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4字,读完约7分钟
[编者按:小米和黄牛的是战争还是炒作? 从“串扰率”的巨大差异来看,黄牛和小米政府可能会大规模贯通,不会从小米直接进货。 有大量的黄牛,确实可以强化小米手机的供给不符合需求的感觉,给购买小米手机的顾客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一方面让他们转化成小米粉丝,另一方面促使还没有购买的顾客购买。 在小米手机发布的头两年里,这种感觉其实相当必要。 ]
原标题: [也注意] no.221小米和黄牛之战
最近小米粉丝们的心情可能不太好。 这是因为网上的文案《某小米黄牛发烧友的自传:三年赚了几千万》,说明了化名“老娄”的小米是如何通过华南地区的主要“黄牛”在线流通小米手机的。
如果笔者没有错的话,这个复印件对小米粉丝来说是最大的伤害,这个“老娄”引用了他的一级在线说法,在小米手机每周二闪存购买的时候,“每次几分钟在线销售10万台,基本上是1万台以上。 ”。 想想看。 许多小米粉丝继续点击鼠标,渴望抢夺小米手机。 而且,无法忍受大量的小米手机通过线下的黄牛们流失。
但是,这是真的吗? 光是谷子的说明是没有用的。 必须用第三者的数据检查。 前几天,小米show推出了今年第二季度的快递。 现在,小米手机由顺丰、风达、邮政ems家公司配送,3家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了1031万部小米手机。 日前,小米共同创始人黎万强宣布,小米手机今年第二季度的出货量约为1600万部,其中在线渠道的出货量为1119万部。
这1119万台除以1031万台,每台小米手机的平均销售为1.08台。 从这个数据来看,符合客户平时的购买习惯。 客户通过电子商务购买手机,通常一次只买一台。
另外,笔者还得到了第三方犀牛的研究报告。 业界人士知道,萨诺是国内最有名的手机研究机构,每月提交国内手机市场的报告。 但是赛诺只统计线下,不计算线的销售额。 这也为笔者的分析提供了对照的好机会。
笔者根据报告书计算出,小米手机今年第二季度的离线销售台数大致为550万台。 黎万强表示,第二季度小米手机离线销量为481万部。 也就是说,同样是第二季度的离线销量,犀牛版比小米版多卖了70万台。
这70万台是怎么出来的? 笔者认为多亏了黄牛。 他们在网上购买后,直接把小米手机推倒在网上的商店,也就是俗语说的“串扰”。 那么,小米手机的“串扰”比例是多少? 70万台除以1119万台网上发货台数,“串扰率”约为6%。 而且,正如炸弹文件中所写的那样,这个“串扰率”恐怕会达到80%。 从“串扰率”的巨大差异来看,黄牛和小米政府可能会大规模贯通,不会从小米直接进货。
很多朋友还会再来听。 那为什么网上总是抢不到,网下到处都能买到? 我把小米手机不管吹什么样的爆点,粉丝,参加感,本质上都是以性价比为中心,客户预计需要2499元的手机卖给了1999元,当然我觉得供给不足。
另一方面,小米手机的主要客户群还是屌丝和屌丝+,他们对价格非常敏感,在经济学术语中,价格的弹性非常大。 因为他们一看到实体店铺的2300元小米,1200元红米,就不再爱了。 因此,线下有很多商店卖小米手机,但没有那么爆炸。 理由很简单,要价格。
而且,如果有这个巨大的价格差距,黄牛活动中,就没办法了,这是经济规律的决定。 我们知道黄牛是经济不足的产物,只要某个产品发生短缺,黄牛就不会消失。 我们去看汪峰的演唱会和nba中国比赛,还是会在异地找到很多黄牛。 苹果每次推出新品都会招致大量的黄牛。
就像我之前说的,小米和黄牛贯通的可能性应该很低。 但客观地说,黄牛的存在对小米来说并不是坏事。
有大量的黄牛,确实可以强化小米手机的供给不符合需求的感觉,给购买小米手机的顾客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一方面让他们转化成小米粉丝,另一方面促使还没有购买的顾客购买。 在小米手机发布的头两年里,这种感觉其实相当必要。
黄牛的存在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好处。 其实,手机企业品牌之间的战争是资金链的竞争。 从定价的角度来看,我认为1999元的小米手机与iphone和三星中的任一款1000元的手机都没有竞争。 我和这两部1000元的国产手机都不竞争。
