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83字,读完约12分钟
本报记者谢培实习生李宝甜出生于广州
5月18日,“我11”的第一天。 电影院114个座位的小大厅里挤满了观众。 播放字幕后,《我11》的编剧、导演、中方制片人王小帅出现在屏幕前。 他笑着对观众说:“你知道我要来大家这么鼓掌吗? 如果我不来,你们还来看《我11》吗? 从观众席上叫嚷着说:“是的!
“我11”的推进预算几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推进了它。 比如《青年电影手册》的主编、知名影评人程青松,自己掏钱,把“我11”发给网民。 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是他第一次这样对待电影。 因为那真是部好电影。
王小帅在会谈结束后,别忘了和会场的观众拍照,上传到微博上。 网上最佳口碑成为“我11”的最高推力,截止到21日凌晨,“我11”上映4天,票房收入达到255万元。 程青松表示,《我11》如果能在国内实现500万元的票房收入,王小帅自己的投资预计将持平。 中法合作电影《我11》在其他本土也受到好评,法国权威电影杂志《positif》对《我11》得了满分。 影评人hubert niogret说,在这部第九部作品中,王小帅无论从个人层面还是历史层面,都达到了更完整的阶段。
少年的无知、乐趣和恐惧
最初,四个11岁的少年在玩双杠。 用胳膊和下巴挂在横杆上,用双脚夹着杠杆露出奇怪的表情。 上课铃响了,还不想下双杠。 这是王小帅当时的体验。 这可能是我们时候孩子的小秘密。 他们确实会给孩子带来莫名的快感。 这个秘密在王小帅的剧本中有台词,有描写,但为了保证这一段通过审查,最终只留下了孩子倒霉的感叹:心情很好。
这似乎体现了“我11”的相互作用的两面:回到11岁孩子的眼中追寻体验。 为了说点什么,少说,安静说,换句话说。
根据自己的回忆,王小帅在偏僻的山区三线工厂,11岁男孩王愚过着非常好的童年生活,母亲严父慈,伙伴二三接受了学校的体操,他要了一件新的白衬衫。 因为这件衬衫的重要性,他和伙伴们吵闹,无意识地与流血不止的逃亡者相遇纠缠在一起。 那个国王用天真的衬衫包裹伤口的坏人杀人犯,在被枪毙之前,按照约定给了11岁的男孩一件新的白衬衫,给了少年新的迷茫。
王小帅消耗了很多资金和精力,试图用大屏幕找回它消失的时代。 他布置了一些符号。 其中一个在50后、60后、70后、80后能找到共鸣。 有些东西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1975年恢复真的很困难,我们的东西被破坏了,不见了,必须重建。 王小帅说电影有空之间的时间限制。 生活的细节远远丰富于电影,回忆可以在脑海中无限延伸。 遗憾的是,“我11”不能完全满足我对那个时代的完全记忆。
这个略带悬疑色彩的故事引起了11岁主人公对性的无知、对死亡的认识、对暴力的恐惧和好奇心,即对好坏的迷茫。 好像不懂很多,眼前总是弥漫着沙尘暴。 少年时代的无知和乐趣,并没有因年代的交替而本质不同,但《我11》的特殊时代环境,还是因邻人的秘闻、父母阻断的歌声、叔叔的叫声、喇叭的反革命、少女的沉默、湖尸、武器斗的青年渗透而11岁的王愚 通过他幼稚的眼睛看到的世界里,有不属于小时候的压抑、窒息、恐慌的东西。 在河里玩的时候,国王弯下身子看着颠倒的世界,头晕目眩地种在水里。 王小帅说:“政治变了,大人的世界也变了,像风雨一样,对单纯的少年有了一点影响。
人性丑陋,光辉,觉醒
逃亡者的故事背景,我发挥了。 王先生说。 为了参加他非常重视的三线工厂人们的命运,加重了他们的重量,他在这起杀人罪的背后设置了另一项罪名:革命委员会的陈主任为了处理调动强奸了谢觉红,哥哥谢觉强杀了陈主任逃跑,又放火了工厂。 他恨这里,在大雨中扑灭大火时,他转身准备再烤一次,也因此被捕了。 根据现在公开的资料,谢觉红的强奸在当时不是特例。 为了回到城市而付出代价的除了三线人以外,知青们。 随着对历史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你会发现《我11》中隐藏着越来越丑陋的关于人性的描写。
一个知青咬了另一个知青的耳朵,没咽就吐了。 小王说从这里看到了人性的瞬间。 程青松是“我11”,看到谢觉强遵守约定给我寄了一件新衬衫时,我很感动。 对我来说,这是人性的瞬间。 在那个年代,相反杀人犯给了11岁少年最有人性的冲击。 程青松感动的是父亲带着孩子在山上写生的段落,这使他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文革时,我父亲给我讲童话,给我讲故事,讲哪个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正因为小时候有这些人性的教育,我今天
