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7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馀晓洁,罗沙)“科技工作者肩负着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支持中国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科学研究缺钱,关键是需要好的引导。 ”。
中国工程院前副院长杜祥恩院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如上表示。 他认为中国科技界的建设不仅需要增加量,而且需要提高核心价值观。
“改革评价体系,为科研人员创造自主性、创造性、长时间专注于研究的环境。 不要把宝贵的科研时间浪费在项目上”杜祥恩说。
科学协会的八大代表们承认科学技术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也是文化和精神。 只有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活力、有希望的民族。 要大力建设害怕人当先、不敢冒险、怀疑批评和容忍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弘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论。
“创新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术环境的创新。 要改革学术评级,改善科技表彰的方向。 科技人员自身要提高品格修养,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 ”。 中国科学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00;琄说。
刘琄非常担心我国教育的现状。 他说有些研究生、博士学生的价值观有问题。 为了写论文而取得学位,但不观察提高实际技能。 现在连中小学都有这种倾向,只追求升学。
“我自己在大学学的是冶金机械专业,每个学期至少有两周开始工厂参加实践。 我很快学会了电焊,组装了车床,学会了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实践的创造力在一点点积累。 ’963对新华社记者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刘炯天说,科学协会八大描绘了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前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宏伟蓝图,振奋了人心。 我们也觉得目标高,任务重,压力大。
“现在有必要发扬学术正气。 科学协会应从第三者评价的立场出发,在价值体系上,代表社会大力提出建立良好学风的问题,呼吁全国5800万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 ”。 刘炯天说。
标题:【科协八大代表:中国科研关键要有好的导向】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