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04字,读完约6分钟

龙应台认为莫言对农民、饥饿、残酷都有深刻的理解。 图为2002年11月龙应台邀请莫言为台北驻市作家。 (龙应台供图)

年5月作家龙应台就任台湾创立的文化部第一代部长,10年前的2003年卸任台北市创立的文化局第一代局长。 局长龙应台邀请高行健和莫言作为台北市驻市作家,但当时他们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于莫言获奖,龙应台特别高兴。

【【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览建议”专访龙应台】

南方周末:当时你打算为城市邀请驻市作家,你有什么期待吗?

龙应台:邀请高行健来驻市是在1999年。 在他获奖之前,第一次来台湾是我2001年邀请的。 当时一起来的是李锐,王安忆。 2002年再次邀请莫言先生一个人去驻市,他呆了整整一个月。 13年前,我们陆续邀请大陆作家来台湾。 有几个意思。 第一层,让两岸人民认识对方的心,文学可能比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更深,所以继续邀请大陆作家,台湾作家也送到大陆,是双向交流。 第二层的想法是,1999年,大陆作家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容易出来。 我有意在外面空之间创造大陆作家,给外面的生活和他们带来不同的体验,带来越来越多的灵感,开拓更广阔的视野。 他们认识台湾,对台湾的感情可能也不同。 第三,他们在台湾和我们的各种作家、年轻学生座谈的过程中,也会对我们的年轻学生和创作者产生不同的冲击。

【【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览建议”专访龙应台】

南方周末:当时这些作家在台湾的粉丝多吗?

龙应台:高行健的作品看门道的人可以进去,莫言的作品看门道的人和热闹的人基本都可以进去。

南方周末:你写过关于海外作家的小说评论集,但没有写过关于大陆文学阅读的评论。 你对大陆作家写的整体质量有什么印象?

龙应台:不,因为我没怎么看。 能看到的部分,好的作品相当多,但其好的测定标准不同。 有纯文学,优秀的文案艺术,深刻的思想。 但是,其他种类包括例如任何个人的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早期的丛维熙、王蒙、张贤亮等作品,对我这样的中国海外网民来说也很有魅力,通过这样的作品,欣赏文案,了解中国。

【【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览建议”专访龙应台】

南方周末:你个人阅读喜欢的作家吗?

龙应台:相当期待。

南方周末:莫言获奖后,在媒体的关注中,特别是在西方媒体的关注中,政治标准似乎是重要的指标,你认为政治标准是衡量文学的标准吗?

龙应台:我想我烦透了。 我们有用文学看文学的简单能力吗? 每次授予文学奖,都会讨论作者的政治观点,或者检查他是什么样的主义者呢?

而且,诺奖只是奖啊。 而且,这中间有很多片面的知识和片面的接触,诺奖不代表普遍的文学标准。 只不过是由18名瑞典学识经验者组成的阅览小组的评选结果。 因为是有学识的人,有大量阅读世界文学的经验,所以这个小组选择的作品大多是好作品,但那不是世界标准的18人也不会这么说。 事实上,文学有全球标准吗?

【【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览建议”专访龙应台】

另外,这里面有很多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就像你进超市,走在放什么的架子上。 某企业品牌的洗发水如果放在和你的视线一样高的地方,一般会卖得很好。 某品牌的洗发水放在和膝盖一样高的位置和脚掌高度,眼睛不好看的话,不怎么卖。 诺奖也是如此。 印度、非洲、拉丁美洲等世界各种语言的作品有很多好作品,这些作品是否翻译、翻译质量差、出版社不擅长市场营销,都和你的眼睛放在同样高的位置。 这些文学以外的因素在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逻辑。 所以诺贝尔文学奖是很好的阅读建议,但不是很高的绝对标准和前提。 在这个认识下,可能有很多符合这个标准的作品,但是很遗憾没有看到。 台湾的好作品也不少啊。

【【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览建议”专访龙应台】

南方周末:关于诺奖的文案,西方汉学者们说要以中国的味道,也就是游客的视角来看中国文学作品,你认为莫言当选有这样的痕迹吗?

龙应台:当然有你说的这种现象,但对于莫言碰巧获奖,我不这么认为。 而且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在这么多年的训练后,我想他们其实也相当自觉。 他们一定在问自己我投票给这部作品是否是我的东方主义猎奇心理作祟。 我认为这些有学识的人决不是不警惕的平凡无知的一代。 这是一方。 另一方面,关于莫言的作品,很多人通过张艺谋的电影去看了《红高粱》。 看电影的人可能比看小说的人多。 在那样强烈的色彩、语言、暴力的应用中,以中国的土地为背景,有猎奇和东方主义的东西吗,虽然不是,但有些作品有超越性。 读莫言的作品,他对土地、农民、饥饿,特别是残酷,很了解,很了解。 他可能不会吼叫,但吼叫并不是说他看不见。 中国的味道看了他的作品,有点傻了。

【【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览建议”专访龙应台】

南方周末:有人认为莫言的获奖无法体现诺贝尔文学奖对所谓理想主义的关心。 你认为理想主义和莫言有这样的关系吗?

龙应台:如何定义理想主义? 所谓理想主义,可能有一万种表现方法。 收纳、拿走或舍、怒号或沉吟、当众激昂或闭门不都是这样吗? 我自己不敢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或要求一个规模的爱国、勇敢、英雄、理想主义。

南方周末:你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在你自己的心情中只有中文世界有这个诺贝尔情结吗?

龙应台:应该有两个层次。 另一方面,这不是华文世界的问题,而是人的心理问题。 我相信匈牙利作家、波兰作家和智利作家获奖时,他的人民也是荣幸的。 但另一方面,华文世界可能把诺奖看作天上的星星一样高,反映了我们对文化的自信没有那么满足吗?

【【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览建议”专访龙应台】

南方周末:华文作家获奖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确立了吗?

龙应台:可能没那么简单,但有点奢侈和期待。 对于莫言获奖我确实有特别的喜悦。 莫氏是从中文花园的泥土中诞生的鲜活透明的萝卜,它生长在你脚下,在你的花园里。

莫言的获奖,我想能让中国当地的人们产生越来越多的反省和疑问吗? 中国能让莫言先生成为中国对外的文化大使吗? 说到获奖,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更有自信吗,所以敞开心扉,更放松,更冷静吗?

莫言获奖了,我特别高兴。 因为有这样的期待。

(本文有删改)

标题:【【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好的阅览建议”专访龙应台】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