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13字,读完约11分钟

贸易、物流和旅游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超过gdp总比例的四分之一,就业人口超过一百万。

上半年以来,贸易物流和旅游业全部受挫,6月下跌趋势扩大。

7月以来,访港人数表现出明显的“街道”状态。

面对经济衰退。 远在年3月,香港海洋公园董事局主席盛智文( allen zeman )面对彭博商业周刊记者时痛心地说:香港堵塞了。 那时是香港爆发大规模“占中”运动的前夕。 一句话引以为豪。 在出生于德国在香港做生意,最后加入中国籍的犹太商人看来,香港的状况令人叹息。 确实,经历了90年代中期的盛世年光,谁也不能接受,今天的香港会落在这里。 天道总是变异,运气很难找到。 40多年的风雨交加,往返,决定这个城市命运的因素,站在今天,很明显。 说到穿,只不过是房子这两个字。

“香港卡住了?”

香港自古以来人就很少,有很大的困难。 纵观过去40年,哪个时期住房供应增加,人均居住面积改善,哪个时期经济能蒸蒸日上,相反,哪个时期人们的居住条件恶化,贫富分化加剧,是持续不断的社会动荡。

在香港历史上,第一个为香港人诚实处理住房问题的人是麦理浩爵士。

(第25任香港总督麦理浩(左二),照片为1978年12月,麦理浩视察香港驻军,照片来源:南华早报)

1

麦理浩“居住者有其家”

1971年11月19日,麦理浩爵士的专机在启德机场着陆,准备赴任。 离开飞机内的门的瞬间,格拉斯哥出身的英国人被远处广阔的小屋区吓了一跳。

(香港六七十年代小屋区,图片来源:香港记忆,hkmomery )

虽然不是“每人一票”选出的行政长官,但麦理浩很清楚“家”是中国人文化的意思。 他参选后的第一项政策是因为要改善香港的居住环境。

麦理浩政权初,香港除了少数英国殖民者和当地富商外,大部分平民住在小屋和二战前建造的老房子里,90%的人居住条件非常悲惨。

因此,从1972年开始,麦里浩开始大规模增加住宅数量。 他计划在十年内安居一百八十万人。

1982年,麦理浩离任时,香港住宅总数比1971年底增加了22万套。 其中18万套是公租房,也就是今天的“公租房”。 2.3万套是商品房。

这些商品房扣除地价,以便不是按市场价格交易的居民可以负担,进而表明政府不与民众争夺利益。 这些商店被人们称为“居酒屋”。 麦理浩的这项政策被当时的香港人称为“居民有其家的新政”( home ownership scheme )。

“居民有那所房子”的计划从1976年开始实施,1982年麦理浩卸任时,人们惊讶地发现满山的小屋消失了。 相反,在香港崇山峻岭之间,从蓝田到钻石山,从深水埗到石峡尾部,建有高耸的居民住宅。

民安居,可乐是其业。

(香港青田康柏苑,20世纪70年代最早的大型住宅区之一,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镶嵌在石壁上的“居民有其房屋计划”文字,图片来源: google map )

随着安置性住宅陆续竣工,香港曾经充斥街道胡同的流民逐渐消失,人们开始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创造生活。 社会逐渐稳定,繁荣第一次发出曙光。

当然,麦理浩的“新政”除了住宅政策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廉政、劳动等政策。 任期内,他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地铁(当时为“集体运输铁路”、mass transit railway、mtr ),建设新界地区高速公路,大规模开发和开工新界、沙田等“城市副中心”项目

“香港卡住了?”

( 20世纪70年代香港地铁,图片来源:香港铁路网,hkrail )

然后,他成立了廉政公署( icac ),彻底杀害了至今蔓延的毒枭和黑社会,扭转了风气,使政治变得廉洁。 设立了劳资法院( labour tribunals ),建立了带薪休假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劳动待遇。

麦理浩主政在这十年间,香港的经济和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但当时的香港人甚至被称为“麦理浩时代”( the maclehose years )。 1982年5月,麦理浩任期结束,离开香港时,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九龙北部山脉上的登山路径命名为“麦理浩径”。

“香港卡住了?”

2000年5月,麦理浩在苏格兰城市ayrshire去世,享年82岁。 麦理浩新政,总结起来第一是三条:

1建立保障性住房,为居民提供住处

2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拉动就业

3纠正腐败,肃清limin,打击官商勾结。 这三者中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提供住房和改善居住环境。

2

所有人都想成为“食利者”

麦理浩卸任后,香港经济虽然增长迅速,但已经出现了多个“脱实向虚”的迹象。 股票市场剧烈波动,另一方房地产过热。

(恒生指数从1980年代到千年多次暴跌,大幅变动)

今天,麦理浩爵士的住宅新政已经过去了40多年,那一年消失的“小屋区”脱胎换骨又出现了。

今天的小屋区不是分布在山口,而是在市中心的“唐楼”(没有电梯、保安、消防安全上的顾虑很大的老房子)和“工厦”(工业现场被废弃,用于民用)中,名字也不叫“小屋”,“? ( tang1)房间”。

(所谓的“? 房间”本来是从里面隔断大单元,形成多个小区域,分别租给无家可归的悲惨流民。 住在其间的人,没有生活质量。 图片来源:注意者报告,hkobservor )

? 房间的位置是曾经的工业中心,如观塘、火炭、柴湾等,有时其中一张床也要付800-1000港币/月的租金。 床下是厕所和厨房煮饭空之间,住在其间的人,生活极其悲惨。

“? 房间”/“新小屋”的大路,根本原因是房价太高。 香港今天的房价是1997年泡沫发生前的四倍。 与2003年的底部相比增加了5倍,与1997年的泡沫经济顶峰相比也增加了约2倍。

(中原城市指数,centa-city index,香港房价以1997年为基准。 资料来源:中原地产)

香港房价经久不衰,除了人多、供求关系极端不平衡外,全社会对房价的心理学认识,是更重要的因素。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是人口永远聚集的地方,出租人的诉求永远旺盛。 土地上的四个大家庭年轻时以“从大楼租”的模式出家,在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已经公开的秘密,市民阶层如何不模仿呢?

