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25字,读完约16分钟
文/本财经意见指导者专栏(微信公众平台kopleader )专栏作家任泽平
关于大国兴衰的命题,长期存在争议,涉及的问题非常多。 随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和期待发生了变化,无论是被动接受还是积极迎接,中国都必须面对这种变化加以适应,在更大的快速发展空之间承担相应的全球责任。
从战术层面出发,现在有必要研究1、历史上世界经济大国兴衰发展的通常经验规律、经济大国崛起对世界政治经济结构的影响。 2 .中国成为新兴经济大国特别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有可能进一步崛起的机遇和挑战。 3、中国从经济大国到综合性大国的现实战术选择及其前景。
,全球经济结构的一些变化以后迟早会引起全球治理结构的重新洗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上最明显的是中国领先的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世界舞台上明显崛起,而美欧经济则相对衰退。
以中国的经济成果为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大型国家经济增长的奇迹。 年中国gdp规模达到82.7万亿元( 12.2万亿美元),占世界的15%,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30%。 年中国出口达到22634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2.8% (美国8.7%,德国8.2%,日本3.9% )。 年末的中海外外汇储备达到3.14兆美元,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储备的比例为27.5% (第二大储备国日本为1.2兆美元,世界比重为10.5%)……
现在,新兴国家的崛起作为经济大国有很大的崛起,其政治影响很大,军事力量相对于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差距。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的军费支出为6950亿美元,占世界40%,紧随其后的中国2280亿美元、沙特694亿美元、俄罗斯663亿美元、印度640亿美元、法郎
新兴国家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成果,在世界上引起了新兴经济大国的崛起及其结果的争论,金砖国家、g2、中国经济模式、北京共识、中美贸易战等引起了热议。 根据历史经验,世界经济结构的一些变化迟早会引起世界政治结构的重新洗牌,差异只是这种调整是在战争中进行还是在和平中进行。 从英国和西班牙的海上争霸到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星球大战、广场协定,既是军事斗争的角逐,也是经济力量的竞争。 核时代到来后,世界大国之间的自杀式恐怖主义战争已经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以“经济战争”为主,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能源资源、区域组织、地缘政治等行业广泛展开角逐。
一流国家在世界事务中的相对地位总是在变化,这是军事斗争的结果,是经济快速发展竞争的结果,各国国力增长速度的差异、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等因素都带来世界大国之间的兴衰变化。 如果说21世纪的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那么这种变化首先是从经济格局开始的,政治和军事现在也是美国极其主导的格局。 但是,历史经验表明,随着世界经济大国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缩小,美国继续主导世界政治格局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二、大国兴衰的世纪性规律
“大国兴衰”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生物现象、政治现象、物理现象、历史现象、地理现象、社会现象。
1、经济学: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使一国经济增长成为人口、技术创新、投资、制度、产权、社会分工、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比较特征、产业政策、快速发展计划、财政货币政策、公共物品供给、知识产权保护、对冒险的态度、竞争 然后形成重商主义、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结构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不同经济学流派,经济起飞、重工业超越、进口替代、出口指导、标准快速发展模式、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等不同经济快速发展模式 这个理论的第一个代表是亚当·史密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1776年的罗斯,“经济增长阶段”,1960年。 h .钱纳里等人,《工业化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1986年约翰·威廉森,《华盛顿共识》,1989年。 雷默,《北京共识》,2004年等。
2、生物学: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引起生物适应性的变化,“物竞天择”。 在国家生命周期理论中,一个国家和一个身体一样,存在从有活力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周期,导致国家衰退的内部原因包括风险回避、过度支出、创新能力下降、生产率下降、政府和企业官僚增加、既得权益集团适应和改善 外部因素有战争、过度扩张、残酷竞争等。 但是,国家和人不同,在适当的外部刺激后,通过比较有效的内部反应,国家的生命可以再生。 这个理论的第一个代表是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年金德尔堡,“世界经济强国: 1500-1990”,1995年。
3、历史学:过度的对外扩张理论表明,自16世纪西欧进步以来,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苏联到美国等一流强国的兴衰史,在国家生产力和获得收入的能力与军事能力之间,长期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 对霸权国家来说,长期的对外扩张将导致国力的削弱和霸权的旁流。 对新兴国家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增减并不是同步进行的,大部分历史事例都表明两者存在“时滞差”。 这个理论的第一个代表是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1987年。
4、社会学:文明先进度是决定一国繁荣的关键,文明冲突论是冷战后世界由八个主要文明板块组成,国家越来越依靠文明明确自己的利益,它们与自己有共同根源和文化的国家合作或同盟,总是不同的文化 这个理论的第一个代表是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3年。
