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24字,读完约17分钟
编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面对两次危机的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导下,各级政府和各市场主体沉着应对,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维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回顾两次金融危机的迅速发展过程和形成原因,以及政府面对危机采取的政策,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中国社会制度的体制特征,多次把道路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吸收外界有益的经验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获得了宝贵的财富
■本报记者张晓峰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2年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不要低估中国对2002年的影响。 所以,回顾2008年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在外汇管理和宏观调控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 这是宝贵的财富。
泰国冲击了整个亚洲
1997年1月,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者向东南亚金融市场发起攻击,泰国成为第一个目标。 5月,投机者在货币市场大肆出售伯茨,伯茨金币的汇率开始大幅下跌。 一时,泰国国内的人心不安,所有人都处于危险之中,隐藏在太平世界中的各种弊病都很明显。 6月30日,泰国中央银行仅有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全部用完。 泰国被迫放弃了长达13年的连接泰铢和美元的汇率制。 8月5日,泰中央银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 至此,泰押刃终于陷落了。
泰国的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东南亚各国,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了亚洲的金融危机。
香港金融市场生死保卫战
1997年10月,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港市场,香港银行同业拆借率一度上升到300%,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下跌了1000多分。 10月暴风雨后,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利用汇率、股市和期待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则投机,傲慢地称香港为他们的“超级ATM”。 据粗略统计,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人的财富蒸发了2.2兆港元,各业主平均损失了267万港元,负资产人数达到了17万人。
8月27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政府采取了决战姿态。 香港政府每天注入约200亿港元,恒生指数提高到88点,为最后决战奠定了基础。 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当天双方交战场面激烈得多,全天成交金额达到历史记录的790亿元港币。 香港政府全力承受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最后关市时的恒生指数为7829分,比金管局进入市场前的8月13日上升了1169分,增加了17.55%。 香港财政司长曾荫权很快宣布,香港政府在打击国际炒家、保护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获胜。
三要素爆炸1997年金融危机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业界人士认为可以直接分为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 国际金融市场游资的冲击。 当时世界上大约有7兆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 国际炒作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和地区有利,马上炒该国和地区的货币冲击,在短期内获得暴利。 二、亚洲一点国家的外汇政策不适当。 这些为了吸引外资,在维持固定汇率的同时,扩大金融自由化,提供了登上国际炒房的机会。 如果泰国在本国金融体系未整理之前,于1992年取消资本市场管制,使短期资金流动平稳,为外国炒作泰铢的炒作提供条件。 三、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时间用外汇储备弥补逆差,导致了外债的增加。 四、这些国家的债务结构不合理。 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外资的流出超过外资的流入,本国外汇准备不足的话,这个国家的货币价值的下跌是不可避免的。
内在的基础因素。 通透性经济的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保持高经济增长速度是中国迅速发展的共同愿望。 如果快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充分,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将转向通过债务来维持经济增长。 但是,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不顺利,到1990年代中期亚洲一些国家已经没有还债的能力了。 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上刮起的泡沫被交换的只有银行贷款的注销和坏账。 在韩国,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太容易了,公司状况不好的话,不良资产马上就出现了膨胀的状况。 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反而影响了投资者的自信。 二、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另一方面,政府过度参与资源配置,特别是参与金融系统的贷款将投入和项目。 另一方面,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三、“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许多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 亚洲各国在实现快速增长后没有处理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比如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止危机的难度增大等。 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 生产行业,依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渐不发达,向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进行组装作业和初级产品的生产。 在交换行业,发达国家可以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垄断自己的产品。 在国际金融和货币行业,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和制度也对金融大国有利。
中国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政策
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国受到巨大的压力,人民币多次贬值。 中国实施了比较谨慎的金融政策和几年前采取的一系列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因此在危机中不受直接冲击,金融和经济继续稳定。 为了缓和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以下一系列积极的政策。
.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亚洲有关国家的援助。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的框架内通过双边渠道向泰国等地提供了总额超过40亿美元的援助。 印度尼西亚等提供了进出口信用和紧急无偿药品援助。
二、中国政府根据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持本地区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出了人民币不能贬值的决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除了人民币多次贬值外,中国政府还努力扩大内需,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对维持国内经济健康和稳定增长,缓和亚洲经济紧张局势,推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意义。
四、中国与有关各方协调合作,积极参与和推进区域和国际金融合作。 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阻止危机蔓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有关国家和地区自主选择克服金融危机的三个主张。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国特色表现魅力
■本报记者赵子强
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经济危机和衰退,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模式中的制度弊病,更加关注中国的经验和中国特色。
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企业( new century finance )在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收益警告的4月2日宣布,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将裁员54%。 这场企业危机源于参与美国房地产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 从那以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逐渐蔓延。
8月初,德国工业银行宣布损失82亿欧元,因为旗下的基金和银行自己少量参与了美国房地产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 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企业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法斯特宣布两个基金破产。 8月9日,法国第一家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的三个基金。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的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
美国于2008年开始自助: 3月,贝尔法斯特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的低价收购,震撼华尔街,表明这次信贷危机加剧。 7月,美国联邦存款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个抵押贷款融资机构住房利美和房地美,国会批准了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期提高“两个房间”的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定量购买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将接管“两房”。
后来,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银行宣布以440亿美元收购米林。 美国政府最高出资850亿美元救济美国国际集团( aig )。 联邦储备制度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向银行控股企业转型,华尔街的投票退出了历史舞台。 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企业( fdic )扣押和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银行。
