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杭州9月10日电(记者余靖静) 2013年教师节,浙江大学两名教授多年为本科生上基础课,维持高水平,因此每人获得“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 其他六位老师也以教育上的突出表现,分别得到了5万元、10万元的不同奖励。
学生评价被介绍为“浙江大学心平奖教育金”选定的重要标准。 在评选过程中,浙江大学三年级以上的本科生、二年级以上的研究生通过在线认证系统进行了投票。
在2名百万元“重奖”获得者中,被学生称为“姚母”的姚缭英网得票率最高,近年来她担任面向全校的电气类基础课程,每周为本科生授课12小时以上。 在浙江大学教书20多年的张振跃被学生评价为“把数学从这个基础科目的基础科目中分解出来既幽默又有味道,味道无穷”。
一百万元是至今为止中国高中教师在教育中获得的最高奖金吗? 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 但是,社会各界对此表示赞赏。 在这个微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将这个消息转发给母校的官方微博,询问学校是否有同样的奖励机制。
联想到“心平奖教金”的创始人段永平出生于浙江大学,一位网友评价说“看看善待学生有多重要,这就会适得其反”。 “80后”教师张雷则认为,在一贯重视科学研究、学术“大牛”地位的中国高中,对这位教育型教师的“重奖”迫在眉睫,其释放信号是,高中教师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这一“尺子”
近年来,我国各地建设“科研型大学”备受争议。 无论是对学校负责人的评价还是对学校老师的评价,科学研究的成果都是首要指标。 很多大学教师在论文和课题上花费了很多精力,没有时间关心课程教育。
“科研因子是显性的,有论文、基金等数据支持,但看不到教育因子,效果必须长期出现。 ”。 教育学家熊丙奇说,不重视教育,看起来非常“理性”的选择。 他说,一所大学的负责人主张“最近十年是本校快速发展最快的十年”,其使用基本上是科研数据,与教育相关的数据只是学生规模的变化。
“教学型”的老师至此在高中被边缘化了。 众所周知的典型例子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晏才宏讲师毕生致力于授课,热衷于学生们,但由于科研成绩不足,58岁去世时副教授也没有受到好评。
为了转变大学重科研轻教育的风气,教育部于2012年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中指出,“以本科教育为大学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工作,领导能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从事评价都以教育为中心。”
重振“教育第一”理念,沈阳师范大学改革教师角色评价方法,为教育型教师开设提升教授的“直通车”,浙江大学为长期从事本科基础教育的高水平教师设立“求是特聘教育岗”,为聘用人员的
“没有教育,为什么要谈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说:“大学最基本的使命是培养人,有一天中国大学教授能给学生上课是件大事,高等教育是有希望的。”
当然,教育和科学研究不是对立的“两皮”。 清华大学教授陈力说,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不容易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最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在科学研究中领导教育。 大学鼓励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及时把精力转移到教育上,把对自己学科的深入发现内在教案化,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
(原标题:浙江百万元“重奖”是本科生授课老师)
标题:【浙江百万元“重奖”为本科生上课老师】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