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58字,读完约16分钟

黄汉权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第一研究行业包括产业经济、农业农村经济、城市化等,主办和参与国际国内100多个重大课题,多次参与国家重大计划、重大战术前期研究和重要文件起草工作。 出版《新时期产业政策变革理论与实践》《风险投资与创业》《农村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等多部著作。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产业结构是衡量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过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工业化历史,从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向完全门类、系统完善的工业国转变,产业结构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一些变化。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转移到服务业领先,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重化学工业型主要转移到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动能从要素驱动转移到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产业优质迅速 总结新中国7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路径,探索产业结构变迁规律,是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防战,支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优质快速发展的基础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基本历史记录

随着新中国成立70年,产业规模扩大,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门类丰富,中国产业结构也逐渐调整优化,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 1949~1978年: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比较旧中国仅存的支离破碎的现代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极其稀有的现状,尽快建立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迅速摆脱贫困和贫困的落后面貌,我国优先迅速发展重工业 就像毛泽东同志曾经说的,“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可以做桌椅,可以做碗茶壶,可以种粮食,可以磨面粉,也可以造纸。 但是,在一辆车、一辆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做不到”的战术主导下,从“十五”计划到“四五”时期,中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精力做重要工作的特点,控制费用,用农业弥补工作,轻而重 完成了以三线建设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内建立了四十多家工业,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系统。 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不仅实现了毛泽东同志说的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生产目标,还成功引爆了原子弹、氢弹,把人造卫星送到了天上。 这些成果都归功于迅速建立的工业体系,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1949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加8.2%,第一、二、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从68:13:19调整到28:48:24,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但是,重工业优先迅速发展的战术也使产业结构明显“沉重”。 1952年,工业内部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的关系为67.5:32.5,1952年调整为57.3:42.7。 在这种轻工业一个个不发展的情况下,重工业战术发展得太快,重工业在经济中的占有率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同步水平,偏离了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通常规律。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二) 1979~2000年:以轻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曲折修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对外开放、内部活性化成为最鲜明的两个主题。 随着经济建设“纠正混乱”的全面展开,“纠正”不平衡的产业结构成为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是调整积累和费用的关系。 强调过去积累、抑制费用造成的费用不足问题,以处理温饱为重点,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费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给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带来了鲜明的费用主导特征。 从1979年到2000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维持在60%以上。 二是调整工农关系。 比较农业助工对农业快速发展滞后的问题,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产品( 000061,股票吧)收购价格,大力解放农业生产力,农村公司异军突起,农业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从1978年到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从28:48:24调整到14.7:45.5:39.8,从“二一三”型结构变为“二三一”型。 三是调整工业内部的轻重关系。 对于工业内部结构的“偏重”问题,实施第一复制“五优先”的轻工业倾斜快速发展战术,轻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长期存在的轻工业落后于重工业态势有所改善。 从1978年到2000年,轻工业总产值在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从42.7%上升到2000年的50.3%,上升了7.6个百分点。 这个时期的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优化升级特征,轻重工业结构的不平衡状况得到纠正,轻工业内部从满足食品、纺织等温饱型的消费品工业主要向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工业转变,重工业主要从采掘工业、原料工业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3)2001~年:重化学工业回到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

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末,中国通过产业结构的“纠正”,扭转了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关系,但并不意味着中国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任务已经完成。 因此,进入新世纪,轻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又回到正常轨道上,即补充重化学工业快速发展不足的课程。 从2001年到2001年,中国重工业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从51.3%提高到71.4%,在10年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 占有率持续提高,重型工业内部结构也优化升级,表明以原材料工业、电子报纸制造业、汽车工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明显加快。 从2003年到2009年,原材料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5.2%提高到31.2%,机械设备制造业的比例从14.6%提高到14.8%。 五个因素推动了这一时期复用工业的高速发展。 是1998年底全面开展的城市住宅制度市场化改革,将房地产市场推进到黄金快速发展期,迅速发展钢铁、铝材、水泥等原材料工业。 第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扩张政策刺激了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机械、原材料等工业的高速发展。 三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使中国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缓解制约中国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问题,高速发展包括复用工业在内的产业 四是2003年16届3中全会通过的《完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几个问题的决定》,消除了制约各类经济快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产业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五、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费用结构的升级,市场费用热点从以往以温饱为中心的转变为以通信、移动、居住为中心的转变,迅速发展电子新闻、汽车等产业。 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国年制造业增加值居世界第一位,创造了中国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四)年以来:服务业领先的产业结构

年前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三期重叠”特征明显,产业迅速发展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新的快速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了经济的优质快速发展 在新的快速发展理念指导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作用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取得了明显进展,形成了创新驱动、服务领先、制造升级的产业结构。 第一,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三次产业成为各产业增速的领导者,比重每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最大产业部门,年占有率超过50%,~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从10.0:43.9:46.1到7.2:40.1 二是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以前传下来的工业,特别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中心的高能源领域和采矿比重下降,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上升。 年,六大高能源领域和采矿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1%和7.2%,比年下降1.5和6.7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新旧动能的转变加快,应对成本升级的新产业、新产品和新产业状态迅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新能源汽车、运动型多功能轿车( suv )等新兴产业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参考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在遵循世界产业结构变迁规律的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其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为今后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优质快速发展提供宝贵参考。

