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08字,读完约23分钟

中学时代的马以鑫

1965年12月3日《文汇报》发表了林丙义评姚文元文案

1965年12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姚全兴的复印件

引起文祸时的姚全兴

1966年10月,文革初期的林丙义

1966年文革开始时,中学生马鑫在北京大串联,在天安门广场参加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活动

1966年姚全兴(左)至北京串联

左起:姚全兴,林丙义,马以鑫(图/雍和)

半夜,姚全兴醒了,浑身是汗。 他扭动胳膊,确信自己又做了一个梦。 梦里是分批的场面,满墙都是批评他的大报纸,有大标语,无数手臂挥动,口号声震耳欲聋

47年,每隔一两个月,他就被这梦中的恶兽追赶,撕裂。 这两三年,做梦的次数好像增加了。

老人说,人老了,做的梦都是年轻时的事。 林丙义上海话里夹杂着福建口音。 在他的梦里,满墙的大报纸,又是一张报纸,吓了一跳。

报纸? 是的,报纸,报纸又有复印件了。

噩梦始于47年前,那一年姚全兴23岁,林炳义28岁,马以鑫15岁。

那一年,那一个月

1965年11月10日,马以鑫记得很清楚。 在学校的新闻栏里看到了姚文元签名的复印件“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他是敬业中学的高中生,平日爱文学和文艺,关心社会动态。 读了,脑子里冒出两个问号,海瑞到底是好人坏人吗? 在我的印象中海瑞是有名的,有影响力的清官,老百姓一直爱着。 其次,我们今天看海瑞的戏到底要学什么?

【海瑞之祸】

他去了读书室,又仔细阅读了文案。 星期天,他去上海图书馆找相关的历史剧,吴晗的复印件和剧本,看了很久,觉得复印件和实际距离太大了。 他用五张活版纸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心情,把复印件发给《文汇报》,在马捷上签名,附上信。

【海瑞之祸】

同志,我是中学生。 我喜欢文学。 我喜欢读你们的报纸。 看了姚文元的复印件想了一会儿。 我现在正在写复印件。 也许错了,但这是我的想法。

四天后,班主任找到了他,“文汇报”来电话,说下课后让他去报社。 她,你写了什么复印件? 我说要反驳姚文元的观点。 她惊讶地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马以鑫坐电车去了位于圆明园路的报社。 一个头发白的老人在等他,手里拿着几张用红铅笔画了多条横线的纸。 他是时任《文汇报》主编的陈虞孙。 他先问我怎么写这个复印件。 再问我父母的状况,读书的状况。 对话结束的时候,他说文案还没有击中要害,观点参差不齐,但他们打算使用,让他回去重新安排时间。

【海瑞之祸】

在回家的路上,兴奋之后,悔恨涌上心头。 第一感觉大致做了傻事,姚文元有什么可能错了? 第二,班里的反应,从老师的表情中意识到不太奇怪,他们似乎有点不屑。 我真的很害怕。

他还有历史经验。 小学的时候,有个叫巩的数学老师,教得很好。 有一天,学校不允许他给我们上课。 他被右派,被分配打扫厕所。 在学校他完全孤立了。

马以鑫认为自己太暴露了,他不得不陈主编不听他要害的指示,把稿子改成谦虚态度的网友来信,主张自己只是中学生,好好学习云云。

第二天早上,他把修改过的原稿送到了报社。 其间,他在附近的南京东路转了一圈,发现新华书店姚文元的单行本出版了。 是绿色的封面。 他暗中修改了复印件!

11月30日上午2节课后,隔壁同学对他说:“马捷是你吗? 你的复印件出来了! 他直奔三楼看报纸栏,在《文报告》第四版上看到了一行整段的标题:讨论《海瑞罢官》问题(1),下面有他的原文《海瑞罢官》。 他马上给老师打电话给报社,询问如何使用原稿。 那里只有四句话。 我们需要。

【海瑞之祸】

突然,马以鑫成了名人,全校师生都在议论这件事。 年末,他从报社收到了10多本稿费的书,有《马恩论艺术》的上下卷、《毛主席论文艺》、《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心得》等。

12月16日,在《光明日报》上看到自己的复印件时,姚全兴的头嗡嗡响后,有什么麻烦吗? 当然,小的不安被越来越多的兴奋和狂喜淹没了。 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复印件印在报纸上,整整占了半版!

