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54字,读完约11分钟

几年前,关于经济学家是否讲道德的学术争论很热闹,但迄今为止似乎还不能分出胜负。

本质上,经济学家是否谈道德命题与价值评价在经济分解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关,排除价值评价的是实证分解,加上价值评价的是规范分解。 这种区别确实很重要,用什么样的分解角度直接决定经济学的分解范围,更重要,决定着经济学家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从这个意义上说,罗斯福的“自由伦理”为理解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角色定位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在这本书中,罗斯福首先指出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的重要领域,强调经济学家的行动空之间受价值中立标准左右。 但是,罗斯巴德还认为经济学家并不局限于经济学,而是试图融合经济学和伦理学,构成以财产和财产权为理论基础的自由主义伦理科学。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罗斯福的重要作用是清楚地刻画出经济学家的理想形象,即如何跳出经济学框架讲述道德。 但是,离经济改革的现实制约,即经济学家用什么方法和方法讲道德有点距离。

经济学家的理想:在学术研究中寻求价值中立?

罗斯( 1926-1995 )是现代美国最有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年轻时的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代表人物米塞斯,根据其“人的行为”( 1949 )进一步迅速发展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把米塞斯看作芝加哥学派的奈特,罗斯巴就是发扬芝加哥学派的弗里德曼,其学术地位很明显。 但是,罗斯巴也不是迈向米塞斯的脚步,而是进一步的改善和完整性,即使在一点重要的观点上也反对米塞斯。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其重要分支之一是经济学家的自我限制问题。

遵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价值中立”科学研究指南,米塞斯也强调经济学只研究手段是价值中立的,经济学应该是由事前科学,即稍微简单的事前标准导出的逻辑体系 但有中立的价值,米塞斯认为经济学家可以批评不良的政府干预政策。 正如米塞斯所说,“一位经济学家研究了政策a的结果是否被推荐达到预定达成的结果p,发现a的结果是g而不是p。 这个结果在这个政策a的支持者看来也不好。 如果这个经济学家阐述了他这项研究的结果,认为a是个坏政策,他就不会发表价值评价。 他只是说,从想要达到目的p的人们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a是不合适的。 ”。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米塞斯的再三价值中立基本上与经济学家对政策的批评兼容。 例如,主张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之所以攻击保护贸易政策,是因为贸易保护政策不能增加财产的总产量,批判最低工资政策的经济学家也只是认为这个政策不会给工人带来利益,会使情况恶化。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因此,在米塞斯的学术语境下,经济学家有可能实现价值中立,当然必须实现价值中立。

现在很多经济学家会同意经济学家追求的不仅是在学术研究中可以坚持价值中立,米塞斯的学说还会进一步巩固这种学术信念。

但是,罗斯福认为经济学家评价经济政策离不开有价值的评价。 因此,罗斯巴德批评米塞斯,说最低工资会导致失业的增加,你怎么知道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不是这个? 因为政策制定者自己知道他的目的。 罗斯福说,例如,价格管制会导致短缺。 米塞斯一定说这个政策不好。 政策制定者的目的是让顾客可以买到商品,因为实际结果与政策制定者的目的不一致。 罗斯福怎么知道不是制定价格管制政策的人想短缺的情况呢? 他们可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为自己谋利益。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多次主观价值论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们认为,罗斯福的这一讯问确实意义深远:经济学家再三渴望价值中立的几乎幻想。 在经济学家不能明确理解政策制定者的真正意图之前,其任何提案和批评都很棘手,当然与价值中立几乎不相容。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因此,在罗斯福讨论的语境中看到的是经济学家在反复价值中立方面几乎苍白无力,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沉默。 这样,经济学家就必须把政策提案部分永远从学术论文中转移等,进行自我限制。

罗斯在“自由伦理”中反复强调这个“价值中立的难题”,经济学家仿佛成了怎样不道德的“哑巴”,与“经济邦经济世”的理想相去甚远。

无论如何,由于罗斯巴正在进行价值中立这一历史议题的讨论,经济学家能否冲破价值中立的几乎壁垒,找到谈论道德的理论证明呢? 罗斯以“自由伦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构想。

自由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融合?

经济学家反复认为价值中立很难实现的罗斯巴德认为经济学不允许经济学家谈论道德。 但是,经济学家真的不应该讲道德吗? 也就是说经济学家不应该遵循道德基础吗? 罗斯巴德不同意这个论断,经济学家认为有必要谈道德,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标准。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罗斯认为经济学上有问题是因为现在的主要经济学不足以接受道德和伦理标准。 这是因为需要重建。 正如罗斯福在书中强调的那样,“我不相信缺乏价值观的分解、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经济学家意义上的社会哲学)的分解能够充分确立自由主义理论”。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因此,经济学必须与伦理学融合,构建社会政治哲学体系,罗斯巴德称之为“自由伦理”。 基于经济学和伦理学相结合的自由伦理体系,经济学家可以完全摆脱价值中立标准的束缚,根据自由的伦理标准提出自己的价值评价。

罗斯福的这一尝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非常困难。 罗斯鸟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即经济学是价值中立的实证科学,伦理学是规范科学,但要系统地重建两者,融合概念,形成社会政治哲学体系,就需要找到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共同基础。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在《自由伦理》一书中,罗斯巴成功找到了打开自由伦理之门的钥匙。 这把钥匙是财产权。 罗斯从财产和财产权出发,以自权利( self-ownership )和原始占有( homesteading )为自由伦理的公理,经过这两个公理引出人权和财产权,直接和间接的交易、市场和市场价格、侵略、犯罪和欺诈等一般 罗斯认为,最基本的伦理是“不侵犯他人的正当财产”,之后的一系列理论推导和社会法律问题的展开基于上述公理的进一步扩大,通过逻辑演绎的推导构建了自由主义的伦理规范。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罗斯试图将经济学和伦理学融合的尝试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但由此带来了理论体系的脆弱性。

