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99字,读完约18分钟

福利:关注联系特朗普小公举( id:puoke002 )申请成为特朗普财经app智咖啡的公众号引用旺活水( id:puokebaijia )在大宗商品/投资交易行业获得越来越多的干货

文章舟

现在去宝岛台湾观光的人,如果有机会去南部的云林县虎尾町,可以看到旧电车载着市民游客,在广阔的田地里奔跑,变成美丽风景的场景。

图1是一款让人癌症的手推车(图像来源:车站酷)

一听到这辆车的名字,当地人就会回答你是“五分车”。 这里的“五分钟”不是票价,而是台语的“一半”的意思。 因为这样的小列车使用的是窄轨铁路,轨间只有标准铁路的一半。

实际上,“五分车”在台湾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辉煌的时期全岛的“五分车”轨道全长接近3000公里,其主要营业业务不是运送旅客,而是运送重要物资——糖。 正是甜糖,曾经支撑着台湾产业的一半的天空。

1

台湾糖业生产简史

众所周知台湾的中南部在北回归线上,全岛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甘蔗是生长在亚热带的作物,喜欢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所以台湾的气候为甘蔗的生长提供了天独厚的条件。

1 .古代时代

根据历史记载,元朝台湾居民用甘蔗制作“糖浆”酿酒。 这也是台湾甘蔗最先记录的。 荷兰统治台湾时期,荷兰东印度企业招募汉族在台湾兴农,同时鼓励汉族蔗糖制糖。

当时台湾白糖的主要出口对象是日本和波斯(现在的伊朗),1640年代后半期每年凝结约9000荷( 540吨,1荷=100斤=60kg )的白糖,1657年从17000荷( 1020吨)到1652年甘蔗

当局也经常用信用政策刺激甘蔗的栽培,但荷兰人独占所有糖的出口,直到1656年才开放别人的经营。 公元1662年,荷兰因郑成功而失败,退出台湾后,荷兰东印度企业将制糖重点转移到爪哇,日后迅速发展到世界重要的糖产地,此外,东亚糖从欧洲、波斯市场消失。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图1是荷兰统治时代的台湾糖业(图像来源:车站酷)

明期,郑军因粮食短缺问题,鼓励种植水稻,糖产量一度下降,后输入新品种蔗,改良技术,台湾糖产量达到18000吨。 这个时期台湾糖业的第一出口对象依然是日本,以换取制造火器所需要的金属。 1682年,从台湾出口到长崎的糖为9923荷( 595吨)。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2 .清朝时代

台湾为清朝统治后,制糖业依然持续快速发展,但清朝自由放任糖业的快速发展,但基本上不鼓励制糖,而是鼓励种植大米。 比如高拱干的《台湾府志》中收录了“禁糖和甘蔗渣同时栽培”一文。

清朝初期,台湾糖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销售到江苏、浙江等地,与四川糖竞争,但台湾糖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另外还继续向日本出口,根据历史记载,1722年台湾、诸罗、凤山三县的年蔗糖产量为60多万篮子。

从荷兰到清朝,台湾存在最广泛的制糖场所被称为糖厂,由挤甘蔗的小屋和煮糖的糖厂组成。 其糖是红糖,即黑糖,这些糖的一部分通过“糖间”,用土过滤杂质,加工成纯度更高的糖。 糖厂是一家小制糖厂。

图为台湾制糖的糖废(图像来源:维基百科)

图:利用土作为吸附剂,把黑糖精制成白糖(照片来源:台湾演义)。

1860年台湾开港通商后,国内外客商纷纷进驻,以糖为代表的商品贸易繁荣,台湾贸易增长率达到7.5%。 取代以前流传下来的牛拉模式,从英国引进了先进的机械制糖技术。

到了光绪二年( 1876年),西印度群岛甘蔗和法国甜菜歉收,糖价上涨,台湾糖产量受到刺激,四年后( 1880年)达到72849吨,出口量达到1亿4150万英镑(约64240吨),清朝糖 台湾的糖销量进一步扩展到全世界,糖废进一步扩展到全台,达到1275间。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图18世纪90年代,糖廃扩展到台湾各地(图像来源:台湾演义)。

但是,由于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军队封锁了台湾港口,清朝政府增加了厘米金税,美国开始对进口糖科征收重税后,台湾糖失去了欧美市场,只出口到香港和日本。 直到1895年,根据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后,台湾糖业也进入了新的迅速发展阶段。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3 .日本统治时代

日本在取得台湾之前,是砂糖进口国,带来了相当大的进口过剩,但日本的主要进口对象是台湾,从17世纪开始进口,因此日本在取得台湾后,实施灵活的信用政策,积极迅速发展台湾糖业,日本的砂糖的

