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66字,读完约15分钟
傅高义出生于1930年,是社会学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前主任,精通日语和中文,是哈佛大学和中国各界关系最密切的教授之一。 1979年关于日本经济崛起的着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教训》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 研究中国的专业书有《向前一步: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等,被认为是了解中国及其改革开放的重要著作。 最新作品是《邓小平时代》。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阐述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角度
1992年,邓小平参观了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
1979年,你发表了《日本第一:对美国的教训》。 据说这本书的结果是,“广岛协定”以后,日本的经济衰退已经10年了,现在还没有从这个阴影中恢复过来。 那么,我现在还想出版新书《邓小平时代》,你希望这本书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5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行政楼祖尧堂举办了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傅高义( ezra f.vogel )的《邓小平时代》中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发布会和讲座。 一个男性拿着麦克风提问,引起了笑声。
圆桌中心,傅高义用中文回答。 我写这本书首先是为了让外国人理解中国,理解邓小平。 邓小平为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想用散光养成模糊的方法,和外国搞好关系。 他不反对政治改革。 但是他必须分解,要看时机,他的基本看法是正确的。
正如他在书的序言中所说,我知道如果做一个研究中国事务长达半个世纪的人,中国人和西方人能解决他们的关系,世界的未来会更好,这将要求双方有更深的理解。 2000年从哈佛退休时,决策集中在研究上,重点是理解今天中国最重要的问题: 1978年以后中国转型的性质到底是那些力量在推动这场变革还是那些力量在抵抗这场变革 成百上千的中国人在1978年开始的这项改革开放中发挥了作用,而处于所有变化中心的人物都是邓小平。
写邓小平不容易
1962年,在哈佛社会学博士学位后的第四年,傅高义第一次来到香港。 这个俄亥俄州的年轻人想在这个弹丸之地进行关于中国城乡的研究,但由于当时中国大陆的关闭,资料很难收集。 对此,在香港可以了解广东,所以广东成为了他学术生涯的入口,1969年,傅高义出版了第一部中国研究著作《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
我竭尽全力研究中国,特别是广东,当邓小平在1978年推进中国经济改革时,我感到在认知上还没有做好准备。 他说三中全会后对中国农村进行包产并不吃惊,令人吃惊的是人民公社于1982年废除了。
从1973年正式进入广州到1987年妻子艾秀慈和长达7个月的广东之行,他认为不是为了把广东快速发展的实况推向西方1989年,傅高义发表了第二本专著《先行一步:改革开放中的广东》。 为了得到翔实资料,他跑了广东70多个县,接受了广东省经济委员会关于30多个县的简报。
但是写邓小平不容易。 20世纪20年代邓小平在巴黎和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完全依赖于自己的记忆力学习到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笔记。 另外,和党的其他高层领导一样,邓小平遵守党的纪律。 文革期间即使妻子和孩子下放到江西省,他也没跟他们说过党内高层的事。 尽管他们也是党员。 傅高义在书的序言《探寻邓小平》中很遗憾,我没有和邓小平本人见面对话过。
他只能通过仔细研究大量资料来认识邓小平。
有人问我为什么翻译这本书需要两年,前后两篇原稿会变得简单。
他回答说,最初的翻译稿不是出版的,而是向中国党史研究专家发表意见,首先是现代中国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两个地方。 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一个人,我觉得很好,但是他们对很多事件非常谨慎,不能随便说话。
除了多次在中国短期访问外,我也有多次在北京长时间居住的经验。 这有机会采访我三种知情同意,党史专家,高干孩子,邓小平手下工作的干部。 除了说英语的中国人选择用英语说以外,其他采访都是中文,没有翻译的地方。 他在哈佛的要职可以和很多中国官员和学者说话。 他们中有些人熟悉北京的政局。 其中包括杰出的政治异见者。 还有在《炎黄春秋》中写文案的人,杜导正、杨继绳、已故朱厚泽等。
另外,他采访了新加坡前首相李光耀、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等与邓小平交流会晤的一系列政坛首脑和商界领袖。 当然,也有像亚历山大的潘索夫这样研究中国问题的资深学者。
为了更好地感受邓小平经历的环境,我也在邓小平一生的重要地方分别住了几天。 他的出生地四川广安县,打了8年游击战的山西太行山,担任西南局负责人时的基地成都和重庆,20世纪30年代住了几年的江西瑞金。
问题比成果更重要
