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8字,读完约7分钟

干旱刚结束,太湖面临蓝藻的恐惧。 太湖污染一直是苏南经济的飞跃性疼痛,不管湖污如何破灭,一直是中国命题。

暴雨突然停止,太湖上出现了清秀的脸。 水鸟在低洼徘徊,青山如黛,水天相连的地方,藏着几艘渔船。

半年的干旱刚刚过去,恶臭没有消失。 6月3日,太湖西北角周铁镇的小洼港,即使被大雨冲刷,也偶尔浮现出小规模的蓝藻。 入夏以来,这里的蓝藻打捞处已经部署了14名工人,分三班在这里守夜。 我们每天都用水泵打捞蓝藻,但从5月开始马达声的轰鸣声一直不停。 撤回来的工人们说。 但是,污水奔流不息,排出口的蓝藻随着打捞而栖息。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在多雾的太湖上,蓝藻不断。

宜兴市分水村的太湖畔,漂浮着绿萍。 (南方周末记者王轶庶/图)

蓝藻之虞

包围吴越的太湖,载着不自然的蓝藻名片已经多年了。 而且今年长江中下游持续大旱后,太湖对水质的担忧更加影响着大众。 从1月1日到现在,流域降雨是解放以来同期最少的。 6月3日,太湖流域管理局教授级潘彩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太湖水位大幅下降,截至6月1日上午8点,太湖水位下降到2.77米,接近历史同期最低。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以波浪清清形象而闻名的太湖,因这次干旱受到了很大的考验。 随着气温的升高蓝绿藻凝聚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大家已经一致,形成统一的认知,太湖湖体藻形的生长环境已经形成,一旦具备外部条件,蓝藻大面积出现并非不可能。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连接太湖和长江的望虞河常熟水利中心早就开门了。 望虞河全长只有60多米,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的引江济太工程的调水河道。 从去年10月8日开始取水以来,就像太湖巨大的输血管一样,望虞河的泵站继续从长江抽水补给。

从大旱涨水后到现在没有怎么停止过。 太湖流域管理局的员工说。 从去年开始将引江济太引至6月1日,引水31亿立方米,在湖里放入16亿8千万人。 如果太湖比是一个盘子,那么水位就下降了70厘米。

但是,取水只能缓解干旱,无法帮助水质改善。 长江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已经很高,用污水冲污水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说。

太湖沿岸的官员脑子里的弦绷得紧紧的。 从4月1日开始,太湖流域管理局开始每天的太湖蓝藻调查和水源地水质监测,及时编辑太湖水质新闻,如果出现大面积蓝藻,可以立即向相关部门通报,采取措施。

5月下旬,水利部部长陈雷领导的检查组访问了太湖干旱情况,检查组特别检查了太湖水资源移动监视船和太湖贡湖水源地。 水质问题是陈雷关心的复印件。

这是正常的。 据知情者透露,自2007年无锡蓝藻事件爆发以来,太湖总是笼罩在蓝藻的阴影中。

幸运的是,6月2日,倾盆大雨驱散了他们内心的烦恼。 至少,在短期内大规模蓝藻凝集的可能性消失了。

第二年春天,到了太湖,在江南,我终于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了这两个文案的利益。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 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 这里的雨刚放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阮的一切美丽。 这是终极的事。
是的,它们的叫声伴有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伴有朝霞和彩虹。 这里是他们真正的故乡,安居乐业的地方。
一切事物都有其极致。 老虎在深山里蜿蜒,鱼在潭底游,骆驼在沙漠里走,雁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黄鸾》孙犁1962年4月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苏南腾飞的代价

