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61字,读完约14分钟

本文是微信公共平台:首次在重庆现代金融研究院发表。 文案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络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己承担。

做了十年的银行风险管理,谈了自己的体验。
从年前开始到在中关村宇宙旅行制作公司贷款、管理地方小金融机构为止的全面风险。 下面写的是多年工作的一个思考和矛盾,听说过,不系统,没有正确答案,不传授风控秘籍。 只是想想写了什么,可能是误解。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在内部网也看到了很多风险管理的政策、文件以及外部网文、讲座、书籍。 所谓风险管理,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令人折服。 还有什么“十八招”“三十六式”。 你听起来很聪明啊。 还有? 纸上最终感觉很浅,不要落地,都是浮云。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很多人想做风险管理。 我认为这项工作不用卑躬屈膝地营销,不用交往,也不用喝酒。 越来越多的东西是技术和分解,有积累,成为专家。 而且钱很多,很稳定。 权力很大,业务有生杀予夺权。 其实这些多少有点误会。

每家公司都要盈利,高层重视市场和销售,对银行来说是企业部。 所以,有志于领导的年轻人可以以此为起点。 我们的人文环境在问题发生前没有人重视,但一发生问题就扑灭火。 事后诸葛亮。

前台部门,都是为了建立业务,其他部门支持,风险管理在做什么呢? 说难听的话是擦屁股。 问题的顾客都交给风险管理部。 救命救伤。 类似老军医,治疗各种疑难病症。 准备各种诉讼资料,参加和执行法院的审理是首要工作。 为什么风险管理部有很多律师? 市场部通过与好顾客交往,很和谐。 风险部通过与那么不好的顾客交往,工作多而复杂的决策需要更高的交际能力和交际能力。 欺凌和匪徒是一回事。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贷款风险

银行的第一风险是信用风险,其中贷款风险是第一复印件。

银行向某个顾客贷款通常以该顾客在银行有长时间的结算关系和账户流动为前提。 更重要的是,银行处理各种业务从日常公司财务泄露到柜台储蓄柜台的新闻。 顾客经理和公司财务谈过,知道公司的运营状况和资金诉求,以前没有和陌生顾客交易。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公司满足一定条件时,银行开始介入信用贷款。 这包括积极向顾客营销信用产品,向顾客申请积极贷款。 借款人通过贷款银行进行日常结算,银行通过检查账户往来,可以发现一条消息(不是全部,越来越多的消息是银行与公司的日常交易聊天,访问知道)。 例如,最近借款人贷款1000万辆汽车,支付1000万辆后,在通常情况下陆续收到汽车销售收入,比如一周有几十万辆进展。 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存款,银行会很紧张!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另外,借款人的纳税、水电费支付均由银行代扣代缴,工资由银行代理。 银行通过注意支付是否中断、是否明显减少等,来评价公司的经营是否发生了重大异常。

分解账户交易流水本身是一种能力,流水与银行系统参数密切相关。 这与没有结算业务的贷款企业不同,他们没有结算互联网,贷款企业可以索取顾客的流水,另一方面流水可以ps,另外不同银行的流水模式参数千差万别。 贷款企业如何识别真伪? 即使是真的,怎么识别比较有效的消息? 另外,银行系统有时更新升级,许多同一科目有各种收款方法,隔行扫描隔山。 流水要分解,但不是全部。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抵押物:必须熟悉各种抵押物,房地产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政策风险? 抵押登记怎么办? 他的票也有假的哦。 我经历过。 住房管理局和借款人贯通骗过数亿美元。 所有权怎么处理? 政府的哪个部分接受? 出现风险怎么办? 有那些障碍吗? 汽车抵押怎么控制? 拖车怎么了?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所以银行的风险控制是这些小事,小细节失控,几亿个坑!