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欧洲各国开始采取措施提高个人存款的保证金。 巴黎银行收购富通集团比利时和卢森堡业务的英国政府宣布向本国四大银行捐赠350亿英镑的乌克兰和匈牙利得到了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急融资。 但是,由于冰岛遭受“国家破产”,危机蔓延到了整个欧洲。
当月,世界主要中央银行承诺前后同步2次获得信息的g8财务部长会议将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当前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关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还有一点争议,但美国宏观政策失误作为重要原因之一是共识。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了金融监管,金融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金融衍生品越分裂,价值链越长,房地产贷款环节终于发生断裂,引起了次级贷款危机。 在华尔街担保债务票( cdo )和住房抵押债券( mbs )的追踪中,正在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 各投票的杠杆率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一直重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本来的供求曲线断裂,价格出现了上涨。 美国采取了一边抑制总申诉的方法,以扩大以往的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升,雇佣形势逆转,居民的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来,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国内支出超过了本国生产力的负担能力。 另一方面,美国在物理经济的虚拟化、虚拟经济的泡沫化过程中,实现了负担巨大的增长。 另一方面,美国将巨额历史借款通过美元的存款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配给全世界。 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强烈对外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信心。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削弱经济环境的重要因素。 进口方面给快速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出口方面对技术产品设置限制,这些政策直接推动美国国内物价上涨,减少美国就业机会,抑制国内经济创新动力( 310328,基金),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人说是新自由主义引起的,但也有人说是凯恩斯主义的问题。 要详细调查两种主义的区别,首先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很重要。 前者要求国家干预少一点,后者要求国家干预多一点。 危机爆发前美国实施的第一新自由主义政策应该说危机爆发后凯恩斯主义的颜色有点加深了。 但是,两者都不能阻止经济危机的发生,因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决策,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危机。
中国政府果断出手
稳定国内经济。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谋求运筹帷幄,沉着应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果断做出一系列新决定,继续稳健地推进中国经济。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 初步推算,要实施扩大内需的10项措施,到年末需要大约4兆元的投资。
2009年初,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陆续出台了10个产业振兴计划。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一方面要制定重点产业振兴计划,另一方面要着眼于通过支持短期目标,即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应对经济下滑的形势,维持增长,实现保护就业的目标做出贡献。 一边着眼于长期的目标,一边对每个重点领域进行整理、重组,活用财政、税收政策等,形成长期的产业竞争力。
统一国内的国际两个大局是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方针。 扩大内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长期战术方针,外需稳定对增加就业、促进公司快速发展、进而拉动国内费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快速发展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协调地区快速发展,优化生产力配置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优先决定的重要行业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快速发展,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快速发展,上海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地区振兴的重要措施层出不穷
可以说中国全力以赴实现本国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世界经济稳定的过程。 从2009年2月开始,中国在欧洲陆续购买人民币超过150亿元(合22亿美元)的商品,刺激了贸易和投资活动。 正如英国莱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世界银行顾问帕尼科德米特里亚德在2009年初接受采访时所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特别贡献,将在应对这次危机中发挥积极作用”。
困求变化
金融危机既是“危机”也是“危机”
■本报记者张颖
比较了中国在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中国成功应对两次金融危机取得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速发展中国家,我国面对“危机”也是“机”,如果应对得当完全可以借机加速快速发展。
有效地应对危机加快变化
纵观历史,巨大的经济危机曾经重塑了世界经济,促进了新的快速发展机会。 在危机中抓住机会的国家一般是率先复活的,占据新的快速发展的顶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cciee )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立即采取有对比的有力宏观调控措施,是对两次金融危机的顺利应对 具体而言,首先,两次危机应对措施是扩大国内诉求,开拓国内市场,作为增强我国经济风险防范能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术方针。 其次,加快科技创新,战术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增强我国经济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战术部署。 再次,为了增强我国经济对风险的抵抗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应对措施。
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再次提出并强调。 加快经济快速发展方法的转变刻不容缓,提出诉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结构三个转变,将其作为未来快速发展的主线写下《十二五计划》,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战术的共识是中国的长期健康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需要发表一定规模的刺激内需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性下跌,但更重要的是促进经济转型,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向内在性、制度性红利的释放和经济体系的结构性转变
用改革精神推进科学的迅速发展
中国经济比较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冲击,但必须看到金融危机后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多且最严峻的结构,中国经济必须立即进行结构性调整。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着作《乱世中大国的崛起: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世界》中说,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发挥作用是极其有利的。 我们应该抓住世界金融危机的机会,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国际金融不平衡、国际组织改革等全方位,积极做点什么,以实际行动显示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心和魄力。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说,中国的金融战术应该是“充分自由化、有限全球化”。 也就是说,国内金融必须在包括市场自由准入等方面尽量加快改革,在汇率、资本项下开放,在人民币国际化等三项改革中,不能一步一步地前进,必须开放。
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迅速发展,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还有20年保持年均8%增长的潜力。 当然,能否把潜力转化为事实,需要我国完全利用后发国家的特点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在快速发展中,必须克服作为变革中的中国家必然存在的各种经济、社会、制度问题,为稳定、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风险与机会并存。
关于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王军告诉记者,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要大得多。 到现在为止,应该说近5年来,股票市场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迷。
金融危机给世界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说,不应该由此否定资本市场的强大功能和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 相反,要认真总结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建立和健全风险控制和判断机制,使资本市场更有效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有力促进作用。
他认为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必须强调通过比较有效的风险缓解和解放机制不会引起风险的积累和最终爆发。 从资本市场的运营来看,其本质是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易的平台。 金融的运营离不开风险管理和交易,风险管理和交易离不开资本市场。 可以说没有风险就没有经济的迅速发展。没有资本市场,风险的管理和交易就会变成“无水之鱼”。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有效的宏观调控、透明的新闻公开、合理的风险开放等方法使资本市场发挥其功能,将风险限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标题:“成功应对两次金融危机 中国特色独树一帜”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43272.html