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58字,读完约11分钟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周其仁

如果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超国家企业来解决的话,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经验。 如果说这种超国家企业是“社会主义”的唯一形态,谁能随便改变呢? 明明不顺利,一改就碰到“主义”的大词汇,无从下手,只能拖拖拉拉,缺点越来越大。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最近我问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了,谈改革还很重? 再者,为什么我们这个人变得那么难了呢? 这里感慨不少。 不是吗? 中国这个应该改革的体制,从1952年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到1978年,一共不过26年。 其实到1958年,还存在很多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因素,农民可以加入基于改造土的工人私产的合作社,理论上下班。 农家自留地的面积相当大,另外政社还没有一体化,没有城乡户籍控制,从这个产业到那个产业,这是不允许的,那是不允许的一套。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换言之,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命令体制应该是在1958年到1978年之间形成的。 共计20年,系统那么糟糕。 但是,如何改变这个体制? 从1978年到35年,人们还在呼吁改革、讨论改革和建议改革。 这种现象,一定有一点道理。 为什么我们过去形成的体制很难呢?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现在一种认知是维持旧体制的好处太顽固了。 这种说法当然有道理。 改革以来,国民经济翻了好几倍,所有的既得利益也一起变大了。 现在事件的背后有几亿、几亿的真正利益。 即使利润大,顽固,也很难在那里改革。

但是,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好处的问题。 一个体制是立即受益的结构,从来没有这样过。 必须改革游戏规则,也就是改变经济竞争胜负的标准。 游戏规则改变了,原来的胜者不一定会继续赢。 当然不能欣然退出比赛。 我想一直维持旧规则,继续赢。 这是人之常情,天下如一。 所以问的是,中国的既得利益为什么看起来特别严重?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在我看来,计划命令体制不是从实践中自愿建立的。 是基于理论构想,基于理想社会蓝图构建的体制。 如果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超国家企业来解决的话,那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经验。 发达国家的市场出现了一个大企业,把企业做大到覆盖国民经济,消灭所有的市场关系,用“可见之手”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还是差10万8000里。 但是,如果说这种超国家企业是“社会主义”的唯一形态,谁能随便改变呢? 明明不顺利,一改就碰到“主义”的大词汇,无从下手,只能拖拖拉拉,缺点越来越大。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所以,可能还不是通常的既得利益,而是包含“大词汇”的既得利益,特别顽强,特别难以触及。 谁也碰不到,一碰就成了“反社会主义”——50年代的中国有“反苏”的罪名。 本来是怎么做经济问题的,非常实际的事件,水路不通走陆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实践效果。 如果怎么也实现不了意图,那就考虑改变做法吧。 但是,“大词汇”令人头疼,稍微改善的难度突然变大,好像在安静的时候接触到了制度的基础,受益后会变得僵硬。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要推进改革,首先要回到经验,即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主义的理想多次,在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决定,根据实践效果调整。 要成为人民公社,政治社要合二为一,种地的人不能吃饭的话,就叫“社会主义”吗? 长期以来,人民对其“大词汇”没有自信,也没有有趣的事情。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其实世界各种经济体制,互相竞争一个事件,那是纠错能力。 没有错的制度在哪里? 资本主义很棒,《共产党宣言》说创造了超过以往所有时代的革命性经济成果,为什么总是引起经济危机? 还不是那个人错了吗? 以前认为搞计划经济可以解决危机,但实际上无论是前苏联还是中国,经济决定都是错误的。 否则为什么每隔几年就来一次“调整”? 经验上,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问题是纠错能力不强。 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优点是集中力量处理大事,但前提是决定正确。 决定错误、集中、其错误也大,错误订正很困难。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改革无非是系统地订正错误。 这里有悖论。 因为计划体制本来纠错能力就不充分,如果不积累很多问题就不需要改革。 但是,打着改革的旗号,我们体制的纠错能力会自动增强吗? 实践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偏向,千难万难,改革才取得了一点进展,因为这取得了一点经济成果,有些舆论认为我们的体制是全世界最灵光的体制,不再需要改变。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改革既然这么难,那就干脆不改了吧? 干脆宣布中国已经建立了新体制,没必要再改革,可以吗? 想了很多,但答案不行。 改了一半别再改了,大麻烦在后面。 大致有三个层次

第一,在重要行业不继续推进改革,不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不推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政治改革,表现出许多社会矛盾连锁爆发的倾向。

