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18字,读完约9分钟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调查中用一句看似无意的话回答说:“从现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的常态,维持战术平常心。”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说,再练习一下,就可以简化成“新常态”一词,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习近平常态”( pinormal )。
这样的“新常态”建立在“三期重叠”的背景下,与胡温十年完全不同,与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同,可能是中国经济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年转型时期。
1、增长速度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变
过去十年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两大红利的驱动。 从供给端来看,内部人口红利带来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提高了储蓄率和潜在的经济增长率。 从诉求方面看,外部全球红利带来了外需的爆炸性增长和外资的大规模流入,为外向型增长模式奠定了基础。 但是,现在国内外两大红利正在加速衰退,成为牵引,所以中国经济必须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移。
从国际经验来看,高增长后的“转移”也是必然趋势。 据世界银行统计,二战后连续25年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3个,排除了博茨瓦纳、马耳他、阿曼这样的小国,剩下的10个国家基本从第3年开始减速,第4年能保持7%以上的增长。 中国现在进入了高速增长的第四年。
2、宏观管理新常态:从西医疗法到中医疗法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处于上行通道,经济下行基本上是周期性变动,决定者倾向于从诉求方着手,通过“大投资”、“宽货币”实现总量宽松、粗放的刺激,填补生产缺口。 这个想法类似于西医的治疗方法。 生病后吃止痛药,打抗生素。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西医对症治疗,药力强,管理危机时效果快。 但是,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种治疗方法很难治愈,是药物的三分毒,长期采用西医政策必然会产生不利的副作用,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今后十年政府将采用新的中医疗法。 面对疾病,不仅仅是头痛和脚痛,而是休养生息,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用自己的力量克服疾病,消除病根。 也就是说,政府不是期待通过“放水”“刺激”等诉讼管理手段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保持战术平常心”“宁可放慢速度”那样,通过改革和结构消化的前期政策,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在 在财政方面,从“挖洞放水”式的建设型财政向“开渠取水”式的服务型财政转变。 在货币政策方面,从过去的“总量缓和、粗放刺激”转向“定向缓和、结构优化”,为实体经济的变革提供服务。
3、改革变革的新常态:从浅水区改革到深水区改革
如上所述,中国现在的经济减速不是简单的周期性现象,不能只依靠反周期的诉讼管理,更重要的是打破供给端的瓶颈,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成长的动力来自哪里? 习总书记从就任之初就明确表示“只能从改革中得到”。 年12月7日,18届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台不到21天,习近平首次离开北京进行调查,重新走上小平之路,表明了对攻防深水区改革的信心。
时隔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指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亲自就任组长。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1982年到1987年只出现过一次“体改委员会”这样的正国级改革指导机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兼任主任,但深刻的改组规格明显很高,新的改革已经在弦上插上了箭。
改革的核心是从制度层面打破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供给瓶颈,对抗潜在的增速下行压力。 首先是改革基本经济制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国资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四个重要行业。 其次是改革人口和户籍制度,改善劳动力供给。 三是改革金融体系,改善资本供给。 第四,改革土地制度和城乡管理体制,改善土地供给。
4、人口结构新常态:从人口红利到老龄化。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人口赡养率从78.5%下降到37.8%,作为劳动力人口的15-64岁的人口占有率从57%上升到74.5%。 但是,从2009年开始,中国人口结构已经迎来拐点,劳动力人口比例开始下降,老年人人口比例加速上升。 今后10年,计划生育对人口结构的冲击将加快,老龄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虽然单独两个孩子等的政策调整和人口素质的改善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人口结构的恶化,但依然会显着提高中国的劳动力价格,进一步削弱中国全球劳动力的比较特征。
5、对外贸易新常态:从贸易不平衡到贸易再平衡。
过去十年,随着发达国家史无前例的杠杆加,储蓄-投资的负面差距在扩大。 此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人口红利带来的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使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顺差国家之一。 但是,现在贸易的再平衡已经开始了。 2008年银领域危机后,私营部门去杠杆化,2009年主权债务危机后,公共部门也开始杠杆化,杠杆化的直接结果是发达国家储蓄-投资的负面差距和经常账户的逆差缩小。