(一)一直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造,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政府主导型的快速发展模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推进重工业优先迅速发展战术的实施,党和政府依赖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建立了较短时间内相对独立、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实现“经济奇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也带来了产业结构失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受到限制的弊端。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吸取了过度强调重工业快速发展的教训,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把协调快速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了对各方面员工的指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领导一切”。 但是党领导一切,不承担一切,而是追求方向,追求整体,决定政策,确保我国经济和产业沿着优质快速发展的轨道前进。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二)反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 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和升级取得的成果既有政府积极诱惑的作用也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政府通过强制干预将资源配置到目标产业,得到支持的产业迅速发展,得不到支持的产业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我们提出了使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把握更科学、更合理,如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作用”。 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介绍,根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中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将政府作用聚焦于“市场故障”行业,提高产业结构 由于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密切合作和协调合作,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同阶段实现了良好的转型升级。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三)多次改革开放创新同时进行。 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比较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第一矛盾和瓶颈制约,深化了产权制度、商品和要素市场、政府管理体制、国有公司、财税金融等重要行业和重要环节的改革 开放是大国经济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开放始于沿海,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东到西逐步推进,最终形成陆国内外联动、东西双方互利各方面的开放新格局。 开放行业从制造业开始,向农业、服务业延伸,市场准入条件和范围缓和,基本形成高水平的深开放新态势,将中国产业深度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比较有效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 创新是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 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之后,我国先后制定了“科教兴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是引领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继续实施国家创新驱动的快速发展战术,推进产业升级的科学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四)多次激发国家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三大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活力。 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中国经济的有机组成,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的一切制结构,为推进重工业优先快速发展战术做出了贡献,但也付出了资源利用效率低、快速发展活力不足的代价。 改革开放后,中国单方面坚决纠正追求“一大二公”纯全制结构的方法,以公有制为主体,实施多种全制共同快速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有公司改革,推进现代公司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等建设,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进一步重申不动摇公有制的加强和迅速发展,鼓励、支持和诱惑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并强调平等对待各类产品,公平对待,保证各类产品经济依法平等采用生产资料,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趋势展望

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升级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中国的产业整体依然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水平,产业结构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原料等重化学工业产业为主,历来是产业 因此,中央以新的快速发展理念为指导,根据优质的快速发展要求,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领导创新培育新产业,在提高改造之前传达产业,进行产业变革 以此为方向,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1)服务领导、制造支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基调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接近60%,但金融业、房地产贡献率较高,两者超过了gdp的14%。 在金融杠杆、“住宅解雇”等政策基调下,今后服务业也会急速增长,但比例过快上升的态势难以持续。 并且,在制造强国战术和制造业质量迅速发展的领先下,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下一代新闻技术的加速渗透和普及应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步伐加快,产业附加值 因此,今后我国产业结构将表现出第一产业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趋势。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二)产业融合的迅速发展成为产业结构发展的第一方向

首先是制造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融合,即智能化。 我们从新闻化向智能化发展,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越来越聪明。 与智能化密切相关的是数字化、互联网化,即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改造提高以前传达的产业,通过网络上的云,提高公司与顾客、上下游关系公司和辅助公司的链接,价格 其次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即服务化。 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是制造业升级的方向。 过去,我国产业一直处于笑容曲线的底部,即产业链中的加工组装环节。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价格迅速上涨,难以继续停留在加工组装环节,必须上升到笑容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才能维持中国产业的竞争力。 位于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是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品牌宣传、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 此外,还有军民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等。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3)领域分化成为产业结构进化的常态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重化学工业时代接近尾声,相关领域的迅速发展将放缓。 煤炭、水泥、钢铁、有色等领域在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高峰后,增速呈下降趋势。 化工领域受规模体量基数高、市场诉求饱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等影响,已达到快速发展拐点。 机械领域作为第一投资品领域,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高潮的过去,市场需求明显放缓,领域快速发展速度逐渐下降的汽车领域在近20年快速增长后,没有进一步的政策刺激时,领域的快速发展是棋盘 电子新闻领域受世界产业链重构、核心技术制约和产业转移等影响,快速发展的不明确性增大,高速发展态势难以持续。 另一方面,居民的支出水平从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变化,支出形态从物质型向服务型变化,支出方法从线下向线上融合变化,以前传达的产业经过变革升级后也迅速发展空之间,支出上升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四)生产性服务业有望在“补充空不足”和“走出去”中加快发展

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服务数字化步伐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诉求迅速增加。 中国跨国公司基于风险,部分生产性服务开始与制造业一起转移到东南亚各国,呼吁国内的“补充空不足”。 我国公司为了追求更安全的供应链,推进产业的研发设计、品牌宣传等高科技含量、向高附加值环节的上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的升级。 然后我国公司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积极构建“以我为中心”的区域性“三链”,推进从我国产品输出向设备、技术、服务、企业品牌和标准输出的转变,生产性萨 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研发设计、现代供应链、科技金融、检测检查、企业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将加快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作者:黄汉权

:吴粤

邮箱: fnweb@126

转载请填写来源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微信公共平台金融时报上。 文案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络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己承担。

标题:“黄汉权: 新中国产业结构快速发展演变历程及启示”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