从最近的情报来看,刘铁男事件、刘志军事件、东北四天的三场大火、延安城管的暴力执法看起来心情并不沉重。 当然,这样的大国总是有负面的信息,也可以说有偶发的要素、纯粹的个体要素。 但是,个人认为,这些信息依然反映高速经济增长的中国社会机体有令人不安的躯体性疾病。 中国比以前富裕多了,但财富不太健康,到处可见财富状态,也可见病情。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以高官贪污事件为例,涉案的钱数巨大,本身就很刺激。 更重要的是,那不是银行得到的大笔钱,而是“正常工作”的副产品。 “职权利用”可以带来如此巨大的非法利益,不得不判定现行的职权利用体制有很大的漏洞。 只做贪婪的官员,不改变体制,老虎和苍蝇就永远活着,没完没了。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一个国家粮食仓库,一次过度面积储备了数万吨粮食。 网上讨论,朝着“天下粮仓”的方向破案。 到底要看调查结果,什么是什么? 但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推测,仓库的储藏粮食数量太大,与价格机制受到严重干扰总是有间接的联系。 现在财政对粮食的补助金,每户农民的头脑还不多,但总量已经不小了。 这对粮食的总供求当然有影响。 没有补助金啊。 粮食生产和农民的收入似乎都有麻烦。 我进退两难。 出口之一是适度提高粮食种植经营的规模。 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权,迅速发展农地转让权。 也就是说,需要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 推迟地权改革,只依靠粮食补贴,财政能力是个问题,补充的粮食压缩库,社会价格太大,管理负担太重,可能不长。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吉林的火灾,工厂的工人在工作,工厂的门被锁上了,着火了也逃不掉,被活活烧死了! 经济的迅速发展当然要支持民营经济,但民营公司也要保障工人的权益。 这些不同权利的平衡,并不是只有各方的自觉才能自动实现,作为履行市场合同的第三方需要政府。 但是,因为平时管理、调查各种各样的事情很忙,所以不巧与人的生命相关的环节没有被检查,没有被监督。 说这个事件暴露了“政府的不完备”,怎么也不冤枉吧? 问题是空位了吗? 用什么机制监督管理政府,使之不再不足?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管也不能像延安城管那样野蛮。 在众目睽睽之下,身着国家制服、狠狠地践踏小商户头脑的官民关系离“官逼民”并不太远。 虽然说是“打工”,但事件发生整整7天后,延安城管局长出现并道歉。 他到底去做什么了? 官员不认真,老百姓也他没办法,这样官制不改,不怕国家成不了国吗?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联系到当前的经济形势,总特征是高位下行。 据说“爬山很难下山”,但下坡容易发生问题。 很多矛盾隐藏在高速增长时,但下降会增加平衡的难度。 所以现在关于改革,还不是为了做最好的顶级设计而摆好架子,摸石头过河。 许多问题持续了很长时间,正派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我写了“继续石头过河”,但一个接一个地飞过来,挑战强迫你打架。 这是第一层。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在第二个层面,更年轻的人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体制、政策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评价,与上一代人的新参照系不同,也有对理想社会的更高期待。 比如,对于经历过1959~1961年大饥荒、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一代来说,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些变化,总觉得进步很大。 但是,在80后、90后,他们的参照系与生俱来不同。 他们住在比较开放的中国,越来越了解世界状况,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否则他们就不满意了。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现在社会人口的主体,即产业结构中最活跃的人口,在结构中花费最活跃的人口,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人口,他们的参照系到底是什么,他们的期望值是什么? 他们是对社会正义、现代文明的尺度比以前高了一点,还是对改革不充分带来的负面现象感到更不能容忍? 可见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在世界第二位。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本国的期待比过去提高了。 我们不能说改革前的事。 不要说解放前的事。 我总是用“甜蜜的回忆”维持人们的满意度。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一个国家有希望,一定是一代人对自己社会的期待更高。 所以改革必须与主流人口的期望值一致。 如果改变太晚,跟不上年轻一代对社会的期待,有可能产生问题,充满失望感,就不能动员一代面对问题,处理问题。

在第三个层面,现在很多制度性变量变更太慢,旧的不在位置,引起更多的法外行为、法外现象。 现在很多事件,法律上说是一套,书上说是一套,但人们实际上是做另一套。 很多人不是在法内的框架内,而是在法外的世界里寻求生活。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看到这种现象,人们的习性依赖于批评中国人不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没有得到好的习性。 这个问题是存在的。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为了我们的很多方法,是不合理的。 我举了一个小例子,民航飞机着陆时说广播中一定不要打开手机。 但是前后左右,大部分人都开手机。 但是,他说,乘坐香港国泰和港龙的航班,人落地后播放,现在可以打开手机。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我的问题是,落地后打开手机没有坏结果,为什么不高兴让大家打开手机? 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修改法律和规则,遵守法律是不容易的。 现在虽然说是很多经济限制,或者法规和政策,但完全不容易执行,如果不带大家去遵守法律,生活就不容易。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很多城市都有“黑车”。 为什么? 经常“白车”经营的门槛太高,负担太重。 在白车无法服务的地方,黑车经常出现。 看所谓的“小产权”,没有法律地位,现实中有市场。 光是天子脚下的北京,就有几家法外房产? 有着自古以来的人口抑制政策,产生了多少“黑户”? 大年轻人,说几句话,告诉他被罚了几十万元才来到这个世界。 他们是怎么看我们的社会的? 金融改革谈论“利率市场化”,议论纷纷。 但是,一旦接近生活,现实中没有哪个利率模式? 所以,法外世界很热闹,到处都是“中国式大街”。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说到这些现象,“小道理”盛行——这个不碰,那个不改。 但是,似乎忘记了让大多数人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这一大道理。 在变化快的社会中,改革是提高制度化能力,即解决法外行为,尽量把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太大损害的法外活动纳入法内框架。 否则,更多的人制造另一个炉子,“没和你玩”,那就被称为最大的制度失败。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改革本来就很难。 现在这个时候,改变更难。 但是,推迟改革不是出路。 在现实的局面中,改革不仅可以与腐败和崩溃竞争,还可以与越来越年轻的社会主体的期望值竞争,大量吸收法外世界的活动,纳入体制。 在这三个方向上,如果不能跑,大麻烦就在后面。

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本文作者介绍: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国家快速发展研究院院长。 )

本论文允许作者独家采用本财经,请勿转载。 发表的发言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览越来越多精彩的文案。 点击微信接口右上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关注。 意见领袖为你提供财经专业行业的专业分解。

标题:财讯:中国体制问题为什么难处理?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