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3字,读完约5分钟
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入资金支持基础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疫站和县医院建设,初步形成了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框架。 从2001年开始,国家开始利用国债资金加强卫生行业的薄弱环节。 非典流行的发生和蔓延暴露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公共卫生事业严重滞后等问题,更强调了公共卫生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003年国务院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卫生监督执法系统,并相应按年度安排国债资金。 由此,卫生行业项目建设按计划全面展开,通过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整体改变了中国卫生行业基础条件差、设施落后的面貌,改变了“SARS”、艾滋病、血吸虫病及其他人民的健康
1、血站建设
几年前,我国血液事业存在很多风险和实际困难。 一是艾滋病传播速度逐年加快,各地不时发生输血感染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疾病的情况,二是《献血法》颁布实施后,新旧制度转换过程中依然存在非法采血活动,威胁血液安全 三是我国血站的基本条件非常落后。 血站的基本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血站的迅速发展和采血工作者的质量和水平。
2001年,为了控制艾滋病等疾病的血液传播途径,保证临床用血液安全,国家启动了以中西部地区为要点的血站建设项目,共安排12.5亿元(中西部10.1亿元)的投资,地方补助10亿元,血
血站建设的首要副本是在中西部尚未建立血站的地区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地市级中心血站,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供血车辆,加强中西部地区现有血站、血液中心的建设和改造。 选择东部经济比较困难血液事业薄弱地区的中心血站和血液中心进行建设和改造
这次血站项目建设完成后,我国主要城市及辖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心血站和血液中心的基本条件大幅度改善,全国血液中转疾病的途径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临床用血液安全比较有效 全国85%的地区临床用血液基本得到保证,其余15%的地区通过加强检查等手段保证了血液的安全。 我国临床输血的整个安全网络基本建设。
2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建设
29.2年至2003年,为了加强疾病管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中央和地方共部署116亿元资金,其中中央部署国债资金29.2亿元(中西部28.6亿元),以中西部地区为中心的省地县三级疾病预案 共部署了2425个项目,其中中央国债支持项目1589个,地方资金建设项目836个,实现了。 到今年8月末,2147个项目开工,936个项目竣工,开工率和竣工率分别为88%和38%,其中国债项目开工率和竣工率分别为97%和44%。 预计今年年底,大部分项目将被建设和采用。
项目完成后,将大幅提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整体水平,提高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应对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为保护人民健康,预防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疾病,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巡回医疗车
2003年,为了处理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医师短缺药物问题,国家启动了农村巡回医疗车项目,共部署2.2亿元资金,为1004个贫困和少数民族边远县部署农村巡回医疗车,购买常用医疗设备,巡回医疗车贫困
医疗车深入农村和边远地区,以高质量的服务和廉价的价格,直接为农民大众服务,缓解这些地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2004年,国家继续部署资金1.7亿元,在剩下的767个西部地区和中部县市部署了农村巡回医疗车。 经过两年的努力,中西部全县市将全面覆盖,中西部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将进一步缓解。
4、突发公共卫生事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总结了SARS防治工作经验,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的全球出发,作出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重大决定。
2003年底,国家开始建设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急救系统,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等措施,基本上对国情
这次计划是改造中西部省、市、县三级传染病医院和紧急救援中心是建设的重点。 项目总投资额114亿元,其中中央国债57亿元,2003年国债资金30.5亿元(中西部29.9亿元),2004年27亿元(中西部24.5亿元),支持2306个项目的建设。 医疗急救系统将于2003年底开始建设,项目将陆续开始建设,预计三年内全部建设完成。 目前项目进展顺利,中央国债资金已达到41.6亿元,地方配套资金安排到19.3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1037个项目开工,163个项目竣工,开工率和竣工率为
标题:【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高民族健康素质】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4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