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63字,读完约18分钟
网易研究局no.510
年,世界银行副总裁林毅夫结束任期回到国内,提倡迅速发展经济学的第三波思潮——新结构经济学,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引起了很多讨论。
林毅夫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强调,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模式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从快速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国情出发探讨处理问题的路径。
近年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在波兰、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具体的应用,取得了效果。 什么是“主机”? 新的结构经济学对现代中国和快速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有名的财经主持人姚长盛采访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快速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60s重点速读:
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是刻舟求剑。 船不动,水不流,剑还在那个地方。 但是如果船动了,水流了,刻舟求剑是不对的。 任何理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正确的,但条件有可能改变,所以要理解现象,必须从最基本的点出发。
2、波兰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去年波兰是欧盟人口的10%,创造的就业机会占欧盟整体的70%。
3、二战以来,200多个快速发展中经济体,只有两个能从低收入进入高收入,一个是韩国,一个是台湾。 到2025年左右中国大陆可能是第三大洲。
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发达国家的理论成功赶上发达国家。 少数是能赶上和发达国家差距的地区,或者是能大幅缩小的地区,其主要政策从主流理论来看通常是错误的。
5、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看到中国的迅速发展,人们大部分看问题,但没有明确问题背后的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处理问题,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6、新结构经济学对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张是,让公司家发挥市场灵敏度寻找创新机会,公司家处理不了的瓶颈限制,是政府必须补充的。
7、中国改革开放40年能得到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哲学上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具体的操作上,是不断审查时势,在可以改革的地方推进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8、国内的经济学研究大部分还在引进阶段。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开辟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理论创新的先河,快速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自身因素固有结构出发,迅速发展比较有特点的产业,在“比较有效的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社会
有名的财经主持人姚长盛采访了林毅夫教授
以下是采访完成。
姚长盛:你为什么把“本体”和“常无”这样带有中国道教色彩的文案加入经济学的理解中?
林毅夫:无论古今中外哪一个成为体系的理论、思想,大多都是这两个大体的应用。
举个具体的例子,在《论语》中,弟子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了二十几个,但每次回答都不一样。 为什么呢?“仁”是儒家哲学的“本体论”,其表现方法因条件而异。
经济学也有自己的“本体论”,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 所谓“理智的人”,在经济学中,当一个决定者面对选择时,他总是在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他认为最好的。 但是,每个人可以选择的范围不同。 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选择可能也不同。
经济学理论是描述某个决定者在一定条件下如何选择。 但是,条件在不断变化。 因此,在特定条件下的选择在世界上是不允许的。 换句话说,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是刻舟求剑。
船不动,水不流,剑还在那个地方。 但是如果船动了,水流了,刻舟求剑是不对的。 任何理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正确的,但条件有可能改变,所以要理解现象,应该从最基本的点出发。 决定者是谁,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可动用的资源是多少,限制条件是什么,可以进行什么样的选择,决定者的几个选择中哪个最好。
总结一下,在分解问题时,不是以现有的理论和经验为出发点,而是以“理性”为出发点进行分解,谁是决定者,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样的可能性,这是对决定者来说最好的选择。
姚长盛:许多非洲国家对你的理论也特别感兴趣。 你的理论在那里是如何应用的? 新的结构经济学为什么这么有魅力?
