓86岁的母亲现在躺在床上浑身疼。 “我吃的药是她吃的药。 ’他有点生气地说。 他让她吃芬兰。 现在他不签字就切断了生活来源,每个“全民”制工人每月都可以买2300元的补偿金。
他还退休了三年。 这笔钱能拿三年。 即使身体没事,他也发现找工作不容易。 因为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不容易。 焦炭厂,他是选煤厂的取材工,是“特殊工种”,哪里没有材料就开叉车堆在哪里。 很明显,今天准备煤炭的公司很少,所以“钳工最好有市场”。
“进入工厂的第一天开始3班倒,为了节约价格,现在邀请了b类工,3、2年转a类,工资从1600到2000多元,一个人做2个人的事。 ”。 他对这一点非常不满。 他所在的备煤厂近300人,走了50人。 与被裁剪的a类工相比,b类工因为劳动价格低,反而避免了抢劫。 这个老武钢人不被接受,40年来他的生活定格在那个方寸取机之间,同样“风化”了是工人阶级的骄傲,崩溃了不能适应。
“非钢”自助法
我采访的武钢人中有顽固的“共识”。 那就是武钢被前领导人的腐败网拖累了。 经济形势的下降、新的经济周期、生产能力,甚至2008年的“4兆”投资刺激——这些都不能成为他们解释武钢和自己命运的理由。 原党委书记邓崎琳的“专制”及其家族的裙带网络是所有武钢现状的话题来源。 即使是普通女工,他们工厂的大门门禁系统也说邓小平妻子的企业中标了。 “原材料进入的价格往往是市场通常价格的6、7倍。 ”。
除了腐败因素外,新调查的邓崎琳也经常被武钢人与上一代刘本仁进行比较:以“刘本仁时代”( 1993~2004 )的质量和利益为主导,在“邓崎琳时代”转变为过激的扩张。
在形势下,选择什么样的生存之路,武钢是典型的故事。 年开始全国钢铁业进入“严冬期”,钢铁作为周期性领域,其挫折几乎像过山车一样。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的数据显示,年国内新开工、新设计、新计划炼铁生产能力为420万吨、736万吨和127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80%、32.3%、81.3%。 当时钢铁领域的利润率只有2.42%,比上年下降0.59个百分点,据武钢股份有限公司( 600005 )年报显示,企业净利润下降了42%,但武钢比报告赤字的鞍钢维持了10亿元的利润。 2008年,这个数字为51.89亿元,以3年的变化,翻天覆地。
去年,钢企业普遍进入存亡期,第三季度武钢利润同比下跌200%,明显在人民币贬值、汇率损失、钢材市场长期低迷和市场价格下跌的诸多打击下,武钢压力沉重。 关于其近10年的财务报告,日出现在2007年上半年,利润率曾经达到680%,2008年末颁布国家“4兆”刺激政策后,武钢和年平均保持100%以上的利润增长,但去年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是第一次
在长江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刘元瑞的形象中,钢铁领域大面积的下跌也于年出现。 他从事了10年该行证券的解体,现在也被认为中国钢铁业已经到了变迁的边缘,他认为“有些领域快要收缩了”。 但是,钢铁作为周期性领域,利润急剧上升是正常的,在长期低迷的环境下公司能支撑到什么时候很重要,在必须减少冗馀性的情况下,唯一的方法是开源节流,武钢选择的方法是人员 “在钢铁领域,周期性、领域性因素大多主导着快速发展,客观因素比公司自身力量的人为经营因素大得多。 ”。
年的“两会”中,当时还在任职的邓崎琳提出了暂时的“武钢养猪”这一冲击性领域的动向。 “武钢在周边购买数千亩土地,用于养鸡、养猪、蔬菜种植,开展立体生态养殖业,产品除了供应武钢物流外,还可以在市场上销售‘武钢品牌’的蔬菜。 ’他说。
这也是当时钢铁企业为“过冬”发挥神通力量的一面。 邓崎琳向媒体这样解释。 现在1吨螺纹钢的价格是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最便宜的猪肉是每公斤近26元,1公斤钢材的价格不亚于4两猪肉。 近年来武钢人可以说“钢材卖不出白菜”。 年,武钢每卖一吨钢材就损失十元,而五年前刺激政策刚出台,钢材一吨就能获利七十元。