日本开始统治台湾之初,糖业的生产是通过以前流传下来的糖业废,但在1900年12月成立了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现在高雄桥头设立了台湾第一家新型糖厂“桥仔头制糖所”后,台湾糖业的生产方法发生了变化。

另外,在日本统治初期,欧美洋行在台湾还有一定的势力,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于1900年在东京设立了“台湾制糖株式会社”,1902年在台南设立事务所后,与洋行联系开始买办,自己用船运送了糖。 1904年日俄战争后,欧美糖商大多退出台湾市场,台湾糖业被日本资本垄断。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到了1910年,新式制糖公司台湾大量创建,如台北制糖、北港制糖、斗六制糖、帝国制糖、中央制糖等,又经过合并、改组,到了1912年,台湾新式制糖工厂达到29室,第一是四大制糖公司(大日本制糖、中央制糖)

开头提到的虎尾糖工厂是1909年成立于台南云林县虎尾町的大日本制糖工厂,初期压制能力为1700吨/日,1924年总压制能力提高到4900吨/日,正式工人达到500人,临时工达到4000人,是台湾地区最活的

图为1909年建成的虎尾糖工厂(图像来源:维基百科)

糖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日治期,糖业铁路的建设集中在1907年至1912年(开创期)和1927年至1940年(扩张期),铁路以糖厂为中心辐射,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并且承担了乘客的任务“

在日本统治时代,台湾的制糖业被定位为日本本土的精糖生产原料(粗糖)的存在,没有明确规定,但台湾总督府抵制设置精糖工厂,但这位法令是日本籍资本家强制送回粗糖制作精糖,只是把价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09年盐水港制糖率先生产的“耕地白糖”。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造成10万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给日本产业链带来了严重冲击,但随之而来的人们的想法、生活习惯的变化,出乎意料地使日本的咖啡店产业变好,咖啡馆也销售了各种高血糖西点

到了1939年,台湾的糖产量创下了每年140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以后一直没有超过),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爪哇(荷属东印度)和古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工业受到严重破坏,糖厂也不例外:在盟军持续轰炸下,战争结束后,4家日本制糖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42家糖厂,34家被炸毁,只有8家糖厂被完全破坏。 32万4900吨蔗糖遭到空袭击。 1945-1946年期甘蔗作面积仅为4.3万公顷,收获面积为3.3万公顷,糖产量减少到8.6万吨,不足战前最高峰的小零头。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图为战后虎尾糖厂废墟(图像来源:维基百科)。

2

台糖:从诞生到发达

1 .创业初期:“15万吨糖”引起了风波

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开始接受日本产业,但在糖业方面,以“行政院”工商部台湾区特派员事务所糖业集团组长沈镇南为首,在1945年末成立了“台湾糖业监理委员会”,之后,又成立了“接受委员会” 年后总部搬到台北。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图1是位于台北的台糖总部

台糖一成立,就发生了“十五万吨糖”,不久就变成了风浪,冥冥中也显示了时局的下落。

台湾日治期库存的糖,经过清点,轰炸后的新村共计14万8176吨(当时也被称为“敌糖”) -与战后疲惫的糖业相比,这种储量可以说不大。

这些糖是“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于1946年4月下令的,因此从台湾糖运到上海,由中央政府解决,成为抑制大陆通货膨胀的工具。

这些库糖的收入经过台糖“陈情”,以7:1的比例分配,即销售糖8吨,7吨是行政院的销售糖,1吨是台糖的销售糖,对之后的台糖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台湾社会引起了风波。 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动作,最终。 中央政府得到了库糖75000吨,台糖73146吨。 但是,其中38000吨无暇送回台湾,被新主人接受了。 从此,台湾和糖两岸的产业各一方。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战后初期,台湾的经济状态依然以农业为中心,从战争刚刚恢复的台湾制糖业到1949年,台湾糖业终于从原来的年产量8.6万吨增加到63万吨,产量是日本战时的两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年的生产

2 .激发精图治:一个品种,拯救了台湾糖业

台湾糖业的复兴并非偶然,其中从海外引进优良品种,产业结构调整功能是不可或缺的。

台湾糖成立初期,制糖使用最多的蔗糖种类是f108,但在1946年左右发生了突变,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给台湾糖业带来了冲击。 当时台湾糖发函向各国求助,最后从南非纳塔尔甘蔗种试验场获得了24株co310甘蔗种。

图为新引进的co310气体种类(图像来源:站酷海洛)

co310气体种是该试验场很早从印度引进的杂种种子改良种,比原来的f108气体种糖分高2度,小檗碱种也比f108高3倍,生长时间从18个月缩短到11个月。 另外,因为具有抗风、适应性广等特征,所以栽培价格大幅下降。