技术和管理

技术和管理,做了十年的风险管理,讲述了自己的体验

我想年轻的时候,专业地研究了很多什么vbasascfafrm风险样本模型,实际上,后来发现了组建团队、管理还是整合资源。 也就是说是另一种能力。 专业知识可以修复,能力提高不容易。 明明知道那些事件应该怎么办,具体的事件应该由要人来做,部下的质量有问题,更强的风险控制系统是没有用的。 人防战技防。 现在偏向技术,比如用大数据建模筛选信用顾客,用行为模型信用管理。 其实在银行,强调人品作用的人越来越多。 聪明的人不适合银行。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比如,前几天被炒得沸腾的某p2p企业,业务员伪造资料,欺骗贷款。 这类事件是金融机构最担心的事件,通常最好以前传达给金融机构,员工流动性小,归属感强,很在意自己的长期职业计划。 现在很多新型金融机构如网络金融等,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太高,技术其实是双刃剑,金融机构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太高,人品风险大。 人没有人情味,没有感情,职场没有感情,只是为了高报酬,短期化行为比较严重。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当然,新的网络金融在短期内可以迅速发展,但长大后,如何面对银行这样的成长烦恼,管理人员,树立价值观。 人员,业务管理不好,本身就是大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机构的风险往往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外勾结。 员工流动性非常大的组织,如风险极高的组织。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到了一定的位置,什么背景的风防总监都有。 有些人来自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局,有些人来自律师,有些人在行内。 例如,从企业部总帅调任风险部总帅,调任风险部总分店长。 这样的调职很正常。 没有特别的理由。 因为必须定期更换。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所以年轻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练习,在很多职场练习,不要一开始就定位,而是风险控制。 这是有限的。 风险控制超越了理论的框架,业务不擅长风险控制吗? 我不擅长业务细节,连风险在哪里都不知道,关于风险控制你说什么?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风控知识,我相信一年半就知道了,但做得很不容易。 很多事件风控这里来,硬骨头。 有人领导能力强,协调地方政府,协调下级,很容易解决很多硬骨头,但有人知道事件怎么做,但不能协调。

那你为什么做银行酒量好? 众所周知,公安,和法院搞好关系,对风险控制有多重要! 那么多调查研究,模型数据观察,最后应该是一页a4纸,上面列出找谁,处理什么问题,到此为止,进入正题,约定吃饭,喝酒,在酒馆解决问题即可。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模型和分析都是know why。 处理问题需要know who。 为什么销售也可以进行风格管理,是说他不需要知道前面的细节,处理a4用纸上的问题就可以了。 找到目标重要人物,扔那个好地方,吃喝玩乐,弹唱,解决这个身体又是另一种能力。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房地产抵押最保险,银行最多的贷款也被认为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大家都知道风控处置流程的知识。 但是,具体如何操作,真的要依靠交际能力,与人民银行、银监局、地方政府(甚至消防队这样的部门)、法院、媒体、地痞流氓的方方面面搞好关系。 你处置了这处房产,通报纪委来调查你的处置程序,真金不怕火,但在专家外面沸腾,你臭名远扬。 在这种最简单安全的房地产抵押例子中,有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不能说企业保证汽车抵押权担保人的担保品担保乃至信用类。 我不会写这个frm教材。 银行有很多这样的旧账,我不想碰风控。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而且真正敢咬这些硬骨头的往往是非科学班出身、退伍兵、销售出身等,头脑灵活的手足够冷酷。 借钱的人大多是狡猾的人,学历往往不高,大学出来的风控人员根据常识出牌反而害怕尾巴,所谓知己认识他,百战不殆。

在中国做风险管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上消遣。 干得好,得到政府领导的支持,在政府公检法司、推进、纪检监察的强烈攻势下,很多坏账及时解决了。

妥善解决就是把各方面的关系弄平。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照顾,留下尾巴,就会为更大的风险做伏笔。 关系不好是矛盾,迟早会产生风险。 风险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拿出智慧勇敢地战斗。

风险管理在本质上还是管理者

现在技术发达,公司坐erp,银行坐信用管理系统,除了互联网,大数据横行。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变大,贷款是从网上的手机申请的,银行也用大数据做模型来管理贷款。

从原始社会吵架到现代黑客战,与军备竞赛相似,反欺诈手段变得熟练,欺诈手段也升级了。 信用必须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建立,银行与公司之间没有合作和感情,风险管理就不能说很强。 必须让公司认为这家银行值得尊敬,有血有肉,值得长期交往,不是冷淡的数据和模式。 大数据系统检测到公司数据指标不合格时,立即停止信用额度,提取信用,切断信用,强制杀死公司。 这样的大数据征信防止了暂时的风险,但伤害了公司。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将来银行会成为网络技术企业吗? 我觉得以前流传下来的银行、人海战略、社区金融、身边的银行、小区银行,这种方式还有生存空之间。 隔壁的王二狗借钱,写报告。 这个网站的顾客管理者在网上输入很多数据,电脑自动去世界搜索王二狗的活动(微博发言、qq记录、大众评价、可穿戴设备数据库里他几点起床、在哪里吃饭、在哪里 用数据发掘技术。 分钟后,机器说可以批多少钱。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这种模式快,速度快,效率高,是学习机器,也就是人给机器打工。 今后连报上登记的员工都不需要人手,自助贷款机。 确实,我们连身边活着的人都不相信。 反而必须依靠机器来认识身体。 王二狗的人品怎么样? 邻居说了也不算。 别说机器了,机器可以积累经验。 可以增强智慧。 一个批准者经验的增加速度远远不及机器学习智慧的积累。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了。

