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23字,读完约17分钟
创业企业是创新还是撒谎,用一系列的表和量化标准来评价是不容易的。 毕竟,评价的依据只有其使命和价值观。
对创业者来说,不管所谓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世代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大体上是必要的。 大概没有,路走不太远。 即使技术上做得非常好,公司如果没有大致的牵引、价值观的牵引,最后也不远了吧。
最近一时混乱的知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伪造事件引起千层波,再次引起集体思考:公司精神到底是什么? 创新与谎言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两者往往是一线之隔,不太容易评价。
我也很理解这个烦恼。 创业本身非常孤独,痛苦,模糊的旅程,创业者就像走在钢丝上一样,对对面有很好的愿景,但这样的愿景刚出发,往往是幻想和疯狂的。
正如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所说,“在这趟孤独的旅程中,如果你不是特别偏执的人或格格不入的人,最后往往活不下去,很难结束这次旅行”。
创业企业是创新还是撒谎,用一系列的表和量化标准来评价是不容易的。 毕竟,评价的依据只有其使命和价值观。 这听起来非常空虚,量化也不容易,但也许是能够展开评价的唯一支点。
创业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创始人的期待、憧憬、奋斗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使命和价值观最终是能够微妙区别上述问题的尺子,应该决定了创业的最终方向。
完美的创业方法论和创业妙手也不能代替使命和价值观的顶级牵引,不能保护创业的初衷。
疫情期间特别充裕,复习了两套最喜欢的书。
一套是美剧《权力的游戏》的英语原典《冰与火之歌》,读这本书,技术指数水平发展迅速,但人性不变,很多历史场景和游戏可以投影到现在的现实中。
另一本是李治亭的《吴三桂全传》。 这是学术著作,考证吴三桂的原生家庭,然后写下他人生的谢幕。 我经常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企业家。 今天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吴三桂的六个选择。
在中国的历史中,吴三桂是非常独特的角色,在他的一生中,历史给他过六次选择的机会。
历史在他面前排过六个选择题,每次他选择a或每次选择b都会影响中国历史的整体走向。 纵观中国的历史,第二个个体要有这么多重大选择的机会并不容易。
1673年,吴三桂保卫云贵边境,年轻的康熙皇帝决定撤退藩。 面对失去的权力和地盘,吴三桂千百转:是接受撤退放弃手中的权力,还是举兵反叛?
他的长子吴应熊作为人质常驻北京,发动叛乱意味着放弃儿子。 而且,接受撤退意味着完全失去权力,人生回到起点。
他很烦恼,但最终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举兵反清!
“戎衣一举,天下震动”,吴三桂当时62岁,那个年代的62岁高龄,和今天的82岁差不多。 他最终决定举兵,经过5年的北伐,病死于67岁的抑郁症军队。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他一生面临的六个重大抉择问题。
第一选择–呼唤勤王,徘徊关闭
1644年3月初,李自成的大军逼近北京,大明王朝摇摇欲坠。 那时吴三桂的部队保卫了边塞宁远,远在北京的崇祯帝犹豫要不要调整其入关。
调,意味着放弃大明关外孤立城宁远,清军和山海关之间已经没有障碍了。 不,大明危机谁也解决不了。
3月6日,崇祯最终决断,放弃宁远,诏书征集吴三桂等人入京勤王。 这是吴三桂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
崇祯的手诏有二。
第一,赐予吴三桂“平西伯”。 对只有33岁的吴来说,方面军司令官加封“平西伯”,确实是极其光荣的。
第二,让吴三桂率关宁地区的精锐野战军入关,进入北京的“勤王”。
吴三桂怎么选?
