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5字,读完约6分钟

年1月13日,海通(香港)金融控股终止了对香港大福证券( 0665.hk )的要约收购。

不出意外的是,海通证券以18.22亿港元获得大福证券52.86%的股权后,将顺利保存上市公司的地位。 这次海通秘中被指定为“海燕计划”的收购,除了商战中经常使用的讨价还价、实力和质量互相区分之外,还被业界和监督管理层视为国际化收购的“美丽战役”。

【热门】海通证券海燕计划揭秘:收购大福证券细节曝光

但是,这只是个开始。 作为毗邻内地的国际化金融中心,香港目前已成为中国内地国际化并购最理想和可操作的车站。 据本报报道,除海通外,国信、人民币、招商等内地证券企业还在谈判香港的华资投资行,开辟了国际化的道路。

【热门】海通证券海燕计划揭秘:收购大福证券细节曝光

“海燕计划”

2009年8月,经过银国际和汇丰香港的桥梁,大福证券被列为海通收购的实质性目标。

两个月后,海通证券进行了大福证券尽职调查。

为了保密,根据国际规则,海通将这次国际化收购冠以“海燕计划”的名义,即飞往海外。 迄今为止,海通证券在壳牌城市股票上市时被称为“雄鹰计划”。

据相关人士透露,海通(香港)金融控股行政总裁林涌、大福证券及其股东新成立( 0659.hk )执行董事郑志明分别是此次收购中海通和新成立的具体执行人。 前后谈判基本上由他们操作。

现年40岁的林涌在投领域有15年的经验,被授予“2006年上海十大金融优秀青年”称号。

作为第一位推荐人,2007年林涌从工作了6年的海通投行部总经理的位置赴任海通香港担任总经理。 对于收购,林涌可以说是轻型汽车的熟路,也是当年被委以重任派往香港的理由。

郑志明,其父亲郑家纯,其祖父是香港十大财团新世界快速发展集团舵手郑裕顿。 现在26岁的郑志明在里昂证券工作了3年,主要负责建设股的拆除。 2008年1月,加入并新成立,2009年被选为大福证券和新创建执行董事。

由于有投行的背景,林涌和郑志明的谈判交流更加顺利。

双方“锯”的最大焦点不会超过价格。 新成立的提出了5.25港元/股的购买价格,这似乎超过了海通允许的价格上限。

11月19日凌晨4点,经过长达12个小时左右的最终谈判,林涌终于和郑志明握手畅谈。 海通香港以每股4.88港元从新创集团收购大福证券52.86%的股份,新创最后持有大福证券9%的股份。

海通国际化

事实上,2008年底,海通证券开始在香港寻找收购目标,计划在3年内完成海通香港的平台建设。

海通证券总裁李明山是这次海通国际化收购的主导者。 据说军队旅行出身的他很低调,很有魄力,很有远见。 到目前为止,李明山说海通的目标很明确:上市、集团化、国际化。

当时,海通高层将收购目标定为两种,一种是海外投资,二种是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华资投资。

海通香港已经有很多业务牌照了。 因为这个小华资投资行对海通的国际化没有什么意义。

“海通基本谈了一次香港的大规模华资投资行,现在在经济复苏时收购,赶上了好时机。 ”。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最后把目标定为大福证券也是因为整体实力低下,经纪业务特别强。 据说大福证券符合海通这次收购的三个要素。 规模影响很大,业务与海通联动互补,企业管理和文化容易融合。

大福证券是香港当地证券公司的龙头之一,顾客15万人,在港澳两个地方有12家分店。 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收购大福证券使海通证券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中具有战术特征。

2007年,大福证券净利润为4.84亿港元随着市场低迷,2008年净利润降至1.12亿港元,200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7675万港元。

海通在香港设有子公司,有9张牌照,但无法与大福相比。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海通香港连续参与民生银行h股、中国太保h股的ipo,得到其小切口,利润预计将超过亿港元。

此次收购后,由于其附属的海通系统,大福证券有可能对海通香港业务逆向整合。

海通证券董秘金晓斌宣布,目的是收购大福证券,通过更有效的资本运营,尽快提高海通的海外市场份额,壮大香港金融集团,辐射亚太地区。 另外,海通的roe (净资产收益率)也比较有效地提高。 另一个目的是把它作为人才培养基地。

【热门】海通证券海燕计划揭秘:收购大福证券细节曝光

在评价收购价格方面,金晓斌说:“虽然不便宜,但很合理。” 他指出将来不仅是大福证券,整个香港业务在整个企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除了少数董事会调动外,大福证券的管理团队将留任,这也是海通认为大福最重要的资产。

现在以证券控股公司为主力的海通证券已经有规模,管辖两个基金企业、两个直投企业、以及香港的金融控股企业和控股公司的期货企业。 而且,海通收购百瑞信托也在等待最终批准。

根据李明山此前的设想,海通将收购一点金融产业,构建完善的平台。 在国际化方面,香港是第一平台。

现在,海通香港收购大福证券坚定地拉动了国际化的平台。

收购的开始

这个中国内地投行的第一次国际化收购,被业界和监督管理层认为是“美丽的战斗”。

上海市政府对海通这次收购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据说在海通收购大福后,要求上海设立国际金融中心。

证券公司的一位人士说,12月中旬,证券监督会机构部在厦门召开的会议上,机构部的官员对大福的收购做过“漂亮”。 之后,在证监会的内部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表扬了海通,以为海通是默默地干的——干得好。 但是在这次会议上,监管层也说金融危机后银行、保险很大,国内投资银行也必须考虑如何利用金融危机又大又强。

【热门】海通证券海燕计划揭秘:收购大福证券细节曝光

实际上,在这次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资本金融机构对银行、保险、证券的海外收购大多没有成功。 这是因为海通证券这次收购更值得关注。

在业界,除了这次欧美的投票,海通收购了兼具国际化和本地化的香港证券公司,将来使被收购者在业务和企业文化的整合上具有可行性。

2007年10月,金融危机开始时,中信宣布了收购美国投资的计划,但5个月后突然停止了。 这也让中信幸免于难。

之后,中信也把国际化的战术放在香港,扩大了对中信香港企业的支持和投资。 国内很多投行也开始现实思考,把附近内的国际化金融中心香港作为国际化的桥头堡。

实际上,2008年底以来,许多证券公司都在考虑海通这样的“海燕计划”,策划国际化收购。 各大证券公司纷纷增资香港子公司被认为是收购的前奏。

香港投资者说,其中已经进行谈判的是人民币、国信、招商等证券企业。 例如,新鸿基、辉立、时富、第一上海等据说是国内投行收购的选择目标。

   已经有了_count_条注释

标题:【热门】海通证券海燕计划揭秘:收购大福证券细节曝光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gphq/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