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1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市场逐步调整,部分前期涨幅大的白马股价被撤回。 一位市场研究者在接受前证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每次市场调整都有人说“解除限定销售股”,这样的言论容易影响市场的感情和投资者的心理期待,导致恐慌和追随销售。 但实际上,综合实证数据和相关规则,自证监会于今年5月27日发布减持新规则以来,解禁对二次市场的影响有限。
首先,限定销售股票的解禁流通与实际减收不同。 解除股票的出售限制,也就是所谓的“解禁”,首先是股票登记性质的变更。 股票解禁后,股东可以选择减持出售,也可以继续持有。 根据统计数据,解禁后实际减收的很少。 根据上海市的解禁和减产情况,自今年5月27日实施新规则以来,上海市解禁了358亿股。 实际减持情况如下:除5月27日前解禁的股票减持数外,相关股东在解禁后15天以内、30天以内、90天以内减持特定股票的情况下,减持股票数分别为约12.35亿股、21.24亿股、34.61亿股,分别为解禁股票数的 可知只有少数股东解禁后,在短期内进行了少量减产。
其次,新减收还设置了定增股减收的大门。 市场研究者解体给记者,在新规则下,定增股票的锁定期进一步延长,解禁压力没有想象中的大。 市场上,近年来热度高的定增迎来了解禁期,其中很多财务投资者选择“清仓式”减收,相关企业的股价短期受到压力。 实际上,减产新规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设立了不过度冲击二次市场的“缓冲带”制度。 新减收规定,持有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东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集中竞争价格交易减收比例持有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总数的50%。 总之,定增股解禁后,12个月内二级市场的销售数量不能超过50%,这进一步增加了“清仓式”减持的难度。
另外,市场研究者认为最近的二次市场减产处于低位水平。 据此,新规进行解禁股减持“制动减速”,解禁股减持周期大幅延长,二级市场上的实际减持额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减持新规则,持有限定销售股票的股东减持解禁后的股票在减持行为、数量、报道披露等方面受到严格的规则限制。 新规则确定,ipo前取得的股票和非公开发行取得的股票被认为是特定的股票,无论股票所有者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是董鉴高,在减持方法、比例、时间和报道披露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例如,在减持比率方面,特定股票连续90天,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得超过总股东资本1%的大宗交易方法减持不得超过总股东资本2%。 另外,考虑到减收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新确定,大宗交易受让人必须严格遵守6个月的限定销售期,不得立即在二级市场进行“过桥式”出售。
统计数据显示,减持新规则对解禁股票减持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以上海市为例,减持新规则实施5个月以上以来,上海市持股额5%以上的大股东减持额为77.5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0%,日均只有0.73亿元。 持股1%到5%的特定股东减持额为360.64亿元,每天平均只有3.4亿元。 因此,无论从大量持有特定股票的大股东减持状况来看,还是从持有股票在5%以下的中小股东减持状况来看,减持规模都处于低位水平。
另外,与其关注解禁,不如关注减产计划表。 市场研究者进一步说,解禁上市公司大股东董鉴高持有的特定股票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减持。 减持这些股东持有的股票时,必须遵守“减持事前披露”制度。 也就是说,在实际减产的15天前,必须向市场公开包括减产数、方法、比例等在内的减产计划。 因此,解禁只是可减收的前提条件,是否真的减收,投资者应该关注重要股东事先公开的减收计划,并据此作出投资决定。 据统计数据,上海市137家公司截至10月31日发布了193份减持计划公告,计划减持共计31.12亿股,按前一天相关股票收盘价计算,市值约470.63亿元,仅占上海市流通总市值的0.17%。
综合来看,解禁规模与可减收规模不同,可减收规模也与实际减收规模不同。 事实上,现在市场的实际减产数远远少于解禁数。 市场研究者表示,媒体最近报道的8300亿元以上解禁股票市场值的规模只是对规则和约定的简单推测,限制股票的失效解禁不能马上全额减持。 特别是在减产新规则的框架下,实际减产的节奏保持平稳有序,对二次市场的影响有限。
制作:刘宇泽图编:比由
本文是微信公共平台:首次在上海证券报发表。 文案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络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己承担。
标题:“别被忽悠了!限售股解禁减持,用数据告诉你并不了解的真相!”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gphq/3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