5、地理学:地缘政治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形成了分解“大陆均势说”、“心脏地带说”、“边缘地带说”、“陆权海权制空权”、“高边缘理论”等世界各国地缘政治游戏的做法观点。 地缘经济学认为各国从地缘的立场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自身的利益,通过经济手段和经济战略展开国际竞争,解决国际关系。 人类历史上和现在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基本上在同一纬度区域。 这个理论的第一个代表是弗里德里希·拉萨尔,“政治地理学”鲁道夫·切伦,“作为生物的国家”,1916年。 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对世界的影响: 1660-1783》,1890年。 哈福德·麦金德,《历史地理枢纽》,1904年。 吉利奥杜黑,《制空权》,1921年; 基辛格,“大外交”布琼斯基,“大局面”,1997年。
6、政治学:政治科学试图研究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政治制度安排,这与一系列问题有关:谁得到了什么? 谁有支配权? 权力怎么配置? 谁来监督? 等等。
三、中国的经验:中国做了什么?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迅速发展成果,在世界上引起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结果的争论。
目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看法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观点是国际流行,中国是出口依赖型模式,通过实行重商主义战术,维持低汇率,低估能源、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强烈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国内费用不足的情况下生产能力过剩世界 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为了推进世界经济的再平衡,有必要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促使人民币尽快升值。
第二个观点是,中国是以内需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各阶段经济增长引擎的切换沿着居民支出结构的升级路径展开,包括80年代的轻纺、90年代的家电、2000年以来的汽车房地产、主导产业的升级和经济增长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两轮驱动的基本特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从内需驱动向内外需求“二轮驱动”转变,国际竞争力带来的外需和居民支出升级带来的内需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二轮驱动”力量,而且两个力量强大。 通过中国完全的基础设施、大量熟练制造业工人和技术人员、比较有效的汇款改革和入世等政策措施,使质量高价格便宜的中国制造产品面向世界,迅速提高了经济外向型的程度。 此外,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中国城镇化率为58.5%,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民工市民化愿望紧迫,城市居民成本加快,中国经济内在诉求旺盛。 从过去20年的历史来看,内需和外需这两种力量交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既不是过度依赖外需的小国出口导向型模式,也不是以内需为中心的大国封闭经济模式,而是典型的大国开放型经济。
在更深的层面上,中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成果依赖于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开放,如80年代的家庭共同生产承包责任制、乡镇公司、经济特区的设立、94年的税制改革、98年的住房改革、2001年加入WTO、年以来的供给方结构改革
四、世界经济重点转移的趋势和结果
一、过去一百年的基本事实:
1900年以来,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东岸转移到大西洋西岸,从大西洋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到环太平洋地区,现在从太平洋东岸转移到太平洋西岸。
2、全球经济重点转移的基本原因:
一国经济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生产力”,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力”向“非生产力”的转变,这使霸权国家具有生命周期的性质,逃不过从盛到衰的宿命。 经济霸权国家最初作为最先进的工业产品制造商,然后以资本输出的方式将产业转移到后发国家,自己依赖金融服务业的食利者( 2008年美国房地产金融部门引起的次贷危机、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年银领域危机) 这个过程在经济上是有利的,但在安全和政治上霸权的基础相对衰退,其间的背离达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将导致全球政治结构的重新调整。
历史上全球经济重点的转移首先是具有“生产力”部分的全球生产制造中心的转移,因此具备向新兴国家发展后发的模仿学习条件、进行大规模技术革新的产业基础、组织全球生产的能力以及动员全球资源的实力
过去一百年来,美国和欧洲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从“生产力”向“非生产力”的蜕变。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由来已久,由于生产率下降、制造业萎缩、产业空心态化、地区经济竞争力下降、高福利模式弊端(欧洲)、过度支出(美)等弊端长期侵蚀的结果,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理由是,通过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内部活力,扩大外部迅速发展空之间,经常受到世界“生产中心”的转移。 新兴国家的崛起和美国老牌发达国家的衰退,正是对应了中国的古训,所谓的“勤俭,奢侈败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世界经济重点转移带来的政治、军事结果:
霸权国家日益衰退的经济力量和依然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并存,新兴国家充满活力的经济力量和依然幼稚的政治军事力量并存。
21世纪世界争霸出现了新手段:经济战争、货币战争、地缘战争、软实力、巧妙实力。
4、-2050年世界经济重点演变的一些可能方案:
现在有必要对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今后30年经济的迅速发展进行战术预测,描绘2050年前世界经济的地缘结构。
广场协议签订前,日本的gdp占美国的近40%。 中国现在的gdp约占美国的60%。 以6%左右的gdp增长率再增加10年左右,也就是2027年左右,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五、中国经济大国崛起的挑战与未来
1、历史经验:世界新兴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成败的借鉴
历史上几次世界性经济大国的崛起对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从足够长期的历史视角来看,世界地理发现和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强国的争夺似乎是永远的锦标赛。
世界新兴经济大国和世界经济强国的三种关系模式:竞争对抗、合作追随、模糊孤立。
世界新兴经济大国与世界其他新兴经济大国的关系模式。
2、机遇与挑战:中国能持续进行经济崛起吗?
