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6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网重庆7月9日电(记者张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最近在彭水郁山古镇发现的中井水库盐业遗迹保存得很好,是密度很高的盐业遗迹。 这个遗迹的“熔炉印巢”将“低碳生活”追溯到明清时期。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牛英彬介绍,在中井水库遗址发现了12座盐灶、3座蓄卤池、1座黄泥加工池、2座墙、11座柱孔、1条排水沟、4座灰坑、2条灰沟,出土了各种文物标本200多件。

牛英彬在现场介绍了明清时期的制盐过程和“熔炉印灶”技术,“盐灶旁边堆着很多土球,被称为土壳。 这个土壳是古代熔炉印笼技术的关键。 因为盐水的盐分很低,所以为了提高盐水的浓度。 人们把水洒在温度高的土壳上,水分迅速蒸发,土壳表面残留盐。 我们称之为冰土。 盐工再把冰土放入煮盐锅里,盐水的浓度就会上升。 ”。

"重庆发现留存完好盐业遗址[2013"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说,古代制盐使用的是木材和煤炭。 从中井水库盐业遗迹的现场状况来看,应该是烧煤制盐的。 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也是发明“熔炉印炉”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中井水库盐业遗迹所在地是西南地区,由于气候原因,不能进行天日制盐。 如何提高制盐效率、节约价格是当时盐工必须考虑的问题。 炉灶技术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低碳生活的方法。 在全国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例子。 现代提出的低碳生活方法很可能追溯到明清时期。 ”。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考古系博士杨益明副教授在彭水文物保护和利用研讨会上表示。

"重庆发现留存完好盐业遗址[2013"

(原标题:重庆发现留下了完整的盐业遗迹)

标题:"重庆发现留存完好盐业遗址[2013"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