但是,如果我们从资金链的角度出发,所有手机企业品牌都在竞争,手机市场的整体资金金额几乎是稳定的,所以如果这些资金运营小米,运营其他企业品牌的资金就不会越来越多。 正如爆料文老娄所说,如果数十万黄牛投入逆腾小米的行列,他们投入的巨大资金量也对小米有利。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现在这个时候,就会发现黄牛对小米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理由很简单。 很多客人想买小米的手机。 结果,没能在网上买到。 我去网上商店买的。 1999元的手机变成了2300元。 无缘无故花了301元。 他们不是怪黄牛,而是对小米生气。
这些不满的顾客向自己周围的朋友投诉时,他们吐槽论坛、微博、微信,小米的企业形象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去年年末,笔者写了一份“小米,应该和闪光灯购买说再见”的复印件,因为这种闪光灯购买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会对顾客体验造成很大的伤害。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恐怕线下必须双管齐下。 据笔者介绍,既然小米手机今年至少能卖6000万台进入国内手机市场前三,就可以包廊坊福克斯康的几十条生产线,所以小米手机不应该长时间不足。
实际上,笔者发现爆炸的红米note/红米1s4g版的这些产品已经没有预约就购买了,只有小米4和小米手环等产品还在执行闪存购买模式。 笔者建议小米也尽快不预约地购买这些产品。 如果因产能爬坡的问题暂时无法实现,请尽快废除闪存模式,使用顾客体验良好的预约队列购买模式,每天发布手机出货量和预计到达时间,让订购小米手机的顾客放心。
其实,这是当年小米1发行时使用的这种购买模式。
在网上市场上,网上产品和网上产品必须有足够的区别。 比如从运营商渠道发货的30%的小米手机,严格被费用计划束缚,不允许销售裸机吗? 其实捆绑销售也符合运营商的好处。 他们在卖收费计划。 我不是卖手机。 但是,很多运营商也通过国包商发货,所以可能很难控制。
所以,小米可以自己动手,为运营商定制完全差异化的手机,启用新的子公司品牌,比如“米”和“黑米”吗? 这样一来,即使产品不同、企业品牌不同、价格不同,客户也不会抱怨。
有朋友说如果还发生了从网上到网上的大量串扰怎么办? 事实上,串扰是由价格差异引起的。 如果小米发动马力,提高线上和线下的出货量,价格就会消失。 价格差异消失后,串扰的动力也消失了。
既然可行,为什么小米要迟到呢? 还是因为成功者的诅咒,任何一个企业成功后,都可能陷入过去的成功经验无法摆脱。 在小米人自己眼里,小米依然是发祥企业品牌,有强制格的小众企业品牌。
实际上,随着红米的大量上市,小米已经成为大众企业品牌,成为连老人和民工都采用的企业品牌。 去年,小米手机(包括红米系列)的平均单价为1690元,但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包括红米系列)的平均单价下降到了1264元。
到了现阶段,小米是否采取维持风扇活性化的闪存模式,是否强调手机发热的特征,是否完全集中在网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上观点都在纸上谈兵,欢迎知道手机领域的战士和笔者交流!
本文允许冀勇庆发行网易财经专栏,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只是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网易角度。
作者是“中国公司家”的主笔,曾任“it经理世界”杂志社记者、资深记者、主任记者、首席记者。
标题:【小米与黄牛是战争还是炒作?】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