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51字,读完约11分钟
年5月6日,新民网记者截获的《关于不宣布林森浩“死刑”的账单》在网上搅动。 复旦大学177名学生的签名请愿书于3月31日提交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此前2月18日,林森浩因吸毒杀害同窗室友黄洋,被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被剥夺政治权利。 林森浩的家人不服判决,表示要在法庭上上诉。
在限制死刑没有废除死刑的中国,受到舆论关注的死刑判决几乎都引发了关于废除死刑的大讨论。
这次,废除死刑的呼声来自一群年轻的大学生。 涉世不深的他们提出了理想颜色的请愿书,引起了舆论的批评和疑问。 但是,即使愿望实现,他们也结束了在公共事务中发声的行动。
废除死刑的理想与现实
“作为签名的当事人之一,这里只恢复签名过程。 ”。 5月8日,斟酌了两天的胡志在自己的智略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他打算回答那个迅速发酵的受欢迎话题。 你觉得177名复旦学子联名要求林森浩命令的书怎么样?
胡志是177人中唯一站起来的。 他的联名陈情的小伙伴们大多不想面对汹涌的舆论。 想了之后,鼓起勇气,胡志允许匿名接受采访,然后孤独地跑出去了。 他向时代周刊记者解释说:“最初虽然有压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把焦点放回事件本身。”
胡志第一次参加请愿书讨论是在3月,在复旦管理学院谢百三教授的办公室。 那时聚集的是复旦法学院和医学院的同学,他们都选了谢教授的课。
谢百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月18日一审判决那天,复旦医学院的一位同学当场流泪。 他们和黄洋感情很深,林森浩都有同窗之谊。 在这些学生眼里,重刑犯林森浩的身体其实有很多闪光点。 比如关心弟妹,对患者负责,关心科研能力优秀。
“法律上,林森浩可以判处死刑。 但是,与许多事件相比,这不是极端严重的杀人事件,在可能不用死刑的背景下,可以不用死刑吗? ”。 参加过讨论的同学是这么认为的。
法学专业出身的胡志也同样抱有人文感情。 这位90多岁的男性喜欢足球,喜欢英超,“有空的担心是多少? 河烟,街上的风棉,梅子黄时雨”的佳句,对公共事务也感兴趣。 而且,他鼓励说:“法科生应该有责任,在社会进步和改革中,并且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
关于废除死刑,胡志早就想到了。 “过去几十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冤案。 有些已经平反了。 比如赵作海,一部分还没有。 比如聂树斌。 赵当时宣告死缓。 因为这是出狱的日子,聂死了,他妈妈至今还在为他上诉和访问。 ”。
就像在复旦课上悠然自得地说“世界上有127个国家废除了死刑,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趋势”的法学教授一样,胡志憧憬着“30年或50年后的中国废除了死刑,甚至可以想象我们这一代人还健在”。
但是,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也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在现在的中国死刑不能马上废除。 因为法治的基础不完全。 但我也非常承认要推进法治的进步从案例开始。 ”。
据他说,林森浩事件就是这样的案例。 “在最高法院提出的司法指导例和两院两部(最高院、最高检查、司法部、公安部)公布的死刑案件处理指导意见中,对这种案件的态度是少杀、慎杀,宣告死刑,限制减刑。 但是,地方高院经常承受不了舆论和受害者家属的压力。 而且,林森浩的律师提到一审判决时,法院受到了舆论的干扰。 ”。
月10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做实务报告时,应认真研究死刑,严格案件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只适用于死刑极少数犯罪极其严重的罪犯
