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7字,读完约4分钟
这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的年保玉则风光新华社发
新华社西宁8月20日在雪山顶上,这里每年60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沿着高原的“脉搏”,缓缓东流润万物无声。 万山宗、蓝天白云下藏羚羊随着种群的“记忆”逐年迁徙、生育、繁殖栖息。 千湖之地,冰川雪山倒映在波浪清澈的湖面上,像卫士一样静静地守护着这个人类的净土。
在你的印象中,三江源可能很远,其实很接近我们。 在8月19日举行的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上,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政府代表对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考试三江源国家公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评价,揭开了这里的神秘面纱。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化最集中的地区,被公认为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
年,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验在当地成立,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设有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
在长江源园区,骑摩托车环山生态管理员卓玛加像雄鹰一样,每天“飞翔”,在起伏的群山之间,用手头的照相机和巡山日记静静地记录着这里的变化。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验区有和卓玛加一样的生态系统保护人员1.72万人,他们的场景中既有喝小河水的白唇鹿,也有怀孕的羚羊,还有在雪原上走来走去的黑狼……
在距离黄河源200公里左右的动画雪山周边,科学研究者仅用2年就拍摄了500人的雪豹相关影像。
在国立公园看到很多高原野生动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江源项目主任赵翔说,他的团队在5年内发现了追踪100多只雪豹,一次消失的欧亚水獭和沙漠猫。 记者在当地牧民的引导下发现了棕熊寻找食物后留下的“遗迹”。
生态“活化”的背后,当地约有10万牧民选择依赖他们的草场迁徙,河流的源头清洁和平。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考试以来,人类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得到了自我修复。” 据统计数据显示,与2004年相比,三江源每年平均向下游输出大量58亿立方米的高质量水,草原草产量提高了3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中国代表涂瑞和说,三江源是稀有动植物的故乡,保护这里对人类未来的快速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计划,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年正式成立。 到2035年,这里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公园,实现三个源头自然生态系统的完善保护,成为生态保护和我国国家公园的典范。
相关信息
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突破口,探索跨部门、跨地区管理体制和规范的有效运行机制为主线,近年来,中国在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确资源归属、创新经营管理和促进社区快速发展等方面很有优势
记者是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第一届国立公园论坛上得知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表示,各试点国家公园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配备专业人员队伍,组织资源后台调查、规划编制等工作,加强巡回执法、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当地生态状况和民生问题逐渐
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介绍,年“绿盾”自然保护区的监督检查专业行动检查解决了采石采砂、工矿用地、核心区及缓冲区旅游设施和水电设施等4类焦点问题。 截至2019年5月,4类焦点问题的整改完成率超过70%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加了人类活动问题的总数和面积实现了“双重下降”。
“过去60年来,中国根据本国国情不断探索自然生态保护实践,已经建立了数量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说,中国期待为广大快速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为世界自然生态保护提供中国的实践和方案。
据新华社电
标题:“首个国家公园什么样?”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