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66字,读完约12分钟
本文最初在wechat公共平台:交易门发布。 文案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络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己承担。
写在前面
最近我们收到了网民peter den的来信,想起了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皇厦门从事经纪业务和方向盘。
香港英皇金融集团是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期货界有名的一员。 据peter报道,当时英皇北京有燕沙中心一流的交易大厅,当时外汇管理局和无线管理委员会必须特化的路透社通信卫星收到了外汇的即时报价。 英皇大连震惊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应该是大陆关闭外资期货企业的导火索之一。 1995年,随着监管的禁止,英皇金融完全撤出中国大陆。
PeterDen于1992年加入香港英皇金融厦门企业,现在在深圳一所大学教英语,业余投资期货,创业做投资新闻网站。 老朋友新知可以通过交易门联系彼得·迪恩。
下周我们推交易员的书。 我们向交易门几十个故事的主角,每人讲一两本对他们的交易生涯最有影响的书,最终形成这本书。
交易部门
友谊也是财富
1992年中国沿海是童话般的世界,财富之花一夜之间盛开了。 那个夏天,我辞去内地一所大学的讲师南下,住在厦门湖里工业区的酒店。 工业园区是外资公司,乳白色墙体浅蓝色的天花板工厂在阳光下彰显神秘。
不到一周,就业地点还没有决定。 一天晚上,大间通对我说,你学历高,专业,可以去外资金融领域,不需要去工厂。 他叫郑。 湖南财经大学财会专家毕业,在台湾资本工厂购买。 第二天,正好看到英皇在招募顾客经理,就投了简历。
接到面试通知后,郑先生告诉我必须穿裤子和鞋子,穿和好的衬衫。 我没见过世面,也没见过外资公司。 夏天很热。 西装裤,穿凉鞋,很朴素。 晚上郑下班回来,请把鞋盒递给我。 “你,明天穿这双鞋应聘! ”。 下班后,他在市中心买了那双最便宜的鞋。 我记得是20元。
如果不是那双20元的鞋,可能进不了金融业,可能和金融衍生品没有这么深的渊源。 本来我被美国夏威夷的chaminade university录取,但在读mba,被英皇金融录用为顾客经理后,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
面试的是林博士,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化学博士。 他是中国期货业的创始人之一,当时与各地主管部门特别是北京、厦门相关部门关系很好,是香港金融业开展的代表人物,能力优秀,个性鲜明,说话滑稽。
当时英皇厦门刚成立,一共有四位客户经理向有对外经济贸易业务的企业出售了规避汇率风险的外汇保值操作。 但是,在我们当时的接触中,只有极少数企业通过严格安全值来规避风险,多数成为外汇期货投机。
四个人中,刘生是厦大金融研究生,程妹是厦大金融本科生,老夏是厦门本地人,商界人脉极广,只有我最弱势,所以来厦门,没有一个熟人。
进入英国皇一个月,其他顾客经理取得了进展。 我奔波于市内外,没有一个有意向的顾客。 2月刘生利用同学的关系借助与社会交流的才能先开户,得了一等奖。 社长很高兴,特意从香港打电话表示祝贺。 不到几天,老夏和程妹也陆续开户,老夏和刘生连续开户。
老夏身体很棒,说话很慢,脸上露出笑容,有成功者的余地。 他建议我不去外资公司,去有进出口、外汇贷款、外汇投资融资、大型进口成套设备租赁的中资公司。 闽南风味清淡香气,餐桌上的我很担心。 夏天的话是他经常去香港,因为商务关系认识英皇的高层,从而进入英皇。 他说了一点香港外国汇市的内幕,当时不擅长,但那对我认知外国汇市的实质起了感性的启蒙作用。
在异乡偶然相遇,平时无知,我有困难的时候,夏先生把我当朋友。 后来我被提拔了,他也是最高兴的。
不到半年,我还没有开账户。 有一天上午,我走进香港首席代表李sir的办公室,对不起,我不能开门。 我辞职了。 李sir平静地对我说。 “我不让你去,即使上司同意我也不同意。 ”。 他态度真诚,目光坚定,无法拒绝。
李sir香港出生,英俊,温和,服装讲究。 热天他也穿西装,穿浅灰色西装,免除夏天穿的菲薄麻织或化学纤维熨,颜色地道的丝绸领带用领带系在衬衫上,鞋子明亮,头发有点硬,胸前戴着英皇金色徽章。 李sir技术图形的买卖谈得很好,深刻,易懂。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述了牛皮下跌市(盘整行情)和单边市的区别,有一个用英镑对美元找回“二算”* (见文末注释)的过程。 他不想失去我和其他像我一样工作的员工。 多年后还记得他的眼球,诚实温和,给了我力量。 李sir至今仍是我工作中遵循的模板,他后来被调到负责大连业务。
团队精神
职场上的人都希望被提拔。 你靠什么? 是你的业绩吗?
