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58字,读完约11分钟

中文名:胡舒立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国籍:中国职务:财新传媒总出生日期:1953年单位:财新传媒人物简介

胡舒立,女性,祖籍上虞丰惠,母亲从事过情报事业,担任过《工人日报》。 可以说,胡舒立的血液中流动着情报业者特有的基因。 祖父是胡仲持,著名乡贤,信息出版界的大前辈,大祖父是著名乡贤,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胡慈之,是我国信息出版界的开拓者。

【财经人物百科:胡舒立】

个体履历1982年,胡舒立毕业进入《工人日报》国内部担任记者。第一篇有影响很大的报道是在1985年,关于河北省华北油田的揭露性报道。1985年,胡舒立被派往厦门做驻站记者。1985年,应美国一家民间机构--世界信息研究所的邀请,在美国进行为期5个月的访问,让胡舒立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又一次发生了转变。1987年8月,胡舒立拒绝了在洛杉矶一家报纸的从业机会,回国后写成《美国报业见闻》一书并在1991年出版。1992年,胡舒立从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部主任。1994年,胡舒立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学习。选择研读快速发展经济学。1995年,她获得外国记者中心(cofj)颁发的“杰出信息记者奖”。1998年,《财经》创刊,胡舒立任主编。2009年11月,从《财经》杂志辞职。2009年12月18日,开始担任中山大学传递与设计学院院长。2009年12月30日,《新世纪周刊》总,并被中国(海南)改革快速发展研究院聘为兼职高级研究员。2009年12月,胡舒立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2009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年5月,胡舒立获评中国证券市场20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最具影响很大财经传媒人”。年12月,胡舒立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年1月,胡舒立获评中国传媒年会“2001-中国传媒贡献人物”。年4月,财新传媒总胡舒立获评美国《时代》周刊年全球最具影响很大人物100强。《时代》周刊称,胡舒立13年前创办《财经》,一年多前再创财新传媒,并将其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杰出信息报道的典范”。年4月,《舒立注意:中国十年之真问题》入选“中国图书势力榜”。年,荣获“星云真善美信息传递奖”。年,荣获由密苏里大学信息学院颁发的“密苏里信息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 年,入选“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

【财经人物百科:胡舒立】

人物生平知青生活 胡舒立少女时代曾在山西农村插过队,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使这位既是农民又是战士的少女过早地开始独立,在她身上丝毫没有以前传下来知识分子常有的迂腐和清高,有的是“社会平等意识”和对社会生活底蕴细致入微的注意力。

【财经人物百科:胡舒立】

大学学习 1978年高考,她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正逢重建中国人民大学,学校特别从考入北大中文系的学生中挑选出一批优秀生,而胡舒立正是其中一位。这样一来,她阴差阳错地从中文调入信息,成了她一次别无选择的选择。 她的信息勇气一下子为世人注目。后来通过她的努力,在业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接触中不乏商界名人,开始有人正式或开玩笑邀她下海,甚至提出职位安排。但胡舒立没有动心。她说:“一个体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我还是干信息吧!”

【财经人物百科:胡舒立】

从业经历 1982年胡舒立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到《工人日报》当记者;1985年,美国一家民间机构---世界信息研究所邀请她,到美国进行为期5个月的访问;1987年的8月胡舒立拒绝了在洛杉矶一家报纸的从业机会,回国。 “世界信息研究所”全称叫world press institute,简称wpi,至今已经有48年历史,到2008年一共邀请过94个国家共500人到美国“访问”,中国至今除胡舒立外,还有一个叫吴昌华的女士1993年“受邀访问”过,吴昌华现任由汇丰银行等40多个国际“民间组织”发起的“非政府机构”世界气候机关中国区的总裁。 按照这个“民间机构”的受邀标准,申请者必需提交五方面材料来说明自己具有潜在的领导能力;1.五年以上全职信息从业经历;2.流利的英语;3.几篇发表的文案;4.三封推荐函;5.三个以上的从业范本。 胡舒立1992年从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部主任;1993年,胡舒立赴美国华盛顿接 受外国记者中心(cofj)的专业培训;1994年胡舒立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作为期一年的学习,研读快速发展经济学;1995年他获得cofj颁发的“杰出信息 记者奖”;1998年《财经》创刊,胡舒立任主编;2001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50位“亚洲之星”之一;2004年美国世界hr实验室评价她为 “中国最具价值的财经记者”。 2009年11月9日,《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正式向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联办)提交辞呈。 2009年底,财新传媒成立,胡舒立出任总。 2009年12月18日胡舒立正式出任中山大学传递学院院长一职。 2009年12月胡舒立已经被“海改院”聘为《新世纪周刊》总,并且被聘为“海改院”高级研究员。

【财经人物百科:胡舒立】

成就荣誉揭露“基金黑幕” 她多次刊发黑幕报道,由于《财经》确立了“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发表的报道又锋芒毕露,从而引起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并且《财经》杂志也一夜成名,胡舒立也因为此被《商业周刊》冠以证券界“中国最危险的女人”。 比较著名的报道有:“基金黑幕”报道、“银广厦事情”报道等。此前美国的《商务周刊》评50位“亚洲之星”中,中国女性占6人,其中一位就是胡舒立。 1987年,胡舒立获得美国事情信息研究所(wpi)奖学金,赴美国做了历时4个月的采访,她的足迹踏遍了美国25个州,40多家城市。 1992年,胡舒立离开了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部主任。她告别了党报,选择了一个能对经济发言的小舞台,成为“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 1998年4月,胡舒立创办了《财经》杂志,自己担任了杂志主编。《谁控制了冯明昌?》、《成败陈久霖》、《琼民源》、《君安震荡》等一篇篇报道相继问世。这些文案不但以其调查之缜密、叙述之简洁而为世人刮目相看,更令人叹服的是报道揭露了中国股市界的黑幕,尖锐地批评了证券市场哪些丑恶的现象。 为此,围绕中国股市的一场大辩论席卷而来。胡舒立又在《财经》推出了《庄家吕梁》等力作,揭露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劣迹,这场辩论的结果:促使高层痛下决心整肃证券市场的违规行为。

