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09字,读完约9分钟
卢秉恒:技术创新是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核心
——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行业著名科学家吕秉恒先生
《投资与合作》记者何晓娟
现在最火的“网红”是谁? 答案是羽毛球机器人。 理由是李克强总理与之切磋琢磨,两次往返打成平手。
年4月25日下午4点左右,视察成都菁蓉创客町的李克强被球场激战的人机“大战”拦住了。 有人向总理介绍了这个羽毛球机器人。 创业团队第一部面向市场的作品,知道是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机器人后,总理高兴地登场,和羽毛球机器人进行了“切磋琢磨”的球技。
“总理一共发了两个球。 机器人接住了,但第二个球机器人没打过网。 ”。 有人告诉总理,现在这个羽毛球机器人的订单到年底为止,预计年销售额将达到5000万元后,“总理说了一些好事”。
其实,最近的大半年,李克强总理已经多次“会见”机器人。 年8月21日,在中南海内召开了此次政府首次研讨会,主题是“先进的制造和3d印刷”。 现场出现了特殊的“嘉宾”。 是中国自主开发的智能送餐机器人,一个人可以承担自动送餐、空回收盘子等多项任务,永远笑容满面,背负劳任怨。 李克强总理在讲座开始前说:“今天的研讨会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知识,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年10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关村( 000931,股票吧)出席了全国的“双创周”活动。 这天,最引人注目的信息之一是李克强和百度企业自主开发的机器人“小度”之间的对话。 “为什么叫小度? “我是百度开发的! ”“你保存了多少句子? ”“有很多”首相笑着说“你的保密意识很强”。 陪同总理的北京市长王安顺接着说:“你对北京的城市管理有什么建议吗? ”。 轻妙地回答“不堵车”。
李克强总理以这种方式表示了对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业的高度关心。 年3月5日,李总理在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 随之,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术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经过30多年风雨的历史,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在经济的新常态下,“中国制造”面临着变革升级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技术水平与美、欧、日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要建立强国,智能制造业确实应该成为先驱。
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新认识到制造业在推动贸易增长、提高制造技术水平、促进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对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术计划》、德国《工业4.0计划》、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等制造业国家战 制造业再次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面对各国战术措施和全球制造业竞争结构的重大调整,中国也发表了“中国制造2025”,确定将智能制造作为“二化”深度融合的主要攻击方向。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智能制造”呢? 现在的智能制造发展迅速,还有那些问题吗? 如何更好地健康、持续、有效地快速发展我国的智能制造? 为此,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行业著名科学家吕秉恒。
如何正确理解智能制造?
现在,在国家政策的诱惑和力量的推动下,以前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移,引起了很多领域的行业加入,引起了各行业的关注。 但是智能制造发展迅速,而且有点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智能制造本身的意思? 一个人盲目地把自动化制造与智能制造混淆。 卢秉恒院士在采访中详细解说了智能制造的定义。 卢秉恒院士告诉记者:“我们在理解智能制造时,必须区分智能、自动化、数字化。” 数控机床按照编制程序进行加工,但由于加工中的变形和振动无法控制,因此加工质量取决于程序员的经验、水平和装备的刚性等,数控加工是自动化模式。 智能是指实时检测加工过程的变形,监视振动,根据质量目标和机床的状态调整加工参数,得到高速、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可以在不增加硬件价格的情况下倍增效率和质量,是智能化模式
将来智能装备会实时监视,根据机床、工具、工件的实时状态,实现工艺优化,加工质量、加工效率、价值倍增。 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传感器和软件是重要的三个基础,通过记录装备的工作状态,预测装备的故障,制定维护计划,保证运转率,分解装备的效率,优化工艺,进而以客户为实验室
