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1字,读完约4分钟
文化全球化的特征是全球主义或全球共同意识的出现。 英国全球化学家阿尔布朗认为,全球主义“以50亿人的现实生活为关注对象的价值观……所有的身体都作为世界市民生活……在共同行动处理全球问题方面有共同的好处”。 另一位全球理论家罗伯逊解释说,全球主义是“以世界为单一整体的共同意识”。 相当多的先知开始探讨世界秩序、世界伦理、世界文明的前景 1993年,来自世界各国的6500位宗教界领袖、神学家和其他人聚集美国芝加哥,共同制定和发表了《迈向全球伦理宣言》,提出“没有新的全球伦理,就没有新的全球秩序”。 他们提倡的全球伦理是“一点制约的价值观,一点也不能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基本共识”,是“普遍主义的基础伦理” 那是为各文化圈和各国世界公民制定的“不可撤销无条件的规则”。 其中概述了各文明各宗教的伦理金规。 比如孔子的“自己不要,不要施舍于人”,《圣经》的“如人所愿对待你们,你们也待人”,伊斯兰教的教训“你们中,兄弟不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不是信徒”,佛教的圣 在联合国明确2001年为“文明对话年”的1999年,捷克戏剧家哈维尔在哈佛大学颁发名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宣布“几乎是平凡的真理”“我们现在生活在世界性的文明中”。 “ 已故中国学者李慎之在2000年5月的杭州演讲中表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经济、科学、技术走向全球化,根据各国的国家制度,各国的价值观也走向全球化。 这就是全球价值。 “他还有远见地预测说,真正的全球化依赖于全球价值的确立。 有兴趣的是,李慎之特别评论了新加坡经济奇迹总设计师李光耀放弃亚洲价值的“觉悟”。 儒家本位的亚洲价值观是李光耀提出的,它包括五个大体:一、社会、国家比个人重要二、国书在家三、国家和社会要尊重个人四、和谐比冲突更能维持社会秩序五、宗教 李光耀把这五大概括为“社会第一、个体第二”。 李光耀说:“中国以前传下来的观念是修身齐家统治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我们大家都确信这一点。”“家庭是长期经受考验的规范,是构建社会的砖。 这是1994年李光耀与美国《外交》季刊扎卡里亚谈话时发表的见解 由于李光耀的身份和地位,亚洲的价值很有名。 但是,到了2001年1月,李光耀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上郑重宣布:“必须沿着儒家以前传达的社会,沿着全球化的步伐前进,这一价值必须改善。” “我们必须亲自外出,以达到全球化的标准” 李慎之说,李光耀的思想转变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 “标志着李光耀代表对亚洲价值世界价值的挑战结束了。 更有趣的是,“李光耀的反省也波及到了儒家价值的核心孝道。 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的采访中,“尊重老人在新闻时代似乎没有任何帮助。 父亲不一定知识最多,孙子可能知道越来越多 “ 以全球主义和全球价值为中心的理念全球文化是全球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社会学家马尔科姆·沃特斯认为研究全球化的观察力应该集中在文化行业 中国政治学家俞可平断言。 “全球文化的产生意味着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的普遍价值已经作为现实存在于世界上。 “ 总之,无论是什么意思的全球化,全球化都必须正视世界潮流 全球化的研究是多视角的跨国研究 德国社会理论家弗兰克说他的“世界体系: 500年还是5000年? 》一书用三条腿的长椅比喻证明了全球化的支柱。 “整个世界依靠生态、经济、技术的一条腿、政治、军事的一条腿、社会文化的意识形态的一条腿。 “这个比喻很恰当 我认为全球化是近代西方强大的文明产物,从技术、制度、文化观念三个层面逐步进化而来 工业化全球化的技术基础 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和标志“网络世界”是从工业化中创新的 工业文明的制度背景是中世纪后期逐渐成长的比较高效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法制化的政治体系 总之,全球化是工业和市场文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标题:【全球化思考(二) 全球化是文明快速发展的结果】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