这种蔗种引进台湾后,试制于虎尾糖厂附近的蔗园,经过一些改良后,台湾糖企业从1953-1954年开始大力宣传,到1963-1964年的10年间,迅速取代了当时的主力品种f108和f134

但是,长期因无性繁殖而老化劣化,逐渐感染系统性病害的黑穗病和宿根矮化病停止了栽培。 1986年栽培面积仅占全部蔗面积的0.01%以下,但仍是优良育种材料。 在这种气体种类之后,没有一个外国引进品种在台湾成为栽培品种。 但是,到了70年代,台湾糖自主培育了新品种roc系列,并引进了大陆。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3 .抓住机会创造台湾经济奇迹

在优良品种的支持下,台糖结合国际糖价格的上涨,采取了应对措施。 例如,1967年,随着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变,国际形势的缓和,糖价格下降,台湾糖的固定价格提高,为了节约价格,台湾糖工厂试行了“大工厂制”,将各地的糖工厂分为7区,在各区设立工厂,作为独立预算单位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通过这样的改革,台湾糖打破了至今为止的“总工厂制”,大幅度提高了各工厂的生产热情,为以后的飞跃埋下了伏笔。

1953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糖每年获得60万吨的出口配额,也开启了台湾糖出口创汇的黄金期。 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台湾糖的总产量中,出口比例占70%~80%,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糖成为台湾当时世界上的名片。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图1950——1970年代台湾糖外销路径(图像来源:台湾演义)

不断出口糖,给台湾带来了外汇。 据统计,台湾糖出口外汇收入比例最高的是5年代,占台湾总出口外汇的79%。 60年代以后的比例下降了,但依然是重要的创汇部门。 外汇最高收入在1964年达到了1亿3500万美元,当时台湾的gdp总额约为26亿美元。 巨额外汇,对台湾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图为台湾糖出口创汇比重图( 1948~1970年) (图像来源:台湾演义)

糖对当时台湾的重要性,在当时的法律中甘蔗是“创汇财产”,种植者不得偷窃。 否则要罚款,在广阔的甘蔗田附近,检查是否有人偷甘蔗是首要任务。 但是,在甜蜜的诱惑下,总是有一点人“推拉危险”。 即使今天想起这往事,依然能从中读出辛酸。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进入70年代后,在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之间,糖价上涨了4~5倍。 1973年底石油危机爆发后,全球糖运输受阻,美国、苏联等经济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大幅度增加糖的购买量,引起需求激增、供不应求的状况,市场恐慌心理增大,糖价格历史高值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之后的1979年,石油危机再次爆发,除了有价值的跨国糖料收成不好之外,巴西开始实施酒精能源计划,大量的糖生产能力分流到酒精的生产上,供给不足引起的短期内糖价再次上升。

图2次原油危机期间,全球糖供应出现了问题(图片来源:长江证券( 000783 ) )。

图2次石油危机期间的糖价至今仍处于高峰(照片来源:长江证券)。

台糖企业在糖业生产规模扩大后,在此糖价高涨时,顺利宣传蔗作,利用迅速积累的糖平准基金,进行河流、海埙新生地及坡地开发(如1972年开发嘉义鳃鼓海埙新生地),增加自营农场面积, 1977年,台湾糖的糖产量达到106万吨,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高记录。 仓库盈余达到28亿元。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台湾糖的收入为台湾的“十大建设”提供了财源,为台湾奠定了亚洲“四小龙”的第一位基础。

3

变革:是沐浴火的再生吗?

还是喘口气?

1 .主业制糖:成了明天的黄花

进入70年代末以来,台湾从以前开始农业进入工商社会,农村劳动力流向其他产业,提高了台湾糖的生产价格。 另外,由于80年代国际糖价格的低迷、低价地区糖产业的兴起、出口配额的丧失,台湾糖制品的出口受到严重阻碍,经营也自然陷入困境。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图1975年,台湾出口贸易已经以工业产品为中心(图片来源:台湾演义)。

面对内忧外患,台糖积极谋求变革,改变了以往以外销为主的战略,以内销市场为主,扩大了原料来源。 除了使用岛内甘蔗制糖外,还从国外进口原料糖进行精炼,但依然难以改变制糖业务逐年下降的状况。

