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72字,读完约11分钟
今天,一年一度的陆家口论坛如期到达。
连续12年的金融盛会,这次是最特殊的一次:在世界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冲击时举行,国内外各界期待着在浦江畔恢复信心。 那还必须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设”的目标年进行,肩负着人们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新起点、新使命和新愿景的期待。
两个“特殊”交织在一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承上启下,进入了化危机危机危机的重要阶段。
世界经济学界有一个非常广泛的“摩天大楼法则”,即在建设刷新记录的摩天大楼时,随着经济周期的结束和衰退的危机而开始。
2008年世界金融中心建成,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座高楼,当时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
历年来,那时的世界金融中心不再是上海第一座高楼,但“摩天大楼法则”被打破了。 这成为国内世界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年税收最高的大楼之一。 那个地区是最新权威的国际排名,与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的名符其实的“心脏”。
这个波澜变化的故事,正好与十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轨迹相吻合。 经过不懈努力和持续快速发展,现在上海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中心框架体系,具备比较完善的金融中心基本功能,金融开放度大幅提高,世界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高,金融快速发展环境不断
这是向困难和挑战走来的轨迹,背后总是有勇气随波逐流,有在危机中培育新机器的目的和决心。
沿着时间轴向前追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第一个落子布局是“在安静的地方打雷”。
与浦东开发开放有关的上海人记得1991年邓小平对这片热土寄予厚望。 “上海以前是金融中心,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必须这样做”“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依靠上海”……小情同志说这句话时,浦江对岸的陆家口有广阔的田地。
1992年,党的十四大宣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其正式明确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长时间战术。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众所周知的“19号文”,首次确定“从上海到年要建设适合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国际金融中心”。
“《19号文》首次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国家战术,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 ”。 上海交通大学兼任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认为,当时世界金融危机后需要世界经济失衡、国内经济转型和升级,上海城市功能亟待提高,矛盾和挑战的“三重共振”,也正好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十年多前,我们建设了金融中心,基础还很薄弱,依赖外资金融机构。 现在许多有远见的海外金融机构考虑来上海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与2009年相比,现在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功能、影响比较大。 进入基本建设年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背后有总量更大、质量更高的中国经济,是实力更强、力量更充分的金融管理体系和能力。
“今天,我们面临着全球疫情的冲击、反全球化的严峻考验。 但是,就像在当时的困难中开始的时候一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依然有着巨大的快速发展机会。 ”。 张军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格局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更加努力支持中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国际双重循环的战术链接。
20世纪90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刚成立,已经有很多国家特意来给金融业首次走出茅庐的后辈取经。
当时,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交易所,手势呼叫的口头竞争方法很流行,但上海证券交易所从一开始就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使用电脑交易模型。 当时,国内银行月末的会计正在人工打开算盘,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第一天开始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
在今天的上交所,新的改革进入了重要阶段。 与当时“从算盘到计算机”的进步相比,这项改革具有更深的意义。
在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其中一项是在上海交通所设置科创板,试行登记制。
从那天开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者、参加者认为,这项重大的改革任务不仅仅是增加市场板块,而是要素市场的重大布局,是连接资本市场和创新资源的重要通道,是连接科学创中心建设和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桥梁
前几天,科创板终于迎来了开业一周年。 一年来,科学创板已经有上市公司超过110家,总市值超过1.7万亿元。 但是,人们更关注的是科创板依然存在的“短板”,是改革难关中必须克服的障碍。
最近,上交所从优化“资本供给”和“制度供给”开始,在科学创板研究中引入单一的t+0交易,适时引入市场商制度,研究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制度……推进一系列资本市场创新,迎接困难,继续推进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征兵的缩影。 在此期间,上海多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探索进一步解决政府和市场、国际和国内两者关系,全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于国家战术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大局。
2019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为1934万亿元,同比增长7.7倍的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为12.7万亿元,截至2019年底,上海持卡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646家,比2009年底增加660家
金融业的研究者认为,在规模层面上的飞跃进步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可的基础。 持续深化的改革,为金融中心的建设创造了外部制度环境,并为其提供足够的内生快速发展活力。
