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73字,读完约11分钟

我拿着笔为石虎写复印件时,在稿纸上不由得写了“老虎生气”的文字。 好吧,用这几个字做作文案的标题。 在我的感觉和印象中。 更准确地说。 在我的认知中,石虎的艺术很有活力,很有创造性。

石虎作为艺术改革创新的名字被中国画坛熟知,是80年代初的事。 大概在1982年,刘迅主办的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在北海举行了内部参观性的展览会,展示了两位画家的作品。 这两个画家是周思聪和石虎。 当时,他们被称为“青年画家”。 周思聪出生于1939年,石虎出生于1942年。 我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 但说他们是青年画家也有点道理。 因为十年的文革艺术教育中断了。 80年代初青年画家的一代几乎断了层。 这位三四十岁的画家自然被认为是青年。 二是周思聪和石虎在艺术创作中体现的倾向和思潮,因为当时相当有改革创新精神,没有失去青年的前线。 恐怕出于后者的理由,展览会的主办者以“内部参观”的名义发表了他们的作品,以免受到一些艺术思想保守顽固的人们的攻击。 因为从紧紧抓住“左”的文艺观点来看,周思聪、石虎这样的探索和改革创新,已经走得很远了,已经是“大逆道”和“异端”。

“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我最早接触到石虎的画。 在这次展览会上也是。 我发现石虎相当大胆,相当反抗,温文尔雅以前传来的文人画,在他手里变了。 他有他的审查标准,他按照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塑造人物的表象。 根据他内在的精神需求和某种造型法则,人物任意扭曲、夸张、变形,从以前流传下来的水墨情怀和品味出发,为新造型提供了服务,似乎增加了新的造型手段。 现代西洋画的小造型和色彩融合,似乎很重视偶然的效果。 多个画面是梦想,是无意识的表现,是真正气质的表现。 工具、手段的一些变化也反映在画面上。 据说他在画画的时候,使用别人至今为止没有使用过的做法,努力“挥舞”宣纸,提高了表现力。 我在他任何自由奔放的墨线、颜色块和极其变化的团块面前,在任何奇怪的构图面前,感到石虎画画很兴奋的心情。 作为评论家,我有职业习性。 看画的时候,我心绪不宁的画和手痒也想涂的画,我觉得是好画。 石虎的画搅不动我的心平静,给我带来创作的欲望。 应该说我在欣赏他的这些作品。

“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从此石虎的名字传开了,众所周知他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创新。 当时改革创新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周韶华、李世南、贾湛福等很有名。 背后有人议论石虎,他搞“形式主义”,说他抛弃了中国从以前就流传下来了。 但是,赞扬和钦佩石虎的人越来越多,他说他是“鬼才”。

