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3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为什么只有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其迅速发展出现了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这到底应该归结为什么样的环境?
1904年,40岁的德国宗教社会学教授马克斯。 韦伯提出了这个问题。 恐怕他自己也没料到,也就是说从这个问题上,西方资本主义达成了自己的伦理轴心化。 马克斯。 韦伯斯特打开了新窗口,他对人类文明的新革命——资本主义运动进行了非经济的文化解释,从宗教伦理、民族以前流传下来的立场重新解释和定义了资本主义的精神。 他的这项事业产生了决策性的效果,至今仍是世界共识。
作为韦伯斯特论述的应对体,东方文明陷入了巨大的被动状况。 我必须解释为什么很多早慧的东方文明不能诞生资本主义。 韦伯斯特用另一部作品《儒教和道教》分析了中国宗教对两种基本形式经济生活的理性化能力问题。 断言都不具备新教那样的责任伦理观。 因为儒教作为支配性的终极价值体系,一直以来就传达着主义方向,对世界不是采取改造而是采取适应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儒家的兴起,有点美国和台湾华裔学者——如余英时和杜维明等——在韦伯斯特流连的战场上寻找新路,他们在儒家千年伦理以前流传下来,从先秦孔孟到明代王阳明、清代干嘉汉学,强 杜维明认为只有儒家伦理才能处理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儒家主张天人合一,人文精神全面,不单一。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用和大大解决人与集团的关系,反对过分强调科学主义、效率、自由的西方价值观。
到今天为止,余英时和杜维明的观点在西方知识界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但在中国人学界已经成为主流意见。 但有一个问题总是没有人回答——如果余英时和杜维明的立论成立,儒家伦理与现代工商精神有天然的契合点,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依然很难?
要回答上述问题并不容易。 我有两个答案。 其中之一是古典儒学家对经济行为的蔑视。 在先秦诸子中,孔孟对工商业的论述很少,汉武帝时代采取独尊儒教的国策后,历代儒家在经济政策方面没有太大突破。 其二,与中国的大统一政体有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在中央集权的帝国模式下,历代治国者形成了丰富的、中国式的行政模式和经济管理经验,随之出现了极其特色的、先盛后衰的工商文明。 中央集权形成时,必须是独裁产生,民间软弱的时候,地方大坐一坐,割据分裂的情景必然产生。 中国所有王朝的兴衰,都不是这个逻辑的具体表现。 在这个轮回中,工商经济相继成为了死者和陪葬品。
因此,2000年以来,我们看到的情景是,在独特的国家管理模式下,中国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因此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在这样的前提下,另一个结果是公司家的阶层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非常淡薄。
自古以来,对商人身份的蔑视不仅仅是统治者和知识阶层,他们自己也把它挂在牙齿上。 费正清曾经说,中国商人最大的理想是他的子孙不再是商人。 即使到了晚清,先进也像张谚一样,称之为舍身给老虎。 20世纪20年代期间,上海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杂志和图书印刷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各种杂志百家齐全,但没有商业杂志。 只是看到的是公权等创刊的银行公会内刊,没有向社会公开的影响很大。
我们认为公司家的阶层开始对自己有一定的身份认可意识是这次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 当然,从现在的情景来看,这个身份证只是财富的自觉水平,在阶层的自觉方面还没有开始。
标题:【吴晓波:中国的商业伦理】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