【财经人物百科:胡舒立】

评论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任何道理都不可能凌驾于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的大体上之上,而在三“公”之中,“公开”居于首位在10月份的中国财经界,众说纷纭、 而且持续至今仍为舆论重大热点的事情,竟是本刊10月号的封面文案《基金黑幕》。这是笔者事前不曾逆料的。由于各种议论中屡屡议及《财经》该不该刊登这样 的报道,事涉公众有没有权利知道已经被某项研究说明的事实,就有一点看法需要谈一谈。 这牵涉到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亦即在金融市场上媒体的批评权和公众的知情权究竟应当被置于何种地位。 一种相当普遍的、似乎也算“善意”的看法认为,报道披露的事实在业内当然存在,“黑幕”比起真实情况还不算很黑,但中国的市场现实只能如此,《财经》硬将之 揭出来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基金毕竟是市场上的新生力量,于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有诸多进步意义,其纵使有缺点也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至多不过是 “三七开”,为什么发表这样的报道使之“信誉扫地”呢? 还有一种看法与上述有相似之处,但更尖锐更决绝,是坚定地认为基金业成就昭然、不容否定亦不容“误导”的。由此推理,《财经》的报道自然就是恶意之至了。 这样的说法乍听来相当铿锵,因为其立论的基础都是在谈基金于中国证券业健康成长之大局。但认真推想,却又发现并不很通顺。比如, 基金业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固然是很了不起的事件,就像证券市场本身的存在和快速发展是很了不起的事件,但有什么理由认为,媒体之于市场的批评权、公众之于市场的知情 权就是相对次要的事件呢?而且,就算已揭示的黑幕还不算很黑,或按另一种极端的说法,基金业成就昭然,为什么媒体就不能让公众得知一份研究报告所披露的、 或许让人不愉快的重大事实呢?--重复一遍,这份报告出自专业人员之手,其文案是对22家新基金在上海交易所大宗交易行为半年跟踪研究的定量拆析。人们常说,世界上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大道理可以管住小道理。这可能就是《财经》有关基金的报道刊出后,一点反对的看法大言炎炎,拼命想讲出一点大道理的原因。由于资本市场上新闻不对称性的 优势,公开性的实现即使在成熟市场环境中也相当困难。因为此,公开性这一最基本的大体上,本是不可动摇的。媒体的批评权与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公开性的保证,其重 要地位必然地优于市场上某一好处集团自赋或他赋的“历史使命”。如果一定要援引国际惯例或“公理”,这才是无可置疑的公理。 今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成立十周年,《财经》已经陆续刊登了一批第一代证券人回首当年的文案。从这些第一手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很深刻地体会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创业艰辛,也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个新生市场上种种缺陷不太容易以不使。然而,十年的里程并不算短暂,在急速转型的中国尤其如此。如果说十年来的市场成长本来就伴随着媒体监督的强化过程,那么在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年的今天,就更没有理由对于媒体的批评权提出任何质疑。 读10月中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接受三大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实录,观察到周主席站在监管层的立场,也在进行各种比较。周主席认为监管层对于融资者和投资者,保护投资者更为重要;对于大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保护中小投资者更为重要。基于此,周主席再次强调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不论怎么,管理层这种鲜明的看法对于媒体行使自身的批评权、维护公众的知情权,是一种很大的支持。可以想知,《财经》的《基金黑幕》其实只是走出了必要的一步。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市场的成长与成熟,中国的证券记者们在信息监督方面定会有越来越多更大的作为。

【财经人物百科:胡舒立】

《财经》大事记1998《财经》创刊200010月号刊出封面文案“基金黑幕”,在资本市场引起强烈反响。2001《财经》刊出“股市忧思录”、“庄家吕梁”、“谁在操纵亿安科技”、“银广夏陷阱”等要点报道。2002《财经》“谁来接管银行”、“开平之劫”、“贷款黑洞”、“接管深快速发展”、“东亚:银行涅盘”等一系列封面文案引发轰动。2003《财经》凭借sars系列调查报道,获“2003年度杰出国际调查信息奖”荣誉提名奖。“周正毅兴衰”、“卢万里案真相”、“马招德卖官链”等文案,标志着《财经》将触角伸向反腐行业。2004以“矿难探源”为起点,《财经》杂志在每年的最后一期推出“年度特别话题”。2005从对“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等深度报道开始,《财经》全面关注中国的环境与科技问题。20068月,封面文案“上海社保:危险的投资”刊出,在国内媒体中率先全面揭开了上海社保大规模投资背后交织的权力寻租“灰幕”。2007“谁的鲁能”、“内部人关国亮”等封面文案,表达了《财经》对“灰色地带”的关注,并引发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调查解决。200911月9日,《财经》杂志创立人胡舒立辞职,副总戴小京辞职,担任总经理,并且任命杨浪为副总。此前,《财经》杂志的采编团队60多人已离开。

标题:【财经人物百科:胡舒立】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