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31字,读完约8分钟

临危受命,伍连德仅三个月,而且完全依赖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全面抑制致死率和传染性高的鼠疫,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我们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系统很少研究管理的做法。 只是交流别人的经验,不喜欢把事件变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西方文化从以前就流传下来,思维模式,任何任务都必须分为步骤和模块。

如果不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伍连德这个身体。 近代着名学者梁启超这样评价他:

“科学进口下降50年,国家中能以学者资格见到世界的只不过是伍星联博士一人。 ”。

伍连德其人

伍连德,字星联。 祖先广东台山出生在马来西亚。 我是第一个17岁去英国留学,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10年,清政府时代东北爆发了恶性传染病。 伍连德被命令进行调查,迅速确认是旱獭传递的“肺鼠疫”。 作为对抗这次鼠疫的总指挥家,以“鼠疫战士”的名义闻名于世。

1935年,由于“发现了在肺鼠疫防治实践和研究中的出色成果,以及在旱獭传递中的作用”,被推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之一,成为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人。

1959年,在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的协助下,剑桥大学出版了伍连德自传《鼠疫斗士——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 去世前几年,伍连德住在马来西亚,想回中国看看,但愿望没有实现。 1960年,他不幸去世。

新型冠状病毒还不远,纵观110年前尘土飞扬的历史,公共卫生行业的进步速度远远不如生活的其他方面。 现在,拥有各种高科技手段的现代管理者仔细看伍连德当时明确的疫情对策构想,惭愧程度不亚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对中文修辞的感情。

【"鼠疫斗士"伍连德抗疫背后:中西方管理思维的差异】

防疫“三步曲”

临危受命,伍连德仅三个月,而且完全依赖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全面控制致死率和传染性高的鼠疫,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学习他控制大规模传染病大致上是我总结成防疫《三步曲》。

调查和管理感染源

二、切断传递路径

三、保护容易感染的人。

受过西方教育的伍连德清楚地显示出中西方管理思维的差异。

我们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系统很少研究管理的做法。 只是交流别人的经验,不喜欢把事件变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西方文化从以前就流传下来,思维模式,任何任务都必须分为步骤和模块。

宋丹丹小品说,“把大象放在冰箱里分为三个步骤:开门,放大象,关闭”。 我觉得中国人很奇怪,西方人不知道笑点在哪里。 “不是吗? ”。

疫情发生初期,采用中医的做法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耽误了时间。 清政府建议起用专家,利用西医对付这个人类的灾害。 由此,清政府也理解专业指导者的重要性,外行和行政官僚会弄错大事。

在剑桥留学期间,伍连德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学习,接受了很多国际大师的指导。 其中一位领导人是英国人霍普金斯( f.g.hopkins ),他发现了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并于1929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另一位是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生物学家梅奇尼科夫(élie metchnikoff ),是肠道益生菌理论的第一个提交人。

【"鼠疫斗士"伍连德抗疫背后:中西方管理思维的差异】

1910年平安夜,伍连德到达哈尔滨时,手提行李里有显微镜和细菌培养基。 他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这次疫情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病毒,什么是鼠疫。 不弄清楚感染源,就不能比较有效地管理。

调查和管理感染源

医务人员感染的概率极高,死亡率超过了40%。 伍连德冒着感染的风险,秘密解剖女性患者的尸体,在显微镜下看到鼠疫菌。

我知道西伯利亚人和东北人猎食被称为“旱獭”的动物,俗称“旱獭”。 旱獭的毛皮温暖耐磨,适合寒冷的天气,价格高,肉质好,可以吃,脂肪也可以入药。

俄罗斯商人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商机,他们从河北和山东雇了大量工人,一起来抓旱獭。 “树懒”比较容易抓住。

什么是懒惰的旱獭? 多指生病或已经高龄的旱獭。 抓住后,剥皮,卖给俄罗斯商人。 肉正好好吃。 文盲率在90%以上的大清,没有人知道疫情。 另外,也没有人研究“懒旱獭”得了什么病,能不能吃肉。 已经好了。

旱獭容易得埃尔森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4世纪中期有近3000万欧洲人死亡。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叫鼠疫。 也被称为黑死病。