将来面临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机会和快速发展空之间。 未来的中国经济大国继续面临越来越多的复杂地缘关系。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能源安全、新的国际地位、新的全球责任等。 中国如何适应新经济大国的作用和全球规则,形成良好的国家形象?
中国如何度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全球挑战? 将来如何实现吸纳3亿农村生活的人口工业化和城市化? 在哪里寻找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能源资源? 如何从要素主导的高速增长阶段转移到创新驱动的优质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面临的内部制度障碍,持续改革的动力来自哪里? 如何克服既得权益集团的障碍,实现“机会公平、进程参与、成果共享”的和谐社会?
3、现实战术选择:中国如何从经济大国走向综合性大国?
一)中国最大的外交关系是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本质是新兴崛起大国与在位霸权国家的关系模式问题,是孤立、竞争对抗、合作追随。 从过去几百年新兴大国崛起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贸易战、经济战、资源战、金融战等都不能使用,必须面对,卓越的伟大领袖、凝聚人们梦想的愿景、高度的战术智慧、纵横可折叠的外交布局
2 )制定新的立国战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一方面在经济规模上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在人均gdp、基础技术、软实力等方面有很多差距,中国处于战术转型期和战术迷茫期。 中国必须处理的重要问题无非是面对新的立国战术问题,即未来政治经济形势的演变趋势和世界领导权的交替,争取对我有利的长期战术定位。 就像当时英国大陆的平均势头,美国的孤立主义一样,中国经历了当时的政治混乱。
三)冷静客观认识中国所处的快速发展阶段,反复三项战术,保持战术力量。 在这次中美贸易战之前,国内有一点过度的膨胀和过度自信的思潮。 中美贸易战和最好的冷静剂一样,中国必须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大学教育、重要核心技术、军事力量等行业冷静地认识到与美国的巨大差距,中国的新经济繁荣大部分基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但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三项战术:必须继续谦虚学习,继续光芒模糊,坚定地推进新的改革开放。 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长,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和战术决策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中美贸易战不一定是坏事,而是以危机为契机,以压力为动力。
4 )推进五大改革,从国际新三角分工中突破:在当前国际分工结构中形成的新三角关系(以美国为金融和科技创新中心,以日德为高端制造业中心,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为中低端制造业中心),
展望未来,面向优质快速发展,从国际新三角分工突围,五项改革必须尽快突破:通过地方试验方法,调动地方在新改革开放中的积极性。 国企改革。 解决大幅度降低有力和大规模激活服务业的微观主体价格的重大风险,促进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美好未来:中国如何从世界视野构建自己快速发展的战术体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战术和政治、军事快速发展战术的良好合作,如何开创新形势下的内政外交关系 中国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大的快速发展空之间承担相应的全球责任。 积极参与推进经济全球化,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世界美好未来。
将来,中国成为综合性大国需要修炼内功增强实力,从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军事大国、文化大国走向综合性大国、地域性指导大国、全球性指导大国。
(本文作者介绍: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 曾任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理事长、首席宏观分解师。 )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览越来越多精彩的文案。 点击微信接口右上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关注。 意见领袖为你提供财经专业行业的专业分解。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 曾任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理事长、首席宏观分解师。
标题:财讯:大国兴衰的世纪性规律与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及未来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