林毅夫:大部分非洲发展了中国家,二战后,摆脱了殖民地的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 他们认为发达国家的民富国强,一定有其道理,可以把发达国家的道理学会带回去改造自己的国家,但实际效果非常差。
二战以来,200多个快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只有两个能从低收入进入高收入,一个是韩国,一个是台湾。 到2025年左右中国大陆可能是第三大洲。 大部分快速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根据发达国家的理论没有成功赶上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中国家,能赶上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地区很少,或者能大幅缩小的地区,其主要政策从主流理论来看通常是错误的。
中国的经验也不能直接适用于非洲各国,但有一个基本规律: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竞争力,选定的产业必须符合当地要素固有结构决定的比较特征,这样要素的生产价格就低。
光有比较的特征是不够的,交易价格也很低。 不能说公司要开工厂,必须自己提供电力供应,改善港口,完善金融体系后再投资。 公司家里做不到这个,所以需要政府的帮助。 如上所述,基本上在发挥市场比较有效的同时,政府要积极有为,势利导。
但是,迅速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较差,一点制度安排也扭曲了。 理想上应该处理所有这些问题,但是政府没有那么多资源,也没有那么强的执行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的经验正如毛主席所说,“集中特色兵力进行歼灭战”,无法安排全国基础设施和制度搞好,政府设立工业园区、加工出口区、经济特区,在园区实行一站式服务
这样,出口增加,创造的就业机会也增多,社会比较稳定,大家对未来有更好的期待。 经济迅速发展,税收增加,政府资源增多,可以扩大的基础设施范围越来越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这个构想在非洲各国也很快有效。
比如埃塞俄比亚,原来是非洲最落后的国家,也是内陆国家。 过去五年,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四倍,工业总产值也增加了四倍以上,经济增长率平均为10%。 这发生在整个非洲国家走向工业化的情况下。
本来认为急速发展的可能性很低的地方,但是急速发展起来了。 我认为那个参考了中国的经验。
除了非洲各国,像东欧各国的波兰一样也参考了这个构想。
波兰应该是苏联东欧转型中最好的国家,因为那个大型国有企业没有私有化,所以没有出现经济崩溃和停滞。 但是,其经济高速发展也不太快,就业问题比较难处理。 波兰的教育水平很高,因此很多工程师和医生等专职人员移居英国、爱尔兰和德国。
年10月,波兰法律和公正党登场,首次在议会选举中半数以上宣布将制定国家快速发展计划。 大家都不可思议地问:“制定国家快速发展计划又回到计划经济吗?”
负责这项事业的莫拉维茨基,当时是波兰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和急速发展部部长,公开了文案的回答。 “我们不是回到计划经济,而是基于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新的结构经济学。 新结构经济学强调政府对完善市场,支持具有比较特征的产业成为竞争特征的作用”。
姚长盛:在波兰的人气和中国一样吗?
林毅夫:我不知道是否受欢迎,但我看到的不仅是我的理论被使用了,而且产生了效果。
去年年底,莫拉维茨基从副总理晋升为总理。 今年一月,他参加了达沃斯论坛。 我说他在演讲中说波兰人口3800万,占欧盟的10%,去年波兰创造的就业机会占欧盟整体的70%。
我今年5月去波兰参加了会议,我看到波兰的就业状况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国内就业机会多了,再加上西欧的就业状况不好,一点点流向外国的波兰人回来了。 其次,乌克兰等移民也来波兰找工作。
可以说来自中国的经验适合波兰。
姚长盛: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现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什么建议?
林毅夫:这需要从国内和海外两方面来看。
从国内来说,中国还是中等收入国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必须继续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也要提高。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水平呢? 有两种主要的方法。 一是现有产业技术不断创新,新的、附加值高的产业层出不穷,并将有限的资源从附加值低的产业重新配置到附加值高的产业。 另一个是提高效率。
提高生产力的要点在哪里?
从新的结构经济学的立场出发,我把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程度的国家产业依据和国际技术尖端的差距分为五大类。
第一个是追踪型产业。 有发达国家但中国还没有,我们还在追。 中国国内也有这个产业。 比如装备业,有时有同样功能的设备。 中国可以卖一百万美元,德国可以卖五百万美元。 这是因为设备质量好,技术高,在这些产业中,我们需要追赶什么样的比较发达的国家?