程妹是厦大金融高才生,刚进英皇还有点涩。 厦门是英皇进入大陆的第一站,最初只有我们四个顾客经理,三男一女。 关于学历她比不上刘生和我,结成人脉她比不上老夏,小女孩和我们三个男人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 程妹的工作潜力、职业素质远远不及我们。
程妹把清洁、清洁作为第一印象,但似乎没有立足于金融这一“高度不可预测”领域的能力。 渐渐地人们发现她有自己的力量和方向,安静地做自己的工作,有些不擅长。 她打电话,和来企业的顾客面谈,低声细语,清楚地说明了整齐复杂的外汇操作原理。
那时我们四个客经在暗中竞争,每个人都想早点开户,在企业中的地位稳定下来。 好几次下午,我回到企业,坐在车站前整理顾客资料,思考下一个行动,有着进入金融殿堂的梦想,思考着自己的业绩。
办公楼高,临海,窗户明亮,秋天下午温暖的日子被斜照着,很累。 程妹站离我不远。 好几次我在香港代表下班前等着有什么事件说明,经常看到她向其他顾客经理的顾客说明业务,听了。 她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说明操作流程,向别人的顾客复印最新的资料,就像对待自己的顾客一样,不是一次,而是多次,每次都花很长的时间。
1992年,连内地很多银行交易部都不清楚的外汇买卖,很难一下子说清楚。 这些顾客都是她的同行竞争对手。 她在帮助别人的顾客!
时间紧迫,没人想为什么是她。 其他人后来被委以重任,被北京的英皇任命为社长。 多年后想起来,我认为这个细节不容忽视。 我们都忙于自己的业务。 谁有时间关心别人的顾客? 另外,程妹做这些事件是在香港代表(上司)不在企业的时候。 人可以做好事,但要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就必须修理。
程妹是大陆外汇保证金交易最早的证据之一,但她似乎不喜欢交易,和我后来看到的期货圈成功的女性完全不同。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她是我见过的职场团队精神的最好解释者。
之后,程妹做英皇北京总经理,我做某省会城市英皇的总经理。 我的工资和全场奖在六千以上,程妹的收入是我的三倍。 从1993年到1995年,我在内地大学当讲师,月薪是147元。
当时的北京英皇走上层路线,在北京影响很大,有背景的子弟参加了很多,程妹看到的世态也很大。 当时的外汇管制很严格,香港总部的战略是不迅速发展外汇交易业务,稳定阵地。 因为这位英皇北京当时在国内顾客(主要是国有公司)损失严重的情况下还比较平稳。 但是,我也听说过国有公司炒外汇损失,引起北京客户经理的骚动。
程妹说之后要出国深造,但不知道去不去。
绝对不炒佣金
英皇有好消息。 与多家合资企业不同,纯外资英皇每天都有世界即时财经信息,特别是野村证券的日元解体。 除了李sir的解释,像巨大的金融帝国神话一样出现在我眼前,这是真正的神话。 但是,自从开始代替客人操作以来,我一直遵守着不炒佣金的大体。 我暗地里决定学习这项技术,通过交易赚钱。
现在我理解这条路很长,很少有人去对面。 做股票比较简单,累计我受益匪浅,但身心投入期货,累计后依然亏损。
我银行的背景顾客有了将近200万的保证金。 之后,用一些期货企业经纪人炒订单的方法,白天的超短线抢帽子的话,可以给巨大的佣金。 当时我没有想过在那个水平上炒超短线抢帽子,也没想过炒菜。
我从10日半到1月谨慎地投了一票,从来没有客满,就这样亏了,幸好损失不多。 中心问题是没有形成市场验证的运用模式。 之后,顾客催促我多点东西,但我还是很细心,很少点。 先生,干脆自己操作,赤字很严重。 我现在还觉得对不起他,如果一开始就赚了,他就不能自己操作。
那时我喜欢逆市操作。 对顾客说日元金币从125涨到115,要等到112的关键电阻沽日元空日元。 顾客为什么现在不揶揄115日元呢?
