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5字,读完约6分钟

早在读书期间他就出版了《风雪定陵》,之后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考古的书,迷上了网民。 之后,他笔锋一转,聚焦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李庄往事: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中心纪实》等一系列佳作出版,一时引人注目。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都知道他是岳南(图)。 前几天,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岳南来到郑州,分享了新作《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李琦传》背后的故事。 在此期间,他接受了记者的单独采访。 □东方今报猛犸象情报首席记者梁新慧/文袁晓强/图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用考古文学的结缘创作李庄,接着开始关注那些知识分子

很多人知道岳南是从他的考古报告文学作品《风雪定陵》开始的,真正奠定了那个江湖地位的作品是他花了8年心血创作的《南渡北归》。 《南渡北归》是中国最后一部大师集团命运急剧变迁的叙事巨着。 作品整体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相关人物囊括了20世纪人文科学行业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李琦等。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这部作品出版了8年,现在发行量超过了100万套。 《亚洲周刊》将这部作品评为年世界华文非虚构类十大好书冠军。 ”。 岳南说。

在聚焦这个特殊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之前,岳南出版了《风雪定陵》《万事法门》等11部考古文学作品。 到现在为止擅长考古学创作的岳南,是怎么变革的,开始关注这些知识分子的命运呢?按照岳南的话,吉利还是考古。

2003年,他去四川考古研究所采访了三星级文物的发现、发掘。 在之前写的《风雪定陵》等纪实类着作中,参考的文案和采访考古学家经常提到李庄,所以结束后,让我们决定宜宾市李庄镇。 “在这里,我看到了当时流亡在这里的中国建设学社的旧址和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居住的地方。 也有同济大学的师生住的寺院楼等。 ”。 岳南听到当地村民说师父的往事,受到很大的打击,决定写书作为纪念。 这就是《南渡北归》先声之作《李庄往事》问世的经过。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教育是文化的传承,一个民族有文化就复兴

年,岳南担任驻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作家,开始准备新书《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李琦传》。 原本敬佩梅莉齐的岳南,在新竹清华大学可以收集到越来越多的关于梅莉齐的史料。 那天,我除了讲课,都在为这本书倾注精力。 岳南说。 无论是这本书,还是《南渡北归》,都是岳南倾注了多年心血的力作。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写《南渡北归》时,他多次去湖南、云南等地采访,遇到交通不便的地方,岳南徒步前进。 赶到采访,花了好几年才能做一本书。 你为什么能坚持好几次? 岳南说,他被这些大师的风骨和感情所感动,进而成为了“爱”的大师。 对于这些大师战争时代的困难,他的困难毫无价值。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 平津沦陷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走上了“南渡”的道路。 之后,继续南下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诞生了。 烽火连天的年代,留下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从岳南来看,教育是文化的传承,如果一个民族有文化,就会复兴。 那是中国教育的黄金时代,诞生了杨振宁、李政道等诺奖获得者,以及后来“二弹一星”这样的许多功臣。 这些优秀科学家的诞生,与梅里齐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也是岳南敬仰梅莉戚,单独读书的初学者。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民国已经成为过去,但玛丽齐、傅斯年、胡适、陈寅恪等师傅级人物觉得离我们的社会生活不远,还能伸出手来。 ”。 岳南说。

为什么现在没有大师?

那是因为“物质取代了精神”

多个“南渡北归”的网民对岳南叹息,他们最先惊讶的不是书上描绘的困难和混乱,而是那个时代大师的多。 关于这个问题,岳南在书中传达了对中国来说,历史上大师云集的时代一共发生了两次的消息。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诞生了。 二是清末民初,也就是书中描绘的人物诞生和成长的年代。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岳南说,如果分析春秋战国和晚清民国两个大时代,大师的产生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政治生活和文化气氛的宽松自由,即陈寅恪提倡的“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凭借这种精神支柱,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少两代拥有相互照耀的局面,杨振宁、李政道两人西南联合大学子日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实力,得到了“中邦30年,西土1000年”大学教育迅速发展的神速和成果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现在,很多人都在叹息。 现在没有大师了。 从岳南来看,大师不是以空出现的,而是有传承,只是我们的传承中断了。 另外,那一代的知识分子被理想地追求,即使像那一年那么穷,他们也没有放弃。

费孝通在西南联大教书的曾昭拔:他的生活中有什么,比其他的更重要。 这个“东西”能表达成“志”吗? “匹夫夺不了志”的“志”。 这个“志”根据费孝通的解释,第一是爱国,第二是把学术看作生命。 这是那一代学者在精神上的共同点。 现在有多少学者有这种想法?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费孝通说:“现在的学者,成为教授似乎很简单。 你可以教育。 你可以去科学院。 他并不是为了另一个学科在那里拼命,我不能说他把所有的生命都献给了这个学科。 ”。

我认为物质取代了精神,是现在大家都不认同的大师的原因。

从历史考古到纪实文学

冥冥之中有天意

出生于1962年的岳南是山东诸城人,与作家王愿望坚、臧克家同乡。

1979年高中毕业后,岳南没有考上大学,作为农村娃,他只能回家种田。 1981年底,他报名参军,三年后进入军校学习。 之后,他被调到山东武警总队的推进所,成为新闻记者,从此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岳南清楚地记得1985年8月1日,《武警》发表了散文《我和祖国》。 这也是他的处女作。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1994年,岳南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 当时,他从王愿望坚、童庆炳等教授那里成为莫言的师徒,读书中也多次向莫言求教。 此后不久创作了影响很大的《风雪定陵》,这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风雪定陵》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想到现在也卖不掉。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岳南第一次尝试创作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岳南着有考古、历史主题纪实文学作品《复活的军团》、《千古学案》等11部作品。

有了这一系列考古作品,他开始关注民国时期的这位大师。 首先有《李庄往事》(现在改名为《那时的老师》),另外写了《陈寅恪和傅斯年》,然后再扩充,接着写了一百馀万词的《南渡北归》。 岳南的话说,从历史考古到纪实文学,真是冥冥之中有天意。

“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二十多年来,我写了二十本书。 这个数字不少,那些艺术水平乃至文学在回廊的地位,交给历史来验证吧! ”岳南说。

标题:“著名作家岳南:大师并未走远 依然伸手可及”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