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2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商报(记者孟凡霞实习记者许琪)作为高质量的公共顾客,上市企业的物料管理委托业务一直是银行间的“必争之地”。 另外,从投资的诉求来看,保本型银行的理财产品一直是上市公司解决闲置资金的最佳选择。 但是,随着资本管理的新规则违背了约定,银行理财产品必须不断压缩保本理财的规模,上市公司必须转变为产品选择。 2021年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新年伊始多个上市公司发布了资金委托资产管理计划,或发布了相关资产管理计划的购买结果,在保本的指控下,多家企业已经把目光投向了结构性存款。

“资管新规整改期限进入倒计时 上市企业“闲钱”理财转向结构性存款”

1月4日,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闲置资金委托资产管理计划,覆盖了包括中海油田在内的9家企业,总额约达83.35亿元,其中大部分流向结构性存款产品。 日出东方( 603366,股票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工商银行连云港分行的1.8亿元结构性存款,浙江伟明环境保护( 603568,股票吧)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建设银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行的7500万元结构性存款等。 其中金额最多的是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在中国银行天津海洋分行共计购买了15亿元的对公结构性存款产品。 研究发现,结构性存款作为新规则改革下保本资产管理的替代品,银行的“吸收金”不少。

“资管新规整改期限进入倒计时 上市企业“闲钱”理财转向结构性存款”

只是因为喜欢结构性的存款产品,上市企业管理偶像资金投资时的保本刚必须决定。 上市公司为了更好地利用资金资源,提高资金收益,大多利用短时间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 但是因为必须确保企业自己的投资资金和正常的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因为这也只能选择一点风险低、稳定性高的原模具产品。

“资管新规整改期限进入倒计时 上市企业“闲钱”理财转向结构性存款”

实际上,以往上市企业多选择保本类银行的理财产品,但随着资产管理的新颁布,这种结构性存款逐渐占主力。 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上市公司的投资偏好从保本型资产管理向结构性存款转移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9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约为7957.32亿元,结构性存款为7640.85万元,上市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金额分别为8629.12亿元和4433.84亿元 年,上市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时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比例达到3:1,前者为8396.38亿元,后者减少到2707.63亿元。

“资管新规整改期限进入倒计时 上市企业“闲钱”理财转向结构性存款”

随着资本管理新规则的落地,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加快向纯化的转变。 根据普益基准,根据此前的报告,从去年7月到10月,所有市场银行机构的纯化转换进度为57.98%,这意味着市场保本类型的理财产品被“清零”。 所有银行都为了赶上2021年末的资产管理新规则延期,在整理现有保本类资产管理产品库存的哮喘机会结束前完成了最终的整改。

“资管新规整改期限进入倒计时 上市企业“闲钱”理财转向结构性存款”

传统的保本类理财产品逐渐消失,对银行来说,为了维持上市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的顾客,找到替代产品,提供更高品质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是很重要的。 对此,北京见理解研究院的卜振兴高级研究员回答说:“提高市场推广力。” 利用母行系统、分支机构等特点,充分发挥产品投资的特征,着力发表安全稳健的产品+,通过接收结构性产品、现金类产品等应对顾客的诉求”。

“资管新规整改期限进入倒计时 上市企业“闲钱”理财转向结构性存款”

光大银行( 601818,是股票吧)金融市场部分解说员周茂华认为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吸引核心顾客。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迅速发展,通过精耕供应链金融稳定核心顾客,在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向核心公司的上下游公司开展业务等”。

标题:“资管新规整改期限进入倒计时 上市企业“闲钱”理财转向结构性存款”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8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