年,武钢增加了对非钢产业的投资,当年的非钢产业利润占集团利润的6成,53年来首次超过了钢铁主业利润。 品尝“丰而道歉”的甜蜜,武钢计划每年投资390亿元非钢,这相当于全集团年销售额的20%,但受到很多诟病。 在很多钢企业进入非钢产业的那一年,不占技术特征的国企盲目副业也有“用高射炮打蚊子”的负面声音。
在青山区,70%的商品房是武钢集团开发的,为了减缓下跌,通常钢企做非钢产业,但受外部条件的制约,同样发展迅速。 在海外,钢企业迅速发展非钢已有成熟的例子,例如日本新日铁的非钢份额占其总规模的40%,德国蒂森·克鲁普的非钢产业占一半份额,其电梯制造业稳定在世界前三。
刘元瑞认为迅速发展非钢无可厚非,但相对于体量巨大的本职工作,非钢的投入依然是零敲碎打式的,从以前开始其块的变革就依然很困难。 “很多公司的非钢部分的投入体量依然比主业利润高但收入低。 以前钢铁收入高但利润低,有时钢铁公司不能只看利润,关系到十几万人的生存,有社会利益。 ”。
合并贫困进行重组
武钢为了充分利用资产,武钢知道卖很多资产。 包括远郊现场和武钢医院(现华润武钢总医院)。 武钢大学也有起源。 那本来是在销售冶金干部管理学院的地皮后,在距离青山开车1小时的新洲阳逻辑上建设了新校区。 于是和平大街上有武钢大学的分校。 那原来是武钢学校。
为了消除“公司创建社会”的历史负担,武钢于年引进华润医疗集团,成立55年武钢总医院合并重组,至今仍是青山区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 用同样的方法,学校的作用也交给了社会。 但是武钢改革的动向和钢铁领域的形势变化,落差太大,形势变化太快。
对武钢来说,最后的强心针可能是年建设的广西防城港项目。 2008年,国家发改委颁发了两张数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的“通行证”,武钢和宝钢可以分别在广西防城港和广东湛江启动新项目。 年,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快速发展计划》中,强调“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基本不新建钢铁基地”,以优化产业布局,钢铁业迅速发展“北重南轻”局面,“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
当时,这两个项目有望在国家部署中减轻“南矿北运”、“北钢南运”的核心,并优化钢企业的生产能力配置,减少物流价格。 在武钢的价格结构中,价格指标一直被认为是其短板。 邓崎琳表示,武钢的资源自给率不高,位于内陆,每吨铁矿石的价格比同行高100元以上。
总成本639.9亿元的防城港项目于今年3月生产了第一个冷轧项目,虽然其效果远远没有出现,但近几年来的恶声不断。 今年的《两会》、《政府事业报告》提出将在今后3年内落后的钢铁生产能力淘汰9000万吨,在政策的风向变动下,防城港项目是否成为鸡肋还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钢的价格长期低迷,已经被压低到极低,从北方渡海而来的钢材,与当地韶钢生产的同类钢材的价格相当。
“本来物流价格高的时候,内地的钢企业就要烧几十亿,是为了拉铁矿石。 现在海运价格下降了,但总量过剩,加法又给自己添麻烦了。 所以要看是否用优胜产能置换落后的产能,整个领域都在收缩,最后只剩下几家公司了。 这就像十几年前空打乱了公司。 ”。 刘元瑞说。 很明显,不管怎么选择,精兵简政都是生存的第一步。
防城港项目被称为武钢的“第三次创业”,在我的采访中很多人对其嗤之以鼻,那接近武钢“孤注一掷”的救生符。 邓崎琳就任后留下了“中西南快速发展战术”和“走出去”的口号,呼吁“不要通过保护本职工作增加金钱投资”,集中在防城港项目上。 武钢先后重组鄂钢、柳钢、昆钢,防城港钢铁基地是其中西南的支撑性布局。 此后,武钢生产超过4000万吨,跃居世界钢铁领域第四位,可以稳定住在中国钢铁企业的“第一梯队”。