a :接到命令,进入京勤王。
但是,吴三桂很清楚,北京局势危急,尽管他有精锐的野战军,但当时李自成的势头更旺,去北京大概率会被李团毁灭。
b :拒绝接受命令,保护关宁。
但他父亲吴襄和他的家族几十人,特别是妾陈圆在北京,本质上也是人质。
c :倒在关外清军。
关外满清政权从2年前( 1642年)开始就一直接触吴三桂,皇太子亲自写信催促投降,约定了极高的地位和待遇。 吴三桂叔叔祖大寿降清后也给他写了劝降的信,被感情所感动,吸引了利益。
面对这个人生的选择问题,怎么选择? 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
吴三桂做出了第一个选择:主旨,入京“勤王”。
尽管宗旨如此,吴三桂没有如崇祯所期待的那样全力以赴。 如果全力接受这项任务,就必须把部队分成两部分,吴亲率精锐骑兵前往北京,后续部队掩护边民撤退(否则边民将面临清军的讨伐)。 。
事实上,他的行动是“慎之又慎”:崇祯手诏令,安排立即撤退宁远。 3月10日,他率领全军和50万边民从宁远撤退山海关,“在三桂自率精兵殿之后”。 安置边民后,带着部队继续向北京方向机动。
从宁远到山海关200里,吴三桂带兵在民行路上5天,平均每天40里以下,3月16日才入关。 这时,农民军先头部队过昌平,进入北京郊外,吴三桂还指示兵部“休息家口5天”。
这种行为的背后反映出吴三桂面临巨大的不明确性,面对激烈的内心思想斗争:不得不下令“勤王”,但要慢慢行军,留下实力观望形势。 从山海关到北京300公里,全力袭击的话,骑兵可以到达北京3天,但他带领军队等速行军,3月20日才到达丰润(现在河北唐山附近),离北京还有一半路程,这里遇到了李自成部唐通的部队。
农民军于3月19日突破北京,崇祯在煤山自杀,吴三桂击退唐通部队后,帅军全速返回山海关。
山海关,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重大选择。
第二个选择–被建议投降,封官进入子爵
山海关、吴三桂迎来了李自成派遣的许多投降特使,后者带来了丰厚的投降条件和其父亲吴襄的亲笔投降劝告。
李自成答应封官晋爵,吴襄也劝三桂接受投降。 吴三桂人生第二道选择题。
答:接受李自成的说服,归顺农民军政权
b :举起大明的旗帜,为崇祯报仇。
:自行创业,建立新政权
d :协助清军,推翻满清政权。
他做出了第二个选择:接受李自成的说服,投降农民军政权。
做出选择后,吴三桂把山海关交给李自成派遣的将军唐通防守,这样他就成为了农民军的一部分。 四月初,他带着部队再次动身去北京见李自成,但没有到达北京,他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三个重大选择。
第三个选择–“愤怒地变成红颜”
4月4日,吴三桂在永平(今河北吕龙县)行军,遇到了逃离北京的家人。 他让吴三桂哭了北京吴家的重大变故。
第一,吴襄被捕了。 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刘宗敏将其监禁,掠夺了资产。
第二,吴三桂爱妾的陈圆也被抢走了。
这是吴三桂面临的第三次选择:李自成下车,但他的家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他该怎么办? 同样,无论选择a还是b,历史潮流都会改变。 结果,他与农民军彻底决裂:“一击成红颜。” 当然,陈圆只是个借口,背后还是有利益竞争。
吴三桂带着人马全速返回山海关,杀死唐通部队,夺回山海关。 唐通毫无防备,全军覆没,剩下的八骑逃到北京。 然后,吴三桂给父亲吴襄回信,表现出与公审相似的态度。 “我父亲纠正了王臣,让纸巾女性蒙羞。 父亲不能为忠臣,孩子也不能为孝顺儿子? 孩子和父亲的战术,从今天开始。 ”。
父亲,你本来是明朝的高级将军,但没有气节向农民军投降,意味着我们父子从此忘了义绝相在江湖。
三桂下山造反,李自成不甘心,心情非常多复杂。 他担心吴三桂和清军势力汇合,不顾人们的反对决定亲自出征包围吴三桂。 4月13日,他率领农民军精锐,向山海关杀去。 农民军士气旺盛,山海关孤立地挂在国外,只有五万余人,双方实力差距很大。
在敌人强我弱的情况下,吴三桂做了两个动作。
第一,他派遣了6名特使,在三河(现在的河北三河)接触李自成,再次传播投降消息。
第二,紧急派遣另外两名特使,于4月15日在翁后(今辽宁北镇)与满清摄政王多尔贡军谈判。 当时他告诉多尔贡的消息,没有说投降,而是向崇祯报仇,向清军说“借兵”。