姚全兴当时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函授教育班的学生。 11月15日,他从《文汇报》上读到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案后,以为不是这样,觉得姚太霸道,不讲道理。

上课时,历史系老师王家范也谈了姚文元的复印件。 他说:“吴晗不一定错,姚文元不一定错。 你们如果有意思的话,可以写复印件表达自己的意见。 当时报纸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受到激励的姚全兴自信地写道,不能用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评价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他说:“(姚文元)用形而上学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必然把其他没有联系的东西随便拉,进行了机械的类比。 我想剧本里写着退田,平冤狱。 也就是说,希望你学习退田,平冤狱。 按照这样奇怪的逻辑进行文艺评论的话,写李自成起义的戏是让我们学习起义吗?

【海瑞之祸】

中学教师林丙义担心自己扫了发给《文汇报》的复印件时,发表姚文元同志的复印件,是为了展开百家争鸣,通过讨论,明确了《海瑞罢官》这部戏及其提出的一系列大体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这使他振作了十多天自己响应党中央的二百方针,发表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林丙义被引入了这场辩论。 他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被分配时,他的老师、著名学者周谷城鼓励他在单位继续求学。 11月下旬,《文汇报》记者周国荣去虹口中学为老师们举办了一个关于“海瑞罢官”的座谈会。 周表:欢迎大家发表不同意见,可以和姚文元讨论,展开学术讨论。 在他的诱惑下,林丙义先说自己的不同看法,另一位历史教师也发了言,为吴晗辩解了一点。

【海瑞之祸】

几天后,周记者出现在虹口中学,请他们俩就以前的观点写一份复印件。 林丙义答应试试,但心里担心得很多。

一个原因是1957年有反右,对灾难脱口而出的印象很深。 二是60年代前期,文艺界“李慧娘”、“早春2月”,哲学界的批评合二为一,史学界批评资产阶级史观等,感觉意识形态行业的斗争很激烈。 姚文元是大批评中有名的左派。 写文案和他讨论要慎重考虑。

【海瑞之祸】

举手不定,他找了自己信任的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书记说应记者的要求写吧。 他还咨询了大学同学沙健,沙健也支持他写作。 当时我们有这样的想法:社会上的大批评对象是代表人物,我们中学的教师还不能成为批评对象。

在写复印件的时候,他给周国荣打电话再次确认了合同的主题,对方回答说“写不同的意见”。 之后,周国荣每天都打电话来催促。

定稿后林丙义犹豫不决,到了第二天傍晚才通知周。 晚上12点,周骑摩托车赶到虹口中学,取出原稿。 这是汽车、摩托车罕见的20世纪60年代罕见的行动这个周姓记者后来在文革期间训斥上海滩的人物,1967年1月暴风雨后成为《文汇报》三个造反派的头之一。

【海瑞之祸】

林丙义从史证和推理的做法上与姚文元进行了讨论。 他反对姚氏明朝退田,平冤罪等同于单干风,反案风,认为两者不太能模仿,两者性质不同,历史条件也不同。 他也反对姚文元复印件的基本观点,海瑞让乡官退出田地,实际上保护了中小地主和富农的利益。

【海瑞之祸】

普通中学教师当然不知道顶尖的风云,他单纯地认为这是学术问题。 他不知道另一个身体也被风浪卷走了他的大学教师朱永嘉。 由于“海瑞罢官”,研究明史的复旦青年教师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之后,在姚文元的水平上,也有人评价绝对写不出“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朱后来成为上海创作组的负责人,成为四人组的重要成员之一。

【海瑞之祸】

发生波折

12月15日,签名强烈的松树复印件“欢迎破门”出现在《文报告》中,点名批评林丙义,主要比较了他提出的太难比较的观点。

林丙义开始恐慌,他隐约感到这多家报纸转载的复印件有翻译。 他给《文报告》公司写信承认自己提出的不太能模仿是错误的,但依然重复自己的其他观点。

三个多月后,《文报告》又和伍丁签名的复印件《为谁伪装? ”,引用林丙义的一节,提出如果在土地占有关系是区分封建社会阶级成分的重要尺度的立场上解体今天的地主富农,经济地位决定政治态度,他们大多下降到了贫农的角度。 最后给林丙义戴上一顶大帽子,他说他为失去生产资料的剥削者掩护,为他们伪装。