逆市思维形成惯性,直到年再次入市我在逆市! 一年一度的偶然,我出现上苍的力量才恍然大悟,彻底改变了一年,到了年才脱胎换骨——自信的调整市也不做。
我认为至今为止“能活下去”是为了遵守绝对不炒佣金的基本。 炒佣金的话,永远学不到期货操作盘的真正本领。
那些人能赚期货的钱吗?
“如果你和某人有怨恨,就让他儿子去炒期货。 ”。 这是流传于1990年代期货界的冷笑话,也是震惊所有江湖大佬的话。 那个潜台词不言而喻。 现在出来了,对当时与期货相关的现在还在投机期货的朋友温故知新,活到现在才是胜利,而且善意地提醒新生代炒家,“出来,迟早还回来”。
工作以来,有深深影响我的期货奇人,从她那里看到了获胜的希望。 时隔多年理解她的操作模式的比较有效性和实用性,验证着她的模式的内涵和把握度。
罗j,女人,以我们的圈子而闻名。 1995年英皇撤退后,我和罗j是同一家期货企业的顾客,她坐在我们伙伴的对面。 s基准期货从500点突破600点期间(现在2200+ ),她一直做了很多事,利润继续被编码。
当时的500分是过去最高的,也就是所谓的“顶”。 你能“照山顶”沽票空吗? 还是在历史的顶端追击?
我清楚地记得标杆550点以上任何一个都还不敢做很多事。 她不是。 她每次起床都对着盘房我旁边的老g说罗j一定点了更多。 小g还去盘房问,还是她做了很多。
我在590上在抵抗位列了空名单,但没赚到就出来了——没出来一定要爆仓。 罗j一直做了很多事。 包括600点大关前有点召回,她又是很多单场。 罗j有“期货神觉”,前段时间她越来越一个人入场,平仓获利后,又加了代码进来了。 十几分翻一番,三十分翻三倍。 她的本金最初不过2万,最后获利约60万以上。 当时国内期货混乱,相继出现恶性事件和期货企业无法拿出关门保证金的消息。 她很聪明,所以偷偷分期取出了大部分利润。
我见过很多江湖大佬,罗j才是真正的上帝,用胳膊吃饭。
我在1992年从事期货操作盘,中途中断了16年,大约一年,开始投资国内合法的商品期货。 这中间离开市场16年没见过期货图表,对我现在冷静客观的期货投机有很大帮助。
现在我有了基本的操作模式,打算和程序交易结合起来。 我相信我会成功的。 在这个领域呆了这么久,理论和实践的积累都接近成果。 但我知道这依然是我希望的主观评价,需要说客观的数据。
我的英皇同事fcy早就警告我设定时间金额的退场指标。 不甘心,如果已经投入的少量资金缺乏,我永远退场,不增资。
经营学着名学者彼得·德鲁克对比较有效的经营有直接的论断。 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的边界条件是什么? 我们普通人一定要理解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如果是为了投机利润,期货是已知投资工具中利润最低的,请不要生气! 在成千上万条去罗马的路上,期货是最困难的,偶尔有暴利案例,不是常态。
现在我工作得很好。 期货只是我创业计划的小链条。 英语中将期货称为“futures (未来)”。 20世纪90年代初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进入期货领域,转眼20多年过去了。 看,我差不多要离开“未来”了。
*从*1991年7月到-1992年8月英镑对美元从1:1.60上涨到1:2.01。 港人称一磅两美元为“两算”。 李sir在技术图课上介绍了它的极端行情,警告了我们新入行者。 我们不擅长香港的行业用语,所以“二算”这个说法记忆特别深。
复制来源: wechat公共平台交易门
标题:“一个九十年代操盘手的回忆:财富之花一夜之间遍地盛开”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