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51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邀请了嘉宾邵宁

国有公司的改革是改造微观的主体

1998年至2008年是中国国企改革推动力最大、效果最明显的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因为在这十年间,中国大力进行了国有公司的改革。 当然,这也是国有公司最困难的时期。 我们编纂《国有公司改革实录》一书的目的是尽量真实地记录这个改革过程,向历史解释。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国有公司的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核心和关键的环节一直被称为中心环节。 国有公司改革的难点是微观主体的改造,因此关系到很多公司和员工。 改革初期,我们面临200多万家国有和集体公司,员工人数达到1.1亿人,其中国有公司8000万人,集体公司超过3000万人。 这些公司大部分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其体制机制、布局结构、社会定位和员工观念与市场经济完全没有关系。 把这样巨大的经济体系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中国国有公司改革的任务,难度非常高。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国企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探索阶段:承包制迈出国企改革的第一步

第一阶段是开始和搜索阶段( 1984-1998年)。 在这个阶段国有公司的体制最终被定位为承包经营责任制。 承包制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处理了两个问题:第一,从计划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 原来国有公司不知道什么是市场,为计划生产。 在承包制下,公司承包的是利润指标,公司的产品必须在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利润。 所以实施承包制后,公司很快从原来的计划转向了市场。 二是调动积极性。 但是,承包制也是有限度的,其本质是不改变体制和结构,只是改变了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方法,这是浅层次的改革。 承包制特别适合短缺经济,生产可以承包,但不能完成结构调整,因此承包制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状态的时间非常有限。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不仅全面实施了承包经营责任制,而且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探索和试验。 例如,小公司的改革、企业制改革及公司的破产退出、员工的配备等。 这些是将来发挥巨大作用的改革方法,其间进行的小规模飞行员为将来的大规模改革做准备。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改革攻防阶段:朱镕基时代国有公司改革的三项事业

第二阶段是改革的攻防阶段( 1998年至2003年),即朱镕基首相五年的任期。 改革的攻防阶段首先由三项事业组成。

第一项事业是国有经济自主退出中小企业水平。 文件显示,国有中小企业以多种形式开放激活,抓住扩大缩小,实际上国有经济退出了中小企业水平。 为什么国有经济要退出中小企业水平? 因为国有企业在这个水平上比较没有特征。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是自主退出的过程。 这项改革的力量非常大,具体的方法是产权制度改革和身份置换。 产权改革包括两种方法。 一个是公司的改革,另一个是整个公司的销售。 身份置换是为员工提供经济补偿,减少改革阻力。 这项改革非常大,涉及十几万家国有公司和一百万家集团公司的4000-5000万名员工,持续时间也很长。 这项改革彻底改变了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原来我们国有经济的布局是面状的,各行业的大小公司都是国有性质的。 中小企业从国有水平改革退出后,剩下的都是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 这是三年改革困难走向国有经济的第一次手术。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第二项事业是国有困难公司的关闭和重组。 这是空前规模的结构调整,处理了计划经济体制转换带来的结构矛盾。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原本认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宏观改革水平的改革,是从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 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那是宏观改革,是微观改革。 其微观意义是,许多原本经济确立的公司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许多公司因各种先天性不足而无法顺利过渡或生存,形成了经济转换带来的结构矛盾。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第三项事业是建设安置职工下岗的整个社会安全网。 前述的“二刀”彻底改变了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 但是这两把刀带来了下岗问题。 这是因为我们需要使整个网络安全。 这有再就业中心。 是发挥社会保障作用的基础措施。

这个集团的改革是中国国有公司的重要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解决转型期的矛盾,没有这个时期的改革,之后国有经济就没有相对好的局面。 这也是中国社会风险最大的改革,破产迫使大量员工下岗,即使改革员工也不希望从国有体制过渡到非国有体制。 因此,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是改革最惊险的阶段。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国资委[微博]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 2003年前后,国有公司的改革形势逐渐明确,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困难公司的关闭破产都进入了扫尾阶段。 剩下的是经营状态良好的大公司。 所以从2003年开始,国有公司改革进入了以国有大公司改革为重点的阶段。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到2003年国有大型公司的体制状态是多头管理,可以说没有人负责。 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国有企业绝对没有希望。 党的十六大决定旨在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变国有资产无人管理、无人责任的状态。 十六大报告指出,国家必须制定法律法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享受一切权益,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统一,管理资产和管理者管理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成立了国资委[微博],初步实现了出资者职能的一体化和集中化,相对明确了政府层面的责任。 国资委的设立目的是集中权力,但实际上集中权力的过程也是政治企业分离的改革过程。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随着领域管理部门的撤销,很多原因部门行使的对国有公司的管理权力被撤销,唯一剩下的是计委等部门对国有公司的投资批准。 在出资人权力下放方面,经营者的选择权原来在中团部和人事部手中,改革后成为中团部和国资委,中团部管理53家重要公司,其余由国资委管理。 国资委建立了业绩评价制度,开始对公司行使评价权的前劳动部管理的报酬决定权也由国资委管理的监督权在纪委和审计署,改革后国资委设立了自己的纪委和外部监事会。 本级资产的处置和管理权也由财政部变更为国资委。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国资委成立后,从两个方向推进制度建设和改革。 第一个方向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国有公司的经营责任制度。 这个制度建立后,国有企业的好工作和坏工作完全不同,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评价高,所得报酬也相应提高,反之亦然。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第二个方向是推进改革、调整结构。 一是改革国企上市,几年前,中央公司净资产的67%已经进入上市企业,竞争国有大公司的改革方法是成为公共企业。 这几年我们面临的压力是要求国有企业退出竞争行业,实际上宝钢等大型国企如何退出? 我们认为只能用公共企业改革的方法实现混合全制。 二、国有公司董事会建设中,第一是比较责任制,处理内部团队决策问题,考试范围超过50家。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从公司功能完备性的角度加强大集团建设。 四是主辅分离,谋求辅导业改革后退出。 五是分离国有公司的社会功能,分离学校和公共检查法等单位。 六是推进各级领导的公开招募和竞争。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从2002-年到年,中央公司的营业收入从3.36万亿美元增加到22.5万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22.9%。 净利润从1622亿增加到9247亿,平均每年增加19%。 上纳税从2927亿人增加到1.9兆人,平均每年增加20.6%。 2002年,中央公司支付的税金占中国税收总收入的16.7%,截止到2002年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18.9%,上升了2.2个百分点,证明10年来中央公司为政府、社会、公共做出了贡献。 所以,可以说这十年是我国国有公司快速发展状态的好时期。 我认为重要的是体制。 迄今为止3年的改革失眠期是“手术”的机制,以退为主。 国资委成立的前期实际上优化了公司的外部环境,改变了一些体制和结构状态,最终实现了国有公司的良性快速发展。

【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作者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资委原副主任。 本文为作者在第二期“cf40·孙冶金方悦读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由中国金融40人论坛秘书处整理,经作者审查。 篇幅有限,正文有删改。 原文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网站cf40 ) (廉薇)。

标题:【热门】国有公司改革:回顾与展望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gphq/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