【海瑞之祸】

林丙义认为这份复印件全篇是错的。 然后,他认为对方戴的这顶大帽子只能把他逼得走投无路,背水而战。 他马上给记者周国荣打电话,告诉他准备写文案反驳。 周表表示要向上司报告他的意见。

1966年4月12日,林丙义为谁化妆了反驳复印件《关于经济地位的政治态度的评价》? ”寄给文汇报社。 他大量引用《毛选》、《列宁全集》、《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等着作的论点,引用土改时的政策文件,说明以前的观点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问题,旗帜鲜明、有道理。

【海瑞之祸】

石头沉入海中。 他曾经去报社找周国荣,问文案为什么没有发表,伍丁到底是谁。 答案都是三个字不知道。

根据叶永烈《姚文元传》的附录,姚文元从写《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到文革结束,一共发表了20篇复印件,除了部分会议的演说、祝辞,剩下18篇,其中2篇批评林丙义。 文革结束后,林丙义从参加上海写作小组的大学同学那里得知伍丁是姚文元。

【海瑞之祸】

认知问题

马以鑫也感觉到气氛在变化。

首先校长听他说话,问他写文案的理由和经过。 一夜之间,副校长苏渔溪上门,笑嘻嘻地说,让他好好吸取教训,不要太大压力。 之后,苏校长经常来他班,吃饭的时候也和他一起说话,好像没关系。 长期以来,他一直尽力保护我。

【海瑞之祸】

12月27日,吴晗的公开检查复印件公布后,苏校长特意安排了活动,让马以鑫商量该复印件的写法。 其实相当于让我公开探讨。 但是我不这么理解。 我是怎么喜欢文学的,又是怎么写这个复印件的? 有些不紧张,苏校长最后总结发言,同学们说应该吸取教训。 我们的教育方针必须培养红色的继承人。

【海瑞之祸】

压力越来越大,学校里同学当面嘲笑他。 马以鑫给陈总编写信说自己很痛苦,很后悔。 几天后,他收到了一封写有文报社大赤字的信。 里面有几行毛笔文字。

鑫先生,我在你的来信中收到了。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你是认知问题。 但是,如果你能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改正它,对你不一定有好处。 陈虞孙。

但是请把这封信交给你们学校的领导读。

班主任马上把信拿走了。 这封信大大保护了他,之后压力减轻了。

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成立了中央文革集团,文化大革命迅速开始。

六月初,敬业中学的大字报已经铺天盖地。 马以鑫发现,其中反对姚文元,恶意攻击姚文元,反姚急先锋,修正主义苗子等,很多是学校领导包庇他,纵容他。

8月,学校出现红卫兵,分裂成两大阵营。 他开始逍遥派,去各大学看大报。 他还偷偷躲进文汇报社,满墙大字报,被揭露陈虞孙授意马以鑫写了反动复印件,读了取马捷笔名的人。 看着哭着笑着,戴着围袋戴着帽子的陈虞孙,好像在打扫厕所。 他连招呼都没打就一溜烟地跑了。

【海瑞之祸】

有一天,他被学校的红卫兵命令去学校参加文化大革命。 回到校园,有两个战斗小组递给了毛主席语录卡。 他也办了语录卡,抄了两个故事交给两队红卫兵。 傍晚正要回家,突然有人大喊:马以鑫,你回不去了! 他被40多人包围,其中一名红卫兵命令他坐下,一个声音大声喊叫:马鑫,要老实坦白你的反革命犯罪。

【海瑞之祸】

他傻了,很快就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有人啪的一声把两张卡落在地上,是他做的。 你还没说实话,你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态度! 这是感情问题还是角度问题?