“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几年后,我荣幸地成为了《美术》杂志的主编。 对我来说,那是“追鸭子上的架子”,是不称职的“差使”。 很快,美术的“新思潮”席卷全国,大家都没有包括我在内的觉悟。 南方有李小山,1985年在报纸上发表了三篇复印件。 “现代中国画的私见”、“中国画存在的前提”、“作为保存画种的中国画”。 其基本意义是中国画已经结束了自己辉煌的历史,面对危机,陷入困境,只能作为保存画种放在博物馆里。 李小山的复印件在比较平静的中国画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全国展开了许多讨论。 客观地说,他大胆提出中国画危机这个问题,不积极推进中国画的学术讨论。 虽然李的文案太简单了,有“指江山”之势,但没有真正的学术价值。 他们引起人们的疑问和反驳是很自然的事。 后来,我知道李小山不是第一个就中国画危机提出来的。 几十年前,贯穿中国和西方的学者李长之系统阐明过。 李长之曾经写过学术上常见的专业文。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判——明确了中国绘画的特色是壮美性学说”,从中西艺术的比较立场上肯定了中国画的价值及其根本缺陷。 他的结论是:“我认为中国画有绝对的价值,有永久的价值,但是没有前途,我想已经结束了。 ”。 “中国画在宋元到达了顶峰,但结束了。 中国画的永久价值是一件事,能否继续下去是一件事,不就像希腊雕刻一样,成为了历史上的陈迹吗? 所以,中国新艺术的开展,只能另建,另找出路! ”。 李长之的这几万字的专文初稿写于1936年,经过1942年的重新审视,于1944年由重庆独立出版社出版。 我不知道李小山发表他的高见时是否读过李长之的这本学术小册子。 使我吃惊的是他的一点观点和说法。 和李长之一样:让我吃惊的是,李长之的学术论文也锋芒毕露,观点鲜明,但读起来令人反感,他觉得很有道理,我们不能同意他的结论,但他的多个透彻的分解很有说服力。 李小山的复印件,因为缺乏深刻的理智,所以感觉有民族虚无主义和否定一切的味道。 我说,对保守的人来说是“前卫”、“激进”,但对“前卫”、激进的人来说是“保守”。 因为没有在《美术》杂志上发表或转载李小山的复印件。 我很在意这个讨论。 我当然也不同意李小山的意见。 那时大概是1985年冬天,有人给我写信,说石虎直接反驳了李小山,想提交给《美术》杂志,问我敢不敢发送。 我没有突然感觉到寄信人的问题。 因为那是新潮的鼎盛时期。 如果对李小山的复印件提出批评或发表这样的复印件,有些人就容易戴上“保守派”的帽子。 我奇怪的是,我认为写这种批评文案的不是别人,而是我心里更激进的(至少在艺术实践上是这样的)石虎。 从形式逻辑上推理,石虎应该以“改革革新者”自居,站在“前卫”思潮一边,挑战保守的“从以前传下来的派”。 但石虎大胆驳斥李小山,具有“反潮流”的精神。

“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我和李松,吴步乃商量后,同意马上发表石虎的复印件。 朋友给石虎寄信了,石虎很快就把他的复印件送来了。 这是刊登在1986年第2号《美术》杂志上的“蛮梦”。

石虎写《蛮梦》文案的时候一定像他画画时一样兴奋。 但是,与他的画面不同,他抑制着兴奋说着道理。 他谈了艺术的本质,谈了艺术创造和艺术创新的规律,谈了近代中国艺术变革的历史。 提到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关良,称他们为“大师”。 他还说:“我不能不兴奋地提到齐白石和潘天寿的名字。 他们决不是“结束”,或者对子孙后代有消极的影响。 他们的艺术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构成,他们的业绩有着超时代和永远的价值。 以上大师为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和快速发展奠定了丰富的基础。 我不认为他们的业绩不重要。 世界上没有替代它的画。 是他们时代的世界性东西。 采用人的创造,嘲笑创造的发明者,用白纸上的美丽想象贬低人的艺术作品那样的品格在哪里有诚实善良美丽的东西呢? 后来,我提到过李小山的文案和石虎的“蛮梦”。 李小山提出了重要的问题,观点比较片面:石虎对李小山的批评,相当激烈,代表了很多画家的观点,但感情色彩沉重,毫无道理。 今天,我又重读了石虎的《蛮梦》,应该客观地说,与李小山拆除的文案不足相比,石虎的文案还是相当讲道理,感情色彩沉重,这也是事实。 我这么说,不是褒石降格。 即使是现在,我也认为让年轻人对画坛说三道四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捂住大家的嘴不闭上嘴。 万马齐先生是“文革”那样的时候的状况。 我真的很难过。

“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这就是我认识的石虎。 他作为艺术家的两个不同方面,大胆地改革创新,尊重以前流传下来的艺术家。 这两个方面互相矛盾,似乎互不相容,但与石虎和谐一体化。 因为石虎的创新不是“蛮梦”。 踏实的苦干:不仅满足于观念的变革,还勤奋地探索包括手工、妙技、技能在内的语言的完整性。 抛弃以前流传下来的改革革新,可以一时兴起,成为“中毒”,但终究会开花。 我认为李小山的本意可能是通过《激将法》推进中国画的变革,但他的目的可能已经达到了。 由于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中国画界的认知进一步确定了。 有名的老画家张仄说得很好,只有中国画家的危机,没有中国画的危机。

“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石虎艺术探索的价值是什么?

