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12字,读完约14分钟
今天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纪念日。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术决战性战斗,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策意义的三场战斗之一。
淮海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防御计划,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很多人认为,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吃饭不好,穿不好,装备烂,光凭意志和民心“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式装备的蒋军”。
其实,这不正确。
淮海战役时期的民众动员,不仅仅依靠民心所向和简单的全民参与。 这实际上是高度的“技术工作”。
本文希望智囊团的原始复印件,转载时请在文章前注明出处展望智囊团( zhczyj )和作者的消息。 否则,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解放军只有“小米加步枪”吗?
1948年底,河南省陈官庄,天寒地冻。
淮海战役进入最后阶段,杜聚明率领从徐州逃出的30万人被解放军包围了陈官庄。
在解放军阵地上,炊烟慢慢熄灭,香喷喷的馒头蒸起来,倒油的馒头也熟了。 为了庆祝元旦,炊事班花了很多功夫,把四菜一汤送到了避难所。
离了几十米,国民党军队阵地上画风发生了剧变。
官兵住宿在野地上,受到沟边、土井下、饥饿和寒冷的袭击。 骑兵成了步兵。 因为马早就被杀了。 为了取暖、做饭,燃烧的东西都被烧了,然后棺材也被挖出来烧了。 一夜之间,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第一二二师冻死,三百多人饿死,到处都是尸体。
解放军士兵用高音喇叭向国军阵地呼喊。 “兄弟们,请来吃馒头。 ”。
这时国军已经中断煮饭,草根、树皮、老鼠、昆虫……能吃的东西被“扫荡”了,再也填不饱肚子了。 于是,饿得眼睛发青的国军士兵翻滚着去我军阵地吃饭。
日内,一千名国军士兵投降了。
(图为淮海战役总前委员会的照片,从左边开始: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1949年1月6日,我军开始了总攻击。
战场上充满了“放下武器不杀”的呼声,国军士兵抱着头盔,等待着用手中的武器交换馒头。
杜聿明的部队就这样瓦解了。
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不仅自己温饱,还让俘虏吃了很多余粮。
2
只有“民心”是不够的
陈毅一阐述了解放军粮草充足的理由。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
在那66昼夜的战斗中,我军装备和饲料的80%由88万辆手推车运送。 543万人勇敢地支援前线,解放军后面有9名民工“护卫”。 这些手推车从南京到北京可以排成两排。
(图为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民众)
这样庞大的运输阵容,不仅在解放军的历史上,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罕见的。
这是怎么组织的?
有人说这是因为共产党的人心所向,有大众的基础。
国民党第18军军长杨伯涛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们的失败是因为没有平民( 603883,股票吧)的支持。 部队通过皖边境时,平民逃离了空,也几乎找不到指路指南。 这次我被俘了,通过村庄看到解放军和人民住在一起,像家人一样亲切,有人围着锅台煮饭,简直分不开军和人民的边界,我认为这是解放军取得胜利的第一原因。 ”。
只有“民心”足够吗?
当然不是。
如果认为我们党仅以精神和意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那么无视我们党在资源控制方面的超强性能,可以说是错误的极致。
淮海战役前三个月,陈毅把物资和物流提高到战术高度。
“我们的同志往往俘获了多少枪炮,俘虏了多少军队,俘获了多少高级干部——从旅长、师长到纵队司令,往往俘获了多少人来评价胜利的大小。 毛主席说:“捕获了多少,这是战斗问题、战略问题……战术问题最重要的是双方的饮食、粪便、洗澡、吃家畜草等问题……小米不见了,壮丁不见了,到那时党性再强也受到影响,打游击。 ”。
战争背后物流组织的员工是极其重要的“技术活动”,解决不了问题,容易陷入困境。
(图为淮海战役中支持解放军作战的民兵担架队准备出发)。
最初,解放区的农民其实不愿意支援前线,误了农活,担心家里的土地荒废,明年会挨饿。 小贩也必须自己准备路上供餐,因为不能做生意,不能维持家人的生活。
有一个叫杨家圈的贫困村庄,出了36头驴,支前死了7头,生了6头病,损失得不到补偿,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根据1948年10月10日冀鲁豫区党委的战勤报告记录
常备前期担架,濮阳原1300人,完成的只有40人。 南乐原有800人,完成回来的只有320人。 昆吾原250人,完成了10人。 这一期常备担架比较好,在祁平县跑了400人,两天跑了175人。
皖苏分局在总结淮海战役时说。
(战争初期,干部思想落后于大众,用欺诈的方法,自己设置难关,越解释大众越怀疑,逃亡越多,比如五分区担架,先说扶沟三十五天的任务,再说亭州,再说永城,每次关,一群。
3
问题到底在哪里?