其实上纲的话,他就犯了严重的罪行! 马以鑫想起了这一幕,引起了当时有点恶意的第一反应:看着对方,夸张地弯下腰,伸出双手仔细地捡起地上的语录卡,拿在手里详细地看着他,毛主席头像背景外的金光被他切得有点粗糙。

【海瑞之祸】

闹着,两个女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别胡说,这怎么是反革命? 马以鑫没有剪在毛主席头上。 你们说起来那个背景是圆的还是不圆的? 红卫兵中有人开始和她们争吵,越来越多的人站在那里。

马以鑫感动得想哭。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她们的名字。 一个是沙基路,另一个是蒋璋。 我平时不怎么和她们俩接触,很少说话。 后来想起来很害怕。 如果不是那两个女学生,事件就不会结束,无论如何要让你承认。 我一承认就结束了,直接被现行的反革命打了,报了公安局派出所。 那时我不会跟你说任何道理!

【海瑞之祸】

他难过的是,在反革命的呼喊中,感情最激烈,声音沙哑的也是两个女性,原来是和他关系很好的朋友,经常拉小提琴,偷《红楼梦》,彼此有着超越友谊的朦胧感情。 事实上,马捷的笔名也是其中之一提出的。 另一个是他第一次去文报社时,提醒我不要轻易放弃重复自己的意见。 她们怕把自己牵扯进来,和我划清界限吧。

【海瑞之祸】

后来,为了深入解析马以鑫的反动思想,两个红卫兵把他带回家提交了日记。 邻居看见了,以为马家被没收了。 幸运的是,他的日记是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没有闪光语言,没有反动言论,没有抓住问题。

这时,在北京西路的圣彼得教会,批评和自我批评大会也在激烈地进行。 姚全兴上台讨论,说自己一时冲动,没有好好考虑阶级斗争的问题,今后要吸取教训。

不久,他被要求说明自己的政治问题,推心置腹地在自己脸上抹黑。 他是编制外的函授教育学生,而且出身清白,因此避开了最初的武斗。 但是,我认为迟早秋天后会有算账的一天,我必须评价姚副本的性质,说清楚,明白。

1966年下半年,他乘着去北京的大连接,奔赴光明日报社。 一位叫乔的员工接待他说:“文案没错,但思想负担太大,根据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第16条,学生犯的是认知问题,认知变好了,积极改造,回到革命路线。 这实际上等于告诉我正确应对,接受改造,重生。

【海瑞之祸】

林丙义也是冷淡地度过了1966年的夏天。 虹口中学出了很多揭露他的大报纸,很多都与他的复印件有关。 他写大字报反击,大意是他“关于经济地位的政治态度的评价”为谁伪装的? 》拥护毛泽东思想,质问为什么没有发表《文汇报》,伍丁到底是谁。 这篇大字报的稿子被红卫兵抄了下来,后来成了他的罪状之一。

【海瑞之祸】

不久北京红卫兵来上海煽情点火。 来虹口中学的是以前的毕业生,煽动林丙义造反。 在他们的影响下,另外为了自保,林丙义开始接近红卫兵组织。

从北京串联回到上海后,他参加了学校的教工造反队,成为了前列之一。 到1967年,他成为区革命委员会教育卫生小组的核心小组成员。 区规划了新的中学,他被任命为建设集团的第一成员,之后也是新学校的指导成员。

1968年1月晚,一群来自虹口中学的红卫兵围着林丙义宿舍,抄写了他大学时代留下的学习笔记和包括大量资料摘录在内的所有复印件。 后来,他被撤去了所有职务,接受了审查和批评。 罪是向无产阶级司令部,大右派开枪。

四人组崩溃后,他从虹口中学的教师那里了解了一些内情:当时虹口中学的一个学生被派往市里参加工作。 有一次,张春桥和他们座谈,得知这个学生来自虹口中学,即林丙义的情况。 不久,当时的市委书记徐景贤在一次会议上对他进行了点名攻击。 所以,红卫兵这次突然袭击是有背景的。 林丙义推断。

【海瑞之祸】

有很多黄色的花

不安中,马以鑫等人等待着1968年末的高中毕业分配。 他妈妈参加了街革命委员会的上山下乡动员事业,劝他去黑龙江。 当时,从知青到黑龙江有两个选择兵团和农场。 他觉得以自己的身份去兵团可能很麻烦而去了嫩江农场。