社会说的大数据和大家理解的数据库、知识库有区别,其一是总结很多散乱的数据,根据大数据观察、评价社会的一些变化,感知技术的迅速发展。 制造大数据对客户分析采用的机床型号、使用的加工手段、加工零件的类型及产生的问题,分解规则、评价工艺及机床的设计水平。 还可以分析采用的工具存在的问题、真正的效率和客户喜欢什么样的工具。 处理这些问题可以改善设备,优化工艺。 卢秉恒院士在采访中强调,自动化不是智能化,当然,在中国制造业现在的水平上,迅速发展自动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创新技术
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经历了机械化、自动化和新闻化等阶段,智能化是制造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必然产物。 中国在智能制造的迅速发展过程中,有那些短板吗? 根据德国工业4.0的划分,工业1.0到4.0的第一个特征阶段分别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 卢秉恒院士比喻说:“不处理基础不强的问题,强行强加新闻化,就像给老虎添翼一样。” 卢秉恒院士说:“中国的制造现在有很多需要工业2.0和3.0补习的复印件。 例如汽车和飞机的发动机和芯片、机器人的产业化和重要技术等。 关于目前智能制造中存在的问题,吕秉恒院士在采访中归结为以下重要方面。 其一,智能制造需要一点核心技术和技术基础,在很多地方炒作概念,但没有认真迅速发展智能技术。 其二,我们没有观察到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需要迅速发展。 其三,要真正做创新驱动,不要做项目驱动。 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技术深度。 不要成千上万的人威慑地去或从海外引进。
让我们看看中国智能制造的新未来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收入的86.70%,占出口总量的95.09%。 卢秉恒院士说:“智能制造的迅速发展与以前传来的制造相比,质量提高了1~2个阶段,利益上可以上升2~3倍。 智能制造初期的研究开发价格很高,压倒了中小企业。 但是,综合考虑到智能制造在效率和质量方面会带来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大量生产,综合价格会指数性下降。 ”。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智能制造”的全面迅速发展,卢秉恒院士认为,应该以追击和横穿中国制造2025的并行战略推进。 追着飞跃前进有很多好处。 例如,在质量方面,我国和工业强国差距很大,还处于“工业2.0”的水平,但如果用“工业4.0”、智能系统提高质量,就能实现质量的飞跃发展。 因为使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加速我们的跟踪。 但是,这需要大计划下的市场主导、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创新人才目标的教育改革,即全社会的合作。 全社会的协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市场协同方面,进行国家意志主导的市场诱惑,培养公司和人民群众为民族工业做出贡献,支持国产企业品牌的意识。 在金融、科技和产业协同方面,改善制造业的资金环境和财税政策,资金需要给实体经济越来越多的支持,而且制造业也要提高自己的利润率。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应该作为创新的主体,充分认识到产品选择是创新的起跑线,成为投资研发、成果应用和集成创新的主体,并要突破公司壁垒,优化全国资源,流动知识。 在人才培养协同方面,必须使用正确的学科判断标准,培养具有“工业4.0”时代的公司家、科研领导及网络思考、精通制造技术的人员,今后的科研人员不仅要把论文写在纸面上,还要把论文写在产品上、装备上 现在,机器人、智能设备、3d打印被认为是支持智能制造的三种技术。 在采访的最后,被称为“中国3 d打印教父”的吕秉恒院士为我们简单地分享了。 卢秉恒院士告诉记者,3d打印可以带来很多卓越的变革。 例如,在航空空航天行业,材料利用率可以从5%提高到90%以上,制造周期从几个月压缩到几天。 概念飞机的设计生产可以将质量减少60%的新能源汽车,将2万个零件合并成40个零件,完成6天的印刷,可以减少1/3。 ge企业的3d打印机引擎喷射器可以将油耗提高15%,使引擎前进1代。 另外,3d打印支持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从增材到创材,3d打印可以开发超高强度、超高耐高温、超高韧性、超高抗蚀剂的合金材料。 美国的3d打印制作了耐高温3315℃的零件,用于“龙船2号”发动机,大大提高了推力。 作为新兴技术,3d印刷个性化商品制造的商业模式也是大众创新、万家创业的最好方法。 关于中国智能制造未来的迅速发展,卢秉恒院士说:“如果能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深入研究,提高技术水平,掌握核心技术,中国智能制造就有望走在世界前列。”
标题:“卢秉恒:技术革新是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核心”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35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