对于这种情况,负责战务的干部深入群众开始调查,但问题还不少。
首先,基层不能工作。
在一部分新解放的地区,负责战斗勤务的干部只有1、2人,运输队和担架队处于没有领导的状态。
例如,某县司令部只有一个身体作战勤务的员工,同时处于半员工半休养状态,动员股长直到病情加重。
其次,员工态度粗鲁。
强制摊派人民,激发抵抗感。 正如陈毅总结的那样,有些区、村政府使用集中管理,控制民力方法,禁止农民、大车、家畜远离家乡,随时征用。 农村之间的商运停滞,生产下降,大众逃避支出差距,民众对我们感到非常不满。
再次,支前民工待遇不好。
淮海战役中担任华野后勤部长的刘瑞龙在日记中谈到了当时的问题。
“外出打工工人的供给是最大的问题。 粮食配置只字不提,没有固定来源和一定的供给计划。
民夫吃饭不够,不及时。 连热水都喝不上,睡不着。
民工服是最严重的问题,来的时候天气不太冷,带的棉服少,至今没有处理好,多次在捕获中处理过。 已经发棉袄五万五千套,野孩子在窑湾收一万二千套,大部分是单衣,夹电影,半成品,很短,三分之一穿不上。 ”。
病人多,胃肠炎,寒热结冰。 五区已经病了三百多种,医药没有处理。 ”。
另外,一些基层干部脱离了群众。
冀鲁豫边区政府规定村干、模范、英雄到区、县会议、民兵集训等出差。 那样的话,基层干部就不用出差了。 有些基层干部掌握着老百姓出差的支配权,为自己的好朋友寻找逃避工作的机会。 因此,老百姓对这些徇私的方法深恶痛绝,对支出前出差深恶痛绝。
4
我们党开始了“对症疗法”
比较前期明确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党开始了“对症疗法”。
另一方面,整顿和加强基层干部建设。 这是处理支持问题的关键!
当时很多战场都在农村,与国民党相比,我们党在这里本身有比较严密的基础政权体系,特征很明显。
共产党多次以党委为核心,以军队和政治为右臂,建立一元化的基础政权体系,党政府军高度融合,互相分工。
总之,我们党派遣员工协助县委成立区、乡二级党组织,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后建立村党支部,还与自卫队、农会、青救会、妇女救助会、儿童团等各种团体成立协会,以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人
但是,问题是,很多地区刚恢复,还没有建立基础政权,很难动员民众。
在这些地区,主要任务是寻找积极分子,参加支前的人,武工队游击战的人,烈士和政治面貌明确的人,没有投降过的人和做过坏事的村干部,受过苦的普通大众。
另一方面,给基层干部充分的物质保障,不要给党政府军的人员留下后顾的忧虑。
以共产党管区的县长为例,除了生活和事务津贴以外,每月还发放足够量的油、盐、柴、米、烟等物资,每年发放衣服、袜子、鞋子、被。 194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北局决定每月支付各县长保健费60~100元,西北保健委员会每月支付各县长1~1斤半的猪肉补助金。 物资的分配可以对抗战时的通货膨胀,保证了事务和生活质量。 这样,基层干部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挨家挨户工作。
只要上级党委下达命令,各级党政部门和人员就立即有效地动员起来。 招募饲料、招募新兵、准备经费、缴纳军事物资、调整民工等任务一般可以全额或超额完成。 (注:相比之下,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太弱了。 )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高层观察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试图推进新县制改革,强化基础政权和组织。 但是,受基本理念的限制,他们依然强调“把党融为政”,即地方党部无权介入政治。 因此,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而且基层党组织弱化,党部成为政府和军队的附庸,没能发挥组织的力量。
国民政府基层政府官员的选拔,强调文化和学历。 县长们的工资按县分类:一等县长的最高工资是430元,最低340元,二等县长最高400元,最低320元……。
实际上,这只是纸面上的规定,大部分县长最多只有200多元。 在贫困的陕西,一等县长只有220元,四等县长只有170元。 这个数字还包括生活和办公费用。 由于战时物价高涨的冲击,这些官员的工资大幅减少。 很多县长的月收入比不上烟店老板,也比不上汽车夫一天的收入。 不富裕的县知事们为了养家糊口必须考虑赚取外部收入,没有多少从事党务的精力和财力。
再加上,党部作为政和军的从属,完全没有发言权,说也没用,忙也没用。 所以,基础政治家缺乏积极性,组织活动基本停滞,深入群众生活发挥影响,不能进一步说话。
例如,抗战时期,湖南攸县政府66人,县党部13人,领取工资的党部成员待遇低于政府人员。 这还是情况最差的地方,作为边远县部基础的党务薄弱更明显。