还是从石虎尊敬的大师们开始吧? 五四以来中国画的变革有几个不同的方向。 古开借今的另一派是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中西融合派是徐悲鸿、蒋兆和(偏向于融合西方写实以前传入的东西)、林风眠、关良(偏向于融合西方现代艺术的东西)等:傅抱石、李可染是古开今派。 好像介于这两者之间。 总之,近代中国画史的大师,被推进变革,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启示。 中西融合是不可抗拒的潮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画以前的传统体系失去了生命力。 中国画系统在这一世界艺术大变革趋势中表现出越来越独立的价值,是使自己更完善,适应时代的诉求。

“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石虎是中西融合派中的潮儿。 路线上,他和林风眠、关良等继承了。 和他们不同,他面临的是西方现代思潮的更剧烈的变动,而且也更明确地显示了西方现代思潮的积极成果。 如果前辈艺术家们只参考初期的现代流派的话,石虎这一代人对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感兴趣而着迷。 石虎不依赖某个派系,他广泛认为博学,符合自己表现需要的东西,他大胆拿来,为我用。 但是,参考西方绘画的观念和实践,石虎是文人画以前流传下来的。 以前流传下来的文人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用陈师曾的话来说,描绘“性灵者也”,文人画则是“发挥其性灵和感想”。 文人画讲究精神,不讲究形式。 文人画重画家的人格、修养远离一切尘垢之念。 当然,“文人”这个概念也有时代的文案,现代的文人与封建文人士大夫不同,应该有现代的意识。 但是表达了文人的基本要求——性灵和感想,至今仍适用。 石虎不是用观念画画,而是深知“形象大于思考,直觉大于理智,人性大于学问”。 他画画首先依靠直觉,依靠灵性,生命冲动和生命意识。 这不是说石虎画画前不思考,不使用思想。 相反,他对历史、社会、人生、艺术有着深刻而广阔的想法。 “蛮梦”一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对石虎来说,他把实践放在第一位。 所有的观念,所有的思考,在面对画纸,画布的时候,被暂时遗忘,他尊重自己的感觉功能,他胸有成竹,好像完全胸不成竹,根据自己的感觉,感性和内心的需要画画。 他选择了特有的媒体手段,他又随机应变,任意应对,选择了当时画面所需的媒体和手段,甚至“不择手段”,用自己的想象力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欲望。 这时,他没空考虑绘画的中西。 其实,艺术体系有中西之分,中西艺术互相表达信息。 艺术语言最重要的是表达人的感情,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好的艺术品都表达强烈的感情,石虎把个性放在第一位。 其他一切,对他来说,似乎都是次要的。 大体上因此,很多外国人也像中国人一样欣赏石虎的画。 外国人欣赏是因为他们知道石虎的艺术语言。 那是西画和能表达信息的语言。 他们欣赏是因为大体上他们可以通过石虎的画,增加对中国文人画的认识和理解。

“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艺术创造的天地无限自由广阔,但对所有艺术家来说,都有多个必须遵循的法则。 这就是自由与法则的矛盾与平衡。 我想这几年石虎的艺术创造越来越自由了,越来越“任性”了。 他像一条在大河里游泳的鱼,像一只在广阔的天空空中飞翔的乌鸦,但依然自觉地遵循着艺术创造的法则。 他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诚实的画笔是神圣的……中国画的道路,我们必须自己走”“当务之急与其说是对理性的呼唤,不如说是勇敢的实践,是增强感觉功能”

“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是的,石虎创造的一切贡献都是增强我们的感觉功能。 其实,人之所以需要艺术,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感觉能力和感觉功能,使之迅速发展。 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也是因为具有特殊的感觉能力和感觉功能。 中国人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艺术为助力,推进自己思维的变革:像石虎一样的独创精神和大胆的艺术家,要为中国,为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艺术品

“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速报)

标题:“画家石虎:其人其实画虎虎有生气”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36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