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9字,读完约8分钟

◎海外掘金( id:gold1849 )|s博士

苏丹,中国是非洲最大的投资对象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国,4月11日,政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名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奥马尔·巴希尔总统被开除了。

据当天新华社喀土穆电,苏丹国防长官穆罕默德·艾哈迈德·伊沃夫11日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推翻政权,国家进入了长达3个月的紧急状态。

现在,苏丹的政变没有发生暴力冲突,局势平静,所以苏联不担心中国人的安全状况。

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苏丹是中国石油( 601857 )进口的重要来源国之一,也是中国直接投资非洲的要点国。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投资总额约为200亿美元,占苏丹全部外国投资额的一半。

因此,苏丹说今后要去哪里,变小了,直接决定中国的投资是否汲取水,因为大的话会影响中国的能源多样性战术。

1

苏丹是命运多舛的国家,自1956年独立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 近60多年来,发生了三次内战,发生了一次国家分裂。

第一次内战在苏丹独立前爆发,南北之间停止了17年,但直到1972年签订了停战协定,战争中有50万人死亡。

但是,之后的和平只有10多年,1983年内战再次发生,这次一打是21年,2005年初落幕时有100万人死亡。

年,南苏丹通过全民投票独立建国。 但是,南苏丹共和国诞生仅仅2年多,内部开始了新的部落火并。

当然,北苏丹也没有心情看南苏丹的笑话。

因为2003年,位于苏丹西部的达尔富尔危机爆发,纷争迅速升级,各种内外势力混入,一打也有10多年了。

更致命的是,战争穿透了苏丹书上薄弱的财政。 年,巴希尔宣布提高面包等生活用品的价格,终于大规模地把首都人带到了街头。

抗议中,保护示威者的军人和巴希尔的护卫发生冲突,造成6名军人死亡。 这成了引起政变的导火索。

但是,在波诡云污蔑的苏丹局势中,随着西方从苏丹全面撤退,中国一下子成为苏丹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人真是个勤奋勇敢的民族,说没有地方不敢去天下赚钱。

2

中国和苏丹的经济交流持续了30多年,最大的合作发生在巴希尔政权之间。

1981年,苏丹内战期间很少有和平的窗边。 中国人开始扩大规模出现在苏丹。 当时在苏丹发现了石油,石油是西方企业的“蛋糕”,中国人活跃在港口、电力、住宅、公路桥等多个项目中,占据了外国人的地位。

1989年巴希尔执政后,为了全面伊斯兰化,苏丹与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交恶。 很快,苏丹受到严厉的国际制裁,西方资本全面撤退。

贫穷的苏丹很快将观察力面向中国,当时只有中国可以提供苏丹石油开发的技术、资金和设备。

但是,由于第二次内战的爆发,特别是当时中国是石油的净出口国,中国对苏丹石油不热心。

1993年以后,中国石油进口直线上升,到1995年苏丹局势初步稳定,中国开始了对苏丹的大规模直接投资。

中苏经贸关系迅速上升。 仅2009年1年,中国在苏丹的投资就达到了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能源行业。

中国在苏丹的采油设施

现在在中国苏丹的公司有100多家。 中国在最多的时候每年从苏丹进口石油超过1000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6%。

苏丹政变不可避免地提醒中国在利比亚惨剧。 由于卡扎菲一夜之间崩溃,中国对利比亚的15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流了水。

历史会重演吗?

3

苏丹的麻烦很多,种族、宗教、石油……世界上最棘手的麻烦几乎集中在一起。

分裂前,苏丹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国家。 分裂后退到非洲第三位。

北部苏丹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共同语言是阿拉伯语,支配着中央政府。

占苏丹总面积四分之一的南苏丹以黑人为主,信仰基督教和原始宗教,通用语言英语。

很明显,这种区别是历史上阿拉伯帝国共同作用于该地区侵略和征服殖民地两个因素的结果。

由于第一次内战爆发,南苏丹从那一年开始就有独立的意向。

第二次内战是为了石油的大发现和大开发。

1972年,第一次内战结束,南方获得了自治地位,停战协定规定南方的资源收益回到南方。 但是两年后,发现了规模大的可开采石油,而且70%集中在南苏丹地区。

因此,苏丹政府反感。 为了尽量把石油的收益掌握在政府手里,苏丹政府不仅调整了行政区划,而且在经济计划中将炼油工业设置在北方,出口通道也计划在北方港口。 石油资源的争夺终于引起了第二次内战。

