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10字,读完约13分钟

《柳如是别传》是集诗、小说、传记和学术考证于一体的著作,以和谐的整体,到处体现陈寅恪的良好用心,是陈寅恪晚年一切才能的集中表现。

谢泳县

陈寅恪阅览小说史

陈寅恪的叙述中,关于中国古老小说,最多提到的是《红楼梦》和《儿童英雄传》,相关论述,刘梦溪、刘克敌和笔者有专文论述,这里不奢侈。

陈寅恪特别喜欢读小说,《关于再生缘》一开始,陈寅恪就小说说“鄙人也拿寓言”,特别提到了林译小说(《寒柳堂集》,第67页)。 本论文引用的陈著都是三联书店2009年版的《陈寅恪集》。

1944年10月3日,陈寅恪在给傅斯年的信中说:“我知道有西北之行……这一行既没有陆嘉之功,也没有英生的能力,可以认为是多九公、林海外的游耳。 ”。 多公林之洋是乘《镜花缘》出国旅行的人物。 陈寅恪凭空写的,可以看出他对小说《镜花缘》非常了解。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1945年,陈寅恪在病中,吴宓在《借的张恨水小说《天河配》中送寅恪》(《吴宓日记》,第9卷,395页,三联书店,1999年)。 。 同年夏天,陈寅恪有一首诗《乙酉七七日水浒新传适有客述近事感赋》。 《水浒新传》是张恨水1940年初在重庆创作的长篇小说,陈寅恪向张恨水的小说证明了它很有趣。 陈寅恪的女儿想起了“父亲欣赏张恨水的小说,感受他的叙述,生活气息浓厚,特别是老京的风貌,社会的百态,描绘得细致生动”。 (陈流求等《喜悦也同愁》,第184页,三联书店,年)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1945年秋冬两个赛季,陈寅恪在英国赠熊式英语小说《天桥》后,写过七绝二首、七律一首。 第一篇七绝的第一句《海外熊林各自开场》证明陈寅恪,精通林语堂的小说(《诗集》,54-55页)。

陈寅恪进行终身文史研究,文体极为沉重,对文体的敏感性和自觉是陈寅恪学术中的重要关节(《寒柳堂集》,第68页)。 他对中国小说感情的表现方法,特别是男女的爱情表现和文化的关系,也极为注意。 陈寅恪说:“我的国文学,礼法上一直很客气,所以很少说男女之间的关系,但正式男女关系的夫妇,并没有特别参与。 建立闺房燕昵的情意、家庭米盐琐事,恐怕文章上没有记载,只是笼统的话,概括地说。 之后来到沈三白浮生六记的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但那个时代已经接近现在。 ”(《元白纸条证稿》,第103页)这一讨论表明陈寅恪熟读《浮生六记》,高度评价了该叙利亚私房私情的表现方法。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在《柳如是别传》《吉利》中,陈寅恪慨叹道:“寅恪衰弱多年,钩索沈隐,延历岁时,久违地看不到下一首诸诗,暮牙着书的难度就是这样的,斯乃是再生缘的例子,不像花月痕的身体。” (《柳如是别传》,第4页)关于以清朝妓女为主人公的小说《花月痕》,充分证明了陈寅恪对清代小说的熟悉。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1957年5月,陈寅恪在《丁酉首夏赞剧团到来演唱牡丹对药梁祝因缘戏剧问题一诗》《金楼玉茜了一生》后,发表了《多年来颇喜小说戏曲》(《诗集》,126页)、《年来从事着述,除此之外,还用一点小说的语言打发日子》(《柳如》 小说在陈寅恪的晚年先听体裁,说明陈寅恪从少年到晚年,对小说的乐趣一直不减。 但是,在陈寅恪小说的阅览史上,中国现代小说中,现在看到的史料只是读了张恨水、林语堂、熊式一的长篇小说,这些长篇小说大致是普遍认为的通俗小说,是在《五四》以后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小说。 陈寅恪少年时代与哥哥陈衡恪在日本学习认识鲁迅,后来鲁迅翻译成《域外小说集》寄给陈寅恪(顾农、《陈寅恪与鲁迅》、《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5期)。 嘲笑常识,乐于阅读小说的陈寅恪必须对应新文学运动以来产生的小说,但没有提到陈寅恪文案。 这种提及可能表明陈寅恪的态度,但这种态度可能认为我个人的推测大致是否定的评价,也就是说陈寅恪认为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小说的创作没有产生特别好的作品。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陈寅恪的小说观