到农场不到几天,一个哈尔滨知青,马鑫,你辛苦了。 你反对姚文元吗? 他很吃惊,以为有人泄露了消息。 对方告诉他“你的文件里有检查”。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马以鑫潜入农场保管文件的办公室,找到了自己的文件:只有一个表,中间有他写的说明资料。 当时真的想把它扯下来,结果还是不敢。

因为能写文案,他被分配到农场外勤部的推进队,写独幕剧、歌剧、舞蹈脚本,练习时兼导演,创作的节目在区汇演中获奖。 在嫩江农场,他有点出名,绰号小节目,成了场部的人才。

但是无论到哪里,都有人指着他说:这个人写了反姚文元复印件。 或者礼貌地说,这个人相当会写文案,反到姚文元。

1973年,高中开始招收工农兵学生。 经过报名、大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查、考试、体检,马以鑫终于到达了最后关口。

一天晚上,负责上海师范大学招生的罗老师叫他到招待所,坐下后马上说:“听说你写了反姚文元的复印件。 马以鑫像五雷轰顶,结结巴巴地说了一遍这件事,上海人哭成乌拉,当时大致是这样的表情。

罗老师挥手让他走。 离开招待所的瞬间,他意志消沉。 一周后,他意外地收到了去师大的录取通知书。

作家叶永烈采访过罗老师。 说往事,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因为17岁的文案而影响他的一生。 文革结束后,马以鑫来到罗老师家道谢,再次询问当年释放他的理由。 罗老师说当时我们不习惯张春桥,姚文元。 反对的人不野蛮吗?

【海瑞之祸】

在北大荒,他有两种模糊的感情。 他认识的上海女孩,很漂亮,很有才能,我会唱调子,她很快就会写谱子。 1970年,他回国后得知她的遭遇被农场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副教师级干部强奸了。 事件闹得很大,她和几个处境相同的女知青到处诉说。 后来她被分家传唤,从此失去了联系。

【海瑞之祸】

他是个会写琴谱的姑娘,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半自传的三首小说:《赤潮滚》《蓝天浮云》和《黄花堆积》。

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林丙义和姚全兴相继在政治风波中受苦。

从1968年初开始,我注意到林丙义受到秘密监视。 有些人只要走出校门就有监视者,私人信件被撕裂检查,拘留。 来看他的好朋友也被查了,甚至有关联。

他哥哥从安徽来看过他,去虹口中学,看到校园内外贴着打倒大右派林丙义等大标语,没能见到他。 文革结束之前,家人不敢和他联系。 1978年,福建姐姐从《文汇报》得知他平反的消息,立即写信给了家里。 离开十多年的手脚再会了。

【海瑞之祸】

工宣队进驻武进中学后,林丙义被放入牛棚。 和他同居的是外语老教师,叫孙立信。 解放前在广播电台工作,他成了国民党的间谍。

孙医生患有严重的高血压,需要按时吃药。 公费医疗卡被红卫兵涂上牛鬼蛇神的字,他不能去医院看病。

一天早上,孙老师穿着棉裤突然仰卧,死于脑溢血。 牛棚里只剩下一个活着的人,比如为死者换衣服,从牛棚背着他。 一切都是他一个人干的。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牛棚逐渐取消。 林丙义有了人身自由。 但是组织在他的结论中写道矛头针对无产阶级司令部,直到1973年清队复查时才弄清楚。 林丙义与反动学术权威和修正主义黑线无关,是认知问题,不解决。

文革后期,全国为防备不足,林丙义被安排参加人防工程,后来成为电工。 一个机构请他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根据《第三帝国的兴衰》谈战前的国际关系,相当彻底。

上师大悄悄地让他去教材编写组,但没有把我的名字和身份告诉局里。 从那以后,林丙义又开始写文案上课了。 但是两个错误的副本压在身上,他继续夹着尾巴做人,过着害怕的日子。 他三十五岁才成家。 妻子的构成也不好,是黑五种子弟。 结婚前,他的继母去虹口中学调查他的历史问题。

【海瑞之祸】

在充满有毒气体的化学工厂的工厂里,姚全兴整整12年3班倒的打包工。 他不怕痛苦,只是害怕的是又要被人还债。

进入上海第三化纤厂不久,工厂的造反派发布了批评他的大字报彻底批评姚全兴的大毒草! 脚踏一条腿,姚全兴永远不能翻身! 之后,批评大会,喊口号,挥舞拳头,几个老工人上台批评我,如果我的反党反社会主义阴谋成功,工人阶级必须经历两次痛苦,说他们这样的老工人会遭受两次罪恶

