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1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郭宇靖)“中国工程机械公司已经能在制造业板块中跻身世界优秀公司,任何人能创造国际市场的人都可以走到舞台前。 ”。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16日在北京表示。 在经济增速和诉求双重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工程机械领域已经开始尝试特色创新和国际化快速发展的双重驱动模式,以期由此打开领域未来的新局面。
产能过剩的烦恼领域
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等主办的2013年世界工程机械产业大会及50届峰会16日在北京举行。 对于全国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的工程机械领域,领域领袖公司的家们认为,至今流传下来的制造业无法逃避产能过剩和激烈的竞争,未来领域的生命力在于技术革新,国际化将成为中国公司的新增长点
一家参加的大企业说:“第一,挖掘机的全国生产能力达到了60万台,世界总产量只有20万台,集中在中低端产品。 但是,高端产品反而不足。 ”。
受产能过剩和诉求低迷的双重影响,工程机械领域整体经营状况不理想,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 数据显示,2012年全领域8种主要主机的销售额比上年增加了20%。
中联重科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纯新说,工程机械领域从世界范围来看,生产能力比较过剩的以前传入制造业,但通过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可以增加市场机会。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社长辻本雄一表示,世界经济增长趋势长时间放缓,振动明显,随着中国工程机械领域产能过剩加剧竞争,国际市场将加剧战争,未来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国际化走在制造业的前列
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国内工程机械领域的龙头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积极寻求合并收购的机会,重新调整世界产业的布局,为将来的领域恢复活力。
其中,2012年徐工集团收购德国施维英,中联重科拥有CIFA,三一重工收购大象,是近年来中国公司借助技术创新,整合全球资源的集中体现。
王民对记者说,虽然世界经济依然低迷,但机会也很多,特别是中国企业从扩张到转型,为全球市场带来了高质量的产品和中国特有的优质服务。 国际化仍然是下一步坚定不移的道路,中国企业可以创造国际市场的人可以走上世界舞台。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光安从世界市场上看,特别是新兴市场的顾客,他们的诉求并不像过去想象的那样深深满意于欧美发达国家公司,被动接受了东南亚、中南美、非洲、中东等许多顾客的特别诉求
经济学家汤敏认为,中国公司走出去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之一,世界市场特别是快速发展中国家和相当多的发达国家需要资金投资,下一家公司应该制定新的战术,遵循世界新理念走出去,各国的
创新会加剧领域的整合
除了国际化,创新也是领域的重要推动力。 “这个领域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简纯新说,在将来领域整合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高产品水平。 例如,新材料碳纤维应用于泵车,减轻了长臂架的数倍重量,强度增强了数倍,高空作业平台等新应用扩大,通过创新创造新市场。
但是中国的工程机械在短短20年内发展迅速,相对于不动的100年国际顶尖公司毕竟还年轻。 另外,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打开世界市场的敲门砖,也是世界顶尖企业和中国领域的差距。
“为了在哪个行业排名第一的卡特彼勒牛,他的发动机技术可以过载30%。 光有这些比不上我们的技术。 国内还没有工程机械公司。 ”。 王民说。
尽管如此,领域领导人的态度还是很乐观。 王民说,中国公司积累了多年的制造水平和管理理念,具备了升级变革的水平。 现在国内公司和世界一流公司在国际化经验、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可靠性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将来要真正成为世界级公司,必须从扩张型升级到变革,在技术、市场、管理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将来世界上可能只有20~30家以上规模的企业能生存。 需要产品、销售、服务、运营等差异化竞争。 ”辻本雄一指出,速度是这个领域的竞争要素,通过对目标的收购,公司可以大范围地迅速发展,这需要公司根据情况进行定制,开展适当的收购和业务剥离。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说,总体来看,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运行已经开始稳定恢复,处于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
曾光安说,如果将来中国能走出10~15家强大的公司,中国将是领域强国,除了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和国际化经验外是挑战,世界工程机械市场充满恶性竞争,合作依然是道路。
根据峰会最近发布的“2013年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国公司占11席,前10名中,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很有名,分别位居第5、第6、第10名。
(原标题:产能过剩困扰工程机械领域,期待国际化打开将来的新局面)
标题:【产能过剩困扰工程机械领域 期待国际化打开未来新局面】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