基于吴三桂此前的反水,李自成再次向他投降半信半疑。 但他的犹豫对之后的战况产生了致命的影响:吴三桂还有一线希望,李自成降低了行军速度,中途损失了至少两天。 李自成的大军当时全速袭击山海关的话,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北京山海关300公里的路程,李自成的大军从北京行军9天,平均每天60多里左右,4月21日才到达山海关,此时吴三桂已经做好战斗准备。 李自成自觉上当了,但杀了五个特使也没什么用(另一个特使放箭逃走了),双方直接开战了。
4月21日,全天战斗异常惨烈,农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守方吴军的战斗力也耗尽了。 你为什么说李自成失去的两天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那两天的损失,李自成可能在到达的第二天占领了山海关。 历史可以用它改写。
另一方面,多尔贡对吴三桂扔的橄榄枝也不太相信,我以为这可能是个陷阱。
这相当于原本是血海深仇的双方,一方突然收到了另一方的收购邀请。
多尔贡一方面深深怀疑,另一方面不想错过这个大机会。 他需要评价吴三桂的“借兵”要求是真的还是吴三桂李自成合谋算清军,但这种情况非常微妙。
4月20日中午再次与吴方特使郭云龙谈判后,多尔贡命令大军向山海关急行军,跑了一昼夜200里。 4月21日晚,吴李大战持续了一整天后,多尔贡军队到达山海关外十五里的驻扎地,筑墙观看。
1644年4月21日晚上,这确实是吴三桂人生中最长的一晚。
半夜,吴三桂前后派遣8次特使请求清军大营出兵,史书上记载着“三桂遣使者望路,往返8次”。 多尔贡不动。
半夜,多尔贡命令清军前进到山海关,黎明前进到离山海关四五里的欢乐岭。 这时农民军已经在发动总攻击前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但清军还是依兵不动,坐在山上看虎作战。
4月22日清晨,多尔贡特使范文程在山海关会见吴三桂,为建立互信,吴三桂提议必须亲自去清军大营向多尔贡会见“借兵”,举行投降仪式。
第四个个体想尖叫。
第四选择–投降清军,逆袭农民军
1644年4月22日清晨,吴三桂军命悬一线:山海关以西是李自成,另一天吴三桂部队被碾压。
山海关以东是多尔贡军,坐在山观虎斗,多尔贡提出的条件不是合作而是收购。 吴三桂“借兵”意味着彻底投降清军。
换言之,
吴三桂一直承诺从多尔贡拿到过桥贷款渡过难关,支付高额利息,期待保持团队经营的所有权。 多尔贡的供资条件是控股吴三桂集团,转移经营的所有权。
天色明朗,吴三桂最终带着十多位将军前往关外欢喜岭清军大本营,完成了人生的关键选择——投降清军。 双方迅速决定投降条件,举行了剃发仪式。 吴三桂深知这一举动的历史意义,在剃发前对多尔贡感慨万千。
“我并不胆小。 我得到了数万骑兵,害怕小偷吗! 现在兵少,向你乞师,剃发发誓没有怨恨! ”。
剃发仪式后,多尔贡怀疑终于相信吴三桂,决定了一个叫all in的豪赌。 但多尔贡还是非常谨慎,那天早上,吴李大军开战后,清军开始从喜岭转移到山海关城,做好了逸待劳的准备。
吴双方恶战到中午,吴三桂部队快要崩溃时,清军被沙尘暴笼罩着飞出山海关,尖锐。 李自成的大军完全没想到会从山海关杀死清军,但当时大家都害怕清骑兵,所以没能马上瓦解军队。
接下来,吴三桂将李自成从山海关到北京,从北京到西北,再从西北到华中,但一年后( 1645年4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战死,农民起义军彻底失败。
从1644年到1659年,吴三桂南征北战15年,为清朝构筑了半壁江山。 1659年,他开始保护云南,总领云南贵州省的军政权力。
成为了14年的云贵王妃,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五次选择。
第五个选择–来自62岁的叛乱
另一方面吴三桂崇奢纵欲,与顺治皇帝的关系也非常好,直到康熙掌权,局势骤变。
1667年,康熙亲政,两年后得到当权者的最盛拜,掌握了权力。 年轻气盛的康熙上台后,最初推动的政治动作是撤退藩。 当时的“三藩”对大清的财政压力太大,全国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都花在了这三个地方。
1673年,《三藩》中的尚喜率先写书回家乡,康熙皇帝很快批准了。
尚喜的信给其他两藩带来了难题:另一个人做了姿势,另外两个人该怎么办?
当时,吴三桂有重要顾问刘玄初谏言,成千上万的人不要草率表达,首先要以朝廷的表达为先。 但是权重很高的吴三桂非常自负,上疏自认可以消除朝廷对他的怀疑,只要表现出态度,朝廷真的能让我撤出藩吗?
