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86字,读完约7分钟
金钱与美好生活》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爱德华斯基著阮东黄延峰译中信出版集团年8月出版
为什么我们的幸福感没有与财富同步成长
——读《金钱和美好的生活》
水稻刀
美国新总统选举尘埃落定,选举双方围绕经济增长话题展开了争论。 四年后,这样的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敏感神经。 美国还期待着经济增长,其他国家当然会产生疑问,经济增长什么时候开始。 成长真的会给个人带来幸福吗?
这是多年前一直萦绕在人们心中的历史问题,“金钱与美好生活”试图从这些问题中探索成长与幸福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之一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写出了凯恩斯“乌托邦”的想象。 1930年,凯恩斯说:“如果资本设备以每年2%的速度持续增长,技术效率每年以1%的幅度提高,100年后,发达国家的生活标准将是今天的4~8倍,如果没有重大战争和人口的显着增加,人类将只有很少的工作时间——1周10次。 凯恩斯的构想基于经济稳定增长100年的前提。 将近2030年,凯恩斯画的乌托邦离我们越来越远。
住手,凯恩斯的乌托邦
如果凯恩斯是对的,今天很多人应该比前辈们拥有的物质丰富,过上幸福的生活,至少按照凯恩斯的逻辑倾向,每周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少。 遗憾的是,理想丰满,现实很骨气。 美国现代著名艺术家哥伦比亚大学现代艺术与理论迈尔夏皮罗讲座教授乔纳森·克拉利在《24/7 :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结束》中阐述了凯恩斯可能令人沮丧的现象:今天“北美成人每晚约6.5小时,上一代 换句话说,人们的财富增加了,生活看起来越来越方便了,但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了。 因此,乔纳森提出了一天24小时365天,一周7天,也就是提供24小时服务的“24/7”现象。 24小时理念本质上为资本主义提供了新的财源“富矿”。 “金钱和美好的生活”也指出“过去36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这种成长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幸福。” 过度的物质诉求,反而使人们疲惫不堪,难以自己摆脱。
很多人知道,现有手机的功能早就过剩了,有在手机被抛弃之前一次也不能使用的功能。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热衷于追赶手机的激流。 很多人的房子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漂亮,还买了轿车,但我觉得要幸福就必须更加奋斗。 在美国,人们的基本诉求早就得到满足,但幸福指数因此与前一年相比没有上升。 不如说收入越高的人,上班时间越多。 发达国家的“过劳死”现象持续上升,包括精英集团在内的高收入“过劳死”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多年来,我们对成长充满了信心,“为什么在他(凯恩斯)发表其复印件的几乎一百年后,我们很多人还在辛苦工作呢? ”。
最让凯恩斯吃惊的可能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不丹。 根据联合国发表的世界人类快速发展报告,这个经济只不过是世界第140位的极不发达国家,其“幸福指数”居世界第8位,引起很多学者的反省,去研究。 “不丹现象”怎么看似乎都是凯恩斯对“乌托邦”的坚决否定。
成长不一定是幸福的“催化剂”
本书的两位作者认为凯恩斯的逻辑错误是定量地看待幸福,“人们对物质诉求总是满意的一天会到来”。 另外,当一点人“满意”的时候,其他不幸福的人可以利用经济持续增长的东风,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凯恩斯没有预见到,即使他眼里早就过得幸福了,依然是“贪婪”。
迅速发展总是千变万化,凯恩斯无法想象生产资料高度丰富,工作时间少也不一定是幸福的标志。 在机器人乃至智能时代的今天,许多人的上班时间看起来越来越少,社会经济可能也在增长,但人们不一定能从中分享增长成果。
但是,陷入凯恩斯式迷茫的不一定只有别人。 事实上,市场经济中的“主流价值观”和凯恩斯一样,对增长极为执着。 经济增长不仅是所有国家最重要的问题,而且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诞生以来,几乎全面授予了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
凯恩斯的“成长幸福论”有一定的历史时代背景。 在漫长历史的长河中,道德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如意咒”。 亚当·史密斯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本质上是经济快速发展中对道德规律的“混乱之反”。 所以凯恩斯说:“通过赚钱积累个人财富的机会,人类的危险本能可以被引导到比较无害的道路上,如果不能用这种方法满足,他们就会找到其他更残酷的处理方法,无视一切,个人的权力和权威,以及其他自己 这是历史上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的战争。
邀请人类道德进入经济增长当然是有用的,但增长并不是没有尽头的。 田地产量的增加迟早会达到极限,这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年来最大的烦恼。 人类的繁殖能力是无限的,但地球资源不能无限供给。 今天地球上的人口突破了70亿,养活了这么多人,将来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这又需要多少资源? 一个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过去被人类认为条件太差不适合生存的不毛之地,至今仍有人类征服的痕迹。 这没有说森林大砍伐,气候变暖,物种消失……
卢梭看到血,指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无助于提高人类的真正福利。 1974年,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在许多国家进行了关于幸福感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全面调查,回答说“可能不会”。 各种迹象表明我们夸大了增长对幸福的意义,夸张的阵营当然包括凯恩斯。
幸福可以学习林语堂的“半哲学”
越深入分析,就越明白幸福是心情,本来是变量,根据时间、地域、文化等因素而变化。 即使是同一个个体,不同时期的幸福感也可能不同。 不同环境下的人对幸福的评价标准也不同。
幸福本来就是哲学,很多时候和经济密切相关,但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幸福包括外在的内在。 外在的东西当然是物质的,内在的东西精神丰富。 当然,物质对经济增长是必不可少的。 精神层面取决于个人的感觉理念。 先哲庄子从“满意”的角度详细说明了幸福。 “满意者因利益而不累。 审查满意者失去不怕,内无修理者。 ”。 在《增广贤文》中,道理更朴素,“良田万左右,日食不过3升。 广厦万间,晚上睡眠不过是八尺”……简单来说,什么事都是完全无缺的,不需要满足常乐,根据情况,遗憾是幸福的文案之一。
叙述生活哲学长短的林语堂在读了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半歌》后解释说:“名字半隐半显,经济适度宽裕,生活自由,完全无忧的时候,人类精神最快乐,最成功。” 不要特别提到。 林语堂《生活艺术》自1937年在美国出版以来,占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52周,陆续再版了40多次。 藏书中毒的凯恩斯当年读过吗? 林语堂从生活的角度描述幸福的内涵,实际上也折射出他对经济的追求是合适的,合适的,在老庄说的“满足”。
两位作者说,既然经济增长是为了造福人类,就有必要明确“幸福”的内涵。 因此,本书概述了七大美好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健康、安全、尊重、个性、与自然和谐、友谊、休闲。 仔细品味这七个因素,作者可能会消除长期成长为幸福值的重要意义,将“幸福”降到个人内部精神需求的水平。 既然强调“知足”,怎么看都有林语堂的“半哲学”的味道。 当然,“金钱和美好的生活”并不简单地拒绝经济增长,只是努力阐述一个道理。 你是否幸福不是来自外在物质的过度丰富,而是来自你对个人环境的满意度,而不是来自别人的羡慕和追忆。
确实,有什么比你自己觉得幸福更幸福的东西吗?
标题:【何以我们的幸福感没能与财富同步增长读《金钱与好的生活》】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