二是先进产业。 这些产业中国已经处于世界最前线,如家电产业。
三是转型产业。 比如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过去我们在世界上非常有竞争力,但随着劳动力工资的上升,正在失去比较的特征。
第四,换乘超车种产业。 这种产业的特征通常与新闻通信技术有关,产品的开发周期特别短,12-18个月为一个周期,投资的资本主要是人力资本,例如雷军制造的小米手机。
第五类,战术型产业。 有些这样的产业与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有关。 例如,战术新兴产业和军事产业与第四类产业的特征正好相反,产品的研究开发周期特别长,10年、20年甚至更长,资本投入也特别大。
这五种产业的特征不同。 当然,需要市场竞争,但市场故障的地方不同。 这需要政府为势利导向和克服市场故障。
另外,中国国内经济还在转型,还有体制不完善的地方。 我应该简单地消除什么样的不完全的体制? 新的结构经济学认为并非如此。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资本极度匮乏的国家,存在需要大量资本的国防、军事工程、国计民生相关产业,它们大多是国企,没有比较的特征。 这样,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上,如果没有保护补助金,一切都会崩溃,影响国防安全和国计民生,所以必须给予保护补助金。
很多人质疑政府给国企补助金是因为国有。 我的看法不完全一样。 因为无论是对国计民生还是对防卫安全都有战术上的重要性。 由于违反了比较的特征,私有化后政府也同样必须保护补助金,私有化后租赁的积极性可能会提高。
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需要给一些国企补贴,但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中等收入国家,许多产业已经符合比较的特征。 比如中低端装备业、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公司在国际上也很有竞争力,不需要给予保护补助金。 也就是说,改革需要与时俱进。
让我总结一下。 新结构经济学对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张是,找到产业需要升级的地方,在竞争的市场中让公司家发挥市场灵敏度寻找机会,公司家处理不了的瓶颈限制是政府必须补充的。
在国际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崛起当然影响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因此,美国以中美贸易逆差为借口,利用项庄舞剑、驻沛公爵,其实是想抑制中国的迅速发展。
我认为中国可以从三个方面应对。 第一,贸易是双赢,中国发展迅速,许多国家想分享中国的快速发展机会。 因此,中国应该继续提倡自由贸易,站在道德制的高点。
其次,对于美国,我们必须派兵停水。 那样才能让美国人民知道,和中国的贸易其实对他们有利。
第三,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抓住当前快速的发展机会,继续深化改革。
姚长盛:你觉得学术界对“有为政府”的疑问怎么样?
林毅夫:很多东西复述后就会扭曲,被认为为政府起反对市场的作用。 我强调的是,市场比较有效是以政府有为为前提的,政府有为是以市场比较有效为基础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没有政府,市场就不太有效。
例如,在非洲国家,根据经济学家的意见,这些国家的经济应该会迅速发展,认为政府几乎什么都没做,政府发挥有益的作用,依赖市场即可。 但是,其经济也没有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没有改善,因此光有市场的作用是不够的。
很多人认为中国政府太强,中国政府越位的地方确实很多,但比起任何政府不做的国家,中国的经济都在迅速发展。 我们应该以“总是没有”的心情而不是教科书式的想法来看问题。
有时我说为什么需要“常无”的心情? 因为从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来看,政府确实有越位的地方,有错误的地方。 但是,如果政府全部退出,市场故障由谁补偿?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国的现象看背后的道理,而不是从现在的理论看中国的现象。 看到政府有越位的问题,政府主张不要发挥积极的有为作用,把宝宝和洗澡水一起扔掉。
林毅夫教授接受了网易研究局的采访
姚长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波澜壮阔,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应实践的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林毅夫:可以说国内的经济学研究大部分还在引进阶段。 教材基本上是海外的原版,即使不是原版,也可以根据海外的教科书改写,理论、体系、章节的配置都是海外的。
中国经济学家进行的研究是使用海外理论说明中国的现象,还是指出中国这个地方有问题,那个地方有问题……使用中国的经验资料验证海外理论,几乎没有原创。
西方经济学理论看中国的问题,人们大部分看问题,但没有明确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处理问题,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中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 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呢? 处理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姚长盛:你觉得你的研究靠什么?