内需不给力,各国开始用力夺取外需。 今后10年wto红利将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排除abc wto(anyone but china )这一巨大挑战。 从技术角度看,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投资收益逆差及货物贸易中的能源逆差通常吞没了货物贸易日益萎缩的顺差,将来中国的经常账户有可能陷入逆差。
6、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新常态:单边流入,从单边高到双向变动
过去十年,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的qe浪潮,使世界流动性迅速扩张,大量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人民币持续单边上涨。 但是,这一趋势逐渐逆转,外资退潮已经拉开序幕。 qe逐渐退出,年联邦储备系统粗略提高利率,全球流动性拐点到来。
随着欧美经济“逆差修正正式”的复苏,世界资本将加快向中心国回流。 从长期来看,2008年美元指数很可能已经是大底部,未来美元升值的大周期将加速打破新兴市场泡沫,中国有资本管理和外汇储备防火墙,但将来从“资产功能货币化、负债美元化”出发,将是“资产美元”
7、房地产市场新常态: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
现在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不是简单的短期现象。 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口拐点往往意味着房价的拐点,美国劳动力人口所占比例在2006年名列前茅,2007年房价开始转向。 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有率在1992年名列前茅,1991年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已经在年中迎来拐点。
在人口结构的压力下,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将不复返,中国经济将失去最重要的增长鸦片。 但是,中国51.8%的城镇化率依然远远低于美日房价泡沫破灭时的水平,在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刚性对房价有一定的支持。 因为这个讨论在黑铁时代也是时尚早,未来可能是不温暖的白银时代。
8、产业结构新常态:从工业主导到服务业主导
1990年以来,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以上。 但是,金融危机后,首先呼吁大幅萎缩,之后4兆美元引起严重的产能过剩,中国的工业占有率开始加速下跌,服务业占有率半被动、半主动提高。 年,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工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超过了工业。
未来十年,中国将完成从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蜕变。 一是问题紧迫,国家致力于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管理,加快以民营医院、民营银行为代表的服务业部门的开放,扩大供给。 二是随着收入和资本存量的增加中国正在从投资和出口主导型向费用主导型经济过渡。 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将明显提高对服务业的诉求,特别是商贸物流、网络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
9、地区快速发展的新常态:从各战到协同快速发展
邓小平时代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江泽民时代推进浦东新区和西部大开发胡锦涛时代的要点是建设滨海新区。 但是,过去的地区间基本上是各自战斗,粗放迅速发展。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新的第一届领导人区域快速发展思路已经转变,核心是打破过去“一亩三部分”的思维,顶级设计、结构优化、协同快速发展。
就像习总书记说的,“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在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上,从点到面,实现“一弓双箭”的战术布局。 “一弓”是指与中国东部一线勾结的东北老工业振兴基地、京津冀经济圈和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 “双箭”是指横跨我国东西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
10、金融体系的新常态:从单一到多元化
从机构的角度来看,金融混业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 简政放权,牌照放权,业务交叉。 银领域的垄断局面即将打破,证券业的牌照限制逐渐开放,满足私人资本等各种条件的市场主体可以出资设立证券经营机构,证券公司、基金等可以持有交叉卡。 从融资方法看,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例明显提高。 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高速成长时代结束了,证券、民间募捐等领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从利益方面看,金融业的黄金时代逐渐结束,发展利益实体经济,推进变革升级。 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利润超过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55%,但上市公司的数量不到2%。 将来有必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机构改革、业务创新给实体经济让利。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分化,体现在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分化、以前传递的产业和新兴产业板块的分化、评价分化、交易分化。 (资料来源: bwchinese中文网)
本文作者管清友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
只是文案代表的观点,目的不是对网站的观点和真实性负责,而是传播新闻。
标题:“中国经济的“习近平常态”:与胡温十年完全不同”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