关于达尔富尔危机是种族问题。 当地百分之百信仰伊斯兰教,但种族以黑人为中心。 由于自然条件不好,黑人和阿拉伯人经常争夺资源,到2003年冲突终于变成了“内战”。

这种混乱的局面,从以前流传下来的经验来看,通过混乱治疗大多需要政治坚强的人,但现实中巴希尔也失败了。

4

奥马尔·巴希尔于1944年出生于苏丹北部的阿拉伯农民家庭。 16岁高中毕业后从军,因在内战中表现出色,晋升为旅长。

苏丹总统巴希尔

苏丹独立后,参考了西方的民主政治,但显然没有成功。 战乱不止,经济疲软,民怨沸腾,苏丹曾经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1989年6月30日,巴希尔旅长发动了政变。 成立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担任委员会主席,兼任总理、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官,开始了他强大的政治时代。 四年后,巴希尔改选为总统,在1996年、2000年、年、年的四次选举中成功,统治了苏丹30年。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少了一个:军事政变,总统下台,一带一路生变?”

巴希尔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是尊重苏丹国内的多样性,而是在1991年在全国(南苏丹除外)强制推行伊斯兰教法。 这直接填补了内乱的因素。

依靠外国石油投资,苏丹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快速增长时间,一举摆脱了最贫穷国家的称号,但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苏丹经济遭遇困难,累积性麻烦终于爆发了。

第二次内战加剧了苏丹的财政危机,达尔富尔危机引起的国际制裁也使巴希尔成为第一位被国际刑事法院起诉和通缉的现国家元首。

年苏丹gdp再次下跌,通货膨胀率达到70%时,不满的人们开始大规模走上街头。 苏丹军队历史上多次站在游行队伍一边,这次他们重复了历史。

5

与利比亚危机不同,苏丹政变不是由强有力的反对派引起的,政变后的政局没有迅速陷入无法控制的状态,苏丹的局势比较充裕。

苏丹长期受到西方全面制裁,巴希尔下台为缓和国际压力创造了条件,但按照西方各国的惯例方法,对苏丹的高价并不低,在短期内苏丹和西方实现全面和解的可能性有限。

任何掌握苏丹的人都必须继续与中国保持联系。

苏丹有比较稳定的统治核心,所以政变后苏丹的“利比亚化”和“索马里化”,也就是国家全面失控的可能性很低,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伊拉克化”。

最值得警惕的还是美国继续插手苏丹的局势。

巴希尔政权以前,美国和苏丹的关系非常密切。 双方关系恶化是从苏丹伊斯兰化开始的,911事件后,美国将苏丹流亡者本拉登和阿富汗“圣战者”列为恐怖主义支援国,实施了全面制裁。

石油也是美国的热点。 随着中苏石油合作的顺利进行,美国暂时降低了制裁苏丹的意图空。 另外,美国也把巨大的石油利益落在别人手里,因此通过支持南方反政府武装阻碍和破坏苏丹石油的开采。

苏丹的分裂基本上是由美国亲手促成的,中国、欧盟对南苏丹独立的前景有某种疑问,分裂不一定能达成“双赢”。 但是,如果能削弱苏丹,美国已经无视了。

苏丹不希望一国独大,所以试图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同意南苏丹独立是苏丹最大的善意。 但这似乎没有改善苏丹在美国的形象。

分裂7年的现实表明,苏丹和南苏丹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双重输”。 苏丹的未来与美国准备介入的深度同样密切相关,这超出了苏丹政局本身的进化,中国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是在微信公共平台上第一次:在国外掘金。 文案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络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己承担。

标题:“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少了一个:军事政变,总统下台,一带一路生变?”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