首先,自由的伦理规范几乎完全不兼容经济学的效率。 过分强调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无视现实的多种产权形态和产权的制度支持要素,正在大大偏离经济学的效率。 这样,将经济学和伦理学融合的尝试被怀疑是“芝麻(伦理学)丢了西瓜(经济学)”,最终自由的伦理体系走向极端,也逐渐脱离了现实世界。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其次,自由的伦理体系本质上只是众多伦理规范之一,因此很难回答罗斯福对米塞斯的反对讯问,即如何明确政策制定者有自由的伦理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由的伦理体系恐怕变成了罗斯福式的伦理或自由主义式的伦理,另外,自由主义者内部也不是伦理观念没有分歧。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另外,罗斯福的自由主义伦理体系无法回答谁来判别现实中许多复杂多样的伦理规范。

罗斯巴德建立的自由主义伦理体系依然面临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这并不掩盖罗斯巴德在讨论经济学家是否应该谈论道德的议题上的重要贡献。 罗斯福用“自由伦理”精心设计思想实验,我们突破了价值中立规范的壁垒。 经济学家小组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应该遵守一定的道德基础和伦理规范。 帮助纳粹和恐怖主义制定什么样的杀人政策的经济学家不也应该以“价值中立”的名义进行辩护吗? 显然不是。 当然,罗斯福的讨论揭示了经济学家不是有一定的道德伦理角度的事实。 只是罗斯鸟拥有的只是基于财产权的自由主义伦理规范。 所以,只有这两点,罗斯福的重要贡献也应该赢得我们的尊重。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经济改革的现实:在好处游戏中寻找妥协?

正如本文所主张的那样,罗斯福的独创贡献与其说是构建了自由主义的伦理大楼,不如说是为我们鲜明地描绘了经济学家的理想形象。

经济学家应该有一定的道德角度和伦理规范,但在罗斯福,道德伦理被贴上了自由意志的标签,这种自由主义伦理被供奉在极端最高的神坛上。 但是,与经济改革相比,这个理想图必然与现实脱节。 自由主义的伦理规范是唯一的,绝对能指导经济改革的实践吗? 这是每个“自由伦理”网民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经济学家的理想可以是基于某种伦理规范演绎的理论体系,但经济改革的过程决不是由伦理规范单独主导的。 因为经济学家的理想和经济改革的现实并不是一回事。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现实中,重要的问题是经济学家不应该谈论道德,而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和角度谈论道德。 如果普遍存在“屁股决策之头”的思考,这意味着道德和伦理是相对的范畴,什么样的好处应该决定什么样的角度,绝对的,不存在超过伦理标准的东西。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罗斯福提出的自由主义伦理体系是合理的,受到很多人的支持,但这与将自由伦理视为绝对的、唯一的伦理标准体系,极端排除和排除其他伦理价值体系不同。 实际上,经济学理论推导中的逻辑推导有对错之分,但经济学家所具有的伦理价值没有对错之分。 问题的本质是选择以什么标准被广泛接受的伦理标准。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回到经济改革的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被广泛认为是渐进的改革过程,许多新兴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出现以增量式和边缘式为特征,既得利益者不成为改革的对象。 因为这项经济改革是一个无损的帕累托改进过程。 在这个没有利益冲突的改革过程中,道德规范是唯一的、绝对的,社会上各种利益集团把“大蛋糕”作为受益的共同渠道,维持经济增长成为各利益集团合法性的来源。 经济学家作为各利益阶层的代表当然也就改革议程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家无视道德并不太重要。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进展,伴随着利益的分化和对立,意味着改革上的任何改善都有人受益。 因为这个利益分配问题成为时代的第一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冲突背后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重要问题成为了不同利益阶层表示的道德思维冲突。 行政机构的调整、国家企业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等,并不涉及很多人的切实利益,浅层次的利益冲突是改革对象就业的转变和经济补偿问题,深层次的利益阻抗是改革前形成的巨大既得 因此,在经济改革中“理想图景”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此时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道德伦理实施改革呢?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事实上,以增加社会福利为名的经济改革并不意味着名副其实的正确,硬性的改革过程是以民主为纲,实际上是对少数人的利益。 因此,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表现和缓和不同好处的需求及其背后的道德冲突,因为关于这一点,罗斯福的“自由伦理”迷惑了答案。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经济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益博弈过程中寻求妥协的过程,作为改革的主导者应该担负着创造平衡利益需求的平台,而不是要求帕累托最优的空中楼阁。 对经济学家群体来说,利益和角度分化是正常的,学院、政府、公司乃至富人、中产、穷人等阶层成为经济学家利益代表的对象。 以《劳动合同法》的争论为例,适度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显然不能只由政府和专家制定,公司代表、员工代表、政府部门等相关的处方必须在公开、公正的平台上协商明确,经济学家对此有所不同 如果在公平的框架和和平台上玩游戏,各方最终达成的妥协方案必然是经济改革的最佳途径。 只有这样,经济学家的理想才能与经济改革的现实无缝对接。

“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作者在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工作

标题:“经济学家该不该讲道德”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