本世纪以来,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价格过高而缺乏竞争力,台湾当地甘蔗种植被彰化、云林、嘉义、高雄等地区压缩,面积约1万公顷。 2005年,台湾糖年产糖量为75439吨,不到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到了年代,台湾糖只有虎尾、南靖( 2009年停止制糖业务)、善化三间蔗糖厂及小港炼糖厂还在运转。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但产量比以前大得多:现在年产原料甘蔗约50万吨,可供应约4-5万吨糖。 精选别的进口原料糖在高雄小港工厂精炼,年产糖约30万吨。 糖是盛行的台糖,这个时候已经打扰了糖。

图1是现代化的甘蔗采集工作(图像来源:台糖官网)

2 .“八大事业部”的变革很困难

糖业虽然难以持续,但公司的经营还在继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糖从事旅游产业、花卉养殖业、生物技术及零售业(如便利店、超市、量贩店)、连锁加油站、冰品等的多元化经营。 另外,为了实现平稳转换进行了投资,投资了台湾高铁企业等。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2004年,台糖成立了“八大事业部”。 其中包括批量销售(大卖场)、生物技术、精细农业、畜牧、商品营销、油品、休闲、砂糖等,计划将砂糖以外的事业部企业化,控股企业的类型是未来的经营方向。

这些业务中也有台湾糖自古以来就有的业务,但现在单独强调了。 例如,家畜养殖事业在台湾糖有很长的历史。 从1953年开始养猪后,现在台湾糖在全台湾拥有18个家畜养殖场( 15个家畜养殖场、1个养猪场、2个养猪场),每年生产38万头瘦肉精、无药物残留的猪,在台湾是全规模的顶尖。 另外,饲料和肉制品的加工业务也是一套。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图为台糖养殖场的猪舍(照片来源:台糖官网)

一项业务是台湾糖近年来的试水变革动向:以量贩业务为例,台湾糖量贩的第一家分店于2001年在高雄市开始运营,在云林县、屏东县、台南市、台中市等地陆续开设分店。

但是,由于台湾糖量销售分店数量没有达到经济规模,运营业绩不好,长期损失严重(年度合计损失新台湾货币24.3亿元,达到人民币5亿元),台湾糖量销售店于2019年6月16日结束营业,大部分门市由家乐福租赁

实际上,台糖的“八大事业部”从成立第一天开始收益状况就不乐观,近年来连年亏损。 那么,台糖到底依靠什么“续命”呢? 答案很简单-土地开发!

3 .农业企业转型的宿命:利润依靠出售地吗?

“土地是生产之母”,接管日本四大公司时,台糖的土地有11.8万公顷,后来根据与耕种者合作拥有该田等政策,1986年土地有6.04万公顷。 即使是现在,台糖也是台湾最大的地主,拥有的土地(主要是农场)遍布各地。

为了比较高效地开发该土地,台湾糖于1997年10月设立了营建开发部门,之后于2004年1月改组为土地开发中心,于2005年10月变更为土地开发所,自制、共同建设、项目开发、厂区开发、学生宿舍建设等 2006年,该部门经营了5万公顷以上的土地,其中3万8863.76公顷是耕地。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图为年底试车的嘉义台北故宫南院,采用了台糖蒜头糖厂的蔗渣土地进行建设(照片来源:站酷)。

土地开发收入,给台糖带来了巨大的财源。 近年来,台湾糖在主业每年赤字的情况下,依靠土地发财,看看近年来的台湾糖利益表。

图】~台糖土地开发业“一枝独秀”(照片来源:联合晚报)

从该表可以看出,近年来,台湾糖在“八大事业”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最赚钱的业务是土地开发,但全年,台湾糖房地产资金的收入达到了34亿元,房地产开发也贡献了21亿元的收入。

和这边的一些公司一样,房地产已经成为这家老企业“续命”的神器——这是以前农业公司传下来的宿命吗?

参考文案

1 .“台湾糖业史”“台湾日治时期”“台湾糖业企业”“糖废”维基百科,2019

2 .台湾糖业企业官网2019

3 .光复初期的台糖销售问题15万吨敌糖来龙脉程玉凤; 《国史馆》馆刊

4 .粤、桂、楚蔗区甘蔗品种更替概况。 张琼,甘蔗糖业,2007

5 .糖产业必读: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深度报告书推荐收藏。 陈佳,长江证券

6 .台糖激活资产,6糖厂大转变。 刘朱松,工商时报,

7 .台湾糖如果估计明年的8大事业的话,批量销售、糖会成为最赤字的。 林欣桦; 自由时报,

8. 7年超过24亿,台湾糖考虑退出量贩市场。 张为竣工,联合晚报,

9 .台湾糖每年借34亿,是全台的最大地主。 林晓桦,陈永吉,自由时报,2019

本文是微信公共平台:首次在特朗普投资者身上发表。 文案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络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己承担。

标题:“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