到目前为止,林森浩的辩护人斯伟江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一审答案中有黄洋同学要求判处林森浩死刑的书面资料,这些素材可能被列入答案,法院将其作为量刑的考虑事项。
因此,胡志想寻求表达意见的方法。 "写账单的目的之一是通知法院另一个谨慎舆论的存在,希望法院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审判. "
争论的联名信
在3月谢百三办公室的讨论会上,胡志阐述了自己前述的观点。 后来,他收到了三页的账单。 这份资料是谢教授和一个学生共同讨论完成的。 胡志和其他迄今为止参加讨论的学生很少编纂初稿,只是斟酌了几句话,说“也不主张改编老师的表现”。
“信的细节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是表现的意思和态度还很明确。 ”。 胡志说,他认为陈情信不会公开,所以不严厉责备文章和辞藻,而是把越来越多的精力花在招募签名上。
那天晚上,胡志带着几个法学院同学和请愿书回宿舍,向每个卧室征求意见。 胡志把自己的名字写清楚的时候,他心里说:“我会给自己惹这么麻烦吗? ”有点担心。 然后他可以预见这封信公开后会招致舆论的斥责。
同学们各有自己的意见。 “不知道事件的人,不赞成废除死刑的人,不想给自己添麻烦的人,不签名。 签名者的理由也基本一致”。 胡志回忆。
第二天中午,胡志收集了65个签名。 其中一个是6年的签名人,事后用邮件简单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要求他提出一些信件,但他并不完全同意。 但是,他非常赞同慎杀的主张,他说:“推进司法进步需要从这些小事切入。”
之后,这个接受了“法学院学生签名保证”的账单,很快在复旦医学院得到了35个学生签名。 这次招聘非常低调,许多与林森浩同居的医学院学生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在信公布给媒体之前,他们不知道。
剩下的签名是谢百三的课上产生的。 据复旦校园媒体九十九度发表,3月20日晚,谢教授在复旦三教大教室主办讲座,最后自称林森浩事件二审律师队成员的律师被邀请入场。 他叙述了毒品中毒事件的进展,期间叙述了林森浩的家事,表示案件的一审判决也有可能受到了舆论的影响。
之后,谢百三宣读了求信的文案,告诉学生林森浩犯了很大的罪,但罪没有死,在某种程度上希望拯救林的家庭。 接着,账单被传阅,同学们自愿签名。
实际上,谢百三在5月12日前发表了关于“复旦177名同学的联名信”的声明,承认参加了联名请愿。 在过去的一周里,他拒绝回答媒体记者的问题。 在这个声明中,谢百三表示自己的初衷既不是名字也不是利益,而是出于同情心。
时代周报记者说,谢百三一直关注林森浩事件。 一审判决的第三天,他连发了两个微博,警告学生要保持善心、良心和同情心。 然后在课上,他还谈了向林森浩求命的计划。
这感动了一些学生。 有人在微博上写道:“物质满足不是奋斗的终点,人应该追求什么,追求内心的正义和人性,这种追求不应该被践踏,应该被称赞。”
但是,与此同时,争论也受到了威胁。 复旦一位教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老师能通过自己的客观分析,使学生对整个事件有全面和彻底的认识,然后让他们参加,那就不行了。” 但是,如果老师只是通过公共平台传播自己的个人观点,这个方法是否合适是值得商榷的。 ”。
月31日,有177人签名的这张账单被送到上海高院。 其中第一项建议指出林森浩本人必须痛心悔改。 如果活着,就应该用一切方法孝敬受害者的父母,赎罪。
“幼稚”的请愿人
正如本文开头所述,5月6日,请愿书全文暴露,177名联名上书人面临舆论的包围。 例如,人民网官方微博第二天发表了微评,严厉指出为吸毒者求情是无视法律。
第一次知道联名信的黄洋的父亲愤慨地说:“哪个娃娃幼稚可笑?” “让林森浩为他孝顺”的说法激怒了失去独生子女的父亲,“我们怎么能在旁边养毒蛇呢? ”。
在复旦内部,这封联名的信也同样引起了很多批评。 在日月光华的bbs,复旦出身的一人征集签名,要求法院公正解决林森浩案。