林毅夫:我们的改革还很成功。 在哲学上,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追求实用科学的迅速发展观。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 我们不能用过去的复印件处理现在的问题。 另外,你不能用别人的复印件处理自己的问题。 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中国到底有什么问题,如果用适合中国的方法处理过去的问题,就会出现其他问题,所以必须与时俱进。
从具体的立场来说,中国使用渐进的双轨制。 变革之前,国内有很多违反比较特征的资本密集型大企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必须使它们存在,它必须给予保护补助金。
开放符合比较特点的产业部门,生产价格低。 但是,要在国际上竞争,单纯的生产价格低是不行的。 当时,中国基础设施差,集中力量歼灭战,设立经济特区、工业园区,在园区整顿基础设施,将比较符合特征的产业变成有竞争特征的产业后,创造就业,将农村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的农业大量转移到高附加值的制造业 这样,经济增长率提高,比较税收增加、外汇增加、出口增加、资本积累、特征变化,不断升级产业,为进一步改革老部门创造条件。
以前,老部门没有比较的特征,公司没有竞争力。 现在中国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成为中等收入的国家,资本积累,产业也有比较的特征,公司有自我生产能力。 国家的支持从雪中送炭变成了锦上添花。 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在经济学语言中,市场比较有效是以政府有为为前提的,政府有为是以市场比较有效为依据的。
总结起来,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可以获得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哲学上依靠解放思想、寻求事实、与时俱进。 从具体的操作来说,就是推进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姚长盛:一个经济奇迹本身应该应对更好的经济学研究或者世界影响更大的经济研究。 很多人在想中国经济学家什么时候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比如你不想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吗?
林毅夫:我没想到。 我研究经济学不是为了获奖,只是希望自己的认知帮助大家的认知,想为处理中国的问题提供更好的方案。 开始读书的时候,我本来以为带着西天取经的心情,学好西方理论就能指江山,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 既然不是这样,我们就应该从现象中理解背后的道理,总结新的经验提出新的理论。
1995年,《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请写祝词。 在祝贺的复印件中我提出了命题。 21世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21世纪是经济学家在中国出生的世纪。
我提出这样的命题是因为1994年我和蔡昉,李周发表了《中国奇迹》。 这本书预测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影响力的经济体。
从历史上看,世界经济学中心最初是英国,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此时的大师经济学家大多是英国人和在英国工作的外国人。 从二战后到现在,世界经济学中心在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不是美国人,而是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 有其他地方,但数量上不多。
为什么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和经济学家辈出的地方在时空有这样的关系? 我认为任何理论都是用来说明注意到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的简单逻辑体系。 理论应该说越简单越好,也就是逻辑越简单越好。 如何评价理论很重要吗? 这取决于理论解释现象的重要性,现象越重要,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贡献就越大,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学家的影响就越大。
什么是重要现象? 重要的经济圈现象是重要的现象。 从18世纪后半期的产业革命以来到20世纪初,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英国发生的经济现象是最重要的经济事情。 在说明这种现象时,英国人和在英国运动的外国人在接近水楼台之前可以得到月亮,真正掌握这种现象背后的脉络,知道这些简单的因果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中心向美国移动,经济学研究会有一代人的落差,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的提高,逐渐向美国移动。 因此,美国人和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已经接近月球。
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我相信21世纪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体。
姚长盛:中国如何能诞生世界级的经济学家和世界级的经济理论?
林毅夫:在1995年的文案中,我提出了本地化、规范化经济学研究,以现代经济学的做法进行研究。 不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 这两个不一样。 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它还是那样,现代经济学的做法需要严格的内部逻辑,必须运用数学模型,而且逻辑的各种推论必须与经济现象一致,必须经过经验的验证。
研究本土问题的话,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影响变大,中国问题的重要性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研究现代经济学的做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提出新的理论体系,构建新的理论模型,这样的贡献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我认为21世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21世纪也是经济学家出生在中国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众号: 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由网易信息制作的财经专业智囊团,整合网易财经原始多媒体矩阵,依靠数百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比较经济学热点话题,合理客观地分解解读,
移动微信公众号看这里看不到的复印件
【很棒的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
标题:【林毅夫:波兰借鉴新结构经济学快速发展经济 效果非常好】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