5
不让老百姓吃亏是合理的
有扎实的基层,共产党的一系列政策陆续开始扎根。
首先要让大众理解,打这场仗完全是为了自己! 我们党作为“保护茶碗,保护翻身果实”而广泛普及。 另外,党的媒体也积极推进积极的典型,经常给民众“正能量”。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保障民众眼前的利益,不要在支出前吃亏。
对出差中的民工一定给予补偿。
从1948年9月开始,中原解放区发表了“禁止无偿派差,实施价格包运输制度”的公告,出台了公告规定。
“前后部队、政府机关、学校、工厂、医院、后勤及其他任何单位、任何个体搬运武器、弹药、机械及所有饲料物资等时,必须按照规定的运费以劳动价格或每件提供资金。 一律禁止无偿派遣,禁止只分开吃饭不支付工资的义务输送制度。 ”。
那我给你多少钱? 公告规定:
“每人每次转发50公斤,输送30斤运价粮食,用担架抬的话,每个伤员加10斤。 ……武器、弹药等每100斤运输费,人力32斤,行李23斤,各车辆20斤。
提高民工的出差待遇。
1948年10月25日,华东支前委员会决定在民工往来的道路旁边设置民站。 每30里设置一个小站,60里设置一个大站,为运输粮食物资的民工提供“茶水和饮食,支持10-15口大锅,囤积一部分柴火和面粉,专营民夫的饮食和水。
除了宿营站最初的民夫吃喝问题外,还需要招待住宿,所以必须支付20-30口。 “各站至少雇佣中医一、二和民夫治病。 ”。
互相帮助生产,不要给支前人们带来后顾之忧。
民众支援前线,自己的土地无人耕种,荒废了怎么办? 共产党动员群众签订五保条约,进行互助生产,“把外出打工工人、民工、军事工人烈属的家庭数亩,具体分为居民集团单位的生产集团”。
另外,后勤部门对大众发出的车和家畜,必须折叠工人的计算,破损必须打折赔偿或修理,总之,不会让发出工具的家畜大众损失。 比较分配不公正的问题,各村开展“民主运动”,由干部带头支持,谁出差,谁出差,谁不允许差别,由群众评定。
6
诱惑民众推翻反动派
处理民后顾之忧,又党员以身作则,整个淮海战争的支前事业就动员起来了。
对于去前线出差,大众很热情。
“支出前不仅是负担,还增加了收入。 这是因为到处修理马车,增加家畜。 ……以前有供应制的差额,每辆大车只能运送600斤的人,现在可以从1400斤运送到1700斤。 过去一天只走四十五十里的,现在可以走八十到九十里。 ”。
(图为解放战争时期,用货车运送物资的北方支前大队)
就这样,人民成为解放军的“后方部队”,大量的缰绳重装备粮草被运到了前线。
而且,军队民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当时解放区连年天灾,土地歉收,人民衣食不足,但勒紧裤带,把粮食供应给子弟兵。
他们唱着这样的歌谣“粮食是生命之根,战胜敌人的本钱”,“三红”、“三宝”、“三发明”更令人感动。 车上载着大米白肉和猪肉被送到了前线,民工自己吃着“三红”——红高粱、红辣椒、腌萝卜。 “三宝”是指蓑衣、竹竿、葫芦。 蓑耐风雪,竹竿流河,葫芦舀饭当脸盆。 下雨时,民工把蓑衣披在伤员身上。 喝水的葫芦给伤员大便。 “三发明”是指担架、担架车、担架篷。 依靠他们,我们完成了9.8万伤员的运输任务,救了10万条活命。
我们党是“邀请民众进行后方工作”,没有基层和民众支持的国民党只有“自己进行后方工作”。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方面用最低水平的空投方法向前线部队输送物资,这种方法容易引起掠夺,容易引起混乱,同时士兵经常被投空的物资打伤。
(图为美国记者镜头下淮海战役中的国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后勤,士兵不吃饭,不穿衣服,没有枪炮,没有弹药。 后勤不可靠,训练多么精良,意志多么坚定,战斗也打不赢。 所以,淮海战役中,战胜80万国军的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还有当时勇敢地向前看的500多万民众,以及我们党的高效动员能力。
参考资料:
江深、陈道广《淮海之战》黄道炫《三年内战中的民夫——以冀鲁豫区为例》刘瑞龙《我的日记——淮海、渡江之战的支前部分》《淮海战役第三卷》,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淮海战役资料选》国家人文历史:“手推车周转的奥秘:共同支配社会资源的超能力”等。
本文首次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发表:眺望智囊团。 文案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络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己承担。
标题:“一场决策中国命运的大战结束了!国共实力差距背后隐藏着掌控543万人的逆天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