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4字,读完约3分钟

如果时间返回20年,从国内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企业(后来改名为巨田证券)模糊地发现,中国证券业在大浪沙数次沉浮后,完成了《开始-疯狂-规范》的历史。

骑自行车推销国债

“三五个体,七八条枪”用这个俗语表示深圳经济特区证券企业成立之初正好是那一部分。

据参与特区证券创立的人们介绍,在英国视察证券市场的相关人员回国后,在人行横道的上层申请设立证券企业。 立即采取措施,于是与人民银行其他下属机构和企业的创立形式相似,深圳经济特区证券企业于1985年1月开始试运转。

“国内首家券商巨田证券浮沉记”

在最初的试运行中,相当于原横断部门数量的特区证券的员工们对证券企业的具体业务多为空白,在基本承担国债发行流通事业的背景下,大部分时间员工的第一员工骑自行车向城市乡镇各地“销售”国债

随着一、二级市场的初步形成,通过上市公司每年的股票红利,证券企业代理股票买卖业务转入议事日程。 1987年5月,特区证券企业正式成立的两个月前,股票的发行深入迅速发展。 但是,股票这种新东西最初不被老百姓认可,迅速发展的公开发行不顺利,在政府的号召下党员干部率先购买。 1988年4月,特区证券企业开始受理深圳快速发展银行的股权转让业务。

“国内首家券商巨田证券浮沉记”

在黑板上手写股价行情

1990年,特区证券进入迅速扩大的年代,设立营业部的概念和设立粮食站一样,批准比现在简单迅速,“在无处不在的地方设立一个点”。

当时特区证券是据点最多的证券企业,深圳营业部超过了10家。 尽管如此,特区证券在深圳园岭18栋一楼总部的员工只有22人。 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没有后来随处可见的电子显示屏,没有看行情的电脑,只有大黑板,用粉笔写着当天打算交易的每股交易的价格和行情。 证券部的员工主要做中介,每次买卖双方成交时,员工都会把成交的交易记录从黑板上抹去。

“国内首家券商巨田证券浮沉记”

20世纪90年代初,在巨大的赚钱效应下,深圳人对股票的狂热受到了很大的动员。 理由很简单,在证券企业的柜台买卡股票,上市后很快就会翻倍。 特区证券总部作为深圳炒作的集散地,由于营业面积太小,疯狂的人们背着装有现金的麻袋将黑市的交易区域扩大到了街边和对面的公园。

“国内首家券商巨田证券浮沉记”

背着巨大的包袱寄宿

1997年是证券行业的重要分水岭。 特区证券员工当时的报酬和福利在全国处于第一步,但特区证券相关业务领域的特征不明显。 更糟糕的是,90年代末,特区证券所占的顾客保证金一次达到8亿元,还存在相当规模的委托资产管理。

“国内首家券商巨田证券浮沉记”

2001年,特区证券增资6亿元成为综合证券公司后,改名为巨大的田证券,取其“巨大的试验田”之意。 构思很美,但新名字没有摆脱旧烦恼,巨田证券背负着包括委托资产管理和占有保证金在内的历史负担,步履蹒跚。

经过5年的辛苦,2006年5月8日,巨大田证券因未能按期完成整改,存在较大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不足,被证监会采取了限制业务的措施,中止了推荐、承销业务。 从2006年7月31日开始,企业证券账户开设代理业务也中止了。

2006年10月13日本市关闭后,巨田证券经纪业务及所属证券营业部由招商证券托管。 至此,国内第一家证券企业黯然退出了市场。

标题:“国内首家券商巨田证券浮沉记”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