【海瑞之祸】

从那以后,他连在单位班组看报的资格都没有了,一打三反时,他被认为是工人阶级队伍中混杂的异分子。 和他一起进教室的是一位叫歌王的青年工人,唱歌唱得很好。 人让他写检查,写还不够,让他再写一遍,用太阳灯照着他的眼睛,晚上也不让他睡觉,强迫他继续解释。 他的这种气质不可冤枉和打击,在铁栅上把自己的衣服和裤子撕成一条上吊自杀了。

【海瑞之祸】

国王叫李世和。 自杀前夕,姚全兴听到他在哼唱《莫斯科郊外的夜晚》。

平行世界。

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夏天,马以鑫被市教委调到崇明岛接受中学教师们的训练。 在招待所的大通店,他认识林丙义,一说话,就有同样的遭遇。

四个人一倒下,林丙义就出虹口中学的大字新闻,开始诉说自己的平反问题。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党支部得出了讨论的结论:他发表的复印件应基于二百方针,属于学术讨论,当时接受审查和批评是不合适的。 由此,必须推翻当时加入林丙义的诡诈语言。

【海瑞之祸】

1978年初冬,上海市社会联盟主办了座谈会。 50多人参加了“海瑞罢官”的文章,包括学者周谷城、李俊民、蔡尚思、被迫害死亡的京剧名家周信芳的家人。 由于卷入海瑞戏的冤案人数多,以及大众的兴奋,组织方面必须召开第二次座谈会。

【海瑞之祸】

十几天后,《光明日报》和《文汇报》发行,署名为高治的“震撼全国的大冤案”提到了包括林丙义在内的一系列名字。 第二年春天,《文汇报》和《解放日报》相继发表了林丙义的文案《航向相对斗文痞》和《谈海瑞和海瑞精神》。

【海瑞之祸】

不久虹口中学宣布了他的政治平反。 但是,迟到的平反对他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 人生最应该做的阶段是,他作为批处理、审查、劳动监督、电工度过。

20世纪90年代初,林丙义担任上海市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辑。 当时的气氛又紧张了。 一位老师怎么也不敢写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部分,我告诉他,你抄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决议,他还没有勇气。 我只能本着决议的精神自己写。 这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一直采用到2008年。

【海瑞之祸】

他担任过两次上海市政协委员。 官方教科书对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表现和评价是他最关注的话题。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年6月。 那时重庆刚刚发生了波折。 谈到时事,他沉默了一会儿,谈话前线转移到了温家宝两个月前的两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 他清楚地记得那个回答记者提问的字句。 我想温总理是指这个。 完全是文革的遗毒!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海瑞之祸】

5月,马依鑫的文革三部曲最后的《赤潮滚》出版了。 姚全兴也投身于文革的主题素材长篇小说的创作,书名是“当年的月亮”。 如果没有特别的事,他每天写六个小时。 不管最终能不能出版,我都必须写下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海瑞之祸】

雨在外面断断续续地下着。 他们聚在一起,不约而同地谈论时政,但和40多年前一样,他们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这个时代,他们是活跃的网络招聘者。

但是,父母经历的苦难对自己的孩子们没有意思。 他们觉得你絮絮叨叨,还在说过去的痛苦历史。 姚全兴感慨万千。

餐桌上的空空气凝结了。 一位学者谈论了毛泽东生日时著名史学家高华去世的偶然。 宇宙中可能还有一个平行世界。 文革史学家金大陆半开玩笑地说。 这个世界上一旦发生什么事,就远远地与那个世界相呼应。 否则,历史上不可能发生这么多偶然。

【海瑞之祸】

突然,他呆呆地望着窗外。 沿着他的眼球往外看,就像一个老人借着保姆的手蹒跚而来,晚饭后例行散步一样,他是朱永嘉,是《评价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的真正主要执笔者。

老人环顾四周,眼球停在林丙义身上你吃了苦头。 他微微一笑,言语中沧桑无边。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支持)

标题:【海瑞之祸】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