苏湖熟,天下足。 太湖流域的乡镇,原来被称为鱼米之乡。 但是,在过去的20年里,这一声誉正在消失。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蓝藻是什么。 太湖湖畔宜兴市周铁镇分水村村民告诉记者。 几年前,村民直接用太湖的水洗米、洗蔬菜、洗衣服、灌溉。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对在斯出生、在斯长大的太湖人来说,关于蓝藻的噩梦是随着乡镇公司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 20世纪80年代,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出现了位于太湖上游的周铁镇乡镇公司,最终成为宜兴的重要化工基地。 许多公司是坊式的,生产污水直接流入河中,排出太湖。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2400多平方公里的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萎缩,因此有资料称太湖已经被称为第二大淡水湖。 它是上海、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土地面积不到0.4%,人口3%,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迅速发展的代价是,流域心脏太湖最终成了千疮百孔,成为严重污染的黑心。

湖水迅速浑浊,人们开始发现接触水后皮肤发痒。 1990年底左右,发现镇上污水被毒死了。 周铁镇的村民说。

据媒体报道,从1987年开始,排放到太湖流域的污水每年达到360亿吨,其中上海占1/2,80 %。 苏南模式为推进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使污染从城市扩大到农村。 翁立达说。

根据太湖流域共同制定的水质评价,1987年太湖水面有机物污染仍为1%,但1993年以后太湖有全部富营养化趋势。 1994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9.18%。 河网的状况也不乐观。 1983年流域内污染河流的长度还只占40%,1996年上升到86%,为各流域的最大。 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蓝藻。 翁立达说。 蓝藻爆炸的地方,最初是堤坝的入湖口,之后逐渐向湖中心迅速发展。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2007年5月,突然的饮用水危机席卷江苏无锡,罪魁祸首是太湖蓝藻。 一半厚的蓝藻复盖着水面,所以只能买矿泉水。 周铁镇村民回忆说。 之后,发生了问责风暴,无锡市至少5名政府高官被解决了。 2007年的蓝藻事件表明迄今为止太湖的管理完全失败了。 翁立达批评了。 那一年,滇池、巢湖蓝藻相继暴发,中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的阶段。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杨光哲/cfp/图)

拯救水乡

治理太湖的救济行动一直在进行,但进展缓慢。

1991年,国家投资启动超过百亿元的第一期太湖管理工程,曾经给苏南带来了希望。 但是,当时的治理没有下定决心,(太湖的水质)反而恶化了。 村民们告诉了记者。

第二次治理规模更大。 1998年,国家批准了太湖环境管理计划,聚焦于太湖零点的达成。 在1999年元旦钟声敲响之前,官员们宣布治理基本实现了阶段性目标。 但是,与10年前相比,太湖和流域的河道的浅蓝色没有回头,成为浑浊的味噌汤。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2007年以来,流域开始开展新的综合管理,引进省部际联席会议的制度。 每年开会一次,明确每年一年的目标。 翟淑华说,目前已经举办了四次。

但是,从地方政府经济迅速发展的立场来看,他们的积极性不高。 翁立达说,太湖的管理为此遭遇了多次锯战。 一位太湖高级官员说,2008年经济危机后,太湖的污染控制开始缓和,年后部分地区出现了反对。 去污不顺利的理由是长江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已经很高,和用污水排放污水一样,预计有效果。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更重要的是,太湖的污染在过去30年里积累了。 即使现在控制污染源,也只有太湖湖底泥中蓄积的污染物慢慢释放,可能需要几十年。 翁立达说治理这么大的湖不容易。 日本琵琶湖污染后,20年,花费了180亿美元,依然只能还原到3种水标准。 毕竟,治理太湖是一个长时间、困难、多、杂、有时重复的过程。 太湖流域管理局的人说。

【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但据翟淑华介绍,太湖的水质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 她说,公众最关心的富营养化有总磷、总氮两个主要指标。 水位比去年下降时,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很多,总磷主要下降9.2%,总氮下降21.7%。

周铁镇隔湖相望,烟云浩然中,庄严的灵山大佛看着冥冥众生。

标题:【太湖蓝藻:斩不断、理还乱】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