1910年10月,西伯利亚地区发生了鼠疫,不负责任的俄罗斯政府严密封锁了情报,焚烧了疫区的房子,把不明真相的传染病工人主要赶出了来自中国东北的工人们。 就这样鼠疫很快传到了哈尔滨,袭击了整个东北。

二、切断传递

当时4个月内东北三省有6万人死亡。 当时海外医学权威悲观预测:东北扛不住,也就是大清受不了,鼠疫遍布整个中国,必然是世界性的灾害。

疫情频发期间,许多尸体暴露在外,成为巨大的传染源,无疑大大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发明了“伍式口罩”

经过解体,伍连德确认了“肺鼠疫”的感染途径,并不像以前设想的那样单纯地从老鼠和跳蚤等动物疫源地传染给人。 人与人的飞沫的传达才是最击中要害的传达方法。

关于飞沫传染,当时的人们没有任何防护知识和措施。 伍连德提出每个身体都必须先自我防护,用纱布填塞药棉,设计出缝制简单的加厚口罩,戴在防疫人员和全体居民身上,后来被称为吴氏口罩。

交通管制

考察后,伍连德认识到,作为消灭疫情重点的员工是抑制流动人群的关键。 但是,当时是春节,是人员流动的高峰。 中国人过年拜访亲戚朋友,人的交流增加了病毒人传人的可能性。 但是,很多人不理解拜访父母和朋友是“大逆不道,违背天理”。

【"鼠疫斗士"伍连德抗疫背后:中西方管理思维的差异】

因此,伍连德必须要求政府上奏,严格管理东三省铁路,封锁东三省,严禁人员流动。 在清政府的支持下,伍连德成功地派遣了2000名警察严守,阻止人员流动。 另外,严格限制西伯利亚边境满洲里和哈尔滨之间的铁路交通,巡视沿途检查其他道路和冻结的河流,密切注意京奉铁路沿线。

【"鼠疫斗士"伍连德抗疫背后:中西方管理思维的差异】

山海关是东北入关的必经之地。 在伍连德的建议下,清府设立检查站,所有经过这里的旅客,必须呆五天注意,皇亲国戚也不例外。

提倡火葬

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习俗,继承了死者“入土为安”的历来观点。 火葬是平民不能接受的。 但是,在当时疫情的多发期,很多尸体露出,成为巨大的感染源,无疑增加了疫情传播的概率。

戴口罩,进行人体解剖,限制移动,不是伍连德面临的最大挑战。 他最大的挑战,最不被理解,甚至被骂为“骗子”的是推进火葬。

行为很难改变,旧观念更难改变,无法想象推动火葬的阻力之大,伍连德必须上奏朝廷。 经过许多波折,摄政王载泽最终下令疫区的尸体全部统一火葬。

三、保护容易感染的人

隔离是保护易感染人群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胡家甸,他下令征用房屋,设立医院,隔离营地。

他参考西班牙历史上列车在车厢的隔离方法,破天荒地在120辆列车车厢隔离。 以这样的规模,世界上是绝对没有的。

为了减少普通人的交往,不外出,减少传达,还发明了把傅家全体分成4个区域的4色隔离法。 给每个区域内的人员着色不同的颜色,禁止人员相互流动。

这一系列措施,对消灭瘟疫产生了绝对的效果。

自上次实施火葬以来,因疫情报告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少,没有恢复。 一个月后,1911年3月1日死亡人数降至零。 这6万多人死亡的晚清东北大鼠疫,终于全灭了。

这个小南方人,忍受着“竹难本”的压力,阻止了亡国的灾难,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国际人士纷纷称赞,伍连德说:“这确实是科学组织的胜利! ”。

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时,这个计划的负责人韦夫·冯·布朗说的话。

阿波罗计划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技术革新。 为了取得成功而在技术上付出的努力是惊人的,但管理上付出的努力也同样惊人。

【参考】

1 .《鼠疫斗士——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伍连德

2 .公共卫生人物伍连德:中国现代医学开拓,北京大学网站

3 .照片来自网络

标题:【"鼠疫斗士"伍连德抗疫背后:中西方管理思维的差异】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1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