长期以来,“租赁”一词产生了魔力,吸引了前仆后继的香港市民参加。

从以前的黑社会保护费、“差人(港语、港英时代的黑警)”领取赎金等野蛮的原始方法,到后来买楼租、收水电费、政府拍卖土地……香港的经济模式是“借”一词

马克思曾经说威尼斯是地球上唯一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由资本家组成的俱乐部。 资本家的本质是“借贷”。

一千年后,到达香港,改变形状,不变是本质。 中世纪的高利贷已经不通用了,但躺着领房租比放高利贷更美。 难怪老了的评论家把香港比作威尼斯。

正是“租赁”一词,香港错过了上世纪末网络经济的勃兴,更错过了现在大众创业万人的创新。 落后于香港的新加坡,以超越香港的势头追赶着。

(香港和新加坡的生活价格,其中租赁价格新加坡比香港低2~3成,购买价格低一半。

现在香港贫富极端分化,经济增长失速,社会撕裂加剧,这样下去所有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3

董建华铨羽“八万五”

在1980年基本消失的小屋区,2019年也出现在香港,开始走大路。 香港就这样认为麦理浩爵士会从祖坟里冒烟。

同样,看到现代年轻力量强大的香港人,没有进取的斗志,整天上街捣乱,他们的祖先也会感到疼痛。

其实,香港也有改革家。 很遗憾,麦理浩后来的改革,一次也失败了。 那个原因值得深思。

1997年左右,香港人口已经达到500万人,人际关系紧张程度再次出现在麦理浩政权前期的状态,当时最紧迫的是增加住房供应,安置居民。 关于这些,就像回归后的第一个特首董建华心明镜。

因为他上任后的第一招是增加土地供应,以低价降低房价,解决房价。 董建华在施政纲要中,将“今后每年增加8.5万套住宅单位的供给”、“10年内将香港居民的住宅拥有率提高到70%”、“保障室(公屋)的申请等待时间从当时平均6.5年缩短到3年”的一系列计划统称为“八万五”

“香港卡住了?”

董建华当时的功过,现在看得很清楚。 当时上街惹麻烦把董叔叔赶出去的人,心里有罪恶感吗? 图像来源:明报)

这一系列的政策不就是和当时麦理浩的玩法一样吗?

除了“八万五”外,董建华还提出了促进电子新闻科技(数码港)、中药品集散(中药港)、芯片制造(矽港)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政策。

但是,我们知道,后来董叔叔的政策一个也没有执行,但遗憾的是,今天的香港社会陷入了无限斗争的顽固。 理由是更多的人叹气。

1997年,回归前夕,香港资产价格泡沫历历在目。 当时不仅香港,整个东南亚都处于极其浓厚的炒作气氛中。 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香港楼市的住房贷款率超过了70%。 也就是说,楼市整体的价值中,7成是负债!

这样大的泡沫,正好美国收集水,热钱回来,港币风雨飘摇,资产价格当然要下跌。 这个香港的房价下跌,从1997年10月稳定到1998年4季度,下跌时间超过了一年。 1999年暂时反弹后,持续下跌直到2003年8月探底,累计下跌时间为5年4个月,累计下跌幅度为70%。

“香港卡住了?”

这五年间,香港经历了多次街头示威,愤怒的人们发了标语,说董建华创造了“负资产阶级”,但到1997年没有那个全民炒房,房价泡沫就不会炒得那么高,摔得这么重,这么多人

这其中,当时上街的人可能意识不到。 但是,你可能知道越来越多。

但是,PC的决策头,他意识到自己玩得很大,即使赌输了,也已经有真正的金银抵押贷款回家了,但碰巧你说了一句话,房价下跌了,他只能和你玩。

4

选择历史记录

高房价和贫富分化,积累了一段时间,社会气氛逐渐恶化。 年以后,香港没有和平合理的信息表现的可能性。

今年以来,事态进一步恶化了。 随着游行队伍不断喧闹,到处都是周边店铺关闭,商业房地产的出租率下降,经济衰退已经初步发芽。

曾经西方解体家说,麦理浩之后,香港没有住房政策( housing policies ),只有讨好地产业者的“楼市政策( real estate market policies )”。

这个解体家注意到了问题,但显然没有触及本质。

香港回归后,为什么房价再也无法控制而飞上天空,一方面是董建华推进“八万五新政”失利,另一方面是后继者无法执行有实质性效果的政策。 但是,这两个理由都只有一个。 那是因为不管推行什么政策,都有人上街闹。

麦理浩,他的政策为什么能一帆风顺地落地,毕竟他是总督,没人上街,没人敢反对他。 现在特首当选了,一句话说“市民”不想听,“市民”上街捣乱,给你看。

呵呵。

是安居乐业下的有为政府,还是不谈论民生的每一票,这个历史选择问题,现在摆在各自的香港人面前。 其他人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代替回答。

今天的香港年轻人被谁迷惑了,对比鲜明的矛头指向了香港的特首、香港警察甚至中国大陆。 赶紧抓住智商,伤人!

香港,醒醒!

本文最先发表在微信公共平台上:港股的那件事。 文案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络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己承担。

标题:“香港卡住了?”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