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75字,读完约10分钟

安徽一直在努力“入长”,安徽到底不是长三角吗? 这是近年来一些人始终没有放弃的疑问。

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快速发展计划纲要》正式发布,再次给出了对这个问题的官方答案。

《纲要》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全境纳入长三角计划,皖江沿岸8个安徽地级市也化为27个中心区城市,省会合肥与南京、杭州并列,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之一,安徽省终于纳入长三角

和任何地区的概念一样,长三角指的是不同的层次。 从自然地理上看是指长江入海口附近的冲积三角洲平原,从人文形象上看,长三角又是古老的江南形象的延续,其核心区自然地以前流传到江南地区。 经济区划论认为,长三角经济区以最发达的上海和苏南浙江北为核心。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从任何角度来看,长三角都绕不过江浙沪两省一市。 西边的安徽省身份看起来很模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各项指标与江浙沪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地区定位也不清楚。 安徽省曾经被认为是华中地区的一部分,参与“中部崛起”的国家战术,有时作为“泛长三角”的一员游离于长三角WeChat的矩缘。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安徽的gdp与人均gdp和江浙沪有很大的差距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安徽省,随着“中部”起飞着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地区不平衡的快速发展阶段,东部沿海地区根据地区的特点和政策红利率先迅速发展,全国其他地区看起来后发,同时各自的历史沉积和资源呈现出不同的快速发展路径。 根据不同地区快速发展的差异,中国经济版图出现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个板块,在此背景下,国家也相应推出了相关地区的快速发展战术。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对安徽省来说,经常被分为华东地区,其经济快速发展水平接近中部地区,2006年正式实施了“中部崛起”战术,包括安徽省在内的中部六省。

中部六省

建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先变坏后复苏,可谓一波三折。

新中国成立后,旧中国工业为了改变单方面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畸形的迅速发展局面,国家推进全国均衡配置的迅速发展战术,使中部地区成为全国要点建设地区,十五计划中前苏联建设我国的156项相当部分 1960年,中部六省占全国经济的比例为23.1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之后,开展了“三线建设”,大量投资向西部地区倾斜,中部地区的工业地位动摇,中部地区的gdp占有率持续下降,到1964年的19.63%,在70年代的中部地区是其先行重工业的基础和劳动力特征。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东部地区依赖临海地理位置的特点先开放,成为对外开放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暂时成为独领风骚,其经济比重持续提高,1994年gdp所占比例达到47.79%,而且中部

在此期间,中部成为国家冷落的边缘地带,来不及恢复初期的首班车,然后错过了国家的各项政策红利,20世纪末,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术,2003年,国家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定。

这个时期,中部地区成为经济政策的“边远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没有明显的政策特征。 因此,2006年“中部崛起”战术正式实施。

“中部崛起”战术出现后,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明显加快,gdp增长率随后4年( 2007年、2008年、年、年)均超过20%,gdp所占比例也加快到年的21.69%。

身在中部,心向东

位于中部的安徽省对东部念兹提出了“中部崛起”战术正式实施的前一年,安徽省积极融入长江三角的“东方战术”,将东方快速发展作为安徽省飞速发展的基本战术。 其理由是,虽然快速发展水平相近的中部各省有竞争关系,但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和市场因素等方面有互补性。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2006年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省市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化水平不是一个水平,有明显的梯度差异。 最突出的是,过半的员工依然从事收益低的农业,安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次性地传入外出就业的民工潮。

根据当时的数据,安徽省每年有超过600万个省的外出务工者,占全国劳动力外流者的10.1%,仅次于四川省和湖南省,大部分员工流向长三角地区,带回大量资金,每年劳务经济将安徽经济增长1~1。

除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外,安徽在工业原料和能源资源方面储量丰富,仅安徽两淮煤矿的煤炭储量就占华东地区整体的50%,在丰富的煤炭储备的基础上,安徽可以利用火力发电向长三角输送大量电力。

另外,由于各类矿石资源储量在华东地区位居前列,安徽也成为全国重要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及轧钢加工工业制造基地,拥有马钢、铜陵铜都等特大型金属加工公司。 另一方面,长三角制造业公司频繁遭遇“煤炭不足”、“电力不足”,夏季高峰时有惊人的电力消耗不足,对矿石和能源的诉讼非常强烈。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安徽省也有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开发程度低的自然环境,江浙沪80年代开始的粗放工业化和9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招商引资,土地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经济的迅速发展面临着土地供给的制约。 对遭受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的江浙沪公司来说,安徽自然是产地转移的优先事项。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2005年沪苏浙江省在安徽省300多万元的项目上投资了349.8亿元。 到2006年达到508.8亿美元2007年,数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达到868.7亿元。