年9月,《邓小平时代》的英语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年3月获得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莱昂内尔盖尔酒吧奖。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骡武认为,这是关于变革和适应的多阶段研究,其核心是讲述面对许多复杂危险的革命时的反应。 这个身体的核心事业围绕着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实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混乱绝望的农业社会变成了今天的工业和制造业巨人。 在这本书中,傅高义以出色的工作使邓小平的观点可靠,使他能理解中国的迷局,每个次要角色都生动活泼。
华盛顿大学中国问题学者沈大伟也说,尽管其中多个新闻不一定是新的,但这些都总结成一本书,从学者的角度客观地分解还是第一次。
反而该书译者、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冯克利教授在其翻译后的感想中指出,傅高义在全书的最后一章中,简单列举了邓小平留给中国政府的各种问题。 也许是为了强调邓小平的成就,他只写了几句话。 我认为这是全书中写得最轻率的部分,傅高义似乎没有认识到邓小平取得的经济成果会继续对中国未来的快速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伴随他成功的各种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对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可能比邓小平取得的成果更重要。
而且他理解傅高义为什么不赞成称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我被称为社长。 从我阅读傅高义的书中我觉得邓小平的第一想法不是改革。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他的第一个想法是在毛泽东给他留下的肮脏工作上为中国社会做一些事实。 也就是说,他不是为改革而改革的人,改革的愿望不是为他提供了行动的动力,而是行动的愿望为他提供了改革的动力。
5月15日,在接受采访之前,傅高义不得不埋头流水线作业,在新书上签名。 一个女人向前走,十年来,你的生命与邓小平纠缠在一起吗? 过了一会儿,他微笑着说:是的,我的生命与他纠缠在一起。
邓小平的旧事
人物周刊: 20世纪20年代中期,邓小平去苏联学习,发现苏联实施新的经济政策,是否为他将来的市场经济决策奠定了基调。
傅高义:没错。 我就是这样分解的。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看法是我访问了专家,向他们讲述了1949年至1952年邓小平的经验。 他们详细地说,当时中国还没有社会主义改造,没有人民公社,没有合作化,但有市场经济。 后来,一个苏联人和我说话。 邓小平在苏联学习什么? 他说,学习新经济政策的政策将鼓励小农、小商工业甚至大企业的迅速发展。 和当时的很多人一样,邓小平认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允许民营企业,鼓励外国投资,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即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类似于邓小平从1949年到1952年在西南局执政时实施的、20世纪80年代他再次使用的政策。
人物周刊: 1959年,邓小平因脚伤没能参加庐山会议。 你在书中写道,他想逃避那个会议。 据你所知,他真的想逃跑吗? 那时的他对会议上受到批评的彭德怀有什么评价?
傅高义:邓小平在1978年重新开始工作后,很快为彭德怀做了一些事情。 另外,我访问过彭德怀的亲属。 抗战时期,彭德怀作为八路军副总司令官,一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作战。 邓小平妻子卓琳也在那里工作过。 邓小平和彭德怀工作多年了,他们的关系很了解。 他相信彭德怀。
有些消息百分之百不可靠,但据了解邓小平的人估计,他们如果他参加庐山会议,毛泽东一定会要求他批评彭德怀,所以他不会用。 我所知道的就这些。
周刊:我在书中观察了细节。 他在信中说,他绝对不会翻译文革。 1973年,他再次当选中央委员,协助周恩来的外交事业,你怎么看待这些方法?
傅高义:我想当时邓小平为了进入领导班子,知道他应该说什么。 当时毛泽东的权力太大,不照他说的做,人就活不下去,工作也做不了。 所以邓小平只是听毛。 一种说法是毛泽东知道他需要说什么,他会说什么。 他必须找到工作机会。 可以说是政治手段。
人物周刊:有复印件公开。 80年代初期,中国尝试政治体制的改革阶段,邓小平的受力是关键吗?
傅高义:关于制度改革,他想听听大众的意见,但还是很谨慎。 他一直说法制很好,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应该有和平的计划。 他看到文革的动乱,社会不稳定,不能迅速发展。 所以,我认为他必须考虑时机,但一定要稳定。
人物周刊:也谈邓小平的南巡演说,让官员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 为什么要用这句话?
傅高义:邓小平去上海时,江泽民是上海市委书记。 早期江泽民在北京时,也和邓小平拍了照片。 他知道江泽民在上海做什么。 1989年以后,领导层士气不高,需要外面的新鲜血液,选择江泽民作为接班人还是合乎逻辑的。
1988年9月,第十三届第三中全会正式开始了紧缩计划。 结束通货膨胀,政府降低增长目标和支出,减少货币供给,收紧财政控制,加强,努力消除财政赤字。 党内气氛不允许邓小平扭转这一保守经济政策,但只有经济的高速发展才能维持民众的支持,不像东欧和苏联那样解体。
1991年,党内开始了第二年中国共产党14大的准备。 邓小平拿出了他惯用的手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上,他必须采取行动获得支持。 他觉得南方会支持他,他必须大胆地继续改革开放。 我觉得将近88岁的老人有这样的魄力是很棒的。
理解邓小平的思想,必须基于事实寻求真相
人物周刊:邓小平预想到今天中国的贫富差距了吗? 他怎么看待现在的腐败问题?