陈寅恪认为林译小说结构精密。 也就是说,以henry rider haggard小说为例。 陈寅恪说:“哈加德者,文学地位在英语中,并不高尚。 着述小说传入中国后,当时桐城派古文名家林敬庐深赏其文,更具历史意义。 会读英语的人,像出轨。 其实琴南受古文义法的熏陶,非常了解结构的必要性,我国的长篇小说,这个缺点最明显,也是以往文学名家的轻小说。 另外,(桐城名家吴真挚甫序严格翻译天演论,说文有三害,小说就是其中之一。 文选名家王壬秋的贱韩退之、侯朝宗的文,说它和小说一样)。 一旦看了哈氏小说,结构精密,令人惊叹,与平日最受崇拜的司马子长相比。 ”。 (《寒柳堂集》,第67页)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这场讨论表明陈寅恪对中国长篇小说的结构非常敏感。 陈寅恪还说:“综合看我国文学作品的句子,是一首诗,其间的结构组织,出自名家之手,非常精密,有系统。 但是,如果是收集多句多诗而成的巨大制造,即使来自名家之手,也可以提取很多无系统或各自独立的单一诗文,汇总成一个耳朵……关于我国小说,其结构远远不及西方小说的精密。 欧洲小说没有翻译成中文以前,水浒传、石头记、儒林外史等小说,其结构非常不可思议。 出生的天才卓越,为什么到这里来? 总之,藤蔓没有系统。 在我国的作品中,如果是短篇,作者的精力还可以考虑。 复印剪得也很整齐。 如果是长篇巨制的话,文案就超过几十百万词,就像弹词的身体,要求有要点的中心,要求结构上不夹杂骏枝等疾病的作品,必须以寅恪闻名,再生缘作为弹词中的第一本。 ”。 (《寒柳堂集》,第67页)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陈寅恪察觉到中国长篇小说结构的弱点,建立在他对中国文学语言的基本评价上。 陈寅恪一直认为中国文学与其他世界各国文学最大的区别是中国文学的“骏语俣语与音韵平仄的合作”。 “对偶的句子,经常分成两部分,中间思想的脉络不能贯通。 因为长篇、非长篇,其中理事多而杂者,其缺点最明显,不及骈文散文,最大的原因在于此”(《寒柳堂集》,第67页)。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历史学家陈寅恪不仅喜欢《诗证史》,尤其喜欢《小说证史》。 杨玉环入宫事实的考证,崔莺的身世以及《虢莺客传》是唐太宗等人(《读书杂记二集》,277页),《论再生缘》的考证中多采用《红楼梦》《英雄传》的史料他早年研究佛经的翻译文学,《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的发展》 陈寅恪对小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有非常清楚的自觉认知。 他在讲《太平广记》的史料时说:“小说也很有参考价值。 虽然是没有个性的真相,但因为是有通性的真相”。 (《讲义和杂稿》,492页)陈寅恪认为“共性真相”其实和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小说时的名言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恩格斯说。 “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所有历史。 我从这里学到的,再到经济细节,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更多。 ”。 (《马恩选集》,第四卷,68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巴尔扎克小说在时代反映的真实性是陈寅恪所说的“共性真相”,即时代精神的正确把握。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陈寅恪一生只写了一个专门讨论中国小说的复印件,但他关于中国小说描述方法的注意分散在很多学术论文中。 这些对中国小说的片语随处体现了陈寅恪对小说文体的深刻认识。 他认为小说人物一定要详细描写,不可避免地繁琐。 陈寅恪说:“丈夫长于麻烦的语言,描写某个时代人物的妆容,是小说名人。 后世的小说,每当重要人物登场,都要详述其服装,也有犹大的义。 ”(《元白纸条》,第96页)这个评价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陈寅恪还指出,中国小说不擅长叙述正式男女关系,第一是“礼法上客气的理由……对正式男女关系的夫妇者,没有特别参与。 建立闺房燕昵的情意、家庭米盐琐事,恐怕文章上没有记载,只是笼统的语言,概括地说。 ”。 (《元白纸条证稿》,第103页)这个注意相当细致,在研究中国小说时特别值得观察,可以站在这个立场上切入,注意中国小说描述方法的很多特征。 在陈寅恪的小说观中,正式的男女关系和不伦私情正是小说中最值得详述的地方。 他评价元稷追悼诗时,对元稷的叙事才能说:“微薄的天才。 笔调极其细致。 非正式男女之间的关系就像黄莺的因缘,详细来说是真正的诗传,但可以推卸正式男女之间的关系就像韦氏,叙述其情,写其事,怀着悲伤之情,成为古今追悼的死诗的一体绝唱。 其实,特别是由写小说的详细天才引起的,非常不偶然。 ”。 (《元白纸条证稿》,第103页)陈寅恪认为,小说描述中最重要的是作者的“详细”才能。 陈寅恪还指出,元稻用古文试制成功了小说。 《莺歌传》是自序之文,因为有真相。 韩越《毛颖传》纯粹是一支游戏笔,其感动程度应该本来就不同。 陈寅恪总结说:“丈夫小说详细,韩国做过简。” (《元白纸条证稿》,第119页)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陈寅恪早年写了《韩越和唐代小说》,他敏锐的注意是唐代贞元时代是古文的黄金时代,也是小说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代小说最明显的优点之一是“驳杂”。 这是因为“唐代小说的取材实际上包含了很多神鬼故事和夫人世界罕见的异闻”(《讲义和杂稿》,第441页)。 这个评价同样可以理解为陈寅恪对小说主题素材来源的见解。 现代小说家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人鬼异闻交织的写法,其实中国小说的起源包括这样的记述思维。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陈寅恪学术论文中最常引用的笔记是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关于唐代举子《温卷》的记述(《元白纸条证稿》,第2页)。 所谓“温卷”,就是在举子考试之前把自己写的文件献给今世的胜流,寻求他们的理解。 这些举子为了让名人理解自己多方面的创作才能,经常在一篇文案中采用很多文体。 “这些句子都具备身体,可以看到历史学家、诗笔和讨论”。 陈寅恪是这样评价的,唐代小说始于贞元、元和世,与古文运动实际同时间,是当时最好的小说作者,也就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这个唐代贞元、元和间的小说,因为是新的文体,所以一个人不流行的当时,更辗转的是后来被模仿,和唐代古文一样的来源,是同样的体制。 陈寅恪对文体变革的基本评价是以文体符合当时的情节接受为基本趋势。 他指出了佛经的翻译,其偈赞在六朝时大致以五言为体,唐以后多改为七言。 陈寅恪说:“盖吾国的语言副本逐渐由缩短变长烦,宗教普及,符合当时情节方便,这也有人不细论。” (《关于再生边缘》,第71页)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每个文体变革都有现实的原因,陈寅恪对文体变革敏感,观察到文体变革的现实原因和文体变革适合接受是基本趋势,否则得不到实际的传播效果,他后来论述韩越文学的贡献时,文体 因为文体变革的实际动因来自于改变僵化的现成文体,即所谓的官方副本。 文体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现实接受习性。 这也是陈寅恪研究元白诗时为什么必须首先理解当时的文体关系和文人关系的理由呢? 陈寅恪说:“小说的句子应该防备大众。 莺歌传中忍情的说法,即议论,是真等诗,即诗笔,叙述离合悲欢,即所谓史才,也是那天的小说文必须防备的人。 》(《元白纸条证稿》,第120页)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陈寅恪创造了自己的文体