没有不可靠的金融,互联网降低了金融准入的门槛,但信任的门槛永远在那里。 金融快速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在“信任”之上,信任门槛永远摆在那里,金融机构只有通过服务的方法获得顾客的信任,才有机会开展金融。 关于应该如何获得信任,不仅仅是技术。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必须相当熟悉政策法规。

承担风险的很多时候需要与法律打交道,但法律法规经常变化,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修缮很多生意。

例如,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贷款案件中适用法律几个问题的规定》。 核心是公司间直接融资渠道的逐步合法化、废除四倍利率上限标准、保证网络贷款平台的合法化。

大家可能不太在意这个东西,但这对征信模式有很大的影响。 这个司法解释确定了公司贷款的合法性,但现在可悲的是,公司之间的贷款没有横向征信,技术上也不能纳入! 依赖征信系统的银行无法掌握公司的实际负债状况。 另外,公司法人和负责人的个人贷款行为有可能由公司负责,这一部分不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银行信用调查事业的难度会提高。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公安、国土、房管、工商、税务、保险、证券、社会保障、邮政、金融、电信等部门。

在银行做,必须知道社会交流

很多人说社会交流不好,所以躲在银行物流里冒险,分店的风控应该和顾客打交道,躲在分店里风控,分店应该和顾客打交道,躲在书店里做风险模型,做科学家,博士后做课题。 就好像本科找不到工作就上研究生院,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就去读博。 其实,你必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领导能力、营销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银行业就这些,无论在哪个级别的风险管理,社会交往都是第一。 风险管理有时强调及时性。 过时的消息没有意义。 体现资料的都是历史新闻,哪个企业在审查资料? 像情报员一样了解新闻,很多情报员都是社会交往的高手。 不要使用成千上万的迷信技术。 你说审查技术高,是仙人,掐指计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不,不能。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不管怎么牛逼,比银行的副总牛好吗? 老总的社会交流范围很广,遍布国内海外。 其实国内的商业范围还很小。 只有圈内的人知道谁做了什么。 另外,牛逼的信用调查审查毕竟是在企业的基础上。 你的社会交流范围决定了复印资料、静态资料。 重要的风险点往往是从社会交流的地方注意探索。 从有钱人的圈子里,有人在哪里投了什么项目,失败了。 水平不同,看到的绝对不同。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这几年,大小数十家公司集团目睹了从繁荣到破产。 好几代企业家都很辛苦。 几个富二代,继承人短短几年,失去了几十亿财产,负债累累,还在监狱里。

屌丝不用随便贬低自己。 某董事长,法人代表,必须签署过多的合同。 这些合同的目标不小。 创始人一直来,从几千元的生意开始,百货公司的猫厌倦了,很清楚开车很轻。 接班人不小心进退两难。 听谁的,谁可靠,外面的法律顾问? 托孤大臣? 其中故事堪比宫廷剧。 控制风险需要更多地看历史书,比如《资治通鉴》。 民营公司必须看实际统治者(真正的上司)的家庭结构。 创业团队成员的适合度。 这些消息应该通过一次接触就能领悟到,比如宴会的细节。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第一步非常重要。 人生的机会是第一桶金。 公司制定了第一个成功的例子。 然后,以商业模式(所谓的故事) +资金(贷款、各种基金),在不同的城市批量复制、扩展。 短短几年就像雪人一样,迅速长大了。 这个成功很简单,不太容易。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第一步不简单。 实现了“屌丝的飞跃”。 许多公司的房子几十年来改变了无数领域,一直在模仿。 从来没有超过过。 创始人经历了无数的0,创造了1。 有了这个出发点,招募职业经理、员工的话,从1变成10,变成100。 从0到1,其实需要的资金没那么多,从1到100,需要大量的资金。 当然,故事好多了。 当然,我有钱。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因为本职工作往往周期、竞争、利润越来越薄,不变革就死,变革就死。 从风险分散的角度出发,需要很多行业投资。 但是,如何使变革成功是很难的。 运营高薪找职业经理就行了吗? 领域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可以叫公关部长吗? 经理的工作与上司的工作不同,特别是变革意味着创业,需要一些理想,特别适合于贫穷二白必须成功的心理!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通过这数百家店融资,资金集中后,投资房地产、4s店,进入不同的行业。 其实跳槽了,光有资金是不行的。 无数的0被扔了,没能做一个。 而且,现在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当时超市的心理状态不同(高富帅心理状态和屌丝心理状态)。 我们看到什么做了1,又摸又摔,经过无数次失败幸运地成功了。 创业常输,从小大,吃亏也不怎么亏钱。 跳槽抢资金的话,往往不会输,失败,直接导致本职资金紧张。 最后,资金链断了,商店被其他收购,多年来心血来潮空。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副本来源:微信公共平台重庆现代金融研究院

标题:“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10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