傅高义:关于贪污腐败,我想他可能会制定很高的标准。 初期,他设定了一点防止贪污发生的标准。 1978年,他看到很多干部害怕文革小姐的影响还有很多人害怕在工作中受到批评。 他认为自己不要太严格。 否则干部们不想工作。 为了迅速发展,他需要敢于做的人。 所以,如果有人敢犯一些错误,他就不管了。 此后,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
当时他建议让一些人先富裕起来。 如果他健在,为了帮助先发财的人还没有发财的人,我想他会更激进。 因为有贫富差距,现在确实很厉害。
人物周刊:你的这本书对今天的中国领导人有什么参考价值?
傅高义:邓小平一生起伏很大。 退潮是在1969年,他和家人被驱逐出北京,被放逐到江西省。 在文革中,他学会了控制感情的方法。
我觉得他很能干。 不仅经验丰富,而且使政治工作如此美丽。 恐怕在1978年的中国,别人不会同样成功。 比如废除人民公社,很多人反对,但他的方法很美他确实批评了毛泽东后期的一点错误,但用三七开这个说法,这很聪明。
没有一个人认为分解国家问题的能力比邓小平强。 他对国情和对外国都很了解。 开放地活性化,向外国人学习,不要争论,一起制造点事件,还是值得学习的。
人物周刊:评价过邓小平的坚强、坚定和秩序。 性格上的优势也不是双刃剑吧?
傅高义:我觉得他有缺点。 他想早点去工作(握拳状)。 战争中,领导人想知道更多情况后才作出决定。 他说你必须想得这么详细,时机晚了。 很多事件还不清楚,应该马上做。 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他就是这样的身体。
有人问他,你是土八路吗? 他说,那是我土八路。 土八路是什么意思? 不要讨论,简单工作,处理很多问题。 他是个真正应付的人。
人物周刊:海外也有书评,你没有跳出对邓小平的赞美吗?
傅高义:我想做的不是向批评和邓小平道歉,而是把这个身体原封不动地复原,说明他为什么这么做。 我觉得他是个非常务实的领导,在地方事务、国际关系、有点党内事务上做树。
同样强调政权的稳定,为什么和毛泽东那么不一样? 毛泽东是革命的领导人,邓小平没有实权很难动员人治国。 从发动文革期间发生的事件可以看出,毛泽东不怕乱。 邓小平长期深入前线,做实际工作,他考虑到它们对这个国家有利,他着眼于做这些大事。 1959年左右,邓小平与毛泽东意见分歧,毛当时是一个人,但邓小平在思想上不再赞同毛集。
邓小平和周恩来比较,我觉得周更重视细节。 他知道如何妥协地做管理国家的工作。 我支持毛泽东的文革。 邓小平更直接,战争经验对他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陈云是个细心管理国家财政的人,他很谨慎。 邓小平有时想迅速发展,但如果陈云不控制,就有可能迅速发展。 他们俩互相平衡,陈云在那个时期不可或缺。
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央实务会议,确立邓小平为党内第一位领导人。 这不是他决定的,会议开始的四五天,他不在那里。 他想当领导,但没有看到为此积极行动的具体活动。
那年9月中旬,所有两个争论都刚刚升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30周年庆典回来,经过东北三省时,听说中国需要的不是两个,而是开放。 在吉林省党员干部大会上,他批评不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事实上的要求。
我认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美国不同,中国领导人的方法和美国不同。 美国领导人会说如果我成为总统怎么办。 但他没有这么说。 我想他当时含有我能成为那个领导的意思。
周刊:邓小平说戈尔巴乔夫是个笨蛋吗?
傅高义:(做鬼脸了)这是邓质方对美国熟人说的。 当时,戈尔巴乔夫必须先进行政治改革再进行经济。 但是邓小平认为他进入了错误的道路,他认为他失去了处理经济问题的权利。 经济问题解决不了,人民会罢免他。 邓小平在推进经济现代化时喜欢摸石头过河,但实际上过去的经验使他对如何过这条特别的河形成了一些信条。 其中之一是必须重复党的领导。
人物周刊:邓小平的子孙读过这本书,给你打电话了吗? 出版前,他们读原稿了吗?
傅高义:我曾经把《邓小平时代》的英语版送过邓榕。 她没有直接回复我,但一知道她的身体,她就说她收到书后很高兴。 她写书是否正确,我推测了几个事件,她不一定同意。 他们认为我是认真的,希望尽量客观地解决问题。 他们没想到一个外国人这么多,这么全面能理解。
人物周刊:这本书什么时候在大陆出版? 如果有删改,怎么解决?
傅高义:已经有大陆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了。 最后关于我需要修改多少,还不知道,但至今还没有决定。 我喜欢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的中文版。 他们完全如我所愿,不会因为政治原因改变原文。 我希望在大陆出版时,尽管必须由政治因素进行一些调整,但基本上保持原样符合特别敏感的事件。 大陆出版社可以删除,请一定要给我看看。 如果我不允许,他们也不能这么做。 我们要理解邓小平的思想,必须根据事实要求。
标题:【傅高义 邓小平是“总经理”】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