陈寅恪是个创造性的史学家,既然对小说文体有这么清楚的认识,他会不会在自己的史学著作中尝试文体创新呢? 我想有那样的可能性。 陈寅恪认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巨子用古文试制成功,但后来的官方复印件还是以骏体为正宗。 为了能看出文体变革的难度,他经常评价文体变革的成功。 陈寅恪说:“就改革当时的官方文案的一端而言,昌黎失败了,毫无疑问会取得微小的成功。” (《元白纸条证稿》,第120页)这一评价证明陈寅恪适合对小说文体产生更大的影响。 陈寅恪认为古今创造性作家总是追求文体变革。 他在白居易的新乐府,用毛诗、乐府古诗和杜诗体制改善了当时的民间流行歌谣,实际上贞元、元和时代古文运动的巨子,如韩越、元稻用太史公书、左氏春秋的文体试制了毛颖传、石鼎连句诗序、莺歌传等小说的传说,并拥有它 不同的是,在文备众体小说的范围内,是纯粹的诗歌行业。 陈寅恪认为,白居易的新乐府是扩张当时的古文运动推荐为诗的,白居易的追求是“以改良当日民间口头流行的俗曲为职务杂志,与陈李达改革齐梁以来学者报所描摹的诗句相比,标榜者很大。 其价值和影响更高。 这是我国中古文学史上的一个大问题,古文运动本用古文试制成功了小说”(《元白纸条证稿》,第120页)。 陈寅恪的注意是“古文家用古文试制小说成功”,因为“古文最应该制作小说”(《元白纸条证稿》,第3页)。

【《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陈寅恪晚年写的《柳如是别传》,被学术界认为是晚年最重要的学术着作。 但是,本书的文体追求似乎没有引起研究者的特别观察。 书与通常的学术着作体例大不相同,明显的优势是着作中夹着很多陈寅恪的古诗。 但是,考证金柳的诗,不要忘记经常夹着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也有笔墨。 我们可以评价陈寅恪是小说笔法虚构的细节。 这可能就是陈寅恪自己说的“突然的和谐,文也是历史”。

标题:【《柳如是别传》可当小说读】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