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到安徽省产业,实现了两地共赢。

初期,安徽东方快速战术发展的重点地区是以芜湖、鞍山、铜陵为主的皖江地区,该地区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而且有一些国家级开发区定居。

省会合肥最初没有突出的地位。 但是合肥凭借建国四十多年的积累和巨大的行政资源成为东方快速发展的最大赢家,最初的地位一下子上升,成为长三角地区慢慢兴起的明星城市。 从2005-年开始的10年间,合肥以959%的gdp增速居省会城市第一位,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差距也迅速拉开。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集中力量建设省会在安徽省内曾经引起争论,后来的迅速发展说明了决定的正确性,大城市对经济的虹吸和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各种资源因素向中心城市加速凝聚,都市圈和城市群集中

安徽省内部分城市gdp变化状况

为什么要巩固“入长”

城市群的概念,在2006年提到了国家计划,到去年的19大报告为止,提出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和谐迅速发展的城市结构”,并在正式文件中得到了实际执行。 在此期间,各级政府计划和进行了许多概念的更新和建设实践。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快速发展计划》,年5月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快速发展计划》。 前者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后者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对安徽来说,两个计划是两个不同的快速发展方向,最终安徽省的许多城市出现在长三角城市群的行列中,向东融合长三角城市群安徽快速发展的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历来,安徽省在约定俗成的地理划分中,属于中部省,合肥和武汉、长沙、南昌是“中四角”的城市。 年,长江中游的四个省会城市签署了《武汉共识》,宣布共同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安徽省也曾经单独提出了省内城市作为江淮城市群的计划,年9月,国务院发表了关于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确定将合肥城市划分为长三角,国家意志结束了安徽的左右摇摆。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官方计划给了安徽长三角内部的“名分”,但民间对安徽“入长”资格的疑问从未休息过。 安徽省人均gdp为7250美元,仅为上海的35.5%、江苏省41.6%、浙江省4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1位。

除了gdp这样明显的指标差距外,安徽还应该担心产业弱者地位可能带来的不利结构。 长期以来,安徽省作为粮食、能源、原材料的“两大基地”迅速发展和建设,但基于这种自然资源差异的分工与以资金、技术密集部门为中心的地区相比,处于从属、被动的弱势地位。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如下表所示,安徽的特征产业集中在初级产品和高污染高能领域。 集中在一些城市的少数先进制造业还不能代表全省的生产力水平。

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市领域的比较

资料来源:研究报告《新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系列研究之二》,平安证券研究所

目前安徽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梯度差异,但产业布局依然有雷和雷,实际上长三角省一市的产业布局非常接近,再建设和过度竞争一直存在。 长三角146家国家级开发区中,分别有32、28、23家以电子新闻业、装备机械、汽车及其零部件为主导产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区域经济比较特征的发挥,而且区域间恶性竞争加剧,容易阻碍区域协调的快速发展过程。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除此之外,安徽省内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第一位不足和快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并存,可以说合肥作为省会赢得了万千宠爱。 年,合肥的经济总量为7822.9亿元,经济第一位为26.2%,长三角不动就超过万亿的省会和大城市有很大的差距。 即使转动身体,与中部的其他省会相比也处于下风。 武汉和长沙在合肥有很大的特点。 另一方面,安徽省城镇化率不高,省会以外城市能源水平相对较小,南北差异较大,皖北地区集中了大量农业人口,沿江地区gdp是皖北地区的2.2倍,但只有30353 %的常住人口,这是沿江 经济比较发达的皖江地区有人口外流,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外流的现象。

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对安徽省来说,“入长”只是考验的开始。

参考文献

平安证券研究所:《煤炭领域区域专题报告——安徽篇》,2019年12月18日

平安证券研究所:新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系列研究之四,年07月31日

孟天琦: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更优质的一体化路径研究,经济论坛,2019年第六期

贾丽:《安徽东进与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的相互作用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作者|约定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谭保罗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finance )。

标题:财讯:安徽,当“入长”压倒“中部崛起”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