“物理空期间,上海陆家口金融贸易区的商务大楼已经相当于纽约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旗鼓。 ”。 据陆家嘴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陆家嘴,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进展,不是建立在可见的高楼中,而是建立在无形的制度突破、机制创新上。
从未中断过开放的步伐 20多年前,蔡民在中国大陆第一家外资保险企业友邦保险就业前,是中学语文老师。 “保险营业员这个职业,那时第一次出现在新中国”现在,友邦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负责人蔡民回忆说。
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史带在以前的“远东华尔街”在海外滩创办了友邦保险。 1992年,回到中国的友邦保险成立了上海分公司作为外商独资,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外资保险企业,1998年回到了其旧址外滩17号。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友邦“回老家”的故事经常被提到。 这个故事不仅有非常传奇的色彩,而且总是不断更新。 最近,利用中国最新的金融开放政策,友邦计划在上海设立国内第一家外资控股公司的人寿保险企业。 “现在我们在国内开展业务,已经和中国资本保险企业没有任何区别。 」蔡民说。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特征。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从来没有中断过开放的步伐。 不管世界经济结构如何变化,上海总是面向世界,标志着国际金融中心的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聚集着世界高端要素和市场主体。 推进多次开放的门越打开,就产生了友邦保险这一持续数十年的开放故事。
即使在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今年第一季度,上海金融业也没有停止对外开放的步伐。 摩根大通等5家外资金融机构3月20日在上海在线“云开业”。 “上海是国际上越来越有魅力和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摩根大通将使越来越多的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 摩根大通亚太地区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郭利博当天通过视频连接表明了对上海的自信。
“从开放水平来看,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跨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 ”。 据上海市金融事业局透露,今年以来,世界知名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了外资控股或合资金融机构:全国第一家外资全资保险控股集团、全国第一家外资控股证券企业、全国第一家外资控股资产企业等相继在上海正式开业或批准成立。
近年来,“沪港通”、“沪伦通”、“债权通”、黄金国际板、人民币合格海外机构投资者( rqfii )国内证券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再保险业务等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启动,国内外金融市场互联取得了重大进展。 a股相继纳入明盛( msci )、富时罗素( ftse )、标杆道琼斯三个国际指数的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社的世界综合指数、摩根大通的世界新兴市场国债指数,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大幅扩大。 “通过这些链接,世界投资者更加熟悉中国金融市场,更加自信。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上海招商规模持续上升,与此密切相关。 ”。 上海市金融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谢魏留下了一张旧照片。 照片上包括他在内的几个年轻人意志消沉,好像在做大工作的准备。
近三十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留下过很多这样的回忆。 每天有47万金融人在陆家口奔波,在外滩,在上海的大楼,保持着这个金融中心的快速运行。
他们的努力被注意者看到了。
13年前,金融化浪潮席卷世界之际,伦敦金融城市研究机构发表了第一个世界金融中心城市的排名。 那时,上海排在第24位。
现在,每年更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gfci )”迅速发展成世界上最权威的金融中心城市排行榜。 上海也不再是当时的样子了。
去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世界第五,来自伦敦金融城的提醒者发表了有趣的记述:“我们第一次跟踪世界金融中心时,上海和第一位伦敦的差距为193分,现在缩小到只有17分。”
年后的今天,上海超过了新加坡,首次在排行榜上进入世界金融中心的四强。 纽约比其他金融中心明显领先,但上海和第二名伦敦的比分差距只有两分。
很明显,国际金融官员对上海的期待不止如此。 当被问到“这些金融中心在今后2到3年内发展迅速”时,在上海被回答者提及的次数在最近6期的报告中名列前三。
“顶级金融中心必须在绝大多数方面顺利进行”,这是近年来gfci研究得出的有名结论。
站在年这个新的起点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征程。 上海需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经过30年的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为世界金融管理的新的重要力量。 但与国际成熟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水平相比,上海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证明上海还有很大的潜力。 ”。 上海市金融业局局长透露,已经迎来了冬天。
潜力来自于继续改革。 科创板、自由贸易区新领域和长三角一体化这一“三大任务”,为促进金融改革纵深推进提供了试验田和推进器,也为上海金融提供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动力源。
潜力来自扩大开放。 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将继续扩大,世界人民币资产定价和支付清算中心、人民币跨境投资融资中心的建设也将积极推进。 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金融诉求也将继续聚集许多外资机构迅速发展,集中配置全球资源。
潜力来自不断创新。 产品、型号、制度和上海还在探索中。 将来,上海将继续在上海寻求金融产品、技术应用、机制创新以及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
“在以后的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将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将来上海总是遵循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和业务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 ”。 解除冬天说。
更开放,辐射力和影响更大,不断创新,更有活力和创造性,这应该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样子。
标题:【12年来最特殊一届陆家嘴论坛开幕 两大“特殊”交织】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