麻木和迷茫是“我11”的所有大人都面对未来的状态。 王愚的父亲在这些大人中明显富有正义感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电影最后面对谢觉红的父亲和女儿时也选择了逃避。 在《我11》中,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哪个父母和大人很迷茫,去哪里,该怎么办,自己来了这里,还没找到路。 王小帅说“青红”的背景是1982年、1983年,沿海开放,与西部拉开了距离。 人们在最现实的落差前意识到问题,老一代工人开始觉醒,最后带着家人跑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工人。 描写了终于迎来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代。 《青红》又称《我19》,是所谓王小帅自传三部曲中最早诞生的电影。 在这两部电影中我们不仅能发现很多相似之处,还能看到迷茫的人们是如何觉醒的。 程青松是这样描写和理解“我11”的结尾的:判决的声音在清冷的城市特别刺耳,国王的愚蠢和伙伴们沿着斜坡追处刑车。 突然,国王的愚蠢停下来,他不再随波逐流,和镇上的孩子和大人一样继续看暴力,和刽子手们在一起。 有些人解读少年王天真的这个停止代表着他的觉醒。 权力向人们展示暴力时,必须拒绝接受。 也许王愚停下来什么都不做。 你可能不想看到谢觉强被处决。 因为11岁的孩子醒了,率先做出了反抗的行动。 这本身就是一大讽刺吧。
推卸政治背景
时代周报:“我11”的时代背景到1976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 电影中,高耸的主席画像和鲜艳的语录是画面的主角,兴奋的广播声音很清晰。 主人公周围发生的暴力和人们的态度,你很多人选择用模糊且间接的镜头来表现。 这样虚实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王小帅:毛主席语录,雕像在文革结束多年后慢慢解体,一个一个地解体。 作为环境,它们存在于那个时代。 “我11”的背景是,文革即将结束前,对当时住在三线机工厂的人们来说,存在着大扬声器中的音乐等外部环境。 但是,大人们的具体情况对孩子来说很模糊。 我们小时候,大人的话都背着孩子。 我希望这两者结合起来,有气氛,但又一知半解。
时代周报:总体上《我11》的颜色并不模糊。
王小帅: 1975年,除了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以外,相对平静。 武斗也是比较初期的事情,所以在接触武斗文案的时候加入了台词。 上次武斗的事说没完没了,现在来找麻烦。 我把这样的政治背景推得很远,一是因为小时候的记忆和视野就是那样的,二是选择了黎明前的黑暗和平静的感觉。
时代周报:“我11”让人联想到“阳光灿烂的日子”。 就像《阳》电影是部队大院里姜文的个人记忆一样,《我11》也是对王小帅特殊年代的个人追忆。
王小帅:很多观众都会对着文革来看《我11》,但对我来说三线是更细节的背景。 三线背景工厂的人们不知道自己这十年到底怎么样,找不到方向。 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往外跑。 这是三线的特殊背景,值得重视,不仅仅是文革。
我的一些朋友带着对文革本来的期待来看这部电影,结果不一样。 从周围的故事可以看出,文革初期武斗、大字报、迫害、写手,引起了很大的骚动。 但这不是一切。 我想用自己的眼睛。 我毕竟11岁,而且是山区,远离大城市。 有他的生活,也有他的世界。 一个身体的历史由自己的世界组成才是真实的。 我想演的这出戏,有这样一个粗略的想法。
不要让父亲听到美国的声音
时代周报:父亲这个角色有不少隐喻的台词。 比如,他教儿子画静物,诱惑儿子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理解所有花的个性和独立性。 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成为一名自由的画家。
王小帅:现在回头看,这个隐喻似乎很突出。 但是,11岁的孩子当时不能理解。 我父亲确实是个带有这个颜色的人。 他一生生活在红海里,大家随波逐流,但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不能告诉孩子,但有些话其实有独立的见解。 我觉得这对我是真实的。 当然现在人看了回去,这话好像有话要说。 当时,这些话描绘光,描绘花,仅此而已。
时代周报:在真正的生活中,你爸爸说过类似的话吗?