但是,今天在中国钢铁领域谁领先可能并不重要。 后来住在沙钢、宝钢、共和国钢铁业的长子鞍钢也在新的经济周期经历了各种阵痛。 武钢位于内陆,不占地理和资源的特点,也不像转型的国有钢企业那样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因此裁员可能类似于减产的前奏。 “裁员后减少能源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刘元瑞说。
有趣的是,10年前,钢铁领域的产能过剩已经白热化,中央有意合并武钢和上海宝钢。 那时武钢年产900万吨,宝钢是其三倍。 这个合并不会有结果。 武钢的生产能力终于达到4000万吨时,这个领域迅速衰退。
防城港项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武钢对柳钢的合并重组。 在广西政府中介下,武钢承诺接管柳钢最初提出的防城港精品钢铁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柳钢交给武钢重组,双方成立广西钢铁集团,武钢控股占80%,广西国资委将柳钢所有资产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这7年的“结缘”中,设计武钢“第三次创业”的主战场也在去年结束了合作。
一时的强心针
武钢通过在海外部署矿产获得了价格主导。 邓崎琳任呼吁武钢在今后35年实现海外开采权益矿,自给自足铁矿石,打破国际三大巨头(巴西淡水河谷企业、澳大利亚必拓企业、英国力拓集团)的垄断。 2008年以来,武钢集团通过股票收购和项目合作等方法,在巴西、加拿大、非洲等国家和地区部署了8座矿山。 年,来自巴西抵港的铁矿在宁波北仑卸货倒卖。 那是武钢实现了第一个权益矿境外提单。
但是世界粗钢产量在下降,中国钢铁业进入了“冬季”,铁矿石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 武钢海外铁矿石项目危机目前巴西mmx矿破产,加拿大bloomlake铁矿停产,部分矿产搁浅在勘探、勘探阶段。 在资源开发型领域,越早进入越占价格和资源的特征,但中国钢企业近几年在海外好的矿开采可能性很小,另外矿产开发投资收益率周期长,什么时候生效还不清楚。
年4月,我在江苏常州采访过因资金链紧张而被迫负债的民营钢企业。 那是从上海宝钢的一家钢铁厂转制的公司,管理层大多是从上海过去的。 当时是钢铁企业的“严冬中的严冬”,现在的状况更是如此。 在多次受阻后,接受那位百般不情愿访问的会长接受采访说:“现在生产更吃亏了,但我们不能停止生产。 我不知道炉子停了什么时候会再次点火”。
国家对钢铁领域的控制力变大,上游供应商的信用减少,下游的钢贸易不想打预付账款,在自身长时间出血的状态下,在银行信用方面稍微动作,资金链就有可能断裂。 那位社长因2008年国家的“4兆”刺激计划,呼吁“当时银行大量放贷,所有钢铁企业哄堂大笑,之后银根紧缩”。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已经给严重产能过剩的钢铁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年末国家的刺激政策把钢铁公司提升到了逆市,市场新闻被扭曲了。 之后的生产能力,没有不使用的。
从2002年到2002年产量的趋势来看,粗钢产量从1.82亿吨增加到6.83亿吨,钢材产量从1.93亿吨增加到8.81亿吨,明显经济增长率下降不能消化盲目堆积的钢铁库存。 “总量到了一定阶段总是出现拐点,我国消费世界一半钢材的历史总是过去,任何领域都不能无限迅速地发展下去。 刺激是暂时的拯救,只有变革的升级才是出路。 ”刘元瑞说。
李兆刚原来是中国船舶( 600150,是股票吧)工业集团下属的成套物流企业的社长,钢铁物流领域也同样不景气,面临洗牌和重组的局面,他自己创业了。 “海运bdi指数(大宗散货指数)已经是历史最低位,大量钢铁仓库关闭,钢材市场关闭。 应该说中国重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已经过了基础设施支撑的迅速发展期,没有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 ”。 他对我说。
他认为完全不是因为“4兆”的投资刺激。 “从以前开始,重工业就因国家的一个信号而有大幅扩大的弊端,但在2008年,它只是恢复了濒临死亡的公司,延期了产能过剩周期”。