“我在求爱信中对‘我们想为死者尽孝’的话感到恶心。 黄父亲的坚决,我很理解。 这个毕业生这样解释。
在争论中,胡志通过知和有点与网民交流。 他说,知乎的网民比普通读者更理智、更知法。 然后,他开始考虑一些真诚的意见。
比如,林森浩和他的父母必须倾家荡产,卖铁,尽一切办法赔偿黄洋家庭。 这个提案受到很多人的猛烈抨击。 “黄洋一家的痛苦,金钱和救济平淡吗? ”。
“实际上,刑法和司法解释中规定了被告人可能受到减刑的一点量刑条件。 例如,被告人尽最大努力弥补他们的过失,争取受害者的理解。 我们首先从这个立场提出建议。 ”。 胡志解释。
经过几天的思考,胡志认为上述提法不是问题,但关于“林森浩将来会给你照顾黄洋父母的机会”的提案,我觉得“表现不恰当”。 “我们想表达林森浩和林家在今后的岁月里,一定要忏悔自己的行为,为黄家办案的意思。 口语表达引起了一定的误解”。 他对那个感到遗憾。
另一方面,在账单上关于“复旦学子代黄洋尽孝”等表现,胡志不想忽视他们过于理想化的舆论。 “重点不是怎么写,而是事前以后怎么办,我们必须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对黄洋和林森浩双方家庭的援助”。
参与公共事务,青春无悔
事实上,在复旦,胡志和参加请愿的小伙伴们不是纯粹的异类,他们的行为也不是完全不被承认。 “法制首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申请意见,另一个是司法独立审判。 这177名复旦学生根据林森浩的一贯表现认为他不是十恶不赦的凶犯,并敦促上海高院写书,法院观察基本事实。 这个方法行使学生表达宪法赋予的自己意志的权利,不能说妨碍司法。 ”。 复旦历史学系教授冯玳就是这样分解的。
但是冯魏遗憾的是,“信中的一些提法实际上不合适。 这标志着他们幼稚不成熟的一面。 也就是说,这份请愿书不代表复旦学生的真正水平,也不代表复旦多数学生的意见。 ”。
事实上,在秉承服务、团结、牺牲精神的复旦,关注公共话题,为公共事务服务一直流传至今。 复旦哲学学院的卢绍臣教师于1998年进入所在学院学习,他说:“复旦读书时,我的同学和兄弟姐妹都有非常强的社会关怀和公共服务意识。 但是,我们关注社会,越来越少从理性、知识的维度分解,从感情出发。 ”。
吕绍臣从这份请愿书的文章中暴露了他们的一些缺点,比如这些年轻人比他们的兄弟更注意世界,看问题的观点更有感情,更有人情味,但表达不正确,文章逻辑矛盾等。 这些是引起批评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这个请愿书有很多唯美的愿望。 因为有些复印件太理想化了,别人读了也不可靠。 但是,对于年轻健康的大学生来说,具有这种幻想因素的想法才显示出他们的创造性和开始新的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当然,如果他们能更合理,更符合社会大众的期待,就不会受到这么多批评和谴责。 ”。 鲁绍臣说。
冯魏的见解一样,吕绍臣也认为这些签名请愿书的学生不是介入司法,而是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因为法院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这件事上没有受到任何损害,而且二审完全不采用复旦学生联名信,不采用的可能性很高。
对于参与这次公共事务的经验,胡志在反省的同时成长起来了。 “老实说,在网上比较这封信写文案的批评超出了我们的期待。 确实,有些地方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 ”。 但是这个青年并不后悔最初的决定,如果有第二次机会,他依然坦白要签署联名信。
“在严肃的生死问题面前,嘲笑请愿书的留言水平其实无视事件本身。 为了废除死刑,我们现在认为积极的东西其实在海外早就落后了。 作为复旦法科生,我们想做的是发挥自己绵薄的力量,参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 胡志说。
(应回答者的要求,本文胡志采用化名)
标题:【复旦177名学生联名吁请上海高院慎杀林森浩】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