但是,他违背了愿望,从撤退藩的纪念疏远中很快得到了康熙的认可,这给他出了第五个选择问题。 撤回藩令下到云南,同样深深地撞击了吴三桂集团的所有身体内心。
答:受到撤退,失去了所有的权力,在云南省辛苦建立的企业被转移到了东流,权力的人生回到了起点
b :意味着抵抗撤退藩,犯叛国罪,放弃作为人质留在北京的长子吴应熊。
吴三桂做出了第五个选择:举兵叛乱。
吴应熊在这边,是人质,行动不完全自由,另一方面朝廷对他待遇很好(他也是康熙的阿姨)。
为了保护吴家的血脉,吴三桂在举兵之前,让腹心偷偷潜入北京,密报吴应熊云南的情况,催促吴带着儿子赶回云南。
吴应熊的志趣和想法正好与父亲相反,认为“保护臣洁,保持禄位”,反对父亲举兵。 我知道这件事已经无可挽回了,但他舍不得庐位,放不下库存。 特使在北京忠告了好几天,吴应熊每天睡不着,白天偷偷哭,结果决定不回云南,让特使把儿子吴世璞偷偷带回云南。
吴世璞安全到达云南后,吴三桂决定起兵。 至今为止做了很多特别有仪式的事情
第一,整修南明永历皇帝的陵墓。 南明最后的皇帝永历被吴三桂绞死,为了使反清名正言顺,重新修建了陵墓,率领全军将士祭奠了灵。 在永历帝的陵墓里,吴三桂的老泪纵横,全军的哭声震天动地,大军积蓄衣服,回到明朝的装束,完全与清政权决裂。 很明显,这找到了派遣军队的合理性。
第二个是军事动员。 拜祭坟墓的第二天,所有的军队都聚集在云南演武场,吴三桂全副武装,十八般的武器自己练习。 吴三桂虽说62岁了,但确实是战神级人物。
政治动员和军事动员后,1673年11月21日,吴三桂从云南发动北伐,向满清政权发动了战术攻击。
第六种选择–延迟战斗机,库存有毒
吴三桂举兵初期势均力敌。 另一方面,吴当时是战神级人物,另一方面,清军30年来战斗力腐败,吴军的急剧攻势吓得清军瞬间崩溃,闻风而逃。 两个月来,吴从云南打到长江以南,势如破竹。
这时吴三桂面临着第六个选择。
答:强行渡河直击北京时,清军在长江北侧没有战术防御,人心不稳,满清政权被粗略率推翻或赶走。
b :按兵不动,谋求谈判。
这次,吴三桂最终在长江以南不动兵,中止了三个月与清军的谈判,因为担心长子吴应熊。
吴三桂举兵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他儿子吴应熊的安危,可能很幸运。 我认为康熙只把吴应熊当人质,作为恐吓小费。 迅速攻入长江后,他认为自己有资本与康熙谈判,因此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拉河治疗。 其次,让他的儿子回来。
但是康熙直接处决了吴应熊父子。 吴三桂得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喝酒,不由得脸色发抖,泪水夺眶而出,伤心欲绝。
“今天真的很难骑虎啊。 ”。
吴三桂在长江以南三个月停止,再次改变了历史潮流,清军完成了长江以北的战术布防,吴三桂军从战术进攻态势进入了战术互让。 五年后,吴三桂在军队郁死,举兵失败。
结语–没有大致的人和公司,不远
今天我们合上书,自己为吴三桂做评价,其实你会发现这六个选择都不容易。
每个选择不仅是巨大的好处选择,也是巨大的人心挑战,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吴三桂的各项选择有很多abc的选择,每个选择对他的个人、他的家人乃至整个国家都有极其重大和深刻的影响。
纵观他的选择,他的一切选择在三十五年的时间窗口内,合理自私,短期利益最大化,似乎没有问题。 但是,6个选择合二为一,试着放在30年的时候空坐标轴上,一代战神的不可逆失败落下了帷幕,家族消失了,国家陷入了大规模的内战。
他的选择问题到底在哪里? 回到我们最初说的价值观问题,吴三桂不是大体上的人,他做选择的唯一逻辑是最大化个人利益。 短期内没有问题,但叠加起来,最后的结果是毁灭性的,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家人,对整个国家还是对民族都是毁灭性的。
结论吴三桂的问题大体上是他没有基础的硬核价值观,选择时的逻辑只有一个:最大化个人利益。
最后我想回到文初的思考,对于创业者来说,无论商业模式和产品的重复发生怎样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大体上是必要的。 大概没有,路走不太远。 即使技术上做得非常好,公司如果没有大致的牵引、价值观的牵引,最后也不远了吧。
创业企业是创新还是撒谎,用一系列的表和量化标准来评价是不容易的。 毕竟,评价的依据只有其使命和价值观。 这听起来非常空虚,量化也不容易,但也许是能够展开评价的唯一支点。
创业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创始人的期待、憧憬、奋斗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使命和价值观最终是能够微妙区别上述问题的尺子,应该决定了创业的最终方向。 完美的创业方法论和创业妙手也不能代替使命和价值观的顶级牵引,不能保护创业的初衷。
我希望今天的这个历史故事能给大家一点提示。
作者单位
中欧创业营、创投营、创投营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中国最初开设的两门创业创投类课程,发现中国最有潜力的创业和投资人才,提供最高质量的创业创投管理教育
标题:【从吴三桂的六个选择谈创业:没有大体上的人或公司,势必走不远】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