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62字,读完约8分钟
星期四,广州宣布积分制入户新政,农民工可以积累85分申请入户,清远也将就业补助金对象扩大到本省户籍失业者和农村转移劳动力。 珠江三角洲应该如何挽留农民工? 对于长三角,更深层次的理由是什么? 日前,南方都市报和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共同启动的珠江三角劳动力收支调查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长三角整体情况略好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招工问题很长,成为珠三角共同的课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今年发表的监测调查报告,去年一年间,长三角地区的农民工为2816万人,比上年减少7.8%。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3282万人,比上年减少22.5%。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人数的减少幅度是长三角的三倍。 待遇方面,根据今年6月的数据,珠三角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1952.21元,长三角为2104.06元。 其中广州农民工月薪的27%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个比例居珠、长三角各城市之首。 珠江三角洲对外来工的吸引力不及长三角,外来工倾向于长三角。
调查显示,珠三角农民工每天必须工作9.88小时,比长三角多2.17小时,但月薪比这个不足。 另外,珠江三角洲的换产问题也比长三角稍严重。 珠三角农民工有过转行经验超过七成的长三角六成农民工就业。 证明珠江三角洲的流动性更高。
为了吸引农民工,珠、长三角都有积极的措施。 广东省各地政府发行文书,利用行政手段提高当地最低工资水平。 江浙省许多公司从福利开始,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开设绿色通道,社会保险账户可以返回家乡。 中国农民工蓝领的报告书对两地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长三角打工的农民工有72%想继续呆着。 在珠江三角洲是51.3%。 广东省农民工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郑小琼也在年初对珠江三角洲公司的工作环境评价不好,难以留人,“我的很多同事都不希望去长三角基本回到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制造业早于1970年代开始,但长期以来产业形态单一,偏向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 长三角制造业公司起步晚,但起步更高,集中在电子新闻等产业。 2007年长三角各公司的平均任职人数为60人,珠三角各公司的平均任职人数为127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珠江三角洲的紧迫感
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从珠、长三角转移。 为什么长三角劳动资源问题比珠江三角洲缓和? 综合来看,珠江三角洲人才储备不足、产业结构水平劣势是重要原因,也是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短板。 聚集了众多高附加值产业人才的长三角也面临着为高素质人才提供越来越多快速发展空之间的问题的方法。 未来两个大地区的竞争和迅速发展必然强调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培养。
在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长、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分工。 珠江三角洲制造业起步早,日用化学工业领先当仁不让,快速发展模式出现在小区域产业凝聚中,诞生了以东莞、佛山为代表的世界性制造业名镇。 在同一省,珠三角制造业具有行政和政策的特征,因此地区凝聚力远远高于长三角。 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大量的加工贸易领域、大量劳动力的集中或转移,如果城市不能消化吸收,迟早会有劳动力大量退出的问题。 这需要劳动密集型公司的变革,需要要求或推进劳动者的变革。 长三角制造业起步较晚,但上海到苏州的一线已成为目前有名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基地。 电子部件的销售额和出口值在中国居首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总结认为广东正在前进,全国其他地方也在前进。 珠江三角洲和长三角比较起来,珠江三角洲有优点,也有缺点。 从自主创新能力、全社会教育水平来看,珠三角从长三角不如的经济增长势头、产业结构优化来看,京津冀的势头强于珠三角。 与全国其他两大发动机长三角、京津冀相比,珠三角更有紧迫感。
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技工短缺
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简新华认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必须向高新技术业、高级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转变。 简新华认为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现在扩大内需还很困难。 由于现在的快速发展方法依然难以变化,经济结构依然难以优化。 长三角、珠三角未来的快速发展因增加就业、增加劳动力而无法应对,市场上被指控的是素质更高、受过专业训练的劳动力。
简新华认为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技术人员短缺。 “长、珠江三角洲更是缺乏技术人员,是有一定技术、特殊技能、能适应产业转移提出的新要求的农民工。 由于很多理由,这种情况一定很快就会消失。 加薪不是很快有效。 因为产业转移有很多年的过程。”
在产业升级未完成的前提下,农民工的工资还有上升空之间的趋势吗? 简我想新华一定有! 因为我国现在的上班族收入在全体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劳动收入少是内需难以扩大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这个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各界的重视。 因为不仅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往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地缘论的见解
采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陈钊教授
珠三角政策公正性pk长三角升级后的力量。 路易斯拐点不符合现有的国情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劳动情况的比较中,根据我的注意,长三角福利待遇好一点,公司管理人性化,民工生活丰富多彩,多元化多一点。 这是城市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面。 他们想的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不仅仅是工资。
总的来说,长三角在产业升级中,后劲可能大于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很多产业的升级可能依靠城市整体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虽然在工资上涨空之间,但必须考虑到通货膨胀、生活价格在增加。 农民工的收入除了劳动工资外,还包括惠农政策在老家的保存收入。 工业部门、农业部门、非城市户籍者实际上相对收入没有增加。 90年代初去深圳工作的人,回到家乡身份有钱,生活很好。 现在离得很远。
学术界也在讨论路易斯拐点,但我觉得没有意义。 路易斯的拐点是劳动力价格增加,控诉增加,工资上涨,日子变得更轻松。 其实不然。 我们为什么出现民工短缺? 与农民工的供求有关,是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适龄劳动人口可能相对下降。 二是惠农政策挽留了他们。 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劳动力诉求高,工资并没有上涨。 农民保存价格的上涨与城市政策无关。 城市产业还没有升级,不能支付高薪。 所以我觉得民工很难招募。 我国劳动力工资上涨不是控诉上升引起的。 路易斯拐点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和讨论的问题。 我们的劳动市场并不完全竞争。 路易斯的拐点不适合在我们的国情上讨论。 它引起了误解,认为依赖市场力量可以处理农民收入的问题。 其实不然。
珠三角产业分工、快速发展模式不同,从两地合作的角度来说,还是要依靠融入全国区域市场一体化。 比如,双方都利用外资,在珠江三角洲引进外资,对当地产业的嵌入性不好。 两端都在外面的模型,对国内企业的溢出效果不太强。 在上海、浙江等地,当地的民营公司基本上是自愿迅速发展的。 珠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非常成功。 但是,企业品牌的意识和创建不及长三角。 引进外资,然后重视当地公司的培养,利用当地公司提高与外资公司的竞争,使外资公司更好地溢出,这是更好的引进方法。
2004年以来,内地许多产业建设,如安徽等工业区,有意识地引进了长三角劳动力。 这种产业和劳动力转移不是完全市场化机制下的转移,而是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的控制,政府也加上农业转换的非指标,东部才想换鸟。
讨论民工短缺问题,户籍问题也不容忽视。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许多城市以前是一个小镇,是农村。 长三角除了上海,还有苏州、杭州、宁波、常州等,本身就是人口密集、规模小的城市。 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的外来人口超过了当地人口,巨大的外来人口形成的力量往往更满足政策制定的公正性。 这是值得长三角观察的地方。 这个问题如果长三角不早点被重视,未来的珠三角就比长三角好。 ”。
e-mail: it@staff.hexu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22号泛利大厦11楼
邮政编码: 100020
传真: 010-85650806
标题:“珠三角的真相:民工荒事实上是技工荒”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