王小帅:在真正的生活中,我父亲说的比这更厉害。 听到美国的声音,关门骂人。 那是什么时候? 把我吓坏了。 电影里也说不出来,说了,电影通不过。 我必须用《青红》让其父亲听到美国的声音,然后全部剪掉,删除美国的声音。
时代周报:电影中11岁的孩子对性初生的无知描述,或者直接或间接,很常见。 这样出现的初衷是什么?
王小帅:我认为这是生命本身发育和成长的真实情况。 已经几年了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很少抚摸我们的心,很少从我们生命成长的一点细节和心情出发。 但是,我们都经历了这一切,我们都在成长中痛苦,痛苦,酸,痛苦。 回顾,好好整理抚摸的话,我认为那是艺术作品所必要的基本东西。 我希望我的这部电影能正视和抚摸自己的成长,而不是取得多少成果。 这是正常的,但人们无视这个。
我能做的只有这些
时代周报:主线是三线工厂11岁孩子眼中的世界,其中文革的记述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在这个特殊的主题素材中走得比较远。
王小帅:是的,我觉得这已经很勇敢了。 人们赚钱,票房,拍古代飞来的电影。 很多上司看到“我11”都很吃惊。 “这样可以吗? 你疯了,为什么要做这个,挣钱也冒不了风险。 有趣,这个国家有趣。
时代周报:《芙蓉镇》、《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青风筝》等留在人心中的中国电影,都与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 “活着”和“蓝色风筝”没能公开。 长期以来,文革相关的电影保持沉默。 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和你的《我11》(年摄)选择了1974年-1976年这个时代的背景。 我们采访过张艺谋导演。 他说他一生都想面对这个主题的素材。
王小帅:其实《我11》首映的时候,说了好几平。 就像何平,张艺谋这一代人一样,其实他们对文革初期有更深、更生动的经验。 很遗憾,一是不让做,二是大家也故意不做。 但对我来说,我是三线员工,我在三线长大,我的文革也这么小,我能做的就这些,对吧?
时代周报:在广州和观众交流的时候,有点兴奋地说:“既不让说话,也不让拍电影吗? 迎接掌声。 拍了《我11》,怎么掌握尺度了?
王小帅:大前提是我们拿着电影没有提出任何口号。 电影只是电影,就像画和文学作品,只不过是艺术作品。 但是,至少在一部艺术作品中,在一部电影中,你必须经常表现出你对社会、各种事物的态度。
另一个理由是我也对自己的良心负责。 用你的心制作电影,至少可以一步一步前进,不要让自己先戴脚镣。 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慢慢打开这扇窗户。
为了谁,为了我们的历史
时代周报:有报道说我11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中法联合照片,在中法两国受到本土电影的待遇。 现在国内电影院的上映情况怎么样?
王小帅:年,中法之间签订了总理级合影协定。 《我11》是申请拍摄的第一部分。 在法国,你可以享受法国本土的电影待遇。 大家都还在在意,我想尽量支持院线。 排片还不错。 比我以前的经验好一点。 再好也不像话。
时代周报:何平在微博上为这部电影抵押不动产和汽车是冲动吗?
王小帅:我想我不能冲动说话。 接触自己良心的导演想做,做喜欢的事,为了三线,为了谁,为了我们的历史,留下一两部作品都可以。 成千上万的人不在乎,就像摊贩被城管追着跑一样。 让摊贩吃饭,安慰一下吧。 虽然只是电影,但可以让我的良心平静下来。
在大家票房赚钱的市场环境中,说服投资者为这样的良心制作这样的电影不容易,只能自己做,不能把这样的东西嫁接给其他投资者。 我有这个能力,以前用我企业的钱进去,现在也有法国的后期资助。 既然自己想做,就不抱怨了。
时代周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11》看起来有点特殊。
王小帅:我不能兑换钱。 现在不管是什么方法,地沟油,毒胶囊,换了钱人们都在做。 从自己的内心关注我们的生命,关注我们真正的感情,不能改变金钱,所以人们想放弃。 我制作电影,至少不要给大家制作毒胶囊,我必须制作真正的东西,这是起点。
标题:【《我11》涉及“文革”回忆,独家专访导演王小帅:“我已经很勇敢了”】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