深入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李兆刚认为,政府应该承担生产能力背后的员工就业培训问题,社会不能把责任推给公司的经营头。 “由于许多国有钢企业没有充分市场化,职工劳动不符合市场价值规律,90年代下岗分流已经重建了产业工人,现在又可以说是阵痛。 对很多工人来说,他们只是以稳定的员工购买终身保险,现在这个被夺走了。 ”。
落下帷幕
全联中小冶金公司商会前名誉会长、前冶金部副部长赵喜子今年年初完成了对110家钢企业的比较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公司现金流是负的。 出现自愿减产的迹象,去年10月,总样品环比减产量达到10%。
钢铁业的生产能力面临着“囚犯困境”:公司希望生产能力发生在其他地方和领域,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在各责任主体中,中央部委、地方政府、银行、公司很难明确权利归属,要求对方购买 其中最尖锐的敏感问题是裁员,根据赵喜子的调查,人员配置的做法肯定是从未重复购买中断(武钢等)、内部消化、政府配置转换和直接裁员。
为了涉及十几万人的就业,公司的人事政策经常引爆全体人员的神经,在青山区武钢般的裁员信息风靡城市的一角,动摇着全区产业工人的心。 所有新中国的钢企业在幸福的时候都一样,不幸的时候都有各自的不幸。 武钢的历史跨越了四代,现在红钢城夕阳中希望武钢事业子孙早日归来的第一代开山者,很多已经处于耀翁之年,他们经历了新中国重工( 601989,股票吧)业急剧增加的时代,精神上最满意
武钢城的老人史苏众于1958年进入工厂,她和我在初春的夕阳下想起了那一年,难以收拾。 尽管她家所在的门坊,12户中有4户被裁掉了,但她好像说与自己的情报无关。 她在第一炼钢厂呆了八年,目睹了全国全力建设武钢的情况。
苏众是徐州人,1951年来武汉时刚上小学三年级。 1957年,史苏众加入武钢第一技术学校的钳工班,没毕业就赶往工厂。 现在她能想起“缺少哪里”的场面。 她又高又矮,背着沙子拖着煤,平炉灰尘又大,高炉灰尘更大,走进烟囱检查,出来的时候,员工在太阳下穿着“闪光”的衣服。 那时的武钢人有个笑话。 炼钢厂出来的麻雀是黑色的,焦炭厂出来的麻雀是红色的。
从规模上看,武钢不如鞍钢、宝钢明显,但从历史起源上看,武钢是共和国的宠儿。 武汉是中国近代钢铁的发源地,张之洞主办的汉阳钢铁厂是近代第一家官营钢铁联合公司,控制了中国第一家机械化露天铁矿大冶铁矿,然后共同重构了杀害历史书的汉冶萍企业。 汉冶萍企业是华中钢铁企业的前身,后者是武钢的前身。
1954年,中苏两国专家来到长江中游勘探选择,最后决定在武汉东郊青山区的空旅游地带建设项目。 1954年底,华中钢铁企业改名为武汉钢铁企业。 第二年,厂区破土,45个城市,1000多个工厂矿提供了设备。 解放军一师从海南北上,整体转业为武钢职工空军出动13架军用运输机,运输物资。 苏联110名专家与从鞍钢大量采购的技术骨干的支持合作…
当时从红钢城到工厂前有铁路运输,很难想象。 现在,在建设繁华的和平街道和八路十字路口的天桥下,60年代有红钢城的铁路终点站,拉着家畜的蒸汽火车来往,接送或下车上班的武钢人。 史众坐在沙丁鱼罐头般的电车上压扁了小指,她伸出手给我看那个动不了的手指。 更夸张的是,门堵塞后,很多人从窗户爬上来,是战乱时代绿皮列车的景象。 “同事从车中间的底盘下面出来了”她退休30年了,但意义还没有尽。
每天早上,穿着蓝色工作服头上的鞋,戴着帽子围巾,像解放军一样武装上班,一进工厂就用毛巾捂住了口鼻。 她记得那时上下班用的列车是半夜一点,因为加班没那么晚,所以在夜幕下沿着线路一个人回家了。 之后,她从第一炼钢厂调到了总机修理厂。 因为下了列车后,炼钢厂至少走了20分钟,越过了很多列车的线路,路上很多人孔没有盖子,晚上,漆黑的厂区有人掉了下来。
关于这些早成往事加班的细节还在她脑子里反复上演,当时的义务加班也是自愿的。 “通知你的是领导看不起你。 没有被告知的人必须考虑自己哪里有问题。 ”。 如果加班当时是“礼物”,今天的武钢人不知道离它远得多。
标题:“武钢裁员”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